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好了,說完我國前三位女帝,接下來咱們講講她們的朝臣們,其中最為出名的是初代女帝的臣子們,公輸儀這個名字大家想必都不陌生。」
「公輸儀大人是我國史上記載的第一位女科學家,女帝登基後,她官拜工部尚書,大力為我國培養了許多科學人才,也被稱為『科學之母』。」學生們道。
「是,公輸儀是歷史記載的第一個女科學家,可是這能證明公輸儀是第一個女科學家嗎?並不能證明,公輸儀大人之所以能青史留名,和女帝陛下的登基有很大關係,因為在陛下改朝換代之前,女子們就算再有才華和成就,也不會為人所知。」
「就像公輸儀大人,她並不是成為工部尚書以後才展現自己科學家天賦的,而是從小就有,可惜那時候的世道,女子的才華,只能助男人升官發財,卻無法惠及自己。」
「公輸儀大人是不幸的,她的諸多功勞被男人搶奪走,公輸儀大人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恰好遇上女帝這個歷史風浪口,不至於徹底被歷史埋沒。」老師嘆道。
「也是從女帝之後,女子的聰慧不會再被埋沒,也因為那些女子,我國才不至於和其他國家多次建立和覆滅,一直延續至今。」
「畢竟咱們國家的女子是能做女帝的,不像其他國家,皇室受制於血脈,時間長了,沒有流動性,自然也就迎來覆滅了。」
「是啊,咱們國家也曾遇到危機,可是都得利於咱們的政策,以及有能力的女子可以脫穎而出,並力挽狂瀾,現在的盛世,是咱們應得的。」學生們發自內心的驕傲道。
老師又講了一會兒課,隨後咳嗽一聲,「接下來提問,初代女帝時期,有名的神醫都是誰?」
「王不留行,和她的徒弟姜湘桐!」
「她們的醫學成就有哪些?」
「外科、內科、婦科、兒科……聽說解刨學就是從她們手裡開始的。」
「對啊,聽說許多男人都為解刨學貢獻了自己最後的力量,感謝他們。」
「王不留行的.名字好酷啊,以後我也想學醫。」有學生憧憬道。
「華風和關柔是我國古代有名的?」
「她們是誰?有點耳生啊。」
「我知道,她們是我國第一女將軍衛蘭竹麾下的女將領,也是我國初代女兵。」
「是的,她們是女將領,也許她們沒有第一女將軍衛蘭竹有名,可她們是當時女將和女兵們的縮影。」
「歷史記載,她們都是女帝登基前僱傭的女武師,後來女帝登基,她們就去參軍,投到衛蘭竹將軍的麾下,後來立下不少戰功。」
「也是那時候起,我國女子的審美觀念從柔弱轉為強健,不再一味迎合男人的審美。」
「初代女帝時期,最有名的巡鹽御史為?」
「朝露。」
「許晴。」
「究竟是朝露還是許晴?」學生們糊塗了。
「事實上,巡鹽御史是她們兩個,她們兩個一主一副,誰也離不開誰,考試時別漏寫。」老師叮囑道。
「老師,聽說朝露和許晴兩人曾是私鹽販子?」
「對,女帝登基前,她們負責為女帝販私鹽斂財,女帝登基以後,她們跟著轉正,成為負責官鹽的巡鹽御史。」
「之所以提到這兩位大人,是因為她們對我國鹽史上有很大的意義,這麼說吧,在女帝之前,我國鹽價屬於暴利行業,女帝登基後,鹽價迅速降下來,而負責平息鹽價的,就是這兩位大人。」
「這兩位大人一生都在為鹽價的事奔波,也許她們的存在沒有其他人來的耀眼,可是在鹽史上,她們卻是當之無愧的分水嶺,從她們之後,能吃得起鹽的百姓們越來越多,極大改善了當時百姓們的存活率。」
「她們好偉大,很難想像鹽在以前是奢侈品。」畢竟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鹽已經隨處可見。
「可能咱們現在這樣,就是她們為之努力和奮鬥的目標吧。」
「再來說說咱們的教育界吧,大家知道我國第一所女校的創建時間嗎?」老師問學生。
「具體時間不太清楚,不過可以肯定是在女帝登基之後。」
「對啊,以前古代的學校都是男校,他們根本不讓女孩子讀書的。」說著學生們氣憤道。
「對,這對於曾經的很多女子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遺憾,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也就是我國女校的初代校長——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從小就喜歡讀書,小時候曾為不能去學堂而感到失落,所以後來等她有了能力,就想辦女校為其他想讀書的女子們提供條件,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當時太后的提議根本沒多少人支持,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我知道,太后第一次提議的時候,女帝還沒有登基,整個社會形態還是男權社會,那些反對太后建女校的都是男官,太后娘娘當時所面對的阻力,真是不敢想像啊。」
「可不是,還好太后娘娘趕上了女帝登基,要不然心愿可能一直達不成。」
「因為我國建立之初,女官數量就超過六成,還有人陰謀論,說前朝男官們數量銳減,說不定是咱們女帝陛下做的手腳,別說這不是女帝陛下做的,就是女帝陛下做的,我也會拍手叫好。」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公輸儀大人是我國史上記載的第一位女科學家,女帝登基後,她官拜工部尚書,大力為我國培養了許多科學人才,也被稱為『科學之母』。」學生們道。
「是,公輸儀是歷史記載的第一個女科學家,可是這能證明公輸儀是第一個女科學家嗎?並不能證明,公輸儀大人之所以能青史留名,和女帝陛下的登基有很大關係,因為在陛下改朝換代之前,女子們就算再有才華和成就,也不會為人所知。」
「就像公輸儀大人,她並不是成為工部尚書以後才展現自己科學家天賦的,而是從小就有,可惜那時候的世道,女子的才華,只能助男人升官發財,卻無法惠及自己。」
「公輸儀大人是不幸的,她的諸多功勞被男人搶奪走,公輸儀大人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恰好遇上女帝這個歷史風浪口,不至於徹底被歷史埋沒。」老師嘆道。
「也是從女帝之後,女子的聰慧不會再被埋沒,也因為那些女子,我國才不至於和其他國家多次建立和覆滅,一直延續至今。」
「畢竟咱們國家的女子是能做女帝的,不像其他國家,皇室受制於血脈,時間長了,沒有流動性,自然也就迎來覆滅了。」
「是啊,咱們國家也曾遇到危機,可是都得利於咱們的政策,以及有能力的女子可以脫穎而出,並力挽狂瀾,現在的盛世,是咱們應得的。」學生們發自內心的驕傲道。
老師又講了一會兒課,隨後咳嗽一聲,「接下來提問,初代女帝時期,有名的神醫都是誰?」
「王不留行,和她的徒弟姜湘桐!」
「她們的醫學成就有哪些?」
「外科、內科、婦科、兒科……聽說解刨學就是從她們手裡開始的。」
「對啊,聽說許多男人都為解刨學貢獻了自己最後的力量,感謝他們。」
「王不留行的.名字好酷啊,以後我也想學醫。」有學生憧憬道。
「華風和關柔是我國古代有名的?」
「她們是誰?有點耳生啊。」
「我知道,她們是我國第一女將軍衛蘭竹麾下的女將領,也是我國初代女兵。」
「是的,她們是女將領,也許她們沒有第一女將軍衛蘭竹有名,可她們是當時女將和女兵們的縮影。」
「歷史記載,她們都是女帝登基前僱傭的女武師,後來女帝登基,她們就去參軍,投到衛蘭竹將軍的麾下,後來立下不少戰功。」
「也是那時候起,我國女子的審美觀念從柔弱轉為強健,不再一味迎合男人的審美。」
「初代女帝時期,最有名的巡鹽御史為?」
「朝露。」
「許晴。」
「究竟是朝露還是許晴?」學生們糊塗了。
「事實上,巡鹽御史是她們兩個,她們兩個一主一副,誰也離不開誰,考試時別漏寫。」老師叮囑道。
「老師,聽說朝露和許晴兩人曾是私鹽販子?」
「對,女帝登基前,她們負責為女帝販私鹽斂財,女帝登基以後,她們跟著轉正,成為負責官鹽的巡鹽御史。」
「之所以提到這兩位大人,是因為她們對我國鹽史上有很大的意義,這麼說吧,在女帝之前,我國鹽價屬於暴利行業,女帝登基後,鹽價迅速降下來,而負責平息鹽價的,就是這兩位大人。」
「這兩位大人一生都在為鹽價的事奔波,也許她們的存在沒有其他人來的耀眼,可是在鹽史上,她們卻是當之無愧的分水嶺,從她們之後,能吃得起鹽的百姓們越來越多,極大改善了當時百姓們的存活率。」
「她們好偉大,很難想像鹽在以前是奢侈品。」畢竟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鹽已經隨處可見。
「可能咱們現在這樣,就是她們為之努力和奮鬥的目標吧。」
「再來說說咱們的教育界吧,大家知道我國第一所女校的創建時間嗎?」老師問學生。
「具體時間不太清楚,不過可以肯定是在女帝登基之後。」
「對啊,以前古代的學校都是男校,他們根本不讓女孩子讀書的。」說著學生們氣憤道。
「對,這對於曾經的很多女子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遺憾,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也就是我國女校的初代校長——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從小就喜歡讀書,小時候曾為不能去學堂而感到失落,所以後來等她有了能力,就想辦女校為其他想讀書的女子們提供條件,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當時太后的提議根本沒多少人支持,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我知道,太后第一次提議的時候,女帝還沒有登基,整個社會形態還是男權社會,那些反對太后建女校的都是男官,太后娘娘當時所面對的阻力,真是不敢想像啊。」
「可不是,還好太后娘娘趕上了女帝登基,要不然心愿可能一直達不成。」
「因為我國建立之初,女官數量就超過六成,還有人陰謀論,說前朝男官們數量銳減,說不定是咱們女帝陛下做的手腳,別說這不是女帝陛下做的,就是女帝陛下做的,我也會拍手叫好。」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