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頁
反倒是那些提前被『街道管理處』、所有鄰居們,勸慰提前去登記下農村的部分不良家庭分子學生,得到更好的安排。
福也禍也。
居民們必須含淚送自己的孩子們離開故鄉,去完全陌生、可能相對落後、生活條件相對低很多的農村生存,甚至不知道還有沒有返回的時候。
悲傷與痛苦的事情發生在很多城市家庭中。
學生們打包著行李,甚至有的還按照風俗敲鑼打鼓,送孩子們去完全不同的地方,這次不同於串聯的短期,看不到盡頭,看不到曙光,未來完全是個想不出的變數。
城市裡搞得熱火朝天、慌亂不已,落後鎮上居民又不一樣的風格。他們沒法子去兵團、農場集體安置的資格,全部實行就地分散插隊的原則。
即按當時區革委會分配給各公社指標,由個人到公社了解指標分配情況,自行到生產大隊和小隊尋找插隊點。也就是,知識分子學生們可自己找生產隊。
於是有大熊貓國營基地、在當地算是有名的碧山村,成為眾學生哄搶的香餑餑,碧山鎮、童水鎮……方圓十里,都有學生走路前來探聽事情。
張隊長已經接到數十位學生的自薦。
有的還是村民們的親戚朋友,誰都不好拒絕,誰也都不好同意。
主要是他有些怕這些學生們。
串聯紅星隊的餘威還在,都知道這些是不怕死的小將們,誰還敢去接納,村里各種『封建社會』分子那麼多。別一粒老鼠屎怪一鍋湯,弄得整個生產隊風氣下降。
倒是隔壁的碧水村率先接納一堆青年學生,碧土村慣性觀望。
直到上面有文件下來,碧山村需要空出一些名額,聽說是有上京的知青們以及一些動物學專業的知青們,要被送過來。
張隊長把『一些』字眼巧妙去掉,有光明正大的藉口拒絕鎮上的人家。
在人群中央,甜妹兒托腮思考。
王舅舅家的表哥表姐們全都托關係,在工廠里打工。除去大表哥王溢陽,他自動代替妹妹弟弟辭職,提前一步去水灣縣隔著一城牆的生產隊農村當知青。
王家都在水灣縣。
他也不需要拖關係來碧山鎮,其主要原因是他已經成親,有自己的同鎮居民媳婦兒,聽聞已經快有第一個孩子。
因此,葉家完全同意張隊長的決定。
有最有威望的幾家同意,村民們也不敢有意見,倒是碧水村來的人最多,碧土村收極少數熟人。
**
知青下鄉活動進行得風風火火。
氣溫還沒完全變暖,碧山鎮紅色革委會,已經通知碧山村去領分配來的知青。
此刻正是水稻種植的最佳時間,張隊長便委託甜妹兒去接知青們,正好她可以趕車、可以揍人,還與知識分子有共同話題,相貌絕對是村里最標誌的。
翌日清晨,甜妹兒背個改裝軍用包、帶上綠色帽、穿上一身軍旅裝,英姿颯爽,騎著俊馬在村里飛馳一圈,惹得娃娃們羨慕不已。
然後,她才駕著木板車,叼著一節甜甘蔗,慢慢悠悠離開碧山村。
**
碧山鎮,此刻正領著知青們搞最有名的『憶苦思甜』活動。
穿著破棉衣、帶著紅袖章的紅色革委會組長,正站在鎮門口正中心,滔滔不絕,講訴著關於紅色主義,關於咱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關於封建社會的苦苦苦。
知青學生們整整齊齊地立在平壩里,穿著發下來的破舊棉衣,冷風把學生們凍得一個個瑟瑟發抖,有的女生被凍成紅鼻頭,清鼻涕不住地流著。
他們當中有的人哪裡受過這樣的苦!
必須聽著窮人們,用本地鄉音土話,描述舊社會地主有多蠻狠、農民生活有多苦,甚至還有真原地主小腳老婆婆被迫跪在學生們的面前,可憐兮兮。
對於有的學生,他們曾經做過比這還過分的。
對於有的學生,面上竟是不忍與同情,但礙於之前那幾個知青例子,他們只能把同情往肚子裡吞。他們看向站著的一些學生,據說是從上京來的,長得聽俊俏的。
這時候,又有一窮困潦倒的老大爺站到最中心去。
村革委會組長很尊重,他尋例問:
「您在萬惡舊社會受過哪些苦?給咱們學生們講一講!」
他著急得抓耳撓腮:
「沒啥苦事情說!」
「哎哎哎,說地主家的事情,說您挨餓受凍的事情,說您……」組長很一手。
「咱們村那個地主家可真有錢,村民們平日裡有事借點錢人家都答應,我媽去他家餵孩子奶,咱們家一頓三日白米飯,真好吃,現在想起來肚子還咕嚕咕嚕叫。」
聽懂的知青學生們一陣鬨笑。
組長正要阻止——
「要說苦啊,那苦的要命,那六零年來頭咱村里遭饑荒,死了的、浮腫的、新墳墓一堆堆,那村井口的九二麻子…...嗚嗚嗚。」
組長立馬捂著他嘴巴。
聽懂聽不懂的知青們,全部都哈哈哈笑得很開心。
組長自覺得丟面子,趕緊把準備的食物拿出來,黑黑一坨,裡面有爛紅薯、樹根草皮、糠豬飼料,每個人都給滿滿一碗,必須喝下去才算會議成功。
「葉星同志,你兩碗!」
「汪強軍同志,你也兩碗!」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福也禍也。
居民們必須含淚送自己的孩子們離開故鄉,去完全陌生、可能相對落後、生活條件相對低很多的農村生存,甚至不知道還有沒有返回的時候。
悲傷與痛苦的事情發生在很多城市家庭中。
學生們打包著行李,甚至有的還按照風俗敲鑼打鼓,送孩子們去完全不同的地方,這次不同於串聯的短期,看不到盡頭,看不到曙光,未來完全是個想不出的變數。
城市裡搞得熱火朝天、慌亂不已,落後鎮上居民又不一樣的風格。他們沒法子去兵團、農場集體安置的資格,全部實行就地分散插隊的原則。
即按當時區革委會分配給各公社指標,由個人到公社了解指標分配情況,自行到生產大隊和小隊尋找插隊點。也就是,知識分子學生們可自己找生產隊。
於是有大熊貓國營基地、在當地算是有名的碧山村,成為眾學生哄搶的香餑餑,碧山鎮、童水鎮……方圓十里,都有學生走路前來探聽事情。
張隊長已經接到數十位學生的自薦。
有的還是村民們的親戚朋友,誰都不好拒絕,誰也都不好同意。
主要是他有些怕這些學生們。
串聯紅星隊的餘威還在,都知道這些是不怕死的小將們,誰還敢去接納,村里各種『封建社會』分子那麼多。別一粒老鼠屎怪一鍋湯,弄得整個生產隊風氣下降。
倒是隔壁的碧水村率先接納一堆青年學生,碧土村慣性觀望。
直到上面有文件下來,碧山村需要空出一些名額,聽說是有上京的知青們以及一些動物學專業的知青們,要被送過來。
張隊長把『一些』字眼巧妙去掉,有光明正大的藉口拒絕鎮上的人家。
在人群中央,甜妹兒托腮思考。
王舅舅家的表哥表姐們全都托關係,在工廠里打工。除去大表哥王溢陽,他自動代替妹妹弟弟辭職,提前一步去水灣縣隔著一城牆的生產隊農村當知青。
王家都在水灣縣。
他也不需要拖關係來碧山鎮,其主要原因是他已經成親,有自己的同鎮居民媳婦兒,聽聞已經快有第一個孩子。
因此,葉家完全同意張隊長的決定。
有最有威望的幾家同意,村民們也不敢有意見,倒是碧水村來的人最多,碧土村收極少數熟人。
**
知青下鄉活動進行得風風火火。
氣溫還沒完全變暖,碧山鎮紅色革委會,已經通知碧山村去領分配來的知青。
此刻正是水稻種植的最佳時間,張隊長便委託甜妹兒去接知青們,正好她可以趕車、可以揍人,還與知識分子有共同話題,相貌絕對是村里最標誌的。
翌日清晨,甜妹兒背個改裝軍用包、帶上綠色帽、穿上一身軍旅裝,英姿颯爽,騎著俊馬在村里飛馳一圈,惹得娃娃們羨慕不已。
然後,她才駕著木板車,叼著一節甜甘蔗,慢慢悠悠離開碧山村。
**
碧山鎮,此刻正領著知青們搞最有名的『憶苦思甜』活動。
穿著破棉衣、帶著紅袖章的紅色革委會組長,正站在鎮門口正中心,滔滔不絕,講訴著關於紅色主義,關於咱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關於封建社會的苦苦苦。
知青學生們整整齊齊地立在平壩里,穿著發下來的破舊棉衣,冷風把學生們凍得一個個瑟瑟發抖,有的女生被凍成紅鼻頭,清鼻涕不住地流著。
他們當中有的人哪裡受過這樣的苦!
必須聽著窮人們,用本地鄉音土話,描述舊社會地主有多蠻狠、農民生活有多苦,甚至還有真原地主小腳老婆婆被迫跪在學生們的面前,可憐兮兮。
對於有的學生,他們曾經做過比這還過分的。
對於有的學生,面上竟是不忍與同情,但礙於之前那幾個知青例子,他們只能把同情往肚子裡吞。他們看向站著的一些學生,據說是從上京來的,長得聽俊俏的。
這時候,又有一窮困潦倒的老大爺站到最中心去。
村革委會組長很尊重,他尋例問:
「您在萬惡舊社會受過哪些苦?給咱們學生們講一講!」
他著急得抓耳撓腮:
「沒啥苦事情說!」
「哎哎哎,說地主家的事情,說您挨餓受凍的事情,說您……」組長很一手。
「咱們村那個地主家可真有錢,村民們平日裡有事借點錢人家都答應,我媽去他家餵孩子奶,咱們家一頓三日白米飯,真好吃,現在想起來肚子還咕嚕咕嚕叫。」
聽懂的知青學生們一陣鬨笑。
組長正要阻止——
「要說苦啊,那苦的要命,那六零年來頭咱村里遭饑荒,死了的、浮腫的、新墳墓一堆堆,那村井口的九二麻子…...嗚嗚嗚。」
組長立馬捂著他嘴巴。
聽懂聽不懂的知青們,全部都哈哈哈笑得很開心。
組長自覺得丟面子,趕緊把準備的食物拿出來,黑黑一坨,裡面有爛紅薯、樹根草皮、糠豬飼料,每個人都給滿滿一碗,必須喝下去才算會議成功。
「葉星同志,你兩碗!」
「汪強軍同志,你也兩碗!」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