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
類似的話沈悠不是第一次說,每一回提起,她只想為女子們爭取和男子們公平對待的機會。
然就是所謂的公平亦難。千難萬難。
呂雉抬起頭目不轉睛的望著天幕,思緒萬千。
劉邦捉了捉頭顯得有些為難,「為我大漢捨身者,我大漢不該連個名字都不給她們留下。」
蕭何連同一旁剛好寫好求賢令的陳平都一僵,怎麼劉邦認為大漢依然需要和匈奴和親嗎?
別告訴他們,劉邦依然想如天幕所說的那樣被匈奴困於白登?否則哪裡來的和親之事。
可是,他們心裡犯嘀咕,他們敢說出口嗎?
倒是呂雉道:「陛下沒有想過如何對付匈奴?」
劉邦想都不想的答道:「我們如今有能力對付匈奴?」
「那就要看陛下敢不敢用人了。」呂雉相信此話一出,劉邦必然明白她話中何意。要想對付匈奴,劉邦可能不是對手,不過有人是對手,不知劉邦要不要用,敢不敢用!!
第303章 功與過
劉邦豈會不知呂雉的言外之意,知道歸知道,劉邦心裡不犯嘀咕嗎?
「丞相,陳平,你們怎麼看?」下一刻,劉邦果斷將問題丟出去,等著蕭何和陳平回答他的問題。
此問誰要回答?
然而他們能夠拒絕回答?
別逗了,他們要是答不好,瞧著吧,吃不了兜著走的必然是他們。
「陛下何不放一放。」蕭何最終冒出此話,暫時劉邦可能願意試用嗎?哪怕他願意,他想用的那個人也未必會如他所願。既如此,放一放再說。什麼時候劉邦覺得人可用,且再用。
劉邦挑挑眉頭,有些事他自有數,問出來何嘗不是為了確定在他面前的人是不是跟他一夥的。
陳平已然自覺接話道:「陛下,求賢令臣擬好了。」
不能接的話果斷不接,陳平毫不猶豫的將自己好不容易準備好的求賢令奉上,以達到轉移劉邦注意力的目的。
「好,將此令昭告天下。」劉邦果然被轉移了話題,不過他絲毫沒有要瞧上一眼求賢令的意思,當即下令拿去準備著點。
蕭何當下接話道:「是,臣立刻去辦。」
話說著走到陳平面前,從陳平手中接過求賢令,退了出去!
陳平!!!
不是,啥情況呢?蕭何怎麼走了,怎麼走了?獨留下他一人面對劉邦和呂雉,別啊,帶上他!
蕭何縱然感受到他的怨念,卻是萬萬不可能留下的,好不容易尋著機會走人,他但凡有一絲猶豫都是對不起自己。
陳平此時才意識到,論避風險的本事,蕭何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失策,是他失策了,他怎麼能迅速將求賢令交上去,給蕭何跑掉的機會呢!
然而縱然陳平後悔也晚了!
他也不敢攔人!
【要說漢武帝一朝相對最出名的馬兒莫過於汗血寶馬,此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而得名汗血馬。汗血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體態勻稱,威武剽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是為好馬。但這樣的好馬卻是出自大宛國。】
【當時的大漢戰馬是稀缺的,哪怕到了漢武帝時,得了祖宗幾l代積累,依然如是。為了滿足大漢對戰馬的供需,打破匈奴對大宛的控制並獲得大宛的汗血馬,漢武帝於太初元年和太初二年兩次派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迫使大宛進貢良馬幾l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二千餘匹。沿途中亞各國聽說漢軍征服了大宛國,無不大受震動。各國王公貴族紛紛派遣子侄跟隨漢軍回到中原,他們為漢武帝呈上貢品,並留在漢朝作為人質,表示對漢武帝的效忠。至此,張騫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貿易來擴張漢王朝在中亞影響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此後,漢政府在樓蘭、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和輪台-今新疆庫車縣東,駐兵屯墾,置校尉。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為後來設西域都護創造了條件。】
嘶,可以說,張騫一次又一次的向各朝代的人證明了外交的力量,好讓人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外交手段。誠然各朝代的人不是不清楚巧言可興國可安邦,但如今親耳聽到張騫出使西域,真正做到聯合他國,令他國臣服於大漢,依然讓他們震驚。
所以,外交家也要培養起來,否則將來別人有他們沒有,多丟臉?
【在張騫之後,漢朝也曾派出使臣前往各國,漢武帝元封六年漢使沿著張騫的足跡,來到了今伊朗境內,並拜見了安息國國王。漢朝使臣在獻上了了華麗光潔的絲綢,安息國王非常高興,以鴕鳥蛋和一個魔術表演團回贈漢武帝,這標誌著連接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後的歲月中,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張騫的名字都被人們所牢記。使漢朝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係,西域第一次與內地聯繫成一體,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也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由於張騫等人的溝通,此後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天馬、汗血馬等良種馬傳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蔔和地毯等傳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了西域,促進了西域的經濟發展。】
【張騫的貢獻並不止於絲綢之路,有時候也算是歪打正著,世界之大,大得人如果不是聽過看過,永遠都無法想像得到。張騫曾到過大夏,看到了四川的土產邛竹杖和蜀布,敏銳的追問它們的來源。大夏人告訴他,是大夏的商人從身毒買來的,而身毒國位於大夏的東南方。回到大漢的張騫將這一發現告訴漢武帝,通過分析並推斷大夏位居中國的西南,距長安一萬二千里,身毒在大夏東南數千里,從身毒到長安的距離不會比大夏到長安的距離遠。而四川在長安西南,身毒有蜀的產物,這證明身毒離蜀不會太遠。據此,張騫向漢武帝建議,遣使南下,從蜀往西南行,另闢一條直通身毒和中亞諸國的路線,以避開通過羌人和匈奴地區的危險。】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然就是所謂的公平亦難。千難萬難。
呂雉抬起頭目不轉睛的望著天幕,思緒萬千。
劉邦捉了捉頭顯得有些為難,「為我大漢捨身者,我大漢不該連個名字都不給她們留下。」
蕭何連同一旁剛好寫好求賢令的陳平都一僵,怎麼劉邦認為大漢依然需要和匈奴和親嗎?
別告訴他們,劉邦依然想如天幕所說的那樣被匈奴困於白登?否則哪裡來的和親之事。
可是,他們心裡犯嘀咕,他們敢說出口嗎?
倒是呂雉道:「陛下沒有想過如何對付匈奴?」
劉邦想都不想的答道:「我們如今有能力對付匈奴?」
「那就要看陛下敢不敢用人了。」呂雉相信此話一出,劉邦必然明白她話中何意。要想對付匈奴,劉邦可能不是對手,不過有人是對手,不知劉邦要不要用,敢不敢用!!
第303章 功與過
劉邦豈會不知呂雉的言外之意,知道歸知道,劉邦心裡不犯嘀咕嗎?
「丞相,陳平,你們怎麼看?」下一刻,劉邦果斷將問題丟出去,等著蕭何和陳平回答他的問題。
此問誰要回答?
然而他們能夠拒絕回答?
別逗了,他們要是答不好,瞧著吧,吃不了兜著走的必然是他們。
「陛下何不放一放。」蕭何最終冒出此話,暫時劉邦可能願意試用嗎?哪怕他願意,他想用的那個人也未必會如他所願。既如此,放一放再說。什麼時候劉邦覺得人可用,且再用。
劉邦挑挑眉頭,有些事他自有數,問出來何嘗不是為了確定在他面前的人是不是跟他一夥的。
陳平已然自覺接話道:「陛下,求賢令臣擬好了。」
不能接的話果斷不接,陳平毫不猶豫的將自己好不容易準備好的求賢令奉上,以達到轉移劉邦注意力的目的。
「好,將此令昭告天下。」劉邦果然被轉移了話題,不過他絲毫沒有要瞧上一眼求賢令的意思,當即下令拿去準備著點。
蕭何當下接話道:「是,臣立刻去辦。」
話說著走到陳平面前,從陳平手中接過求賢令,退了出去!
陳平!!!
不是,啥情況呢?蕭何怎麼走了,怎麼走了?獨留下他一人面對劉邦和呂雉,別啊,帶上他!
蕭何縱然感受到他的怨念,卻是萬萬不可能留下的,好不容易尋著機會走人,他但凡有一絲猶豫都是對不起自己。
陳平此時才意識到,論避風險的本事,蕭何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失策,是他失策了,他怎麼能迅速將求賢令交上去,給蕭何跑掉的機會呢!
然而縱然陳平後悔也晚了!
他也不敢攔人!
【要說漢武帝一朝相對最出名的馬兒莫過於汗血寶馬,此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而得名汗血馬。汗血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體態勻稱,威武剽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是為好馬。但這樣的好馬卻是出自大宛國。】
【當時的大漢戰馬是稀缺的,哪怕到了漢武帝時,得了祖宗幾l代積累,依然如是。為了滿足大漢對戰馬的供需,打破匈奴對大宛的控制並獲得大宛的汗血馬,漢武帝於太初元年和太初二年兩次派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迫使大宛進貢良馬幾l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二千餘匹。沿途中亞各國聽說漢軍征服了大宛國,無不大受震動。各國王公貴族紛紛派遣子侄跟隨漢軍回到中原,他們為漢武帝呈上貢品,並留在漢朝作為人質,表示對漢武帝的效忠。至此,張騫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貿易來擴張漢王朝在中亞影響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此後,漢政府在樓蘭、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和輪台-今新疆庫車縣東,駐兵屯墾,置校尉。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為後來設西域都護創造了條件。】
嘶,可以說,張騫一次又一次的向各朝代的人證明了外交的力量,好讓人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外交手段。誠然各朝代的人不是不清楚巧言可興國可安邦,但如今親耳聽到張騫出使西域,真正做到聯合他國,令他國臣服於大漢,依然讓他們震驚。
所以,外交家也要培養起來,否則將來別人有他們沒有,多丟臉?
【在張騫之後,漢朝也曾派出使臣前往各國,漢武帝元封六年漢使沿著張騫的足跡,來到了今伊朗境內,並拜見了安息國國王。漢朝使臣在獻上了了華麗光潔的絲綢,安息國王非常高興,以鴕鳥蛋和一個魔術表演團回贈漢武帝,這標誌著連接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後的歲月中,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張騫的名字都被人們所牢記。使漢朝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係,西域第一次與內地聯繫成一體,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也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由於張騫等人的溝通,此後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天馬、汗血馬等良種馬傳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蔔和地毯等傳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了西域,促進了西域的經濟發展。】
【張騫的貢獻並不止於絲綢之路,有時候也算是歪打正著,世界之大,大得人如果不是聽過看過,永遠都無法想像得到。張騫曾到過大夏,看到了四川的土產邛竹杖和蜀布,敏銳的追問它們的來源。大夏人告訴他,是大夏的商人從身毒買來的,而身毒國位於大夏的東南方。回到大漢的張騫將這一發現告訴漢武帝,通過分析並推斷大夏位居中國的西南,距長安一萬二千里,身毒在大夏東南數千里,從身毒到長安的距離不會比大夏到長安的距離遠。而四川在長安西南,身毒有蜀的產物,這證明身毒離蜀不會太遠。據此,張騫向漢武帝建議,遣使南下,從蜀往西南行,另闢一條直通身毒和中亞諸國的路線,以避開通過羌人和匈奴地區的危險。】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