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今年煤炭都用來煉鋼,工人們的煤油票福利,也大大縮水,都用其他票貼補上,桐油確實十分緊俏。供銷社的貨物,可不是光有錢能買到的。
聽到葉家人的貨物,易隊長路上就有透一口氣兒,給一些實誠的建議。葉爸爸心裡記著,只盼到弟弟兒子不要太傻。
一旁甜妹兒瞪圓眼睛道:
「桐油照得可亮啦!招待所的一頓紅薯,都能賣兩毛錢呢!」
「得,我是看著丫頭活潑可愛,才買你們的桐子!」
老大爺一咬牙,從衣裳兜里掏出八毛錢,買下二十個桐子,一番牽扯,葉爸爸肉疼送出去一個桐子作為添頭。
「慢走啊您!」
瞅都不瞅蘑菇與前山柿子,老大爺頭也不回走掉,那些野果野菜,精貴精貴的,還吃不飽肚,很少節省的老人家願意買。
等老大爺走掉,陸陸續續又有不少人上來詢問,十個八個桐子接二連三賣出去,最『大款』的一位中年人,竟買三塊錢的。
一分、兩分、一毛、五毛……
葉家父女倆零零碎碎的收入越來愈多,喜得兩人合不攏嘴,甜妹兒更是恨不得把空間裡的桐子全都從樹上打下來。
直到戲台上,咿咿呀呀開唱,生意才漸漸冷清下來。而他們背簍里的桐子,還剩下三分之二。
「爸爸,原來沒人買猴頭菇與山柿子,買桐子的人這麼多!」甜妹兒眼睛亮晶晶的,恨不得天天在縣城裡擺攤。
葉爸爸扯扯她辮子,「那是因為油票變稀罕啦!」回頭把剩下的桐子都給岳父家打包,看來他們不僅缺菜刀。
「他們都不喜歡吃蘑菇與柿子嗎?」
「噗哈哈!」一位挑著籮筐的中年大嬸,聽聞樂呵,把籮筐在他們隔壁放下,把地上占地的石頭搬來,邊整理貨物邊笑道,「大兄弟,過得不錯啊!野果野菜桐子樣樣都有,還都是好貨!」
她將幾卷藍灰色褪色舊布,一團一團藍灰白的棉線,帶補丁的棉布,還有幾團棉花,一撮棉籽,將這些排個順序,麻利擺在籮筐里。
看來出自專門鍾棉花地兒,因為貨好,同樣選擇來角落裡擺攤。
甜妹兒偷偷瞄一眼棉花團旁邊的棉籽,心痒痒,好想把它們埋在地里,年年都有棉衣棉褲穿,她小手悄悄扯爸爸的褲腳。
「大嬸你攤上才是好貨哩,秋冬這麼冷,肯定有不少人買。」
葉爸爸摟著小閨女,臉上露出幾分羨慕。棉籽可以榨棉油,也可以點燈,對方肯定不需要桐子。
「哈哈哈,咱村里種棉花的,都是出來混日子。大兄弟,你們是打哪來的?」
葉爸爸留個心眼,回道:「碧山鎮的。」
鎮上一百個左右村莊,誰知道是哪裡的。
那大嬸眼睛瞪大道:
「兄弟是轉門搞長途換賣的吧?碧山鎮離縣城可遠哩!」
「可不是,要兩天呢!還得路上找地兒休息一晚。路途都是山路,顛簸一天半,又吹冷風,都不知道賣的出去不?這日子過得苦喲!」葉爸爸深得媳婦兒真傳,流利背出一套說法,「可是沒辦法,暴雨過後,大嬸子你們也明白——」
甜妹兒精巧五官擠在一團,露出一副自以為憂愁的模樣。
「確實不容易,我村離這裡七、八里路,也就農閒有時間出來賣點存貨。」中年大嬸一臉感嘆。
「大兄弟,我看你這貨都出自深山裡頭,看你老實巴交的,我跟你說啊!有工作的人平時晚上很少出來,明後天人才多,攤販也比今天多一倍,到時候你這蘑菇與山柿,恐怕就有人買啦!」
掙錢的人花錢更有底氣一些。
今晚確實老人婦人孩子居多,男人也有,卻都被戲台子吸引,暫時還沒逛開。
「多謝大嬸子提醒!」
葉爸爸真心實意感激。
「客氣啥,都是一個縣裡的。大兄弟,你這蘑菇看起來很新鮮的樣子,多少錢一斤,價格合適給我來點兒。」大嬸舔舔下嘴唇,她一開始搭話目的就是這個,想換一點蘑菇或山柿回家給小兒子。
監督隊僅上交糧食與鐵鍋,她家裡舊棉花棉布很多,糧食野菜全都沒有,只能天天出來擺攤,再去黑市偷買一點回家。
幸虧離縣城近,但憑生產隊食堂越來越少的限量供應,全家都吃不飽,家裡還有一個剛生娃產婦,正需要營養。
葉爸爸明白她的意思,順著她的話道:
「大嬸子瞧你這話說的,都是生意人,那需要錢。你這棉布棉衣啥的不錯,不如咱們交換一下?」
兩人一拍即和,開始談論交換價格。
涉及到利益問題,雙方自是唇槍舌戰,你來我往,而葉爸爸這邊的東西明顯太少,最後不得不使用殺手減。
一隻煙燻白肚山鼠與一隻醃製麻雀,兩叢蘑菇,三個柿子,換得三卷舊藍色棉布,六團棉線,所有棉花以及棉籽。
此時,來平壩的人越來越多。
因戲台重複唱同一齣戲,逛夜集的居民也越來越多。
葉爸爸的地攤再次迎來不少生意,桐子又賣出去三分之一,蘑菇五叢,山柿子八個,兜里的零錢越來越多。甚至還換得三張鹽票與一張糖票,實乃意外之喜。
生意興隆引來維護小幹部的特殊關注,跟隔壁大嬸的攤子一樣,圍著他們轉好幾圈,瞄背簍好幾眼,瞅得葉爸爸心慌慌,幸虧並沒有拿太多貨物。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聽到葉家人的貨物,易隊長路上就有透一口氣兒,給一些實誠的建議。葉爸爸心裡記著,只盼到弟弟兒子不要太傻。
一旁甜妹兒瞪圓眼睛道:
「桐油照得可亮啦!招待所的一頓紅薯,都能賣兩毛錢呢!」
「得,我是看著丫頭活潑可愛,才買你們的桐子!」
老大爺一咬牙,從衣裳兜里掏出八毛錢,買下二十個桐子,一番牽扯,葉爸爸肉疼送出去一個桐子作為添頭。
「慢走啊您!」
瞅都不瞅蘑菇與前山柿子,老大爺頭也不回走掉,那些野果野菜,精貴精貴的,還吃不飽肚,很少節省的老人家願意買。
等老大爺走掉,陸陸續續又有不少人上來詢問,十個八個桐子接二連三賣出去,最『大款』的一位中年人,竟買三塊錢的。
一分、兩分、一毛、五毛……
葉家父女倆零零碎碎的收入越來愈多,喜得兩人合不攏嘴,甜妹兒更是恨不得把空間裡的桐子全都從樹上打下來。
直到戲台上,咿咿呀呀開唱,生意才漸漸冷清下來。而他們背簍里的桐子,還剩下三分之二。
「爸爸,原來沒人買猴頭菇與山柿子,買桐子的人這麼多!」甜妹兒眼睛亮晶晶的,恨不得天天在縣城裡擺攤。
葉爸爸扯扯她辮子,「那是因為油票變稀罕啦!」回頭把剩下的桐子都給岳父家打包,看來他們不僅缺菜刀。
「他們都不喜歡吃蘑菇與柿子嗎?」
「噗哈哈!」一位挑著籮筐的中年大嬸,聽聞樂呵,把籮筐在他們隔壁放下,把地上占地的石頭搬來,邊整理貨物邊笑道,「大兄弟,過得不錯啊!野果野菜桐子樣樣都有,還都是好貨!」
她將幾卷藍灰色褪色舊布,一團一團藍灰白的棉線,帶補丁的棉布,還有幾團棉花,一撮棉籽,將這些排個順序,麻利擺在籮筐里。
看來出自專門鍾棉花地兒,因為貨好,同樣選擇來角落裡擺攤。
甜妹兒偷偷瞄一眼棉花團旁邊的棉籽,心痒痒,好想把它們埋在地里,年年都有棉衣棉褲穿,她小手悄悄扯爸爸的褲腳。
「大嬸你攤上才是好貨哩,秋冬這麼冷,肯定有不少人買。」
葉爸爸摟著小閨女,臉上露出幾分羨慕。棉籽可以榨棉油,也可以點燈,對方肯定不需要桐子。
「哈哈哈,咱村里種棉花的,都是出來混日子。大兄弟,你們是打哪來的?」
葉爸爸留個心眼,回道:「碧山鎮的。」
鎮上一百個左右村莊,誰知道是哪裡的。
那大嬸眼睛瞪大道:
「兄弟是轉門搞長途換賣的吧?碧山鎮離縣城可遠哩!」
「可不是,要兩天呢!還得路上找地兒休息一晚。路途都是山路,顛簸一天半,又吹冷風,都不知道賣的出去不?這日子過得苦喲!」葉爸爸深得媳婦兒真傳,流利背出一套說法,「可是沒辦法,暴雨過後,大嬸子你們也明白——」
甜妹兒精巧五官擠在一團,露出一副自以為憂愁的模樣。
「確實不容易,我村離這裡七、八里路,也就農閒有時間出來賣點存貨。」中年大嬸一臉感嘆。
「大兄弟,我看你這貨都出自深山裡頭,看你老實巴交的,我跟你說啊!有工作的人平時晚上很少出來,明後天人才多,攤販也比今天多一倍,到時候你這蘑菇與山柿,恐怕就有人買啦!」
掙錢的人花錢更有底氣一些。
今晚確實老人婦人孩子居多,男人也有,卻都被戲台子吸引,暫時還沒逛開。
「多謝大嬸子提醒!」
葉爸爸真心實意感激。
「客氣啥,都是一個縣裡的。大兄弟,你這蘑菇看起來很新鮮的樣子,多少錢一斤,價格合適給我來點兒。」大嬸舔舔下嘴唇,她一開始搭話目的就是這個,想換一點蘑菇或山柿回家給小兒子。
監督隊僅上交糧食與鐵鍋,她家裡舊棉花棉布很多,糧食野菜全都沒有,只能天天出來擺攤,再去黑市偷買一點回家。
幸虧離縣城近,但憑生產隊食堂越來越少的限量供應,全家都吃不飽,家裡還有一個剛生娃產婦,正需要營養。
葉爸爸明白她的意思,順著她的話道:
「大嬸子瞧你這話說的,都是生意人,那需要錢。你這棉布棉衣啥的不錯,不如咱們交換一下?」
兩人一拍即和,開始談論交換價格。
涉及到利益問題,雙方自是唇槍舌戰,你來我往,而葉爸爸這邊的東西明顯太少,最後不得不使用殺手減。
一隻煙燻白肚山鼠與一隻醃製麻雀,兩叢蘑菇,三個柿子,換得三卷舊藍色棉布,六團棉線,所有棉花以及棉籽。
此時,來平壩的人越來越多。
因戲台重複唱同一齣戲,逛夜集的居民也越來越多。
葉爸爸的地攤再次迎來不少生意,桐子又賣出去三分之一,蘑菇五叢,山柿子八個,兜里的零錢越來越多。甚至還換得三張鹽票與一張糖票,實乃意外之喜。
生意興隆引來維護小幹部的特殊關注,跟隔壁大嬸的攤子一樣,圍著他們轉好幾圈,瞄背簍好幾眼,瞅得葉爸爸心慌慌,幸虧並沒有拿太多貨物。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