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楚淮舟同樣在列,只是他沒有隨意開口。
秦佑寧在這些人還在商量的時候,已經下了決斷:「派人馬上把這個消息送給我父親和大哥。」
「是。」
秦佑寧的話剛落,就有人下去安排。
有人蹙眉說道:「姑娘可能確定這個消息的真偽?而且從京城到楚南,哪怕日夜兼程最少也需要十日,這十日雖不算長,可局勢瞬息萬變……」
秦佑寧聽懂了這個人話中的擔憂:「不管是真是假,這個消息必須讓父親知道。」
這樣的決定並無問題,哪怕持有不同意見的人也不再反對。
秦佑寧沉聲說道:「誰都不要輕舉妄動,此時一動不如一靜。」
在如今特殊的時期,楚南王府更該沉住氣,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師出有名的。
秦佑寧心中還有個想法,等到秦父回來,她準備私下入京一次,他們離得太遠,消息傳來也應對不急,錯失了良機,陳氏雖然很穩妥,可是有些事情上她也不好做決定的。
而京城之中,太元帝在事發七日後才再次上朝,他看起來精神還算不錯,卻也肉眼可見的蒼老了許多,不過他的出現倒是讓躁動的人心重新安穩了下來。
哪怕太元帝有諸多糊塗的事情,可不得不說,作為開國皇帝,他的威信還是在的。
看著太元帝的模樣,不少朝臣倒是能理解,畢竟接連兩個兒子逼宮造反,任誰都不會好受了。
太元帝這次上朝也是有兩件事宣布的,第一就是冊封賢妃為皇后,第二是冊封七皇子劉鴻暉為太子,並且讓太子監國。
七皇子被封為太子,在眾人的意料之內,畢竟現在太元帝還活著的兒子就剩下遠在豫章的五皇子和如今的太子了。
太元帝的身體狀況也瞞不住了,索性直言自己身體抱恙,再一次上朝的時候,直言皇后和太子的冊封大典一切從急從簡,還下旨讓楚南王世子繼承楚南王爵位,封五皇子為豫章王。
除此之外,召楚南王、豫章王等人入京,直言輔助太子。
這樣的聖旨是在朝臣的意料之外,卻又覺得在情理之中,而且眾人也意識到怕是太元帝是真的受傷了。
其實除了這些事情,還有對趙貴妃和六皇子的處理,趙貴妃和六皇子可不似當初的張皇后母子直接死在了逼宮之日,他們如今只是被關押起來,直接參與逼宮的人雖然被抓起來,可是六皇子一系的人還有不少在外活動。
太元帝直接下旨,賜了趙貴妃和六皇子毒酒,其實哪怕趙貴妃和六皇子不逼宮,為了七皇子能順利繼位,他們也是活不了的,如今不過是有了更名正言順的理由,而趙家被抄家的時候,才被發現趙家很多直系子孫已經離開了京城,至於去哪裡了就不得而知。
而且趙家和張家不同,趙家是世家出身,太元帝也不可能像是當初對張家那樣直接誅九族。
哪怕太元帝知道這件事有不少世家的人參與其中,卻也只能忍下這口氣,現在最重要的是讓七皇子繼位,而且他掐著這件事,也把這些證據交給了七皇子,就為了以後七皇子在合適的機會來制衡世家。
不得不說,太元帝給出的條件著實不錯,在這樣的時候讓出去一部分權力,從而保證皇位的平穩,最重要的是秦家的根基是在楚南,當楚南王離開了楚南,那對楚南的掌控就會減弱,最重要的是推己及人,太元帝覺得自己的兒子都能為了皇位的爭奪做到如此地步……秦家可是有三個兒子。
太元帝心中有個預感,秦佑寧就在楚南,那樣一個女人,絕對不甘平凡的,而且太元帝看清楚了,秦佑寧獨自入京,根本不是他們推測的是棄子或者為了所謂的親情,而是為了自己的野心。
除了讓楚南王入京外,太元帝還做了別的安排,只要楚南王入京,那麼他的人就會想辦法混入楚南尋到秦佑寧,支持秦佑寧奪王位,到時候楚南自己內亂,他的兒子就可以兵不見血刃拿下了楚南了。
如果秦佑寧真的消失了,那完全可以扶持秦佑寧的同胞弟弟。
太元帝已經把自己能做的都安排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每日把如今的太子帶在身邊,把所有的安排掰碎了說給他聽。
在貴妃和六皇子逼宮的時候,於公公為了保護太元帝差一點就身首異處,如今太元帝對於公公很是放心,而且也想把於公公留給太子,說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沒有避著於公公。
於公公像是感受不到身體的疼痛,恭順地站在太元帝的身邊,微微垂眸聽著太子因知道秦佑寧可能活著時那種暴怒和惱羞成怒的態度,心中無波無瀾的。
太元帝明顯也對太子的反應不滿,他也沒有更多時間去教,只是厲聲下了命令,讓太子把自己的安排記在心中,沉聲說道:「你按照朕為你安排的路走,最起碼能保三十年的平穩。」
劉鴻暉如今成了太子,再無任何威脅,而且他比旁人更清楚太元帝的身體情況,知道自己馬上就要登基,內心深處對太元帝的敬畏也少了許多,只是保持著表面的恭順:「是,父皇放心,兒子必定按照您的安排走下去。」
秦佑寧在這些人還在商量的時候,已經下了決斷:「派人馬上把這個消息送給我父親和大哥。」
「是。」
秦佑寧的話剛落,就有人下去安排。
有人蹙眉說道:「姑娘可能確定這個消息的真偽?而且從京城到楚南,哪怕日夜兼程最少也需要十日,這十日雖不算長,可局勢瞬息萬變……」
秦佑寧聽懂了這個人話中的擔憂:「不管是真是假,這個消息必須讓父親知道。」
這樣的決定並無問題,哪怕持有不同意見的人也不再反對。
秦佑寧沉聲說道:「誰都不要輕舉妄動,此時一動不如一靜。」
在如今特殊的時期,楚南王府更該沉住氣,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師出有名的。
秦佑寧心中還有個想法,等到秦父回來,她準備私下入京一次,他們離得太遠,消息傳來也應對不急,錯失了良機,陳氏雖然很穩妥,可是有些事情上她也不好做決定的。
而京城之中,太元帝在事發七日後才再次上朝,他看起來精神還算不錯,卻也肉眼可見的蒼老了許多,不過他的出現倒是讓躁動的人心重新安穩了下來。
哪怕太元帝有諸多糊塗的事情,可不得不說,作為開國皇帝,他的威信還是在的。
看著太元帝的模樣,不少朝臣倒是能理解,畢竟接連兩個兒子逼宮造反,任誰都不會好受了。
太元帝這次上朝也是有兩件事宣布的,第一就是冊封賢妃為皇后,第二是冊封七皇子劉鴻暉為太子,並且讓太子監國。
七皇子被封為太子,在眾人的意料之內,畢竟現在太元帝還活著的兒子就剩下遠在豫章的五皇子和如今的太子了。
太元帝的身體狀況也瞞不住了,索性直言自己身體抱恙,再一次上朝的時候,直言皇后和太子的冊封大典一切從急從簡,還下旨讓楚南王世子繼承楚南王爵位,封五皇子為豫章王。
除此之外,召楚南王、豫章王等人入京,直言輔助太子。
這樣的聖旨是在朝臣的意料之外,卻又覺得在情理之中,而且眾人也意識到怕是太元帝是真的受傷了。
其實除了這些事情,還有對趙貴妃和六皇子的處理,趙貴妃和六皇子可不似當初的張皇后母子直接死在了逼宮之日,他們如今只是被關押起來,直接參與逼宮的人雖然被抓起來,可是六皇子一系的人還有不少在外活動。
太元帝直接下旨,賜了趙貴妃和六皇子毒酒,其實哪怕趙貴妃和六皇子不逼宮,為了七皇子能順利繼位,他們也是活不了的,如今不過是有了更名正言順的理由,而趙家被抄家的時候,才被發現趙家很多直系子孫已經離開了京城,至於去哪裡了就不得而知。
而且趙家和張家不同,趙家是世家出身,太元帝也不可能像是當初對張家那樣直接誅九族。
哪怕太元帝知道這件事有不少世家的人參與其中,卻也只能忍下這口氣,現在最重要的是讓七皇子繼位,而且他掐著這件事,也把這些證據交給了七皇子,就為了以後七皇子在合適的機會來制衡世家。
不得不說,太元帝給出的條件著實不錯,在這樣的時候讓出去一部分權力,從而保證皇位的平穩,最重要的是秦家的根基是在楚南,當楚南王離開了楚南,那對楚南的掌控就會減弱,最重要的是推己及人,太元帝覺得自己的兒子都能為了皇位的爭奪做到如此地步……秦家可是有三個兒子。
太元帝心中有個預感,秦佑寧就在楚南,那樣一個女人,絕對不甘平凡的,而且太元帝看清楚了,秦佑寧獨自入京,根本不是他們推測的是棄子或者為了所謂的親情,而是為了自己的野心。
除了讓楚南王入京外,太元帝還做了別的安排,只要楚南王入京,那麼他的人就會想辦法混入楚南尋到秦佑寧,支持秦佑寧奪王位,到時候楚南自己內亂,他的兒子就可以兵不見血刃拿下了楚南了。
如果秦佑寧真的消失了,那完全可以扶持秦佑寧的同胞弟弟。
太元帝已經把自己能做的都安排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每日把如今的太子帶在身邊,把所有的安排掰碎了說給他聽。
在貴妃和六皇子逼宮的時候,於公公為了保護太元帝差一點就身首異處,如今太元帝對於公公很是放心,而且也想把於公公留給太子,說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沒有避著於公公。
於公公像是感受不到身體的疼痛,恭順地站在太元帝的身邊,微微垂眸聽著太子因知道秦佑寧可能活著時那種暴怒和惱羞成怒的態度,心中無波無瀾的。
太元帝明顯也對太子的反應不滿,他也沒有更多時間去教,只是厲聲下了命令,讓太子把自己的安排記在心中,沉聲說道:「你按照朕為你安排的路走,最起碼能保三十年的平穩。」
劉鴻暉如今成了太子,再無任何威脅,而且他比旁人更清楚太元帝的身體情況,知道自己馬上就要登基,內心深處對太元帝的敬畏也少了許多,只是保持著表面的恭順:「是,父皇放心,兒子必定按照您的安排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