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這規定對生產隊影響不大,通常數個村莊,就會有一個打鐵匠人,專門給村民們提供鐵鍋鐵鏟鋤頭鐮刀等,只是需要排隊等更久一點,對於村人來講,倒不怕這個。
葉家父子對廚房工具沒興趣。
葉老祖去世前,家裡稍微能換糧食的都換出去,他們反倒是需要添置很多日常用品,以及備年貨。
於是各取所需,他們用大鐵鍋票,跟穿軍用棉衣的中年男子,交換一些日常用品票。往常發此類票的時候,葉家通常都賣掉或換掉,換成糧食。
如今,有甜妹兒的青山,除去豬肉,葉家暫時不缺糧食蔬菜。
父子倆買下很多零零碎碎的雜物,比如打火石、火柴、洋瓷盆、搪瓷杯、暖水壺、肥皂、紅紙、門聯、十二生肖掛畫等。
考慮到今年,剔透匠恐怕也不會來碧山村,在葉安誠的建議下,葉爸爸還買了剃刀、指甲銼刀、挖耳勺等一套簡單的工具。
新年那天的打扮理新,他們再也不用排隊借別人家的。
零零碎碎算下來,除去票證,葉家人花出去快二十塊錢,等同於全家辛苦數月的所有收入,而且,他們並未買大量的糧食蔬菜。
可見,供銷社裡的所有人買東西,都必須精打細算、小心翼翼。
大多數人緊張得快出汗,心裡一點一點算計,一分也得花在刀刃上,這時候沒人會盯著別人買東西。
葉爸爸同樣如此。
他瞧著兜兜里的錢一點點減少,思考許久,取出四塊錢三毛,借著背簍里死角,把剩下的整數三十塊以糧票藏回兜兜里。
葉老爺子在家時常囑咐,不管啥時候,最好留下一些救命錢。
葉安誠渴望的眼睛盯著某處,悄無聲息吞咽口水,靜靜等著在背簍里瞎搗鼓的葉爸爸,隨便幫他擋住別人視線。
捏著手心裡的四塊三,父子倆最後來到糕點糖果區。
大柜子最上面擺著有包裝的菸酒,最底層的貨架,則是一些用秤來量的散裝貨品,有紅糖白糖花生糖水果糖麥芽糖、各色各樣的糕點與餅乾、瓜子花生,還有論個賣的紅棗、黑棗、凍梨、柿餅。
數量不算多,但豐富的種類,已經能讓葉安誠心花怒放。
不論何時何地,這些東西都是精貴品,不便宜。像是糕點票與糖果票,村民們可能半年才能得到一兩斤。
葉爸爸拍拍兒子的背,先稱白糖紅糖瓜子花生,再讓葉安誠挑選三樣糖果、糕點與餅乾,僅僅這些不飽肚的糖糕餅,就將四塊三花得一分錢不剩。
聽到結算價格,葉安誠心低十分不安,扯扯老爸衣角,默默問道:「爸,隊裡食堂肯定會熬米糖,這些還是算了吧!」
「咱家已好多年沒過個好年,這次是你爺爺奶奶特別囑咐的。別忘記,家裡還有思丫頭她們呢!」
**
葉家很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過好年』。
比如去年前年,過年的衣服都是舊的,家裡除去紅薯與粗糧,唯一的零食,是烤火盆里,噼里啪啦蹦著數十顆的黃豆、玉米等,至於對聯掛畫,通通沒有。
曉丫頭他們太小沒有記憶。
葉安誠與思丫頭是最明顯感到葉家變化的兩個孫輩。
尤其是思丫頭,那時候還小,聽到村里多嘴丫頭或婆子,或真心或無心的話,半夜裡會傷心很久。
後來有一次過年,某天曬冬陽的時候,隔壁村趙家大丫頭,用鎮上買的蔥油脆餅,逗她說『去二碧山腳下捧土旁邊,捧溪溝里的黑泥巴來換』。
思丫頭真相信了。
結果不言而喻,她的身體被凍得感冒發燒,還被趙家大丫頭笑話。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但對於葉家人來講,害娃娃生病就是大事。
葉家三老爺們直接拎著鋤頭與鐮刀,氣勢洶洶去碧水村趙家,上門討說法。村里多嘴婆子媳婦們要是亂說,葉二嬸豁出去跟他們混成一團。葉奶奶、葉媽媽、葉老爺子則專門下黑手。
這件事漸漸平息下去。
村里人也很少提及,最多嘆一句『葉家這麼寵一丫頭片子』。
思丫頭那時候才六歲,病得跟只瘦貓一樣,可把葉家長輩心疼著急壞了,糕點票沒有,他們也想不出啥好法子。
最後用家裡的棉油燈,徒步走去山外好幾個村,才換來三塊一摸一樣的蔥油脆餅。
思丫頭吃得很香。
吃完後,她才軟軟糯糯道一句『咱家以後過年都不吃供銷社的蔥油脆餅,好不好?』,得到肯定回復後,病就突然變好。
懂事也發生在那一剎那。
葉家再也沒買過供銷社的蔥油脆餅,當然,也沒多餘錢去買。
**
「平日裡窮怕啦,過年是得吃頓好的!」
賣食品的店員,也笑著附和,她雖然沒有提成,但供銷社東西賣的多,他們也特別有面子,職位才能更穩穩噹噹。
她麻利地用粗黃紙與細麻繩兒,將餅乾糖果糕點、花生瓜子、白糖紅糖等,包裹得方方正正,再算盤珠兒撥得響亮,重新算一遍。
買好東西,再清點兩遍,接過出納員本子與鉛筆,葉安誠開始認真一一記錄,供銷社全部物品的物價。等他結束後,出納員與記工員會再一次認真核對的。
對此,張隊長忙裡偷閒,笑著對葉爸爸贊幾句:「安小子才跟文老師學多久,就啥都會啦,你們以後可有的福享。開春等雙胞胎大一點,我也送他們去白家,麻煩文老師教育一下。」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葉家父子對廚房工具沒興趣。
葉老祖去世前,家裡稍微能換糧食的都換出去,他們反倒是需要添置很多日常用品,以及備年貨。
於是各取所需,他們用大鐵鍋票,跟穿軍用棉衣的中年男子,交換一些日常用品票。往常發此類票的時候,葉家通常都賣掉或換掉,換成糧食。
如今,有甜妹兒的青山,除去豬肉,葉家暫時不缺糧食蔬菜。
父子倆買下很多零零碎碎的雜物,比如打火石、火柴、洋瓷盆、搪瓷杯、暖水壺、肥皂、紅紙、門聯、十二生肖掛畫等。
考慮到今年,剔透匠恐怕也不會來碧山村,在葉安誠的建議下,葉爸爸還買了剃刀、指甲銼刀、挖耳勺等一套簡單的工具。
新年那天的打扮理新,他們再也不用排隊借別人家的。
零零碎碎算下來,除去票證,葉家人花出去快二十塊錢,等同於全家辛苦數月的所有收入,而且,他們並未買大量的糧食蔬菜。
可見,供銷社裡的所有人買東西,都必須精打細算、小心翼翼。
大多數人緊張得快出汗,心裡一點一點算計,一分也得花在刀刃上,這時候沒人會盯著別人買東西。
葉爸爸同樣如此。
他瞧著兜兜里的錢一點點減少,思考許久,取出四塊錢三毛,借著背簍里死角,把剩下的整數三十塊以糧票藏回兜兜里。
葉老爺子在家時常囑咐,不管啥時候,最好留下一些救命錢。
葉安誠渴望的眼睛盯著某處,悄無聲息吞咽口水,靜靜等著在背簍里瞎搗鼓的葉爸爸,隨便幫他擋住別人視線。
捏著手心裡的四塊三,父子倆最後來到糕點糖果區。
大柜子最上面擺著有包裝的菸酒,最底層的貨架,則是一些用秤來量的散裝貨品,有紅糖白糖花生糖水果糖麥芽糖、各色各樣的糕點與餅乾、瓜子花生,還有論個賣的紅棗、黑棗、凍梨、柿餅。
數量不算多,但豐富的種類,已經能讓葉安誠心花怒放。
不論何時何地,這些東西都是精貴品,不便宜。像是糕點票與糖果票,村民們可能半年才能得到一兩斤。
葉爸爸拍拍兒子的背,先稱白糖紅糖瓜子花生,再讓葉安誠挑選三樣糖果、糕點與餅乾,僅僅這些不飽肚的糖糕餅,就將四塊三花得一分錢不剩。
聽到結算價格,葉安誠心低十分不安,扯扯老爸衣角,默默問道:「爸,隊裡食堂肯定會熬米糖,這些還是算了吧!」
「咱家已好多年沒過個好年,這次是你爺爺奶奶特別囑咐的。別忘記,家裡還有思丫頭她們呢!」
**
葉家很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過好年』。
比如去年前年,過年的衣服都是舊的,家裡除去紅薯與粗糧,唯一的零食,是烤火盆里,噼里啪啦蹦著數十顆的黃豆、玉米等,至於對聯掛畫,通通沒有。
曉丫頭他們太小沒有記憶。
葉安誠與思丫頭是最明顯感到葉家變化的兩個孫輩。
尤其是思丫頭,那時候還小,聽到村里多嘴丫頭或婆子,或真心或無心的話,半夜裡會傷心很久。
後來有一次過年,某天曬冬陽的時候,隔壁村趙家大丫頭,用鎮上買的蔥油脆餅,逗她說『去二碧山腳下捧土旁邊,捧溪溝里的黑泥巴來換』。
思丫頭真相信了。
結果不言而喻,她的身體被凍得感冒發燒,還被趙家大丫頭笑話。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但對於葉家人來講,害娃娃生病就是大事。
葉家三老爺們直接拎著鋤頭與鐮刀,氣勢洶洶去碧水村趙家,上門討說法。村里多嘴婆子媳婦們要是亂說,葉二嬸豁出去跟他們混成一團。葉奶奶、葉媽媽、葉老爺子則專門下黑手。
這件事漸漸平息下去。
村里人也很少提及,最多嘆一句『葉家這麼寵一丫頭片子』。
思丫頭那時候才六歲,病得跟只瘦貓一樣,可把葉家長輩心疼著急壞了,糕點票沒有,他們也想不出啥好法子。
最後用家裡的棉油燈,徒步走去山外好幾個村,才換來三塊一摸一樣的蔥油脆餅。
思丫頭吃得很香。
吃完後,她才軟軟糯糯道一句『咱家以後過年都不吃供銷社的蔥油脆餅,好不好?』,得到肯定回復後,病就突然變好。
懂事也發生在那一剎那。
葉家再也沒買過供銷社的蔥油脆餅,當然,也沒多餘錢去買。
**
「平日裡窮怕啦,過年是得吃頓好的!」
賣食品的店員,也笑著附和,她雖然沒有提成,但供銷社東西賣的多,他們也特別有面子,職位才能更穩穩噹噹。
她麻利地用粗黃紙與細麻繩兒,將餅乾糖果糕點、花生瓜子、白糖紅糖等,包裹得方方正正,再算盤珠兒撥得響亮,重新算一遍。
買好東西,再清點兩遍,接過出納員本子與鉛筆,葉安誠開始認真一一記錄,供銷社全部物品的物價。等他結束後,出納員與記工員會再一次認真核對的。
對此,張隊長忙裡偷閒,笑著對葉爸爸贊幾句:「安小子才跟文老師學多久,就啥都會啦,你們以後可有的福享。開春等雙胞胎大一點,我也送他們去白家,麻煩文老師教育一下。」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