第185頁
「祖父會喜歡湘湘嗎?」
她說了半晌,都沒有得到李鶴珣的回應,寒風入窗,吹的她迷了眼,「爹爹,好冷。」
下一瞬,大手將她往懷中攬了攬,大氅將小姑娘緊緊護住,可儘管如此,至始至終,李元湘都不曾聽見一點聲音。
沒有斥責,亦沒有歡喜,安靜的只有呼嘯而過的風雪聲。
人之所以為人,獨在其心,不其然乎?
可李鶴珣的心,似乎早就丟了,丟在禺安五年的那場大雪裡。
最怕風雪的人,死在了二十年來最冷的大寒里,而同樣死在那裡的,還有她的父親。
同一年,少年帝王迎回他最信任的臣子,封其為首輔入內閣,掌百官,權勢滔天,風光無兩。隨後短短五年,與新帝聯手拔去朝中早已腐朽的樹根,商議頒布諸多利民旨意,減賦稅,開武舉,新帝及冠之年,大赦天下,海晏河清,朝中上下一片欣欣向榮。
可若要問,帝王已長成,朝中最不能得罪之人,可還是首輔大人?
平日最喜八卦的文官,則好事的拉著同僚去一旁回答。
「你可知老太傅今日為何辭官還鄉?」
「據說那張家女兒多年未嫁,據說是因縣主曾有一諾,待來日許她做兒媳,這一記掛,便是多年,先前還不曾明目張胆的做什麼,可前兩日據說有人瞧見李大人與一的女子在茶坊坐了一個晌午,那張寶瑩這不急了嘛。」
「然後呢然後呢?」
他扶了扶官帽,對上前年才科舉入仕的眾人道:「咱們李大人是什麼人?」
說什麼的都有,只有一人道出無可反駁之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順。」
「對咯,是以李大人面色如常的將其出格之舉,呈於老太傅面前,若是我,我也無顏再留在上京。」
有人不解,「可張家小姐情深意重,等候多年,李大人如今三十有五,卻仍不曾娶續弦,難不成是要做一輩子義夫?」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仗著在朝多年,他頗為得意的道:「你們啊,有所不知……咱們首輔大人他,懼內。」
在他的口中,二人之間的感情,蕩氣迴腸,舉世無雙,令人潸然淚下。
「生前之所言,死後亦作數,這哪是懼內,分明是重諾。」
「隨你怎麼說,反正啊,看好自己身邊的姊妹,別讓她們不長眼,往大人身邊湊。」
眾人面面相覷,知曉家中有此念頭的,都暗自想著該如何勸說歇下心思,而家中無此念頭的,則想著回去警醒一二。
待眾人散去,那人笑眯眯的朝著宮門走去,瞧見梅花樹下負手而立的男子,連忙諂媚上前,拱手道:「見過大人。」
男人劍眉星目,被歲月沉澱後的眉眼更顯深邃,他抬手捻起一簇梅花,指尖摩挲,「辦好了?」
「下官辦事兒您放心,日後那些歪心思絕不會動您身上去。」他嘿嘿笑著,眼珠子轉動來去,似有猶豫。
李鶴珣看向他,「怎麼?」
「那個,大人您答應我的事兒……」
紅梅從指尖掉落,李鶴珣捻了捻手指,花瓣幽香,沁人心脾,「明日辰時,去城門接人。」
他大喜過望,連連拱手,「謝過大人。」
落在地上的那朵寒梅,被鞋履踩進雪中,滿地白茫,身後再次傳來那人略顯欣喜的聲音,「李相,後日貴府喜事,下官一定備上厚禮,聊表心意!」
李鶴珣坐上馬車,淡淡吩咐道:「城外山上那窩匪,帶人去剿了,將那秦三帶回來。」
匪?
歸言莫名,城外哪來的……
他忽然想到前些時日被岳國公收編的那批人,先前好像是匪,只是暫時落腳與山外,不日便會去軍營,雖不知秦三公子怎的落入那群人手中,但聽老爺之意,是要……
自夫人走後,老爺從未掉落一滴淚,甚至瞧著與往日一樣,不見半分悲拗,可……又有所不同。
這些年老爺越發令人琢磨不透,眉宇間的溫和日漸消弭,從前那個端方正直,眼中不容一點沙的人,他似乎都有些想不起來了。
今夜要見血,歸言一點點的擦拭手中刀刃,十年前,這把刀只斬奸佞宵小,如今這把刀,血債纍纍,戾氣橫生,早已不算無辜。
李元湘出嫁那日,平日清淨宛如寺廟的李府一片喜氣,下人腳不沾地,李鶴珣站在窗邊負手而立,遙遙望著那貼在白牆之上的喜字。
他一時看的出了神,好似多年前,府中嫁娶之時,冥冥之中,恍如隔日。
「老爺,小姐又鬧上脾氣了,老太爺在外面勸了許久都沒用,小姐就要見您。」
李鶴珣回過神來,眉頭輕皺,似乎只有在提起李元湘之時,他才會有些反應。
這些年,以李元湘之相貌家世,自及笄那日起,上京有兒郎的家中便絡繹不絕的前來打聽,美艷雖不及後來的沈觀衣,可也是明眸善睞,玉貌花容。
在那些人言辭鑿鑿要選一個端莊賢淑的女子入門時,李元湘相貌角色,性子嬌蠻,可儘管如此,所謂的世族名門,依然因她的家世而趨之若鶩。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說了半晌,都沒有得到李鶴珣的回應,寒風入窗,吹的她迷了眼,「爹爹,好冷。」
下一瞬,大手將她往懷中攬了攬,大氅將小姑娘緊緊護住,可儘管如此,至始至終,李元湘都不曾聽見一點聲音。
沒有斥責,亦沒有歡喜,安靜的只有呼嘯而過的風雪聲。
人之所以為人,獨在其心,不其然乎?
可李鶴珣的心,似乎早就丟了,丟在禺安五年的那場大雪裡。
最怕風雪的人,死在了二十年來最冷的大寒里,而同樣死在那裡的,還有她的父親。
同一年,少年帝王迎回他最信任的臣子,封其為首輔入內閣,掌百官,權勢滔天,風光無兩。隨後短短五年,與新帝聯手拔去朝中早已腐朽的樹根,商議頒布諸多利民旨意,減賦稅,開武舉,新帝及冠之年,大赦天下,海晏河清,朝中上下一片欣欣向榮。
可若要問,帝王已長成,朝中最不能得罪之人,可還是首輔大人?
平日最喜八卦的文官,則好事的拉著同僚去一旁回答。
「你可知老太傅今日為何辭官還鄉?」
「據說那張家女兒多年未嫁,據說是因縣主曾有一諾,待來日許她做兒媳,這一記掛,便是多年,先前還不曾明目張胆的做什麼,可前兩日據說有人瞧見李大人與一的女子在茶坊坐了一個晌午,那張寶瑩這不急了嘛。」
「然後呢然後呢?」
他扶了扶官帽,對上前年才科舉入仕的眾人道:「咱們李大人是什麼人?」
說什麼的都有,只有一人道出無可反駁之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順。」
「對咯,是以李大人面色如常的將其出格之舉,呈於老太傅面前,若是我,我也無顏再留在上京。」
有人不解,「可張家小姐情深意重,等候多年,李大人如今三十有五,卻仍不曾娶續弦,難不成是要做一輩子義夫?」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仗著在朝多年,他頗為得意的道:「你們啊,有所不知……咱們首輔大人他,懼內。」
在他的口中,二人之間的感情,蕩氣迴腸,舉世無雙,令人潸然淚下。
「生前之所言,死後亦作數,這哪是懼內,分明是重諾。」
「隨你怎麼說,反正啊,看好自己身邊的姊妹,別讓她們不長眼,往大人身邊湊。」
眾人面面相覷,知曉家中有此念頭的,都暗自想著該如何勸說歇下心思,而家中無此念頭的,則想著回去警醒一二。
待眾人散去,那人笑眯眯的朝著宮門走去,瞧見梅花樹下負手而立的男子,連忙諂媚上前,拱手道:「見過大人。」
男人劍眉星目,被歲月沉澱後的眉眼更顯深邃,他抬手捻起一簇梅花,指尖摩挲,「辦好了?」
「下官辦事兒您放心,日後那些歪心思絕不會動您身上去。」他嘿嘿笑著,眼珠子轉動來去,似有猶豫。
李鶴珣看向他,「怎麼?」
「那個,大人您答應我的事兒……」
紅梅從指尖掉落,李鶴珣捻了捻手指,花瓣幽香,沁人心脾,「明日辰時,去城門接人。」
他大喜過望,連連拱手,「謝過大人。」
落在地上的那朵寒梅,被鞋履踩進雪中,滿地白茫,身後再次傳來那人略顯欣喜的聲音,「李相,後日貴府喜事,下官一定備上厚禮,聊表心意!」
李鶴珣坐上馬車,淡淡吩咐道:「城外山上那窩匪,帶人去剿了,將那秦三帶回來。」
匪?
歸言莫名,城外哪來的……
他忽然想到前些時日被岳國公收編的那批人,先前好像是匪,只是暫時落腳與山外,不日便會去軍營,雖不知秦三公子怎的落入那群人手中,但聽老爺之意,是要……
自夫人走後,老爺從未掉落一滴淚,甚至瞧著與往日一樣,不見半分悲拗,可……又有所不同。
這些年老爺越發令人琢磨不透,眉宇間的溫和日漸消弭,從前那個端方正直,眼中不容一點沙的人,他似乎都有些想不起來了。
今夜要見血,歸言一點點的擦拭手中刀刃,十年前,這把刀只斬奸佞宵小,如今這把刀,血債纍纍,戾氣橫生,早已不算無辜。
李元湘出嫁那日,平日清淨宛如寺廟的李府一片喜氣,下人腳不沾地,李鶴珣站在窗邊負手而立,遙遙望著那貼在白牆之上的喜字。
他一時看的出了神,好似多年前,府中嫁娶之時,冥冥之中,恍如隔日。
「老爺,小姐又鬧上脾氣了,老太爺在外面勸了許久都沒用,小姐就要見您。」
李鶴珣回過神來,眉頭輕皺,似乎只有在提起李元湘之時,他才會有些反應。
這些年,以李元湘之相貌家世,自及笄那日起,上京有兒郎的家中便絡繹不絕的前來打聽,美艷雖不及後來的沈觀衣,可也是明眸善睞,玉貌花容。
在那些人言辭鑿鑿要選一個端莊賢淑的女子入門時,李元湘相貌角色,性子嬌蠻,可儘管如此,所謂的世族名門,依然因她的家世而趨之若鶩。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