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相比較此事的震撼,陳靜婉擔憂姻妃更多。尤其是皇帶喜怒難測,當著他的面進行詛咒之事、挑戰他的帝王權威,陳靜婉不敢想像嫻妃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嫻妃姐姐一向恪行守禮,從未有過半分逾矩,就連太后都誇讚她至勤至孝,她沒有理由對陛下行如此大不敬的事情,臣妾實在覺得奇怪。」陳靜婉梳理了半天思路,還是沒能徹底想明。

  「……聯曾經對你說過一場夢。」乾隆端詳著沉思的靜婉,過了好一會兒,終於沙啞開口,「那

  場夢,嫻妃也夢見了。」

  陳靜婉:「???「

  乾隆的話不亞於驚雷在陳靜婉的耳畔炸響,她抬起頭仰望著他的眼睛,黑白分明,眼中的不忍是真,情怒卻也是真。

  他的手撫上陳靜婉如白玉一般的手指,眼底被燭火映射的光亮已然隱匿,「興許是她把那場夢當

  做了現實吧。「

  乾隆的話已至此,陳靜婉想起來她當初的某些猜測。

  她曾經想過嫻妃會不會是重生的,現在乾隆的話反而成了猜測的印證,只不過乾隆不覺得人死會復生,所以才以為嫻妃是把夢境當做了現實。

  但嫻妃不是。

  史書中關於嫻妃斷髮的記載寥寥,只有那麼簡單的幾句描述了事情的結果,沒有起因,也沒有經過,只告訴後人繼後不敬,便再無其他。

  陳靜婉也看過不少學者對繼後斷髮一事的分析,她比較傾向於很早很早以前,繼後就已經被皇帝折磨出抑鬱症了。

  ——有一個事事都要與已故白月光作比的丈夫,甚至他喜怒無常,還要在她掌權六宮的時候公然寫下「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這樣的詩句,饒是陳靜婉這麼良好的心態,都能被皇帝氣個半死,更何況是以夫為天的古代土著那拉氏呢?她能忍到乾隆三十年才寂寥斷髮,其間所受的苦難又只有她自己知曉;而她好不容易得到解脫,如今卻要再走一遭這心酸舊事.…

  陳靜婉的心臟悶悶的疼。

  或許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感同身受,但她是真的心疼嫻妃,也明白了十三的離世確實是壓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嫻妃一定是在和皇帝的交談中發現,原來這一世這位看似已經改變的帝王身上其實仍有將來那位獨行專斷的影子,她不想讓將來的噩夢再現,於是選擇了自行了斷。

  相比較未來可以說是「魔怔」的皇帝,讓現在的他知曉未來可能反倒是最有利的選擇——乾隆十年,呈權逐漸趨於巔峰,也是乾隆朝乃至整個大清最好的時候。

  「些下覺得那場夢會變成現實嗎?」陳靜婉的心口一陣陣地抽疼,她默了一會兒,才繼續補充說,「臣妾有時候覺得夢境和現實都是相反的,可是嫻妃姐姐此言卻又讓臣妾覺得..….夢境和現實的差別好像就在一念之間。」

  「你這是在為嫻妃說話?」乾隆聽聞,驟然怒喝出聲。

  他不能接受貴妃也同嫻妃一樣這般思量,他怎麼可能是那種薄情寡義剛愎自用之人?

  而後他看見貴妃好像受驚的兔子,似乎被他的情緒嚇得有些回不過神。

  陳靜婉的話被皇帝驟然堵了回去,憋得她一時間竟有些胸悶得厲害,連著咳嗽了好幾聲,甚至連眼淚都咳了出來。

  也就是這重重地咳嗽聲,還有他驟然瞥見的、貴妃微紅又瑩潤的雙眼都好似一盆寒冷的冰水,驟然澆在了乾隆心上。

  他愣住了。

  多可笑啊,他剛剛還在心裡極度否認他不是嫻妃所說的那種人,卻無法控制他的怒意,甚至牽連了病中無辜的貴妃。

  果然,一念生,一念死。

  一念之差,就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結局——誰也沒辦法預料這個選擇是對是錯。

  乾隆聽聞陳靜婉的話,又是好一陣不能言語。

  他知道婉貴妃只是感慨,正是因為她全然不知,所以才會將這件事看得如此透徹。

  當局者迷。

  原先他確實氣不過嫻妃驀然斷髮的舉動,覺得嫻妃的所思所言都在挑戰他的帝王權威,讓他徹底丟了面子下不來台。如今聽了貴妃的話,卻才真的能靜下心來,細細思索一番。

  他是帝王,他在萬人之上,他的一念之差就會導致無數人的生與死。他自比於聖祖爺,就是想成為和聖祖爺一樣能夠將大清變成萬國來朝的榮耀大國,他想讓他的功績流傳萬世,而不是夢中的那些....茶館酒肆里說書人的含沙射影。

  夢境裡百姓譏諷的話語和輕蔑的眼神仍歷歷在目,哪怕離他很遠,明明他也知道是夢境,可他卻好似被扼住了呼吸——沒有哪個帝王不想讓自己的美名千古,而不是以這種糜亂而又可笑的昏君之名。

  他曾經也想,既然他已然知道了夢中之事,將來並不可能成為夢中之人。他一定會勤政愛民,讓大清的盛世停留在版圖最遼遠的那一刻,但婉貴妃的話卻好似一道警鐘之聲,在他耳邊沉重地敲響。

  是啊,假如他確實避開了夢中之事,但未來的一念之間,又怎麼不會導致與之相似的結果?

  沒有人會知道未來的事情,沒有人會知道他未來的每一個決斷都是是對是錯,他也不敢保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是啊,他自己都不敢保證的事情,又怎麼敢因此遷怒他人?這和被世人嘲諷的暴君又有何分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