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賣豆腐腦的是一對老夫妻,臉色黑黃,皮膚又乾燥又粗糙,深深皺紋且刻上了深深的生之痕跡,但笑眯眯特別有親和力,惹得甜妹兒他們總想去買一碗嘗嘗。
而右邊的有槽子糕、牛舌頭、糖蒜、豆腐乳,以及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肉類罐頭,水果罐頭有梨、蘋果、橘子和桃等。
聞著直流口水。
甜妹兒:……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晚安麼麼噠~
**
**
小時候陪長輩賣東西,都忍不住往其他攤位上買買買,噗哈哈哈^_^
第247章 商販與民族
「紅薯多少錢一斤?」
一位身穿灰色號褂子、高筒子老牛皮靴的中年壯漢, 來到一位皮膚黝黑禿頭老漢攤位前, 蹲下來挑挑撿撿問道。
「八毛錢。」
禿頭老漢說話結結巴巴, 報價十分心虛, 國營供銷社的正軌價格是,一斤紅薯兩毛七分,他貴不止一倍。
那大漢眼睛瞪得如銅鈴,煞是恐怖, 他高聲喊道:「老頭子, 你這是在搶人啊!乾脆點, 一口價,一毛錢,一斤糧票,不然我走人, 又不是只有你這一家。」
「不行,五毛錢。」
禿頭老漢的脖子往後一縮,倔強否決道,見壯漢要離開,心裡一著急, 猶猶豫豫報出一個新低價位。
……
不到十分鐘爭執,中年壯漢如願以『一塊錢加兩斤糧票,買三斤紅薯』的俱便宜價格,買下禿頭老漢的所有糧食。
他哼著愉快小曲兒離開市集,轉身去牛車上把糧食放好。
禿頭老漢把錢票小心翼翼揣懷裡,咧嘴一笑, 高高興興背著背簍回家去,未來可能被精打細算老伴罵成狗。
「傻乎乎的。」
瞅到這一幕的甜妹兒,無奈搖搖頭,吃虧還傻樂的經典一幕。
中年壯漢一看就是老道的二手販子。
表面上來看,老漢家紅薯比供銷社賣得每斤多幾分錢。但實際上,糧票比錢更難得到,更重要。這老漢還不如買給供銷社來得實惠,實屬吃大虧。
中年壯漢轉手,就能在小縣城黑市里賣出至少八、九毛錢一斤,不加糧票的話。這就是黑販子們貪圖的暴利。
市集裡有部分老實巴交、不善言辭的村民們,非專業地攤戶,並不了解今年『糧食再多也供不應求』的現實情況。
在集市一開端,這種人往往以便宜價格甚至吃虧價格,敗在精明商販中,高高興興或哭哭啼啼背著空背簍回家。
一開始見到,林君英還想阻止,李連長反倒是先阻止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清,他們並未詐騙,都是出來討生活的,誰也不容易。」
林君英皺眉不解。
甜妹兒笑眼彎彎道:「林姐姐知道鄉村貨郎嗎?」
五六十年代,農村多有一種商販——賣貨郎,碧山村地處深山老林,只有逢年過節會有,平日裡很難見到。
不論春夏秋冬,他們都會跳著扁擔,搖著舊且笨的撥浪鼓,聲音響亮且乾脆,引得村民們全都出來。
扁擔兩邊的舊木箱子打開,箱口上往往有一個木盤或木案,上面擺著針、線、頂針、梳子、肥皂等日常用品,也有糖稀紅頭繩笨子筆等山娃娃玩具或文學用具。
貨郎做生意都很隨意,糧食雞蛋錢票、使用完的牙膏皮,破鐵蘭銅等,樣樣都可結帳,也不知道他會把破爛賣到哪裡去。
走村串戶的貨郎也帶來老百姓對山外世界的了解,市集不是天天都有,商販們手段有高有低,平日一樣過活。
甜妹兒曾經見過,過年期間,積雪深厚,穿著破舊棉衣老貨郎一步一陷,挑著扁擔賺幾毛錢的場景。
辛酸苦淚不用多說,還會受到部分熱血進步青年,當著他的面,講一些什麼『小資主義』之類的嘲諷。
部分好身份農民工人一邊賣東西,一邊鄙視嘲笑商販們,他們大多數都是被打成的不好分子家庭,找方法混口飯吃而已。
村裡有人也羨慕販子們『吃香喝辣』。
但實際有人當上過賣貨郎,一年四季都在趕路顛簸,甚至終年踏不進家門幾腳,心中悲傷苦悶又有誰人知。
別說農民苦,備受歧視的商販們,生活同樣不好受。
至於騙錢騙喝搶劫,『評定不良分子』商販們絕對不敢,只能憑藉多年小技巧,來獲得利益。但這種利益是有巨大風險的。
比如在黑市集裡,抓到農民工人等,通常只會沒收罰款警告處分。但商戶地主等,一定是會被關籠子的,基本無例外,除非他真的有過硬後台。
若是林君英剛才去阻止,僅僅憑著她一身綠工裝,那個中年壯漢被安一個罪名,被管理員抓進牢籠里都有可能。
林君英跟曾經的葉誠一樣,有些不知現實生活幸苦,太過理想化。
老一輩村民們都懂。
他們度過拆廟拆地主牆、胡亂安罪名、富人們驚慌失措的建國初動盪年代。
哪怕是在現如今,某些生產隊,曾經被認定的不良家庭做累死累活的事情,也只得到最少工分,甚至每年分得口糧最少,他們只祈求能平平安安過下去,有地耕種、有糧食吃。
這年頭,做被歧視的職業商販,有的確實背後有一些勢力、圖謀巨利,但村鎮更多是各種逼不得已。
「他並沒有賣虛假產品,也沒有提供□□假票,正常討價還價而已。市集上也不是誰都會吃虧上當的,怕吃虧的話,以後可以直接賣給國營供銷社。」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右邊的有槽子糕、牛舌頭、糖蒜、豆腐乳,以及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肉類罐頭,水果罐頭有梨、蘋果、橘子和桃等。
聞著直流口水。
甜妹兒:……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晚安麼麼噠~
**
**
小時候陪長輩賣東西,都忍不住往其他攤位上買買買,噗哈哈哈^_^
第247章 商販與民族
「紅薯多少錢一斤?」
一位身穿灰色號褂子、高筒子老牛皮靴的中年壯漢, 來到一位皮膚黝黑禿頭老漢攤位前, 蹲下來挑挑撿撿問道。
「八毛錢。」
禿頭老漢說話結結巴巴, 報價十分心虛, 國營供銷社的正軌價格是,一斤紅薯兩毛七分,他貴不止一倍。
那大漢眼睛瞪得如銅鈴,煞是恐怖, 他高聲喊道:「老頭子, 你這是在搶人啊!乾脆點, 一口價,一毛錢,一斤糧票,不然我走人, 又不是只有你這一家。」
「不行,五毛錢。」
禿頭老漢的脖子往後一縮,倔強否決道,見壯漢要離開,心裡一著急, 猶猶豫豫報出一個新低價位。
……
不到十分鐘爭執,中年壯漢如願以『一塊錢加兩斤糧票,買三斤紅薯』的俱便宜價格,買下禿頭老漢的所有糧食。
他哼著愉快小曲兒離開市集,轉身去牛車上把糧食放好。
禿頭老漢把錢票小心翼翼揣懷裡,咧嘴一笑, 高高興興背著背簍回家去,未來可能被精打細算老伴罵成狗。
「傻乎乎的。」
瞅到這一幕的甜妹兒,無奈搖搖頭,吃虧還傻樂的經典一幕。
中年壯漢一看就是老道的二手販子。
表面上來看,老漢家紅薯比供銷社賣得每斤多幾分錢。但實際上,糧票比錢更難得到,更重要。這老漢還不如買給供銷社來得實惠,實屬吃大虧。
中年壯漢轉手,就能在小縣城黑市里賣出至少八、九毛錢一斤,不加糧票的話。這就是黑販子們貪圖的暴利。
市集裡有部分老實巴交、不善言辭的村民們,非專業地攤戶,並不了解今年『糧食再多也供不應求』的現實情況。
在集市一開端,這種人往往以便宜價格甚至吃虧價格,敗在精明商販中,高高興興或哭哭啼啼背著空背簍回家。
一開始見到,林君英還想阻止,李連長反倒是先阻止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清,他們並未詐騙,都是出來討生活的,誰也不容易。」
林君英皺眉不解。
甜妹兒笑眼彎彎道:「林姐姐知道鄉村貨郎嗎?」
五六十年代,農村多有一種商販——賣貨郎,碧山村地處深山老林,只有逢年過節會有,平日裡很難見到。
不論春夏秋冬,他們都會跳著扁擔,搖著舊且笨的撥浪鼓,聲音響亮且乾脆,引得村民們全都出來。
扁擔兩邊的舊木箱子打開,箱口上往往有一個木盤或木案,上面擺著針、線、頂針、梳子、肥皂等日常用品,也有糖稀紅頭繩笨子筆等山娃娃玩具或文學用具。
貨郎做生意都很隨意,糧食雞蛋錢票、使用完的牙膏皮,破鐵蘭銅等,樣樣都可結帳,也不知道他會把破爛賣到哪裡去。
走村串戶的貨郎也帶來老百姓對山外世界的了解,市集不是天天都有,商販們手段有高有低,平日一樣過活。
甜妹兒曾經見過,過年期間,積雪深厚,穿著破舊棉衣老貨郎一步一陷,挑著扁擔賺幾毛錢的場景。
辛酸苦淚不用多說,還會受到部分熱血進步青年,當著他的面,講一些什麼『小資主義』之類的嘲諷。
部分好身份農民工人一邊賣東西,一邊鄙視嘲笑商販們,他們大多數都是被打成的不好分子家庭,找方法混口飯吃而已。
村裡有人也羨慕販子們『吃香喝辣』。
但實際有人當上過賣貨郎,一年四季都在趕路顛簸,甚至終年踏不進家門幾腳,心中悲傷苦悶又有誰人知。
別說農民苦,備受歧視的商販們,生活同樣不好受。
至於騙錢騙喝搶劫,『評定不良分子』商販們絕對不敢,只能憑藉多年小技巧,來獲得利益。但這種利益是有巨大風險的。
比如在黑市集裡,抓到農民工人等,通常只會沒收罰款警告處分。但商戶地主等,一定是會被關籠子的,基本無例外,除非他真的有過硬後台。
若是林君英剛才去阻止,僅僅憑著她一身綠工裝,那個中年壯漢被安一個罪名,被管理員抓進牢籠里都有可能。
林君英跟曾經的葉誠一樣,有些不知現實生活幸苦,太過理想化。
老一輩村民們都懂。
他們度過拆廟拆地主牆、胡亂安罪名、富人們驚慌失措的建國初動盪年代。
哪怕是在現如今,某些生產隊,曾經被認定的不良家庭做累死累活的事情,也只得到最少工分,甚至每年分得口糧最少,他們只祈求能平平安安過下去,有地耕種、有糧食吃。
這年頭,做被歧視的職業商販,有的確實背後有一些勢力、圖謀巨利,但村鎮更多是各種逼不得已。
「他並沒有賣虛假產品,也沒有提供□□假票,正常討價還價而已。市集上也不是誰都會吃虧上當的,怕吃虧的話,以後可以直接賣給國營供銷社。」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