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能買妻後,三個村外來媳婦兒猛得減少。

  碧山村半數以上的村民,娶嫁都在三個村子裡,屬於內部消化,一是山溝里外來姑娘,願意進來的少,二是考慮到離得近,還能夠幫一把自家閨女。

  只是這一連串的暴雨風雪災難,接二連三陸陸續續串聯來。已經定親的人家,根本找不到機會,把媳婦兒娶進門,或者把閨女風風光光嫁出去。

  男子娶妻還好說。

  年齡稍微大兩、三歲,也不耽誤娶親,還會被稱讚為『成熟穩重』。

  姑娘們就不能這麼自由,十八滿婚齡就有很多人出嫁,二十歲左右沒定下來,在鄉村里可就算老姑娘。

  哪怕已定親也不保險,對方可以用年齡為藉口反悔的,退親的姑娘遇到好人家,就得全碰好運氣。婚姻規則里可沒說「二十一歲姑娘不是老姑娘。」

  村里疼閨女的父母,愁得白髮增多、皺紋加深。最愁的是本準備嫁去山外的閨女,只是他們愁也沒有辦法。

  比如胡家二閨女,脾氣暴躁就罵弟弟罵父母。但更多的『老姑娘』,都是在背後偷偷抹淚、半夜咬著被子哭泣,怕讓親人擔心,卻更讓父母兄弟操心。

  大雪封山,這事只能勸慰。

  再苦再酸,只得往自己肚子裡咽,沒有正式解除親事,『一女多嫁』可不是好事。

  第二愁的是村里『自行消化』的人家,這類通常都引起罵架。

  現在辦親事越來越不講究,聘禮嫁妝全部減少,親戚朋友怎麼請客,大辦不了、小半令人傷心,男方暫不願家裡多添一口人,男方聘禮出不起、女方家不樂意……

  總之,疼兒女的人家,事關兒女終身大事,一點雞皮蒜毛的小事,都能讓兩親家吵架,甚至動手打架。

  不疼兒女的人家,為一個紅薯或半斤玉米,都能吵個三天三夜,揍人也不少見。

  至於結局——

  好一點,雙方講合,歡歡喜喜辦簡單婚事。

  差一點,雙方翻臉散夥,結親不成反結仇。

  最差的是,親事拖著,天天爭吵打架。

  而關於親事,通常都是女性長輩忙活。

  作為村裡的婦女隊長,需各方面主持公道的葉二嬸,被各種各樣的吵架打架,弄得身心俱疲。

  她要是脾氣犯沖,直接把不講理的人,狠狠罵回去,連葉二叔與村里幹部們,都幫忙揍過兩次架。

  這個初冬,「嫁還是不嫁」,「成為老姑娘與否」,「聘禮與嫁妝」……成為村子裡爭論不休的大問題。

  用女兒換糧的愁能換多少,擔憂女兒的人家糾結閨女該不該嫁,兒子年齡大的窮人家則愁要不要給兒子『花糧娶媳婦兒』……各家各戶都為兒女親事發愁。

  張隊長心裡無奈:……大家還有的吃,全都閒得慌。

  **

  沒有債務的葉家日子過得蒸蒸日上,老倆口又是和善的人,看葉家倆媳婦兒就明白,這惹得村里幾戶人家蠢蠢欲動。

  哪怕葉三叔與胡梨花的事,除去白老爺子與文家父子,村里再沒有外人知道。但出門工作的葉二嬸葉媽媽,仍收到過不少戶人家的眼神暗示與悄悄話明示。

  對於諸如此類明示——

  「要不,咱們兩家成為親家?」

  葉二嬸直接回絕:

  「少打歪主意,不行!」

  葉媽媽婉轉拒絕:

  「三弟才十九歲,不著急。」

  聽這話,葉家老倆口瞄一眼,一天擦八遍粗糙木釵的小兒子,搖頭嘆息。

  「這世道太亂,等熬過去再講!」

  父母哥哥嫂子天天幫忙抵擋爛桃花,關於這些事情,很少出門、一心學習的葉三叔,啥也不知道。

  儘管這樣,他還是成為不少有閨女人家眼中的香餑餑。連葉安誠都有被打聽一二,葉媽媽臉上的笑難得僵硬許久。

  **

  這天深夜,甜妹兒滾進媽媽的懷裡,甜甜蜜蜜撒嬌道:「張燕姐那麼年輕,之前她還抱過我溪溝、幫我夾過菜哩,咋被那家壞蛋說成老姑娘?」

  一對黑亮的大眼睛裡全是疑問與不解。

  張燕是張老爺子的大孫女,小二黑的大姐,真要算起來,張老爺子竟是葉老爺子遠房表哥。要不是發生這事啊,葉家三漢子恐怕都不知道這一點親戚關係。

  畢竟平日裡,兩家長輩的稱呼,也沒有表哥表弟表嫂類的肉麻,關係雖親近,但找不到這上頭來。

  張燕與甜妹兒同輩。

  準確點說,她今年才十九歲,和黃泥巴一樣的膚色,烏溜溜的頭髮。

  長得不算多好,卻誠實厚道,溫順好脾氣,手腳也麻利,做飯餵雞搓麻線織麻布,樣樣都是頂尖。

  親事說給碧水村譚家同齡小子,譚家也是碧水村少見的富農,之前甜妹兒見的水磨坊,生產隊建立前,就是他們家的。

  本來兩家準備去年秋閒熱熱鬧鬧辦親事,可惜遇到暴雨忙活,再繼續一拖再拖,年後就滿二十歲。

  而譚家卻因為要出聘禮的事反悔,把三兒子的親事都補貼給小兒子婚事,還問張燕多要嫁妝。

  這件事張家自是不干,不是貪圖譚家聘禮或捨不得嫁妝,而是考慮到譚家複雜的人際關係,他們乾脆利落退親。

  這事,成為碧水村碎嘴婆們的笑談,碧山村的人全都義憤填膺。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