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劉鴻暉只覺得成為皇帝後,一切都不一樣了,他覺得自己又可以了。
東廠自建立後,一直都不顯山漏水的,劉鴻暉知道於公公是先帝的人,心中難免有些不滿,他也沒有直接安插人手的意思,而是學著自己的母親,如今的魏太后當初折騰宮女的手段,直接讓於公公來自己身邊,日夜伺候著,晚上他睡覺就讓於公公跪在床邊,白天也需要於公公跟著。
這般做派,哪怕心中不滿先帝讓他和於公公一起掌管東廠的暗衛首領都看不上。
反倒是那些朝臣樂見劉鴻暉和於公公之間不和,還恨不得在其中添一把火。
暗衛首領也不是那種愚蠢的,他自然知道永平帝這般折騰為的是什麼,可是比起讓永平帝插手東廠的事情,他對和於公公合作反而沒有那麼排斥了。
永平帝並不是當初的太元帝,於公公也不會縱著他,在又一次被要求跪著守夜後,於公公送了永平帝上朝,直接帶著東廠的人去請魏太后,並且送上了白綾、毒酒和匕首,讓魏太后擇一樣自盡去陪先帝。
這是先帝留下的聖旨要求的,哪怕永平帝聽到消息帶著眾人前來阻止質問,於公公也絲毫不懼,只是說道:「先帝如今已經葬入皇陵,陛下也已登基,太后自該去陪先帝。」
於公公的語氣平靜,繼續說道:「如今帝陵已封,倒是不好再以這般事情打擾了先帝,只能委屈太后安於陪葬陵了。」
永平帝當即翻臉,抽出侍衛的劍就要對於公公動手。
於公公冷聲說道:「陛下這是不願意遵循先帝的旨意嗎?」
永平帝當然要護住魏太后,說是母子情深也好,說是他想要樹立自己的威信也罷,他都是要護下魏太后的。
魏太后是真的怕了,若不是皇帝來的及時,她怕是要被迫「自縊」去陪先帝了,此時顧不得形象,跑到了永平帝的身後。
永平帝想要揮刀去殺於公公,卻被人擋住了。
暗衛首領直言:「陛下,先帝有令,東廠事務由東廠自己處理,陛下並無處置東廠督主的權力。」
永平帝臉色難看,可是朝中的臣子並無上前的意思,他們作壁上觀。
眼見永平帝神色都開始扭曲了,於公公才慢悠悠地開口道:「若是陛下實在舍不得,那就送太后去為先帝守陵吧。」
這話聽在永平帝耳中就是於公公退讓了,他保住了太后的命,所以他也不管太后在身後使勁抓著他的衣袖,說道:「可以。」
魏太后不敢置信地看著永平帝:「兒子,我……」
於公公直接說道:「請太后前往帝陵。」
東廠除了暗衛還有太監,那些太監就上前看似態度恭敬,實在強硬的請了太后離開。
永平帝說道:「母后,你在帝陵好好陪著父皇,朕不會讓你受委屈的。」
魏太后比永平帝更加清楚,以眼前的情況,她若是去了帝陵,看管她的絕對是東廠的人,怎麼可能不受委屈?她好不容易等到了今日……不對,魏太后看著兒子的眼睛,她兒子不可能不知道,不過是不在意罷了。
在意識到這點後,魏太后只覺得心寒,最終只是說道:「你不愧是先帝與我的兒子。」
與他們一樣的自私自利。
於公公讓人帶走了魏太后,甚至還從東廠選了幾個太監跟著,保證魏太后不會死,畢竟這是他答應秦佑寧的,若非如此,他怎麼會讓魏太后活到今日。
次年春,江南等地已經有太元帝的死有蹊蹺的流言傳出,在入夏的時候,不單單江南一帶,各地都已經有了這樣的流言,而且還都有鼻子有眼的,在太元帝未喪的時候,永平帝就與先帝后妃有染,還被先帝親眼多見,沒多久先帝就駕崩了。
除此之外,還有永平帝沒登基那會去蜀中賑災的所作所為,這些都是有人證物證,當時永平帝對歌姬舞女的偏愛有目共睹,還想要強納蜀中太守之女,並且到蜀中後整日流連花叢,就差直接說永平帝色中餓狼了,畢竟蜀中那般情況,他本是來賑災,卻這般放浪形骸著實令人詬病。
本該監察天下的御史和東廠默契的無視了這些流言,哪怕之前被太元帝安排防備楚南王的那些將領,暗中也開始站隊了,畢竟永平帝登基後根本沒做任何有利於百姓國家的事情。
在眾人推測楚南王何時起兵的時候,豫章王先一步以查明先帝死因為由,對永平帝發難了。
楚南王第一個響應了豫章王。
消息傳來的時候,永平帝正與心腹從揚州採買的瘦馬廝混,他也沒有蠢到家,當即推開了身側的女人,讓人召集所有大臣入宮商量對付豫章王和楚南王的事情。
只是還沒等永平帝商量出一個結果,蜀中太守就旗幟鮮明地站在了豫章王那里,直言當初永平帝到蜀中的惡行。
朝廷自然是要派人去澄清,換而言之就是和豫章王的人打嘴仗,永平帝也讓禁衛軍和各地將領準備,並且命數十萬戍邊軍攻打豫章和楚南。
皇命是下去了,回應的卻寥寥無幾,哪怕有願意出兵的也讓朝廷先給他們準備糧草兵器。
東廠自建立後,一直都不顯山漏水的,劉鴻暉知道於公公是先帝的人,心中難免有些不滿,他也沒有直接安插人手的意思,而是學著自己的母親,如今的魏太后當初折騰宮女的手段,直接讓於公公來自己身邊,日夜伺候著,晚上他睡覺就讓於公公跪在床邊,白天也需要於公公跟著。
這般做派,哪怕心中不滿先帝讓他和於公公一起掌管東廠的暗衛首領都看不上。
反倒是那些朝臣樂見劉鴻暉和於公公之間不和,還恨不得在其中添一把火。
暗衛首領也不是那種愚蠢的,他自然知道永平帝這般折騰為的是什麼,可是比起讓永平帝插手東廠的事情,他對和於公公合作反而沒有那麼排斥了。
永平帝並不是當初的太元帝,於公公也不會縱著他,在又一次被要求跪著守夜後,於公公送了永平帝上朝,直接帶著東廠的人去請魏太后,並且送上了白綾、毒酒和匕首,讓魏太后擇一樣自盡去陪先帝。
這是先帝留下的聖旨要求的,哪怕永平帝聽到消息帶著眾人前來阻止質問,於公公也絲毫不懼,只是說道:「先帝如今已經葬入皇陵,陛下也已登基,太后自該去陪先帝。」
於公公的語氣平靜,繼續說道:「如今帝陵已封,倒是不好再以這般事情打擾了先帝,只能委屈太后安於陪葬陵了。」
永平帝當即翻臉,抽出侍衛的劍就要對於公公動手。
於公公冷聲說道:「陛下這是不願意遵循先帝的旨意嗎?」
永平帝當然要護住魏太后,說是母子情深也好,說是他想要樹立自己的威信也罷,他都是要護下魏太后的。
魏太后是真的怕了,若不是皇帝來的及時,她怕是要被迫「自縊」去陪先帝了,此時顧不得形象,跑到了永平帝的身後。
永平帝想要揮刀去殺於公公,卻被人擋住了。
暗衛首領直言:「陛下,先帝有令,東廠事務由東廠自己處理,陛下並無處置東廠督主的權力。」
永平帝臉色難看,可是朝中的臣子並無上前的意思,他們作壁上觀。
眼見永平帝神色都開始扭曲了,於公公才慢悠悠地開口道:「若是陛下實在舍不得,那就送太后去為先帝守陵吧。」
這話聽在永平帝耳中就是於公公退讓了,他保住了太后的命,所以他也不管太后在身後使勁抓著他的衣袖,說道:「可以。」
魏太后不敢置信地看著永平帝:「兒子,我……」
於公公直接說道:「請太后前往帝陵。」
東廠除了暗衛還有太監,那些太監就上前看似態度恭敬,實在強硬的請了太后離開。
永平帝說道:「母后,你在帝陵好好陪著父皇,朕不會讓你受委屈的。」
魏太后比永平帝更加清楚,以眼前的情況,她若是去了帝陵,看管她的絕對是東廠的人,怎麼可能不受委屈?她好不容易等到了今日……不對,魏太后看著兒子的眼睛,她兒子不可能不知道,不過是不在意罷了。
在意識到這點後,魏太后只覺得心寒,最終只是說道:「你不愧是先帝與我的兒子。」
與他們一樣的自私自利。
於公公讓人帶走了魏太后,甚至還從東廠選了幾個太監跟著,保證魏太后不會死,畢竟這是他答應秦佑寧的,若非如此,他怎麼會讓魏太后活到今日。
次年春,江南等地已經有太元帝的死有蹊蹺的流言傳出,在入夏的時候,不單單江南一帶,各地都已經有了這樣的流言,而且還都有鼻子有眼的,在太元帝未喪的時候,永平帝就與先帝后妃有染,還被先帝親眼多見,沒多久先帝就駕崩了。
除此之外,還有永平帝沒登基那會去蜀中賑災的所作所為,這些都是有人證物證,當時永平帝對歌姬舞女的偏愛有目共睹,還想要強納蜀中太守之女,並且到蜀中後整日流連花叢,就差直接說永平帝色中餓狼了,畢竟蜀中那般情況,他本是來賑災,卻這般放浪形骸著實令人詬病。
本該監察天下的御史和東廠默契的無視了這些流言,哪怕之前被太元帝安排防備楚南王的那些將領,暗中也開始站隊了,畢竟永平帝登基後根本沒做任何有利於百姓國家的事情。
在眾人推測楚南王何時起兵的時候,豫章王先一步以查明先帝死因為由,對永平帝發難了。
楚南王第一個響應了豫章王。
消息傳來的時候,永平帝正與心腹從揚州採買的瘦馬廝混,他也沒有蠢到家,當即推開了身側的女人,讓人召集所有大臣入宮商量對付豫章王和楚南王的事情。
只是還沒等永平帝商量出一個結果,蜀中太守就旗幟鮮明地站在了豫章王那里,直言當初永平帝到蜀中的惡行。
朝廷自然是要派人去澄清,換而言之就是和豫章王的人打嘴仗,永平帝也讓禁衛軍和各地將領準備,並且命數十萬戍邊軍攻打豫章和楚南。
皇命是下去了,回應的卻寥寥無幾,哪怕有願意出兵的也讓朝廷先給他們準備糧草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