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直到,甜妹兒回他一個超暖的鼓勵笑容,以及大拇指比贊的手勢。文陽熙小臉發燙,這次連眼睛都不敢露出來,直接把頭埋在文景深的懷裡,屁股對著炭火盆。
甜妹兒像個小倉鼠一樣偷笑呲牙。
葉二嬸瞅著有趣,卻感到有人拍她肩膀,抬起頭看。
原來是,在廚房裡忙活完的葉媽媽,終於捨得鑽出來。
她拿出一個小筲箕,裡頭裝著小菜刀、錐子、剪刀、棉布、棉花、大頭針,大把麻等製衣工具。家裡的工具都被『上繳』,隊裡或買或請打鐵匠人,好不容易才湊齊兩套,這可是秋冬必備品。
哪怕家裡頭有,明面上,家家戶戶都借著換著用。
甜妹兒不解問道:
「媽媽在做啥?」
二嬸揉揉她腦袋,笑眯眯回道:
「你媽媽的手藝活,跟廚藝一樣好,這是在給你爺爺奶奶做雞婆鞋,特別特別暖和那種,到時候也給甜妹兒做一雙。」
「雞婆鞋」,是碧山村當地土話,指的是棉鞋。
用手工搓的麻線,納成千層底的底子,再用保暖的布料作「里子」和「面子」,里子與面子之間,塞上一坨坨棉花。
它的暖和度,就像母雞婆抱窩一樣,因此當地趣稱「雞婆鞋」。
做一雙雞婆鞋不容易,從材料到人力,都得花費巨大心血。而碧山村的雞婆鞋,基本都是做給家裡老輩們穿得,多餘可以給麼娃做一雙,然後是其他娃娃,最後才輪到漢子婦女們。
村人們世世代代下地種田,年紀大後,落得一身毛病。除去胃痛、風濕、腰疼類,很多老太太在寒冷的冬天,手腳都會生凍瘡,有的特別厲害。
葉奶奶就是這樣,寒冬手離不得灰籠,腳離不得雞婆鞋。
要是沒有這兩樣,一到冬天,指頭趾頭都被凍得又紅又腫,稍微硬碰一下,凍瘡被壓破,鮮血淋漓,黏在襪子上,看著就觸目精心。
因此,每年深秋,否管多困難,葉媽媽都會給婆婆做一雙新的雞婆鞋,有時是以舊換新,在裡頭塞入新的厚棉花。
這個秋天,家裡材料足夠,她準備給葉家老倆口、白家老倆口、夏裁縫,家裡娃娃們,全都做上一雙。
甜妹兒不懂普通棉布鞋與雞婆鞋的差距,好奇瞅著葉媽媽的動作。她準備回空間裡,給爸媽、二叔二嬸、三叔,全部偷做一雙!
不止是她,葉二嬸每年都在偷偷學師,但每次雞婆鞋沒做成,倒是錐子把手扎出數十個紅眼眼。私底下屋子裡,被葉二叔捂著腫胖的一雙手,心疼地一直罵『笨手笨腳』。
如今,她只能打打下手。
第一個步驟是搓麻納千層底兒。
葉媽媽的麻已經用刀,提前剔過無數次的麻皮,剩下粗細不一亂七八糟的細麻,她使勁兒
搓捻,成一根粗細均勻的麻線,再挽成線團兒。
葉二嬸與甜妹兒,也拿起麻搓捏起來。
對於葉安誠講得事兒,下午葉家倆妯娌的淚早就流過,不如帶著微紅的眼框,將悲傷深藏心底,用行動,給家裡老人們,做出一雙暖暖和和的雞婆鞋。
對於某些事情,山娃娃還不是很了解,漸漸坐不住了,左扭右轉偷偷摸摸動起來。這樣一來,倒是吸引長輩們的關注,自家孩子,讓他們的情緒漸漸緩過來。
多乖巧懂事的小娃娃,餓得都瘦脫形。
幸虧他們沒生活在那些村裡面,這日子過得還點盼頭。
「張隊長,對不起,是我們想差了,這糧食確實得省著點吃。等庫裏白米白面、豬鴨魚雞全部堆滿,咱村干頓大的!」
一位黑黝黝膚色的青年人站起來,用渾厚的嗓音主動道歉。
村民們紛紛表示,以後公共食堂的一切事情,就交給張隊長與小幹部們管理,有紅薯雜糧餅的他們,比外面的人幸福得多。
張隊長笑罵道:「我一個人規定個錘子!飯我給你們吃,湯我給你們喝,拉粑粑要不要我替你們擦屁股!」
眾村民們哄堂大笑。
「來吧!張隊長要給咱們擦屁股!」
「飯湯不用您,這擦屁股還是勉強可以麻煩你的!」
「哈哈哈,今晚這食堂味兒十足啊!」
笑鬧過後,張隊長才一本正經道:
「咱村在深山老林,除去碧水村碧土村,見不到啥外人,外面的事情都不知道,這個冬天更需要小心翼翼,以後大家聽到啥事說出來,有好建議也說出來。」
「以後村里組成一個隊,小伙子們時不時去鎮上逛一圈,開開眼界,打聽情況。明天牛二娃車出山一趟,你們也去偷偷瞧瞧,回來給長輩們講講……」
等苦事兒過去,葉安誠重新擔任主講師位置,開始講訴縣城裡的一件件新鮮事兒。
滔水河岸邊的樹林被砍完,河水下降枯竭露出大石頭,馬車房的通鋪吊鋪,招待所『咬人』的食堂價格,縣醫院縣辦事處縣工廠縣學校,還有熱熱鬧鬧夜集……甚至戲台上的戲曲,他興致一來,也能哼上兩句,惹得滿堂喝彩。
「吊鋪咋睡呀,要不夏天做一個在院子裡,涼快涼快!」
「河水下降,不祥不祥啊,咋村要不要修儲水庫,現在全市到處都在修它哩!」
「孫猴子咋翻得跟頭,它臉上塗得好看不?」
「縣醫院也都喝草草水,跟咱村裡有啥區別呢!」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甜妹兒像個小倉鼠一樣偷笑呲牙。
葉二嬸瞅著有趣,卻感到有人拍她肩膀,抬起頭看。
原來是,在廚房裡忙活完的葉媽媽,終於捨得鑽出來。
她拿出一個小筲箕,裡頭裝著小菜刀、錐子、剪刀、棉布、棉花、大頭針,大把麻等製衣工具。家裡的工具都被『上繳』,隊裡或買或請打鐵匠人,好不容易才湊齊兩套,這可是秋冬必備品。
哪怕家裡頭有,明面上,家家戶戶都借著換著用。
甜妹兒不解問道:
「媽媽在做啥?」
二嬸揉揉她腦袋,笑眯眯回道:
「你媽媽的手藝活,跟廚藝一樣好,這是在給你爺爺奶奶做雞婆鞋,特別特別暖和那種,到時候也給甜妹兒做一雙。」
「雞婆鞋」,是碧山村當地土話,指的是棉鞋。
用手工搓的麻線,納成千層底的底子,再用保暖的布料作「里子」和「面子」,里子與面子之間,塞上一坨坨棉花。
它的暖和度,就像母雞婆抱窩一樣,因此當地趣稱「雞婆鞋」。
做一雙雞婆鞋不容易,從材料到人力,都得花費巨大心血。而碧山村的雞婆鞋,基本都是做給家裡老輩們穿得,多餘可以給麼娃做一雙,然後是其他娃娃,最後才輪到漢子婦女們。
村人們世世代代下地種田,年紀大後,落得一身毛病。除去胃痛、風濕、腰疼類,很多老太太在寒冷的冬天,手腳都會生凍瘡,有的特別厲害。
葉奶奶就是這樣,寒冬手離不得灰籠,腳離不得雞婆鞋。
要是沒有這兩樣,一到冬天,指頭趾頭都被凍得又紅又腫,稍微硬碰一下,凍瘡被壓破,鮮血淋漓,黏在襪子上,看著就觸目精心。
因此,每年深秋,否管多困難,葉媽媽都會給婆婆做一雙新的雞婆鞋,有時是以舊換新,在裡頭塞入新的厚棉花。
這個秋天,家裡材料足夠,她準備給葉家老倆口、白家老倆口、夏裁縫,家裡娃娃們,全都做上一雙。
甜妹兒不懂普通棉布鞋與雞婆鞋的差距,好奇瞅著葉媽媽的動作。她準備回空間裡,給爸媽、二叔二嬸、三叔,全部偷做一雙!
不止是她,葉二嬸每年都在偷偷學師,但每次雞婆鞋沒做成,倒是錐子把手扎出數十個紅眼眼。私底下屋子裡,被葉二叔捂著腫胖的一雙手,心疼地一直罵『笨手笨腳』。
如今,她只能打打下手。
第一個步驟是搓麻納千層底兒。
葉媽媽的麻已經用刀,提前剔過無數次的麻皮,剩下粗細不一亂七八糟的細麻,她使勁兒
搓捻,成一根粗細均勻的麻線,再挽成線團兒。
葉二嬸與甜妹兒,也拿起麻搓捏起來。
對於葉安誠講得事兒,下午葉家倆妯娌的淚早就流過,不如帶著微紅的眼框,將悲傷深藏心底,用行動,給家裡老人們,做出一雙暖暖和和的雞婆鞋。
對於某些事情,山娃娃還不是很了解,漸漸坐不住了,左扭右轉偷偷摸摸動起來。這樣一來,倒是吸引長輩們的關注,自家孩子,讓他們的情緒漸漸緩過來。
多乖巧懂事的小娃娃,餓得都瘦脫形。
幸虧他們沒生活在那些村裡面,這日子過得還點盼頭。
「張隊長,對不起,是我們想差了,這糧食確實得省著點吃。等庫裏白米白面、豬鴨魚雞全部堆滿,咱村干頓大的!」
一位黑黝黝膚色的青年人站起來,用渾厚的嗓音主動道歉。
村民們紛紛表示,以後公共食堂的一切事情,就交給張隊長與小幹部們管理,有紅薯雜糧餅的他們,比外面的人幸福得多。
張隊長笑罵道:「我一個人規定個錘子!飯我給你們吃,湯我給你們喝,拉粑粑要不要我替你們擦屁股!」
眾村民們哄堂大笑。
「來吧!張隊長要給咱們擦屁股!」
「飯湯不用您,這擦屁股還是勉強可以麻煩你的!」
「哈哈哈,今晚這食堂味兒十足啊!」
笑鬧過後,張隊長才一本正經道:
「咱村在深山老林,除去碧水村碧土村,見不到啥外人,外面的事情都不知道,這個冬天更需要小心翼翼,以後大家聽到啥事說出來,有好建議也說出來。」
「以後村里組成一個隊,小伙子們時不時去鎮上逛一圈,開開眼界,打聽情況。明天牛二娃車出山一趟,你們也去偷偷瞧瞧,回來給長輩們講講……」
等苦事兒過去,葉安誠重新擔任主講師位置,開始講訴縣城裡的一件件新鮮事兒。
滔水河岸邊的樹林被砍完,河水下降枯竭露出大石頭,馬車房的通鋪吊鋪,招待所『咬人』的食堂價格,縣醫院縣辦事處縣工廠縣學校,還有熱熱鬧鬧夜集……甚至戲台上的戲曲,他興致一來,也能哼上兩句,惹得滿堂喝彩。
「吊鋪咋睡呀,要不夏天做一個在院子裡,涼快涼快!」
「河水下降,不祥不祥啊,咋村要不要修儲水庫,現在全市到處都在修它哩!」
「孫猴子咋翻得跟頭,它臉上塗得好看不?」
「縣醫院也都喝草草水,跟咱村裡有啥區別呢!」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