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小碗讓他幹活,他也干,只是不正眼跟人對視,更不與人說話。
這孩子身邊沒個跟著伺候的人,大滿就這麼把人扔到了寺廟裡。
快到午時,太陽就已毒辣,清晨的樹葉被烤得微卷。小碗熱得淌汗,不習慣才三月就這麼熱了。大帥要親力親為,小碗只得催促夏侯郁動作快點,夏侯郁一聲不吭地繼續慢動作。
終於發完了午時人最多的時候,小碗尋了個樹蔭靠著。
初十七撈了一碗米多的粥遞給小碗,小碗從袖袋裡掏出布巾,「分你兩個肉乾。」
初十七有些歉疚,小碗這一個多月又瘦回去了。
「把那個小孩兒叫過來,」小碗指著夏侯郁,「難道大滿要讓個小啞巴做皇帝?」
夏侯郁對跟他比手語的初十七感到莫名其妙。
「不是啞巴,」初十七總結,「他看不懂手語。」
「也許是跟咱們的手語不太一樣呢?」小碗猜測,當著夏侯郁的面直言,「還是腦瓜不行?」
還沒人這麼說過他,不過夏侯郁也沒表現出不高興,只是小聲說:「我聽得懂。」
第96章 不了恩
第二日傍晚,小碗發完粥,去敲了了恩的門。
了恩撥了一圈手裡的菩提珠,才讓小碗進來。
「大帥請坐,」了恩合手行禮,「尋老衲有何事。」
小碗沒想到護國寺住持對她還以禮相待,也對了恩行了一個端端正正的佛門弟子禮。
小碗沒有四下張望,而是直接說道:「大師,如今境內流民這麼多,只施粥救濟也難以改變現狀,百姓們錯過了春耕,還得從別的地方再謀生計。」
了恩笑了笑說道:「確是如此,依大帥所見,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我也沒有經驗,以前讀過幾本雜書而已,不過是紙上談兵,想與大師商議一番,」小碗語氣誠懇,「民以食為天,百姓以耕種為生,眼下已經錯過春耕,但良田不能耽誤,您去過楚國,自然知曉二地氣候相差有異,種植的糧食品種卻相同,據我所知,每年秋收的收成也不如楚國。」
了恩微微點了下頭,示意小碗繼續說。
「因土地和氣候種植相宜的農物才更更合適,蒼赤的氣候更適合種植水稻而非粟米。楚國凰鳴山一帶,百姓家養肉食和朝廷圈養的肉類繁多,綠蔬卻甚少,只因乾燥少雨,蔬菜量少而棵小,現在楚國集市上的綠蔬除了商賈人家和高門官宦,普通百姓每季只有一兩種。說到這裡,我就想到寺內這幾日款待的齋飯里,菜蔬多汁肥大,天一到了這裡都要多吃兩碗飯。」
小碗是想讓蒼赤的百姓異種種植,了恩已經聽出了小碗的意思。
「大帥所言有理,但百姓一直以粟米為口糧很多年了,一朝怎能輕易改變,」了恩也分析現狀,「且百姓不以蔬菜和果類做主食,種子也比粟米貴幾倍不止,尋常百姓輕易負擔不起,收成之際也無處可銷。老衲只是一名敲鐘和尚而已,這些事,做不來。」
小碗是帶著答案來的。
「這些難民都要餓死了,現在有人給糧,他們不會挑的,」小碗說,「我算過了,一直這樣施粥救濟,人數太多了,時間久了,就是朝廷也撐不住。我可以去咸州和揚州買種子,以護國寺的名義分發下去,登記入冊,不要他們給錢,只要收成以後,把糧食蔬菜和水果交還一部分,明天他們有了種子,再一年的收成,我可以花銀子買。這樣,這兩年的百姓生計問題就能解決了。」
是個好主意,小碗要搭上護國寺的名號,這樣蒼赤百姓才不會排斥。
可護國寺是屬於蒼赤皇室和朝廷歸管,這麼做,就要歸屬守備軍的管轄了。
小碗已經做好了被拒絕,然後把蒼赤朝廷的對百姓的不仁和佛門救濟百姓的大篇章拿出來盡力說服了恩。
了恩卻遲遲未語,看了小碗須臾後,問道:「昨日聽空遠說,大帥有一把配劍,是您師父相贈,敢問大帥的師父是哪位,師承何人?」
小碗睜大眼睛看了看了恩,他沒想到了恩問這個,還是告知道:「幼時承蒙太傅所教,秋太傅是我的啟蒙先生。後來我到了咸州,機緣巧合之下,拜了落燭寺乙塵大師為師,我的玄燭劍,就是ᴊsɢ乙塵師父給我的,跟空遠大師說的應該不是同一柄。」
玄燭劍天下獨一無二,只此一柄。
了恩閉眼,果然如此。
那柄護國寺丟失了二十三年的玄燭寶劍,竟落到了她手裡。
「你今年……」了恩起身背對小碗,聲音輕顫,極力壓制著,「二十二歲,十月出生……,是嗎……」
小碗沒發覺了恩的異常,點點頭說道:「大師還會算命?」
那些封塵了二十多年的記憶,一併猛地湧入了恩的腦海里。
衝撞的了恩一時接受不了,他年過不惑,久居寺內,百姓視他為高堂神明,自認已經狂風呼嘯過而不起一絲波瀾,乙塵卻把何碗送到他的跟前。
是債。
是他還不了的債。
*
了恩出家之時,師父給他取的法號是了塵,他閉目搖頭,「師父請賜弟子法號了恩,塵緣已斷,餘生皆還師父之恩。」
二十多年了,人人皆知他是住持了恩,無人再記本名何辭風。
護國寺二十多年以前,也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寺。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孩子身邊沒個跟著伺候的人,大滿就這麼把人扔到了寺廟裡。
快到午時,太陽就已毒辣,清晨的樹葉被烤得微卷。小碗熱得淌汗,不習慣才三月就這麼熱了。大帥要親力親為,小碗只得催促夏侯郁動作快點,夏侯郁一聲不吭地繼續慢動作。
終於發完了午時人最多的時候,小碗尋了個樹蔭靠著。
初十七撈了一碗米多的粥遞給小碗,小碗從袖袋裡掏出布巾,「分你兩個肉乾。」
初十七有些歉疚,小碗這一個多月又瘦回去了。
「把那個小孩兒叫過來,」小碗指著夏侯郁,「難道大滿要讓個小啞巴做皇帝?」
夏侯郁對跟他比手語的初十七感到莫名其妙。
「不是啞巴,」初十七總結,「他看不懂手語。」
「也許是跟咱們的手語不太一樣呢?」小碗猜測,當著夏侯郁的面直言,「還是腦瓜不行?」
還沒人這麼說過他,不過夏侯郁也沒表現出不高興,只是小聲說:「我聽得懂。」
第96章 不了恩
第二日傍晚,小碗發完粥,去敲了了恩的門。
了恩撥了一圈手裡的菩提珠,才讓小碗進來。
「大帥請坐,」了恩合手行禮,「尋老衲有何事。」
小碗沒想到護國寺住持對她還以禮相待,也對了恩行了一個端端正正的佛門弟子禮。
小碗沒有四下張望,而是直接說道:「大師,如今境內流民這麼多,只施粥救濟也難以改變現狀,百姓們錯過了春耕,還得從別的地方再謀生計。」
了恩笑了笑說道:「確是如此,依大帥所見,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我也沒有經驗,以前讀過幾本雜書而已,不過是紙上談兵,想與大師商議一番,」小碗語氣誠懇,「民以食為天,百姓以耕種為生,眼下已經錯過春耕,但良田不能耽誤,您去過楚國,自然知曉二地氣候相差有異,種植的糧食品種卻相同,據我所知,每年秋收的收成也不如楚國。」
了恩微微點了下頭,示意小碗繼續說。
「因土地和氣候種植相宜的農物才更更合適,蒼赤的氣候更適合種植水稻而非粟米。楚國凰鳴山一帶,百姓家養肉食和朝廷圈養的肉類繁多,綠蔬卻甚少,只因乾燥少雨,蔬菜量少而棵小,現在楚國集市上的綠蔬除了商賈人家和高門官宦,普通百姓每季只有一兩種。說到這裡,我就想到寺內這幾日款待的齋飯里,菜蔬多汁肥大,天一到了這裡都要多吃兩碗飯。」
小碗是想讓蒼赤的百姓異種種植,了恩已經聽出了小碗的意思。
「大帥所言有理,但百姓一直以粟米為口糧很多年了,一朝怎能輕易改變,」了恩也分析現狀,「且百姓不以蔬菜和果類做主食,種子也比粟米貴幾倍不止,尋常百姓輕易負擔不起,收成之際也無處可銷。老衲只是一名敲鐘和尚而已,這些事,做不來。」
小碗是帶著答案來的。
「這些難民都要餓死了,現在有人給糧,他們不會挑的,」小碗說,「我算過了,一直這樣施粥救濟,人數太多了,時間久了,就是朝廷也撐不住。我可以去咸州和揚州買種子,以護國寺的名義分發下去,登記入冊,不要他們給錢,只要收成以後,把糧食蔬菜和水果交還一部分,明天他們有了種子,再一年的收成,我可以花銀子買。這樣,這兩年的百姓生計問題就能解決了。」
是個好主意,小碗要搭上護國寺的名號,這樣蒼赤百姓才不會排斥。
可護國寺是屬於蒼赤皇室和朝廷歸管,這麼做,就要歸屬守備軍的管轄了。
小碗已經做好了被拒絕,然後把蒼赤朝廷的對百姓的不仁和佛門救濟百姓的大篇章拿出來盡力說服了恩。
了恩卻遲遲未語,看了小碗須臾後,問道:「昨日聽空遠說,大帥有一把配劍,是您師父相贈,敢問大帥的師父是哪位,師承何人?」
小碗睜大眼睛看了看了恩,他沒想到了恩問這個,還是告知道:「幼時承蒙太傅所教,秋太傅是我的啟蒙先生。後來我到了咸州,機緣巧合之下,拜了落燭寺乙塵大師為師,我的玄燭劍,就是ᴊsɢ乙塵師父給我的,跟空遠大師說的應該不是同一柄。」
玄燭劍天下獨一無二,只此一柄。
了恩閉眼,果然如此。
那柄護國寺丟失了二十三年的玄燭寶劍,竟落到了她手裡。
「你今年……」了恩起身背對小碗,聲音輕顫,極力壓制著,「二十二歲,十月出生……,是嗎……」
小碗沒發覺了恩的異常,點點頭說道:「大師還會算命?」
那些封塵了二十多年的記憶,一併猛地湧入了恩的腦海里。
衝撞的了恩一時接受不了,他年過不惑,久居寺內,百姓視他為高堂神明,自認已經狂風呼嘯過而不起一絲波瀾,乙塵卻把何碗送到他的跟前。
是債。
是他還不了的債。
*
了恩出家之時,師父給他取的法號是了塵,他閉目搖頭,「師父請賜弟子法號了恩,塵緣已斷,餘生皆還師父之恩。」
二十多年了,人人皆知他是住持了恩,無人再記本名何辭風。
護國寺二十多年以前,也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寺。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