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泥瓦匠師傅們,聽到讚揚,謙虛兩句,將米酒是一飲而盡。
甜妹兒舔舔下巴,扯扯葉媽媽衣角,認真道:「媽,我想吃小湯圓,甜酒沒心那種。」
「小湯圓是啥?湯圓變小的嗎?沒心的湯圓怎麼好吃?」葉媽媽聽得一頭霧水,不解反問。碧山村的湯圓,通常分為甜與咸,甜的是花生芝麻心,咸指的是肉餡。
「就是甜甜的,糯米酒那個——」甜妹兒指著八仙桌道。
「醪糟啊!什么小湯圓,噗哈哈哈,明天你問問白奶奶才行。」
兩母子因年代不同,在討論大小湯圓醪糟的時候,白老太太已經抹洗鍋灶,清洗碗筷,一一弄好。
然後是一道地方特色菜——回鍋肉,以及香噴噴白米飯。
傳統回鍋肉用的不是五花肉,而是二刀肉,也就是豬大腿或者坐敦肉,四層肥六層瘦。而火鍋肉的『回』字,顧名思義,它會進兩次鍋。
第一次就是煮肉,將整塊肉洗乾淨,冷水下鍋,加入蔥姜等料,增香去異。又可稱白水煮肉,需要煮的時間較長。
在等待煮肉的同時,白老太太在另一個鍋裡頭,用蒸子與紗布,蒸白米飯。
將米煮大半熟後,將鍋里的水和米都倒進了筲箕,將紗布四個角提攏,米與水全部分開,然後上屜籠,蓋上木蓋,用文火蒸白米飯。
若出夾生飯就是一種不祥。
米飯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一次性沒煮熟,那麼不管怎麼蒸煮,哪怕連續煮十次,大火燒,都很難再煮熟,焦糊倒是有可能。
米的珍貴不能浪費與特殊性,讓人們常常以熟米飯,作為大食堂的運勢判斷。
因為是熱鍋儀式,包括張隊長在內的所有小幹部,以及在座德高望重的老人們,還有十幾位泥瓦匠們,都那一根干稻草,一個接一個,放在蒸米飯的灶肚裡頭。
想到上次米飯的稀糊,小幹部們咽咽口水,那次可以說是幾百人的飯難做,這公共食堂的飯,要是出夾生焦糊稀糊,那可真的一言難盡。
畢竟,白老太太的廚藝他們都清楚,而且做飯的過程全部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偷工減料。
若該是菜好飯不好,只能說明——他們村公共食堂不適合建立,恐怕會影響運勢,或者引起老太爺發怒,什麼都有可能。
沒過多久,噴噴香的米味兒散發出來,同樣勾心人心。
而白老太太已經開始炒回鍋肉。
傳統的回鍋肉都是蒜苗炒肉,沒有白菜青椒洋蔥。為蒜苗蒜白同熟,切蒜苗時,刀拍松蒜白,再斜著切蒜白,直著切蒜苗。
最好的回鍋肉,每一片約三四毫米厚,不薄不厚,每一片都像點油燈的方形碟子,四個角翹起,中間凹陷。
擺盤必須將肉塊一一斜放入白色的碟子中,與新鮮青綠色蒜苗,散發出誘人味道。
完美!
「白老太太這是大廚吧!」
李師傅驚嘆不已,就這一手刀功,炒肉的技術,令人瞠目結舌,縣城的國營飯店都沒這麼好!
葉媽媽也是佩服不已。
論廚藝,她只是儘量把菜與調料做好,而白老太太,做得如此好看好吃,這才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
至於甜妹兒,恨不得變出白鬍子白髮,也當一位老婆婆老頭兒,去八仙桌入坐。
此刻,甜妹兒終於下定決心,長大後的理想目標,不是泥瓦匠不是木匠不是大夫不是裁縫,而是生產隊長!
多霸氣啊!
此刻,她還沒考慮到啥時候生產隊會沒了。
點好一截紅蠟燭,再然後,一大盤熱氣騰騰回鍋肉,上八仙桌中心。
白老太太將蒸子裡的白米飯,揭開木蓋,微微皺眉,米飯還是稀糊啦,這簡直——太過怪異,想到自家老伴的話,莫非接下來真的有大災難?
那麼他們要不要帶大海寶,去親家那邊呢?
「飯!又稀糊啦!」
作者有話要說: 長長長葉子:寫完寫完……
**
明天去外婆家吃回鍋肉……
有人喜歡吃醪糟小湯圓嗎?以前完全不知道小湯圓是啥,以為就是餡少一點的湯圓。
醪糟——家鄉話。
特別好喝,吃倒是無所謂,湯好喝啊!
想起來,捂臉,家裡好久沒做,一定要讓老爸做一次。
現在我們家做飯,也不喜歡用電飯煲,經常有米湯,用蒸子煮,特別喜歡喝米湯與鬥雞菇湯,最愛這兩樣,還有燉得豬蹄湯也行——喜歡豬蹄配紅油辣椒,白水煮肉配也可以,但是要是瘦肉……葉子吃貨。
問一下,仙女會吃苦瓜嗎?
**
第97章 霉娃子算盤
熱鍋儀式結束後, 所有菜刀菜板、鐵鏟湯勺、簸箕筲箕、桌椅板凳、糧食蔬菜等, 一一被搬進大食堂。
「聽說咱食堂的飯又稀糊啦!」
「說不定明年收成不太好, 咱得多多準備。」
「別說明年, 可能今年天氣寒冷, 我爸媽準備早一點存乾柴、燒木炭,不用備著再說, 你呢!要不要一起晚上偷偷上山。」
「行, 去年的木炭坑就是我挖的, 熟練!」
……
農村沒有秘密, 稀糊飯菜的事兒,暗地裡傳來來,歲沒鬧得沸沸揚揚轟轟烈烈,但還是偷摸摸改變一些東西。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甜妹兒舔舔下巴,扯扯葉媽媽衣角,認真道:「媽,我想吃小湯圓,甜酒沒心那種。」
「小湯圓是啥?湯圓變小的嗎?沒心的湯圓怎麼好吃?」葉媽媽聽得一頭霧水,不解反問。碧山村的湯圓,通常分為甜與咸,甜的是花生芝麻心,咸指的是肉餡。
「就是甜甜的,糯米酒那個——」甜妹兒指著八仙桌道。
「醪糟啊!什么小湯圓,噗哈哈哈,明天你問問白奶奶才行。」
兩母子因年代不同,在討論大小湯圓醪糟的時候,白老太太已經抹洗鍋灶,清洗碗筷,一一弄好。
然後是一道地方特色菜——回鍋肉,以及香噴噴白米飯。
傳統回鍋肉用的不是五花肉,而是二刀肉,也就是豬大腿或者坐敦肉,四層肥六層瘦。而火鍋肉的『回』字,顧名思義,它會進兩次鍋。
第一次就是煮肉,將整塊肉洗乾淨,冷水下鍋,加入蔥姜等料,增香去異。又可稱白水煮肉,需要煮的時間較長。
在等待煮肉的同時,白老太太在另一個鍋裡頭,用蒸子與紗布,蒸白米飯。
將米煮大半熟後,將鍋里的水和米都倒進了筲箕,將紗布四個角提攏,米與水全部分開,然後上屜籠,蓋上木蓋,用文火蒸白米飯。
若出夾生飯就是一種不祥。
米飯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一次性沒煮熟,那麼不管怎麼蒸煮,哪怕連續煮十次,大火燒,都很難再煮熟,焦糊倒是有可能。
米的珍貴不能浪費與特殊性,讓人們常常以熟米飯,作為大食堂的運勢判斷。
因為是熱鍋儀式,包括張隊長在內的所有小幹部,以及在座德高望重的老人們,還有十幾位泥瓦匠們,都那一根干稻草,一個接一個,放在蒸米飯的灶肚裡頭。
想到上次米飯的稀糊,小幹部們咽咽口水,那次可以說是幾百人的飯難做,這公共食堂的飯,要是出夾生焦糊稀糊,那可真的一言難盡。
畢竟,白老太太的廚藝他們都清楚,而且做飯的過程全部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偷工減料。
若該是菜好飯不好,只能說明——他們村公共食堂不適合建立,恐怕會影響運勢,或者引起老太爺發怒,什麼都有可能。
沒過多久,噴噴香的米味兒散發出來,同樣勾心人心。
而白老太太已經開始炒回鍋肉。
傳統的回鍋肉都是蒜苗炒肉,沒有白菜青椒洋蔥。為蒜苗蒜白同熟,切蒜苗時,刀拍松蒜白,再斜著切蒜白,直著切蒜苗。
最好的回鍋肉,每一片約三四毫米厚,不薄不厚,每一片都像點油燈的方形碟子,四個角翹起,中間凹陷。
擺盤必須將肉塊一一斜放入白色的碟子中,與新鮮青綠色蒜苗,散發出誘人味道。
完美!
「白老太太這是大廚吧!」
李師傅驚嘆不已,就這一手刀功,炒肉的技術,令人瞠目結舌,縣城的國營飯店都沒這麼好!
葉媽媽也是佩服不已。
論廚藝,她只是儘量把菜與調料做好,而白老太太,做得如此好看好吃,這才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
至於甜妹兒,恨不得變出白鬍子白髮,也當一位老婆婆老頭兒,去八仙桌入坐。
此刻,甜妹兒終於下定決心,長大後的理想目標,不是泥瓦匠不是木匠不是大夫不是裁縫,而是生產隊長!
多霸氣啊!
此刻,她還沒考慮到啥時候生產隊會沒了。
點好一截紅蠟燭,再然後,一大盤熱氣騰騰回鍋肉,上八仙桌中心。
白老太太將蒸子裡的白米飯,揭開木蓋,微微皺眉,米飯還是稀糊啦,這簡直——太過怪異,想到自家老伴的話,莫非接下來真的有大災難?
那麼他們要不要帶大海寶,去親家那邊呢?
「飯!又稀糊啦!」
作者有話要說: 長長長葉子:寫完寫完……
**
明天去外婆家吃回鍋肉……
有人喜歡吃醪糟小湯圓嗎?以前完全不知道小湯圓是啥,以為就是餡少一點的湯圓。
醪糟——家鄉話。
特別好喝,吃倒是無所謂,湯好喝啊!
想起來,捂臉,家裡好久沒做,一定要讓老爸做一次。
現在我們家做飯,也不喜歡用電飯煲,經常有米湯,用蒸子煮,特別喜歡喝米湯與鬥雞菇湯,最愛這兩樣,還有燉得豬蹄湯也行——喜歡豬蹄配紅油辣椒,白水煮肉配也可以,但是要是瘦肉……葉子吃貨。
問一下,仙女會吃苦瓜嗎?
**
第97章 霉娃子算盤
熱鍋儀式結束後, 所有菜刀菜板、鐵鏟湯勺、簸箕筲箕、桌椅板凳、糧食蔬菜等, 一一被搬進大食堂。
「聽說咱食堂的飯又稀糊啦!」
「說不定明年收成不太好, 咱得多多準備。」
「別說明年, 可能今年天氣寒冷, 我爸媽準備早一點存乾柴、燒木炭,不用備著再說, 你呢!要不要一起晚上偷偷上山。」
「行, 去年的木炭坑就是我挖的, 熟練!」
……
農村沒有秘密, 稀糊飯菜的事兒,暗地裡傳來來,歲沒鬧得沸沸揚揚轟轟烈烈,但還是偷摸摸改變一些東西。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