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李瑾瑜小聲嘀咕一句,伸手輕輕撓了撓後腦勺,差點笑出聲來。

  這段劇情固然經典,但如果把地圖畫下來,縱然是玄奘也會覺得肝顫。

  光明頂位於崑崙山脈,和崑崙派的距離似乎很近,實際上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邊,中間隔著一個大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

  也就是說,距離最近的崑崙派,想要對付明教,需要繞過崑崙山脈,走過死亡絕地塔克拉瑪干沙漠。

  走過這麼一段死亡絕路,就算沒有出現減員,也會精疲力竭,然而對面卻是以逸待勞的明教五行旗大軍。

  就算把孫武請神下凡指揮這一戰,孫武也只能回復一句話:

  ——幹不了,謝謝!

  然後立刻毫不猶豫返回天庭,但凡猶豫一秒鐘,就是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和自己的《孫子兵法》的不尊重。

  這特麼還是距離最近的崑崙派。

  其餘諸如少林、武當、峨眉、華山等門派,都要趕更遠的一段路。

  累死累活走了幾千里,期間要經過長江大河大沙漠,然後攀爬崑崙山,從山腳攀岩進攻,一路打到山頂……

  除非峨眉劍仙會御劍飛行,大家一起飛著去,否則趕這麼一段路,中途必然出現減員,至少減員三四成。

  六大門派走的路線加起來,足夠玄奘西天取經走兩個來回。

  這一路的風吹日曬雨淋,去的時候是周芷若,回來就成了滅絕師太。

  如此巨大的地理優勢,只要楊逍指揮戰鬥的水平,超過土木堡戰神,六大門派的勝率不可能超過一成。

  聽到李瑾瑜的嘀咕,虛若無好奇的問道:「什麼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六大幫和明尊城哪有什麼仇怨?」

  李瑾瑜道:「我就是隨口一說,還有沒有消息?哪家門派會出手?」

  虛若無道:「除了乾羅山城,西域有幾家勢力要出手,峨眉派滅絕師太和楊逍有仇,會以私人身份出手。」

  李瑾瑜道:「私人身份?」

  虛若無道:「就是一個人去!」

  李瑾瑜心中瞭然。

  滅絕師太不是不想帶著人,而是在這個地域更加寬廣的世界,從峨眉山走到光明頂,距離超過萬里之遙。

  讓峨眉派那些年輕的精英弟子,穿雪山過沙漠然後再爬崑崙山……

  三英四秀也受不了啊!

  與其把自家精銳弟子都坑了,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去,孤身獨劍,反倒少了幾分束縛,更能發揮出實力。

  李瑾瑜道:「崑崙派呢?」

  虛若無道:「崑崙掌門這些年都在閉關,兩位太上長老甚少管事,權力落入到四大長老手中,何太沖班淑嫻死在你的槍下,如今是馮錫范主事。」

  李瑾瑜道:「震山子呢?」

  崑崙派四大長老:

  「鐵琴先生」何太沖;

  「素手花劍」班淑嫻;

  「一劍無血」馮錫范;

  「乾坤一劍」震山子。

  何太沖班淑嫻身死,也該是馮錫范和震山子一同主事,怎的只剩下馮錫范一人,難道這傢伙篡位奪權了?

  虛若無瞥了李瑾瑜一眼,狀似無意實則有意的說道:「根據華山派送來的情報,震山子最近在閉關練武。」

  「咳咳~」

  李瑾瑜輕輕的咳了幾聲。

  「師父,不是我看不起他,這貨的潛力早已耗盡,還能練什麼武功?

  把《九陰真經》給他,再讓他苦修五十年,也就和我二十歲差不多。

  閉關練武?練什麼玩意兒?」

  虛若無道:「混沌劍陣。」

  李瑾瑜奇道:「混沌劍陣?這不是崑崙鎮派劍陣麼?怎麼歸他管?」

  混沌劍陣是崑崙最強劍陣,或者說是最強小型劍陣,五人施展,根據鳩摩智的說法,足以比肩六脈神劍劍陣。

  虛若無道:「華山派和崑崙派交換絕學,共同修行正反兩儀刀劍陣法。

  崑崙派一方面培養刀法高手,另一方面則是要加強自身傳承劍術,過得兩三年,怕是要舉行一次大比。」

  李瑾瑜道:「實話實說,崑崙派地處邊陲之地,地形易守難攻,除非裡應外合,否則很難攻破崑崙山門。

  崑崙派不僅非常安全,而且平日能採到雪蓮冰蓮等珍惜藥材,也能挖掘到寒玉玄冰等靜心凝神的寶物。

  只要他們安分守己,保管不會跌出七大劍派之列,沒必要上躥下跳。

  實話實說,我倒是覺得,崑崙派這幾個長老,純屬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換做是我,就把崑崙派打造成隱修者的聖地,崑崙那種元氣濃郁且少有人打擾的環境,最是適合潛心修行。

  終南山之類的固然是寶地,但走終南捷徑的人太多,搞得烏煙瘴氣,反倒不如崑崙冰雪那般寧靜致遠。」

  虛若無道:「你不是不喜歡做隱修之人麼?今日怎麼又說這些?」

  李瑾瑜道:「江湖中有給野心家發揮野心之所,有武林敗類收容之所,自然也該有山林隱士的潛修之所。

  近些年,在崑崙潛修的人,反倒不如去北極春天樓、冰山北極島的多。

  至於在終南山潛修的那些人,十之七八是為了終南捷徑,不提也罷。」

  虛若無道:「你準備怎麼做?」

  李瑾瑜道:「距離太遠,直接收服明尊城意義不大,但這麼好的機會,定然是要去吃掉一些好處。」

  虛若無道:「伱打算扶持誰?」

  李瑾瑜道:「弟子在西域,有幾分人脈關係,正好可以讓她來處理。」

  虛若無道:「用什麼理由去?」

  李瑾瑜道:「焉耆都護府的牧馬場即將建造完畢,貨物集散中心也已經開始運轉,我該去奉旨巡查一二。」

  虛若無道:「現在就去?」

  李瑾瑜道:「現在去太早了,過個十天半月我再去,好好計劃一下,儘量能夠撈到最大的好處。」

  虛若無道:「別的都好說,唯獨要小心魔門,魔門定然會參與一二。」

  李瑾瑜道:「那就來唄,只要魔教教主不出手,別的我才不怕他們。」

  虛若無道:「帶幾個高手,我總覺得魔教這次會參與其中,你需要帶一些心狠手辣,又能暗中潛伏的高手。」

  李瑾瑜道:「弟子明白。」

  ……

  李瑾瑜騎著老酒,帶領一隊千牛衛去往焉耆都護府,由於此次只是去巡查防務,倒也沒有帶領太多的人。

  身邊的佳人,只帶了江玉燕,還有想見識大漠風光的厲勝男。

  除此之外,滅絕師太也在其中。

  她是去找楊逍尋仇的。

  往常時日,楊逍守在光明頂,而光明頂有五行旗鎮守,她不好潛入。

  此刻有人牽頭,滅絕師太雖然不會與乾羅結盟,卻不介意落井下石。

  當然,她出手的理由,是接受崑崙派的邀請,和乾羅沒有半點關係。

  李瑾瑜路上需要高手護衛,滅絕師太則需要有人處理雜事,於是乎便加入欽差衛隊,一併去往西域大漠。

  至於原劇情的「六大門派」,少林目前還在封山,華山派休養生息,崆峒派被馮錫范說動,派出幾個高手,峨眉只有滅絕師太,至於武當派……

  武當派一個人都沒去。

  這裡就有人要問了,難道殷梨亭沒去麼?殷梨亭不想要殺楊逍麼?

  兩人還真就沒什麼仇怨!

  須知本世界高手如雲,楊逍性格雖然狂妄,卻沒有原劇情那麼張狂,尤其陽頂天失蹤後,一直守著光明頂。

  明尊城本就江河日下,楊逍怎麼可能會去招惹武當派和峨眉派?

  紀曉芙雖然貌美,卻也不是秦夢瑤靳冰雲那種絕色,更別說楊逍多年未曾離開西域,根本就沒見過紀曉芙。

  原劇情遇到紀曉芙,那是去搶倚天劍屠龍刀,本世界他沒必要去搶奪。

  莫說能不能打贏滅絕師太,就算成功搶到倚天劍,又有什麼用?

  殷梨亭和紀曉芙已經成婚,忙著教育下一代,沒工夫搭理楊逍。

  武當派倒也不是真的一人不出。

  數十年前,武當派白雲觀長老桂仲明,在天山腳下創立武當北宗,經過多年發展,實力已經超越白雲觀。

  根據滅絕師太的說法,武當北宗少掌門桂華生,會帶領部分弟子助拳。

  天山派少掌門唐經天,也覺得這是絕好的歷練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滅絕師太的性格,和厲勝男自然是互相看不過眼,滅絕師太懶得搭理魔門妖女,厲勝男也不喜歡老尼姑。

  不過對於李瑾瑜,滅絕師太卻連連稱讚,畢竟李瑾瑜完美符合她對於正道少俠的標準,而且是大大超出。

  出身名門,年輕英俊,武功高強,彬彬有禮,智慧卓絕,懲奸除惡,尤其還曾在邊關血戰,保衛漢家江山。

  雖然是官宦子弟,但最後一條實在是潑天功勞,聲望直接刷滿。

  滅絕師太此生最在乎的莫過於正邪之辯、胡漢之別,李瑾瑜若是開口,絕不介意送出女弟子與李瑾瑜結親。

  看著遠處長河落日,滅絕師太好奇的問道:「李公子,你怎麼又帶兵到了邊關之地,莫非邊關還有戰事?」

  頓了頓,接著說道:「如果是軍情機密,貧尼不該詢問,只不過公子如果需要幫忙,貧尼必然鼎力相助。」

  李瑾瑜道:「不是軍情機密,是朝廷的新政,用於安置傷殘士卒,以及陣亡將士留下的孤兒寡母,此事是我提出來的,陛下要我去查看一番。」

  滅絕師太道:「原來如此,李公子此番作為,當真是功德無量。」

  李瑾瑜道:「將士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自當照顧好他們家眷。」

  滅絕師太道:「只是去巡查?」

  李瑾瑜道:「往來焉耆都護府的商隊增多,盜匪也多了起來,尤其是當初大戰之時,被擊潰的瓦剌殘兵。

  這些殘兵人數不多,少則幾十,多則幾百,看似不成氣候,但卻在大漠之上來去如風,今日在東明日在西。

  若是任憑他們劫掠商隊,對都護府是極大的損傷,我去巡視一圈,把這些盜匪全部都給清除掉。」

  滅絕師太道:「瓦剌殘兵?這些人看到李公子,怕是會嚇破膽子!」

  李瑾瑜笑道:「只希望他們嚇破膽子的時候,是留在原地而不是逃跑,否則想要抓住這些盜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些傢伙太過油滑了。」

  焉耆都護府大戰過後,李瑾瑜在西域威名大盛,甚至被稱為戰神。

  戰神出沒的地方,那些盜匪如何敢有半點靠近,隔著幾十里,遠遠地看上一眼,便毫不猶豫的退走。

  眼見李瑾瑜隊伍安全,一些比較靈透的商隊,便跟在欽差衛隊後面。

  李瑾瑜對此並不拒絕,使得商隊越來越多,到達焉耆都護府時,後面跟了二三十支商隊,比衛隊人數都多。

  到了焉耆都護府,滅絕師太去匯合崆峒派的人,李瑾瑜則四處巡視。

  數月過去,雖然焉耆都護府已經完成修繕,但當初那場大戰的痕跡,不是短時間可以抹去的,城牆之上還有濃郁的血氣,更有幾分刀劍刻痕。

  焉耆都護府外,于謙劃分一片地域作為貨物集散中心,招待往來客商。

  羅馬波斯天竺的商人,送來寶石香料良馬,換走中原的茶葉瓷器絲綢。

  一來一往,商人獲利數十倍。

  這些利潤可不是全都拿走的,除了在都護府的消費,還必須運來能夠修繕都護府的物資,朝廷會根據運送物資的數量,分配購買物品的份額。

  運來的物資越多,可以購買的絲綢瓷器就越多,但與此同時,自己能帶的貨物就越少,利潤相應的有所減少。

  想要獲得最高的利潤,必須在物資和貨物間有所平衡。

  這一點,中原商人做的極好。

  原因很簡單,中原的商人,都知道官面身份代表極大的利益。

  于謙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給他送錢他不收,便以送物資的方式,獲得都護府的友誼,得到往來的通行證。

  中原商人帶來的貨物少,分配份額就顯得無比珍貴,為了獲得利潤,那些西域商人,也不得不運送物資。

  如此一來,焉耆都護府很快便修繕完畢,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相比於這些,那些盜匪不過是纖芥之疾,連給李瑾瑜解悶都算不上。

  簡單巡查兩日,李瑾瑜帶著一隊欽差衛隊,直接去往龜茲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