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當下兩人一手交調兵的令牌,一手給贈銀的字據。
卻說一直負責監視桓顥的蔣十七,桓顥使了個調虎離山計,把人引到別處去了,偷偷轉移了糧食。這會兒才發現自己上當了,懊惱地回到巡撫衙門前繼續監視桓顥。
一整天,桓顥哪也沒去。
這會子,卻見桓顥走出了巡撫衙門的大門,親自送王康安出來,態度恭敬地再三揖別。
蔣十七於是知道,這個宮裡來的公公,肯定是個極其重要的人物。得抓回去,獻給吳王。
於是,王康安坐著馬車,還沒離開金陵城門,便被蔣十七劫持了。
*
司禮監秉筆大太監王康安被抓之時,新上任的江蘇巡撫桓顥則帶著親信章堯,去衛所調集兵力了。
天色青灰,已是傍晚時分。
桓玉珠坐著馬車,帶著親手做的飯菜來巡撫衙門看桓顥,結果撲了個空。
桓玉珠問師爺錢紹,「桓大人去哪兒了?」
錢師爺看著姿容清麗嬌媚的玉珠,本想說不知道,畢竟桓顥沒跟他這個師爺交代,可他憑藉自己淫浸官場多年的經驗,猜也猜到桓顥幹嘛去了。
「回夫人,大人許是去衛所調集士兵去了。」
玉珠微微頷首,手中的繡帕捏緊,面上形容平靜,她心臟忽然怦怦跳起來,成敗也許就在今天晚上。
可吳王有十萬精兵,桓顥有什麼呢?朝廷的援兵也不知要何時才會趕來,等他們來的時候,他們說不定已經死了。
玉珠吩咐杜鵑在門外守著,若是見了那個陝西來的老人,把他請進來。杜鵑答應著去了。
錢紹不知道玉珠要幹什麼,只是勸她回去,「夫人,這巡撫衙門是辦事的地方,進進出出的都是些腌臢的男子,仔細衝撞了夫人,小人不好向桓大人交代呀。」
言外之意,就是女人不要到前堂來。
玉珠如何不知?只是生死存亡之際,她怎麼可能任由桓顥一個人單槍匹馬,在外拼殺,而自己在後宅眼睜睜乾等著?若是前世的桓玉珠,她自然會礙於禮俗和教養,自覺退回去。可她畢竟是死過一次的人,臉面這種東西,哪有性命重要?
她要留下來,和桓顥並肩作戰。
「錢師爺,你的好意,妾知曉了。妾有重要的事兒要和桓大人說,必須在這兒等著他。」玉珠語氣淡淡,然眼神堅定,沒有絲毫退縮。
錢紹一看,便知道自己勸不動,也就由著她去了。
桓顥命他守著糧倉,錢紹不敢放鬆,便去糧倉門口守著了。
滴漏一滴一滴落下,金陵城的夜色越發濃黑。
玉珠心急如焚,坐在偏殿等著,秦策在一旁陪著。
兩人並沒有說話,此時情勢危急,他們二人能做的,實在是太少了。如果有他們能做的,他們肯定就去做了,而不是干坐著。
也不知過了多久,在門口焦急地等了許久的杜鵑,終於聽見一群紛至沓來的腳步聲響。一群衣衫襤褸的農民出現在了巡撫衙門的大門。
杜鵑一眼便認出了之前見過的老者,招呼著他們進去前堂。
玉珠從偏殿走出來,秦策、喜春和楊七跟在身後。
*
玉珠姿態幽靜,步履從容。
正堂內已經點了燈。
昏黃的燭火映照在這群可憐的農民臉上,他們受過的顛沛流離之苦和無盡的滄桑全都深深地刻進了他們的眼神里。
玉珠坐在本該屬於巡撫大人的長條案前,聲音輕柔卻擲地有聲:「我答應你們,一定幫你們找到親人。現在,你們只需告訴我,你們親人的名字即可。」
眾人雖然很好奇,為何這巡撫衙門的大堂坐的竟然是一個嬌柔美貌的女子,而不是真正的巡撫大人。但他們流亡太久,一直以來,沒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現在,有一個人,如此真誠地幫助他們。他們哪裡還顧得上去質疑,對方究竟是誰?
眾人一一地報出了自己親人的名字。
玉珠的字跡十分好看,和桓顥的字跡甚是相似。她抻著繡花的衣袖,纖長瑩白的素手執筆蘸墨,楊七在一旁磨墨。
片刻之後,玉珠已經將這群人的親友名字一一寫下,她數了數,一共二十三個。還不夠。她笑眯眯道:「你們的親人,我一定會幫你們找到。若是還有其他的人,也有親友在吳家軍當兵,也可以找錢師爺,把名字報上來。」
眾人紛紛感謝。
玉珠又命楊七取了五兩銀子,拿給老者,「這點錢,拿給諸位買點吃的,等你們找到了親人,苦日子就會過去的。」
老人眼眶濕潤,眨了眨眼睛,就想下跪磕頭,玉珠讓楊七扶住了。
玉珠把名單折起來,交給楊七,「回頭把這張名單交給爺,就說,這些人都是外地流民的親友,爺自然會明白是什麼意思。」
楊七答應了一個是字。
夜色漸濃,秦策讓玉珠回去,玉珠心裡頭七上八下的,萬分想見桓顥一面。想了想,還是回去了。
馬車駛進白虎大街前的交叉路口時,忽然來了一群穿著鎧甲的護衛,不是尋常的宅院護衛,是身手敏捷的護衛隊。
秦策神色一凜,一人單挑數十人的護衛隊,命剩下的護院護著玉珠等人先行離開。
死了幾個護院,玉珠等人總算逃了出來。
桓府大門前,亮著兩隻大紅燈籠。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卻說一直負責監視桓顥的蔣十七,桓顥使了個調虎離山計,把人引到別處去了,偷偷轉移了糧食。這會兒才發現自己上當了,懊惱地回到巡撫衙門前繼續監視桓顥。
一整天,桓顥哪也沒去。
這會子,卻見桓顥走出了巡撫衙門的大門,親自送王康安出來,態度恭敬地再三揖別。
蔣十七於是知道,這個宮裡來的公公,肯定是個極其重要的人物。得抓回去,獻給吳王。
於是,王康安坐著馬車,還沒離開金陵城門,便被蔣十七劫持了。
*
司禮監秉筆大太監王康安被抓之時,新上任的江蘇巡撫桓顥則帶著親信章堯,去衛所調集兵力了。
天色青灰,已是傍晚時分。
桓玉珠坐著馬車,帶著親手做的飯菜來巡撫衙門看桓顥,結果撲了個空。
桓玉珠問師爺錢紹,「桓大人去哪兒了?」
錢師爺看著姿容清麗嬌媚的玉珠,本想說不知道,畢竟桓顥沒跟他這個師爺交代,可他憑藉自己淫浸官場多年的經驗,猜也猜到桓顥幹嘛去了。
「回夫人,大人許是去衛所調集士兵去了。」
玉珠微微頷首,手中的繡帕捏緊,面上形容平靜,她心臟忽然怦怦跳起來,成敗也許就在今天晚上。
可吳王有十萬精兵,桓顥有什麼呢?朝廷的援兵也不知要何時才會趕來,等他們來的時候,他們說不定已經死了。
玉珠吩咐杜鵑在門外守著,若是見了那個陝西來的老人,把他請進來。杜鵑答應著去了。
錢紹不知道玉珠要幹什麼,只是勸她回去,「夫人,這巡撫衙門是辦事的地方,進進出出的都是些腌臢的男子,仔細衝撞了夫人,小人不好向桓大人交代呀。」
言外之意,就是女人不要到前堂來。
玉珠如何不知?只是生死存亡之際,她怎麼可能任由桓顥一個人單槍匹馬,在外拼殺,而自己在後宅眼睜睜乾等著?若是前世的桓玉珠,她自然會礙於禮俗和教養,自覺退回去。可她畢竟是死過一次的人,臉面這種東西,哪有性命重要?
她要留下來,和桓顥並肩作戰。
「錢師爺,你的好意,妾知曉了。妾有重要的事兒要和桓大人說,必須在這兒等著他。」玉珠語氣淡淡,然眼神堅定,沒有絲毫退縮。
錢紹一看,便知道自己勸不動,也就由著她去了。
桓顥命他守著糧倉,錢紹不敢放鬆,便去糧倉門口守著了。
滴漏一滴一滴落下,金陵城的夜色越發濃黑。
玉珠心急如焚,坐在偏殿等著,秦策在一旁陪著。
兩人並沒有說話,此時情勢危急,他們二人能做的,實在是太少了。如果有他們能做的,他們肯定就去做了,而不是干坐著。
也不知過了多久,在門口焦急地等了許久的杜鵑,終於聽見一群紛至沓來的腳步聲響。一群衣衫襤褸的農民出現在了巡撫衙門的大門。
杜鵑一眼便認出了之前見過的老者,招呼著他們進去前堂。
玉珠從偏殿走出來,秦策、喜春和楊七跟在身後。
*
玉珠姿態幽靜,步履從容。
正堂內已經點了燈。
昏黃的燭火映照在這群可憐的農民臉上,他們受過的顛沛流離之苦和無盡的滄桑全都深深地刻進了他們的眼神里。
玉珠坐在本該屬於巡撫大人的長條案前,聲音輕柔卻擲地有聲:「我答應你們,一定幫你們找到親人。現在,你們只需告訴我,你們親人的名字即可。」
眾人雖然很好奇,為何這巡撫衙門的大堂坐的竟然是一個嬌柔美貌的女子,而不是真正的巡撫大人。但他們流亡太久,一直以來,沒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現在,有一個人,如此真誠地幫助他們。他們哪裡還顧得上去質疑,對方究竟是誰?
眾人一一地報出了自己親人的名字。
玉珠的字跡十分好看,和桓顥的字跡甚是相似。她抻著繡花的衣袖,纖長瑩白的素手執筆蘸墨,楊七在一旁磨墨。
片刻之後,玉珠已經將這群人的親友名字一一寫下,她數了數,一共二十三個。還不夠。她笑眯眯道:「你們的親人,我一定會幫你們找到。若是還有其他的人,也有親友在吳家軍當兵,也可以找錢師爺,把名字報上來。」
眾人紛紛感謝。
玉珠又命楊七取了五兩銀子,拿給老者,「這點錢,拿給諸位買點吃的,等你們找到了親人,苦日子就會過去的。」
老人眼眶濕潤,眨了眨眼睛,就想下跪磕頭,玉珠讓楊七扶住了。
玉珠把名單折起來,交給楊七,「回頭把這張名單交給爺,就說,這些人都是外地流民的親友,爺自然會明白是什麼意思。」
楊七答應了一個是字。
夜色漸濃,秦策讓玉珠回去,玉珠心裡頭七上八下的,萬分想見桓顥一面。想了想,還是回去了。
馬車駛進白虎大街前的交叉路口時,忽然來了一群穿著鎧甲的護衛,不是尋常的宅院護衛,是身手敏捷的護衛隊。
秦策神色一凜,一人單挑數十人的護衛隊,命剩下的護院護著玉珠等人先行離開。
死了幾個護院,玉珠等人總算逃了出來。
桓府大門前,亮著兩隻大紅燈籠。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