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沈蘊玉思索間,從桌上拿起一塊桂花糕,餵進石清蓮的口裡。
他們倆從京城走到江南,旁的都換了,唯獨一個桂花糕不換,每每用過膳後,都要塞上一塊來。
石清蓮唇瓣粉嫩,把桂花糕含住後,半張臉也鼓起來了,模模糊糊的嘟囔了幾句什麼,沈蘊玉也沒聽清。
等她吃過了桂花糕後,才道:「那我們什麼時候去啊?」
她之前從沈蘊玉那裡聽到了關於南康王與南康王妃一肚子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聽得她心潮澎湃,很想早早見見一位。
「過幾日吧。」沈蘊玉抬眸看向窗外,看著江南蒙蒙的細雨,看著搖曳的花枝,看著他柔軟的妻子,柔聲道:「我要先將所有的案牘之事處理好,確切掌握了所有人的證據,才能去拜訪那位老朋友。」
至於到底是把酒言歡還是刀劍相向,這就要看南康王了。
準確的說,是看南康王這十幾年在江南,都做下過什麼事。
原來還有那麼多事情。
石清蓮便沒去想那麼多,她轉而端來一碗飯,又夾起了一塊鮮美的魚肉,送於沈蘊玉面前,道:「吃吧,吃完了,再去忙。」
沈蘊玉低頭吻了吻她的臉,轉而接過了筷子。
彼時正是初春。
他們用膳的時候,沈提燈正在詔獄裡刑審。
一件案子,他反覆審了很多次,那刺客兩條腿都被庖淨了,沈提燈還不肯收手。
他在北典府司里學會的道理便是:所有窮凶極惡之人,都要用最嚴酷的手段對待,且永遠不要讓他們逃出去。
他抓來的刺客吐露出了一件比較大的案子,目前還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到南典府司報案。
沈提燈蠢蠢欲動。
若是他把這個案子辦下來了,說不準能提前上總旗呢。!
第130章 提燈日常
只要是個人,就想要權力,沈提燈是如此,旁人也是如此。
但人除了權利以外,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比如公義,比如律法。
所以,沈提燈審案的時候,很少會故意欺壓旁人,他只是法律的執行者,而不能越過法律去因自己的私心辦事。
他是想要權勢,他比任何人都有野心,但他沒有私慾。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比他父更端正,沈蘊玉當年爬起來的時候還排除異己呢,但到了沈提燈這裡,卻是真的揣了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大抵是因為沈蘊玉是從最底下爬起來的,所以見慣了各種人心,便從不對世人有什麼期望,只牢牢地握著權力,將所有人摁在他手下,以利律和嚴規治世。
但沈提燈初出茅廬,總覺得這世上是有公義的,他想要肅清朝政,想要殺盡貪官污吏——人越是年輕,越容易立下這種遠大的志向。
昏暗的詔獄裡,沈提燈站在案旁,拿著手裡剛審完的供詞看。
在他面前的刑架上,擺著一個已經被庖完了兩條腿,只求速死的刑犯。
他手上的案子也很簡單,但涉及到了后妃。
順德帝愛美人,後宮佳麗三千,個個兒都不是省油的燈,且順德帝有幾分色令智昏的意思,若是寵幸那個后妃,便給這后妃家中父兄抬位,一時之間,不少父兄皆因此而獲榮。
百年詩書、十年苦讀,比不過后妃吹一吹枕頭風,戰場殺敵,以命搏功,擋不住美人餵飲一杯清酒,朝野諸臣的升遷之路亂了,這人心也就亂了。
因此,朝野文官武將都對順德帝的行徑多有不滿。
但這天底下永遠不會缺少趨炎附勢之人,也永遠不會缺少好走捷徑之人,所以給順德帝送女人的越發多了,因女子而升遷的人也越發多了,高堂上的名士不會去鄉野間欺壓民眾,但一個大樹高門之下,肯定會攀附很多飛禽走獸,這些附庸,卻會去搞一些小動作。
比如,某位后妃的侄子,在東津時與人結仇,便涉計暗害,屠了一戶蕭姓人家滿門,只留下一個孤女,留個孤女後,還不肯罷休,又設計想去殺這唯一的女兒,這殺.手,便是接了活的刺客。
若不是被他抓
了,那位蕭姓的孤女便也要死了。
這種案子,好管,但也不好管。
好管是因為好查,條條框框這麼一捋,甚至都不需要去東津的南典府司百戶所里走一趟,只需要他帶著他的校尉們走一圈,就能把事情辦妥,還這位孤女和她可憐的家人一個公道,沈提燈也能得來一份功績。
不好管,是因為會得罪掌握實權的權臣,得罪那位聖寵在身的宮妃。
算起來,沈提燈與那遠在東津的蕭家人連面都沒見過,為他們得罪京城中的人,值當嗎?
案子本身並不複雜,複雜的是摻雜在這案子之中的人。
人心裡自有一桿秤,當自身薄弱的時候,便會被秤上的東西牽著走,大部分人沒有出身,沒有金銀,便比那路邊的野草還輕,縱然是有些同情心,但那又能有多沉呢?這人心秤啊,是最功利的東西,只秤權勢,只壓金銀,旁的都難以入耳。
所以,想拿起這人心秤,就得有足夠的重量,最起碼,他不能怕那時不時吹一吹枕頭風的宮妃,不能怕那些權臣的口筆。
幸好,沈提燈有這樣的重量。
他是沈蘊玉的兒子,足夠他去辦各種案子。
與此同時,沈提燈似乎也明悟了為什麼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喜歡他爹的——北典府司錦衣衛先斬後奏,只要有證據,一品大臣都敢拿,誰能喜歡他爹呢?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們倆從京城走到江南,旁的都換了,唯獨一個桂花糕不換,每每用過膳後,都要塞上一塊來。
石清蓮唇瓣粉嫩,把桂花糕含住後,半張臉也鼓起來了,模模糊糊的嘟囔了幾句什麼,沈蘊玉也沒聽清。
等她吃過了桂花糕後,才道:「那我們什麼時候去啊?」
她之前從沈蘊玉那裡聽到了關於南康王與南康王妃一肚子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聽得她心潮澎湃,很想早早見見一位。
「過幾日吧。」沈蘊玉抬眸看向窗外,看著江南蒙蒙的細雨,看著搖曳的花枝,看著他柔軟的妻子,柔聲道:「我要先將所有的案牘之事處理好,確切掌握了所有人的證據,才能去拜訪那位老朋友。」
至於到底是把酒言歡還是刀劍相向,這就要看南康王了。
準確的說,是看南康王這十幾年在江南,都做下過什麼事。
原來還有那麼多事情。
石清蓮便沒去想那麼多,她轉而端來一碗飯,又夾起了一塊鮮美的魚肉,送於沈蘊玉面前,道:「吃吧,吃完了,再去忙。」
沈蘊玉低頭吻了吻她的臉,轉而接過了筷子。
彼時正是初春。
他們用膳的時候,沈提燈正在詔獄裡刑審。
一件案子,他反覆審了很多次,那刺客兩條腿都被庖淨了,沈提燈還不肯收手。
他在北典府司里學會的道理便是:所有窮凶極惡之人,都要用最嚴酷的手段對待,且永遠不要讓他們逃出去。
他抓來的刺客吐露出了一件比較大的案子,目前還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到南典府司報案。
沈提燈蠢蠢欲動。
若是他把這個案子辦下來了,說不準能提前上總旗呢。!
第130章 提燈日常
只要是個人,就想要權力,沈提燈是如此,旁人也是如此。
但人除了權利以外,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比如公義,比如律法。
所以,沈提燈審案的時候,很少會故意欺壓旁人,他只是法律的執行者,而不能越過法律去因自己的私心辦事。
他是想要權勢,他比任何人都有野心,但他沒有私慾。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比他父更端正,沈蘊玉當年爬起來的時候還排除異己呢,但到了沈提燈這裡,卻是真的揣了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大抵是因為沈蘊玉是從最底下爬起來的,所以見慣了各種人心,便從不對世人有什麼期望,只牢牢地握著權力,將所有人摁在他手下,以利律和嚴規治世。
但沈提燈初出茅廬,總覺得這世上是有公義的,他想要肅清朝政,想要殺盡貪官污吏——人越是年輕,越容易立下這種遠大的志向。
昏暗的詔獄裡,沈提燈站在案旁,拿著手裡剛審完的供詞看。
在他面前的刑架上,擺著一個已經被庖完了兩條腿,只求速死的刑犯。
他手上的案子也很簡單,但涉及到了后妃。
順德帝愛美人,後宮佳麗三千,個個兒都不是省油的燈,且順德帝有幾分色令智昏的意思,若是寵幸那個后妃,便給這后妃家中父兄抬位,一時之間,不少父兄皆因此而獲榮。
百年詩書、十年苦讀,比不過后妃吹一吹枕頭風,戰場殺敵,以命搏功,擋不住美人餵飲一杯清酒,朝野諸臣的升遷之路亂了,這人心也就亂了。
因此,朝野文官武將都對順德帝的行徑多有不滿。
但這天底下永遠不會缺少趨炎附勢之人,也永遠不會缺少好走捷徑之人,所以給順德帝送女人的越發多了,因女子而升遷的人也越發多了,高堂上的名士不會去鄉野間欺壓民眾,但一個大樹高門之下,肯定會攀附很多飛禽走獸,這些附庸,卻會去搞一些小動作。
比如,某位后妃的侄子,在東津時與人結仇,便涉計暗害,屠了一戶蕭姓人家滿門,只留下一個孤女,留個孤女後,還不肯罷休,又設計想去殺這唯一的女兒,這殺.手,便是接了活的刺客。
若不是被他抓
了,那位蕭姓的孤女便也要死了。
這種案子,好管,但也不好管。
好管是因為好查,條條框框這麼一捋,甚至都不需要去東津的南典府司百戶所里走一趟,只需要他帶著他的校尉們走一圈,就能把事情辦妥,還這位孤女和她可憐的家人一個公道,沈提燈也能得來一份功績。
不好管,是因為會得罪掌握實權的權臣,得罪那位聖寵在身的宮妃。
算起來,沈提燈與那遠在東津的蕭家人連面都沒見過,為他們得罪京城中的人,值當嗎?
案子本身並不複雜,複雜的是摻雜在這案子之中的人。
人心裡自有一桿秤,當自身薄弱的時候,便會被秤上的東西牽著走,大部分人沒有出身,沒有金銀,便比那路邊的野草還輕,縱然是有些同情心,但那又能有多沉呢?這人心秤啊,是最功利的東西,只秤權勢,只壓金銀,旁的都難以入耳。
所以,想拿起這人心秤,就得有足夠的重量,最起碼,他不能怕那時不時吹一吹枕頭風的宮妃,不能怕那些權臣的口筆。
幸好,沈提燈有這樣的重量。
他是沈蘊玉的兒子,足夠他去辦各種案子。
與此同時,沈提燈似乎也明悟了為什麼滿朝文武沒有一個喜歡他爹的——北典府司錦衣衛先斬後奏,只要有證據,一品大臣都敢拿,誰能喜歡他爹呢?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