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山紳挪動一下位置,靠近她,講關於碧山鎮傳說。

  根據《新唐書·李德裕傳》記載:

  「舊制,歲抄運內粟贍黎、嶲州,起嘉、眉,道陽山江,而達大度……。」

  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年末,政府把軍糧從嘉州、眉州通過陽山江道水運到大渡鎮等。

  甜妹兒擰一下他耳朵,嘀咕道:

  「別翻譯,我能聽得懂。」

  山紳捂著耳朵不滿瞪她一眼,在她催促下,只好繼續小聲講故事,漸漸也忘記微紅的耳朵,講得興致勃勃。

  甜妹兒暗地裡鬆一口氣。

  誰叫他耳朵皮這麼薄的?!

  回去給他抹一抹海棠脂膏。

  不僅糧草,唐朝時還有瓷器絲綢等精貴物品都會通過大渡河運轉。

  碧山鎮外鎮外河流就是大渡河分支,而群碧山里除去地下泉水,主要支流也來自大渡河分支。在大渡河沿岸幾處,有一些停點,作為官兵休息指出。

  「碧山鎮也是?」

  甜妹兒不解道。

  「不是,這小河距離岷江都很遠,怎麼可能修在這裡。」山紳一副你是不是傻的鄙視模樣,小鼻孔快朝天。

  甜妹兒頓時感覺手指痒痒,再次輕輕擰一下他腰肉,打不了回去給海棠膏多一些。

  「啊——」

  山紳捂住嘴控訴瞅她。

  「繼續。」

  平淡命令,手拍著他肩膀。

  因為官糧瓷器絲綢金銀珠寶等精貴物品,自然會出現一些水匪盜類的亂子,而縣裡還有苗彝等少數民族。

  這些水匪個個武功高強,擅長水性,常常能把官糧等不著痕跡地運走。哪怕知道是本地人,官方連一副水匪畫像都沒有,更何談抓人,往哪裡去抓。

  好在水匪們下手有分寸,通常不殺人,只截鏢,而且截走次數有限,對於朝廷物品損失不大,只是丟面子而已。

  甚至招集江湖能人異士來本市找水匪,比如有名的詩仙李白曾經來過市里暗坊,坐船來走的,還留下千古不朽詩篇,但聽說啥也沒找到。

  甜妹兒翻白眼:……那些明明是風景抒情詩句,人家是看到美景有感而發,你編,請繼續編。

  山紳不滿扯一下她麻花辮。

  因為在本市經常出事後,請許多能人異士,官兵們一路順利查到水灣縣「瓦子堆」。

  「瓦子堆」就是是碧山鎮前身。

  因為本地唐朝時候鎮上有兩家「蠻子」燒碗罐的窯,生產一種民用粗糙的釉陶器,比如兩耳罐、四耳罐、葵口碗等。

  但依舊是無用功,什麼都沒查到,連水匪是誰都不知道。

  甜妹兒忽然想到師父的暗格里。

  雖然金銀沒有看到,但有各個年代的瓷器珠寶古書啥的都有,唐朝自然也少不了,不會祖先是水匪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寫這句詩的唐朝邊塞詩人岑參,任職本市刺史期間,聽說此事後,每日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一個法子。

  他在「瓦子堆」本地招能人,收為己用,建立暫時據點,因地制宜建立稍微繁華一些的商業,比如養蠶絲等,然後派本地村民護送官方物資以及非官物資。

  比如,當時瓦子堆里所有品格不錯的讀書人,其中唯一的秀才正是出自碧山村,從此以後唐朝水匪果然消失不見。

  而『瓦子堆』是從「蠻子」處得來的名字,被文人雅士嫌棄,改名碧山鎮,為紀念第一位碧山村出的秀才官員。

  甜妹兒揉揉有些發癢的耳朵,此故事還算精彩。

  「跟碧山鎮小學有什麼關係?」

  山紳神秘兮兮眨眼道:

  「傳說以前地主,在這裡找到有各種各樣唐朝瓷器珠寶金銀,靠著它們發家致富,然後把祖宅修在這裡。」

  甜妹兒眼睛刷一下變得雪亮,好像有許多小星星,激動得小酒窩都露出來。

  這時,山紳輕輕戳一下她的酒窩,軟軟嫩嫩的,果然戳起來很舒服。

  他湊到她耳朵,悄咪咪道:

  「整個碧山鎮居民都知道,民國時候,這裡還被稱為神仙鎮,後來建國後為破除封建迷信思想,被改為青山鎮或碧山鎮,剛才故事全都是騙你的。」

  刷——

  山紳麻利跳下桌。

  蹭——

  甜妹兒單手直接把他整個人單手拎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純屬虛構,在歷史故事裡插上想像的翅膀。

  只有運官糧,以及岑參刺史是真的,李白等詩人真的只是參觀大好河山!!

  **

  小時候有的監考老師一直走來走去,葉子某一位數學老師見誰都笑。

  見到好,是開心笑。

  見到壞的,是含刀子地笑。

  見到不好不壞,是習慣性笑^_^

  第237章 撒尿與游泳

  瞎編亂造或事實記載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甜妹兒武力值更高, 她輕輕鬆鬆單手拎著瘦瘦高高的山紳, 眼睛瞪得圓溜溜滴, 思考各種各樣的嚴重懲罰方式。

  山紳努力踢兩下腿,前腳尖貼著地面滑動兩下,但還是使不上勁兒。他雖因為年齡更大一些,比甜妹兒高, 但此刻她站在較高的木桌上。

  「嘻嘻呵, 剛才我瞅到山紳叔戳老大臉頰, 活該吧!」

  「猜回村,老大會跟山紳叔對打幾天?」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