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頁
省城高考錄取,會看你的五代內家庭成分,若是舊地主家的考生,考得再好,也不會錄取你。
崔玉濤與李勇峰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祖祖輩輩是農民,直到父輩忽然成為工廠技術工,搬到水灣縣城裡去,因此,他們最大的目標是參加高考考試,考出好成績。
然此刻的年代並不是一個好機會。
五八年末,在回市里學校後,上頭又發出一個文件,還未高中畢業的他們,直接被分配到各個崗位做工人。
在某一天,班主任給他們班每人發一張表格,填寫『家庭出身』、『家庭成員』、『社會關係』等,隨後學生們收到各種面試通過的錄取通知,哪怕是十五歲少年。
這個年代,種花國還不講究濫用童工。
學生們有的當煤礦工,有的下放農村做教師啥的,該有的去礦業局……而他們幸運的被分在一起,結伴去本省的省會城市,當新華書店的普通職工。
市里去成都的工作小夥伴們,一共有八個人,其中有個名叫王溢希,他一人分配到省文化工廠擔任普通職工。
一下子從在讀學生,變成職場工人,這巨大落差並沒有任何適應時間。
學生們帶著忐忑的心,帶上為數不多的行李,他們一起坐上本市到省城的火車,這是大多數人第一次坐火車。
在火車北站下車,正好是早上,幾人跟進城來的土包子一樣,東瞅瞅西瞧瞧,對什麼東西都很好奇。
省城就是省城,不僅火車站大的多,火車站人多,竟然還有什麼公交車,市裡面可是連公交車輪子都沒見過。
而且此刻省城,饑荒還未來得及蔓延到這裡,穿著藍灰衣服的人們來來往往,一副繁華的模樣。
北站站台旁邊有一個小屋,屋外有個小黑板,黑板上的玻璃窗里有一張關於省城市的公交線路圖,旁邊窗口可以辦理公交月卡等。
八人從衣服兜里摳出一些錢,辦了個洋氣的公交月卡,研究一下公交線路圖,發現文化工廠與新華書店最近。
兩者之間差距一個公交站。
雖然這年代公交笑離得遠些,但對於能吃苦的青年少年們來講,走這點路都不算事兒,跟住在一起也沒啥區別。
王溢希是個高高大大的壯年小伙子,長得與王大舅有四、五分相似,值得一提的是,他笑起來的酒窩,跟甜妹兒的一摸一樣。
此刻,第一次等待所謂的公交車,他心裡特別激動。
本以為是一個人在省城孤零零的過日子,沒想到還有兩個同鄉同伴陪著他,一時間,差點連話都沒說清楚。
「你你你你們好,我是王溢希,我在在在文化工廠里!」
娃娃臉崔玉濤看著年紀小,其實此大塊頭王溢希還大三四歲,他拍拍王溢希的肩膀,咧嘴大笑道:
「哈哈哈哈哈,小希子,你說話兜死我啦,你可以叫濤子,聽說文化廠是拍電影的,到時候你得請我們看去啊!」
王溢希:……小希子是什麼鬼?
李勇峰拍拍崔玉濤的腦袋,讓他別搗亂,伸出手,對王溢希笑道:
「溢希你好,我是李勇峰,你可以叫我峰子,長著娃娃臉的這傢伙名字是崔玉濤,你可以叫他濤子。咱們一個地方來的,以後大家相互照顧一下。」
這樣,三人帶著激動的心情,第一次做上公交車。
「這四個輪子的車,此兩輪子的自行車,氣派多啦!」
青年們東摸西瞅,惹得旁人善意打趣的目光,還有好心人問過他們從哪裡來後,幫忙講這省城哪裡哪裡好玩。
這時候還講究得是工農一家親。
那種農村城市區別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絕大多數居民並未有高人一籌的炫耀自己、低看別人的思想。
崔玉濤、李勇峰、王溢希報告入職後,便知道他們的實習生薪水。
每月三十一塊錢,省城裡有太多新奇的誘惑,這個工錢並不算高,來幹活的大學生比他們強的多。畢業進入社會,才知道學歷對於他們有多重要。
六七十年代,種花國有行政和企業單位,都是統一的工資制度,可分為兩大類:幹部與工人。而種花國的政策就是,高就業低工資慢悠悠升級。
幹部指處於管理崗位以及技術人員,實行三十級行政工資制度。比如王溢希與崔玉濤這類高中生,再比如王大舅管理者。
而工人就是干體力活的人,實行八級工資制度。比如王二舅。
崔玉濤三人首次的工資級別,直接看的是學歷。比如中專畢業生是行政十八級,大學本科畢業生是行政二十一級,而高中生只有十五級。
要調整工資時,由種花國統一規定調整方案,各單位比照著調整。基本五至八年,才能調整一次工資。
也就是說他們三人要是不讀大學,數年工資等級都是十五級,永不變化。而那些研究生大學生的工資,永遠比他們高得多。
真的是不靠技術,單靠學歷。
王子希、崔玉濤、李勇峰都有一腔熱血,肯定不甘心永遠窩在這裡,當下立即撿起課本,總有一天,他們能進入大學,成為真真正正的大學生。
除去工資制度令三人有些小小失望,其他事情基本讓他們樂不思蜀,差點沒把自己信啥名啥給忘了。
新華書店工會的書櫥裡面,滿滿都是書籍,數不清多少本,很多都是古典名著珍本,甚至還有《某某先生笑評三國》類的開放書籍。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崔玉濤與李勇峰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祖祖輩輩是農民,直到父輩忽然成為工廠技術工,搬到水灣縣城裡去,因此,他們最大的目標是參加高考考試,考出好成績。
然此刻的年代並不是一個好機會。
五八年末,在回市里學校後,上頭又發出一個文件,還未高中畢業的他們,直接被分配到各個崗位做工人。
在某一天,班主任給他們班每人發一張表格,填寫『家庭出身』、『家庭成員』、『社會關係』等,隨後學生們收到各種面試通過的錄取通知,哪怕是十五歲少年。
這個年代,種花國還不講究濫用童工。
學生們有的當煤礦工,有的下放農村做教師啥的,該有的去礦業局……而他們幸運的被分在一起,結伴去本省的省會城市,當新華書店的普通職工。
市里去成都的工作小夥伴們,一共有八個人,其中有個名叫王溢希,他一人分配到省文化工廠擔任普通職工。
一下子從在讀學生,變成職場工人,這巨大落差並沒有任何適應時間。
學生們帶著忐忑的心,帶上為數不多的行李,他們一起坐上本市到省城的火車,這是大多數人第一次坐火車。
在火車北站下車,正好是早上,幾人跟進城來的土包子一樣,東瞅瞅西瞧瞧,對什麼東西都很好奇。
省城就是省城,不僅火車站大的多,火車站人多,竟然還有什麼公交車,市裡面可是連公交車輪子都沒見過。
而且此刻省城,饑荒還未來得及蔓延到這裡,穿著藍灰衣服的人們來來往往,一副繁華的模樣。
北站站台旁邊有一個小屋,屋外有個小黑板,黑板上的玻璃窗里有一張關於省城市的公交線路圖,旁邊窗口可以辦理公交月卡等。
八人從衣服兜里摳出一些錢,辦了個洋氣的公交月卡,研究一下公交線路圖,發現文化工廠與新華書店最近。
兩者之間差距一個公交站。
雖然這年代公交笑離得遠些,但對於能吃苦的青年少年們來講,走這點路都不算事兒,跟住在一起也沒啥區別。
王溢希是個高高大大的壯年小伙子,長得與王大舅有四、五分相似,值得一提的是,他笑起來的酒窩,跟甜妹兒的一摸一樣。
此刻,第一次等待所謂的公交車,他心裡特別激動。
本以為是一個人在省城孤零零的過日子,沒想到還有兩個同鄉同伴陪著他,一時間,差點連話都沒說清楚。
「你你你你們好,我是王溢希,我在在在文化工廠里!」
娃娃臉崔玉濤看著年紀小,其實此大塊頭王溢希還大三四歲,他拍拍王溢希的肩膀,咧嘴大笑道:
「哈哈哈哈哈,小希子,你說話兜死我啦,你可以叫濤子,聽說文化廠是拍電影的,到時候你得請我們看去啊!」
王溢希:……小希子是什麼鬼?
李勇峰拍拍崔玉濤的腦袋,讓他別搗亂,伸出手,對王溢希笑道:
「溢希你好,我是李勇峰,你可以叫我峰子,長著娃娃臉的這傢伙名字是崔玉濤,你可以叫他濤子。咱們一個地方來的,以後大家相互照顧一下。」
這樣,三人帶著激動的心情,第一次做上公交車。
「這四個輪子的車,此兩輪子的自行車,氣派多啦!」
青年們東摸西瞅,惹得旁人善意打趣的目光,還有好心人問過他們從哪裡來後,幫忙講這省城哪裡哪裡好玩。
這時候還講究得是工農一家親。
那種農村城市區別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絕大多數居民並未有高人一籌的炫耀自己、低看別人的思想。
崔玉濤、李勇峰、王溢希報告入職後,便知道他們的實習生薪水。
每月三十一塊錢,省城裡有太多新奇的誘惑,這個工錢並不算高,來幹活的大學生比他們強的多。畢業進入社會,才知道學歷對於他們有多重要。
六七十年代,種花國有行政和企業單位,都是統一的工資制度,可分為兩大類:幹部與工人。而種花國的政策就是,高就業低工資慢悠悠升級。
幹部指處於管理崗位以及技術人員,實行三十級行政工資制度。比如王溢希與崔玉濤這類高中生,再比如王大舅管理者。
而工人就是干體力活的人,實行八級工資制度。比如王二舅。
崔玉濤三人首次的工資級別,直接看的是學歷。比如中專畢業生是行政十八級,大學本科畢業生是行政二十一級,而高中生只有十五級。
要調整工資時,由種花國統一規定調整方案,各單位比照著調整。基本五至八年,才能調整一次工資。
也就是說他們三人要是不讀大學,數年工資等級都是十五級,永不變化。而那些研究生大學生的工資,永遠比他們高得多。
真的是不靠技術,單靠學歷。
王子希、崔玉濤、李勇峰都有一腔熱血,肯定不甘心永遠窩在這裡,當下立即撿起課本,總有一天,他們能進入大學,成為真真正正的大學生。
除去工資制度令三人有些小小失望,其他事情基本讓他們樂不思蜀,差點沒把自己信啥名啥給忘了。
新華書店工會的書櫥裡面,滿滿都是書籍,數不清多少本,很多都是古典名著珍本,甚至還有《某某先生笑評三國》類的開放書籍。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