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對方當初能插手軍餉和軍糧, 是得到他的同意的。
帝王的本意是給二皇子這個疼愛的兒子送功勞, 只要他們能把差事辦的漂亮,連帶著二皇子也有面子。
可是誰能想到, 他們真的蠢的連送上.門的功勞都把持不住,還差點波及到二皇子的身上。
更不用說, 這件事造成的後果極其嚴重,軍餉和軍糧被動手腳,引起邊關將士們譁變,讓前線接連失利。
要知道這可是他的國家啊,這些損失本來是可以避免掉的,這如何能讓帝王心裡不痛,以及滔天的憤怒。
這件事必須得有一個出氣筒,帝王自然不可能把自己推出去,寵愛的兒子他也捨不得,其最終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很快右相謝平章就查出這事真是二皇子的外家所為,他們對軍餉和軍糧動手腳後,把那些東西換成錢,然後把大部分錢送給了二皇子。
當這件事在朝堂上公布,二皇子安御晟臉色當場煞白,他沒有向帝王求饒,而是直接跪下認罪,「父皇,是兒臣失察,兒臣認罰。」
不管安御晟以前知不知道那些錢的內情,現在面上都不可能承認。
而對於這個兒子,帝王明顯不想追究下去,而是看著二皇子的外家眯眼,「既如此,就抄家贖罪吧。」
因為二皇子外家貪墨的東西太多,且大部分都進了二皇子的口袋,帝王沒讓兒子把錢掏出來的打算,自然只能讓二皇子的外家把這筆錢補上。
那麼多錢,落到二皇子外家頭上,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他們下意識向帝王求饒,希望帝王能放他們一馬,見帝王不為所動,他們就去求二皇子安御晟。
「殿下,我們都是為了您啊!」二皇子外家聲音悽厲道。
「來人,還不快把他們拖出去。」帝王眸色冰冷。
他捨棄二皇子外家,為的就是保全二皇子,誰知道二皇子外家這麼沒有眼力勁。
安御晟抿唇,心裡對外家也很生氣,他當然不想他們出事,可是他現在自身難保,根本救不了他們,真要開口,反而會火上澆油。
就這樣,帝王發話,安御晟沉默,二皇子外家被迅速抄家。
只是就算帝王再果決,也晚了。
因為再把軍餉和軍糧運輸到邊關需要時間,而邊關的將士們,剛好缺的就是時間。
軍餉還好說,軍糧要是沒有運到,他們就得餓肚子,這是生死存亡的危機。
所以哪怕帝王處置二皇子外家及時,邊關那邊也被北雪國打的潰不成軍,等消息再傳回京城,發現邊關的將士們要麼無心作戰,要麼就是在戰場當了逃兵。
總之,齊梁國和北雪國戰事勢均力敵的局面一去不復返,肉眼可見的落入下風。
「姜辰威是幹什麼吃的,怎麼連軍隊都管不好!」帝王臉色鐵青,對姜辰威遷怒道。
「陛下,現在該怎麼辦?」謝平章抿唇道,心裡有些發慌,他就算不是很懂戰事,也能看出齊梁國此時情況不妙。
「先下旨安撫邊關將士們,不能再讓軍心繼續動搖。」太后不知什麼時候過來道。
謝平章看向帝王,帝王臉色雖然不好看,卻難得沒跟太后唱反調,「就依太后所言。」
「之後朕會再下一道聖旨,提高百姓賦稅……」帝王皺眉想辦法。
「這時候你居然提高百姓賦稅?!」太后不敢置信的看向帝王。
「母后,國庫空虛,需要更多賦稅來填補。」帝王不悅道,他知道太后很上心百姓,可是也不看看這是什麼時候,現在齊梁國面臨重大危機,哪裡容得下太后的婦人之仁。
「陛下信不信這道政令一出,齊梁國內也得不穩。」太后深呼吸。
本來邊關將士譁變,就已經讓人頭疼,現在帝王還加重賦稅,那不是直接逼反百姓嗎。
到時候外憂內患,齊梁國能好才怪。
「國內不過一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都是烏合之眾,可以輕易鎮壓,母后不必擔憂。」帝王也不傻,知道這樣做有什麼後果。
只是以往百姓們造反的歷史經驗告訴他們,百姓造反就沒有成功過。
倒是邊關,那可都是見過血的,殺傷力比百姓們強多了。
如果真的需要權衡利弊,註定要得罪一方,那帝王選擇得罪更弱的百姓。
明白帝王的想法後,太后眸光微黯,她不再繼續留下,生怕自己的存在會讓百姓們更加雪上加霜。
回去的路上,太后對跟隨在自己身後的安御卿幽幽道:「我覺得,齊梁國江山,應該撐不到下一代了。」
她培養安御卿,就是希望安御卿能繼承自己的政治理念,成為一個好帝王。
可現在,太后越來越看不到希望。
想到自己有可能親眼見證齊梁國的覆滅,太后心裡哀嘆。
「到時候孫兒會護好祖母的。」安御卿道,對於太后的憂慮並不傷心,因為他知道一些內情。
別說帝王本就昏聵,就是帝王不昏聵,也架不住諸多搞事的人。
帝王想的很好,他一邊下旨安撫邊關將士,一邊國內調高稅收,去補邊關軍餉和軍糧的窟窿。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帝王的本意是給二皇子這個疼愛的兒子送功勞, 只要他們能把差事辦的漂亮,連帶著二皇子也有面子。
可是誰能想到, 他們真的蠢的連送上.門的功勞都把持不住,還差點波及到二皇子的身上。
更不用說, 這件事造成的後果極其嚴重,軍餉和軍糧被動手腳,引起邊關將士們譁變,讓前線接連失利。
要知道這可是他的國家啊,這些損失本來是可以避免掉的,這如何能讓帝王心裡不痛,以及滔天的憤怒。
這件事必須得有一個出氣筒,帝王自然不可能把自己推出去,寵愛的兒子他也捨不得,其最終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很快右相謝平章就查出這事真是二皇子的外家所為,他們對軍餉和軍糧動手腳後,把那些東西換成錢,然後把大部分錢送給了二皇子。
當這件事在朝堂上公布,二皇子安御晟臉色當場煞白,他沒有向帝王求饒,而是直接跪下認罪,「父皇,是兒臣失察,兒臣認罰。」
不管安御晟以前知不知道那些錢的內情,現在面上都不可能承認。
而對於這個兒子,帝王明顯不想追究下去,而是看著二皇子的外家眯眼,「既如此,就抄家贖罪吧。」
因為二皇子外家貪墨的東西太多,且大部分都進了二皇子的口袋,帝王沒讓兒子把錢掏出來的打算,自然只能讓二皇子的外家把這筆錢補上。
那麼多錢,落到二皇子外家頭上,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他們下意識向帝王求饒,希望帝王能放他們一馬,見帝王不為所動,他們就去求二皇子安御晟。
「殿下,我們都是為了您啊!」二皇子外家聲音悽厲道。
「來人,還不快把他們拖出去。」帝王眸色冰冷。
他捨棄二皇子外家,為的就是保全二皇子,誰知道二皇子外家這麼沒有眼力勁。
安御晟抿唇,心裡對外家也很生氣,他當然不想他們出事,可是他現在自身難保,根本救不了他們,真要開口,反而會火上澆油。
就這樣,帝王發話,安御晟沉默,二皇子外家被迅速抄家。
只是就算帝王再果決,也晚了。
因為再把軍餉和軍糧運輸到邊關需要時間,而邊關的將士們,剛好缺的就是時間。
軍餉還好說,軍糧要是沒有運到,他們就得餓肚子,這是生死存亡的危機。
所以哪怕帝王處置二皇子外家及時,邊關那邊也被北雪國打的潰不成軍,等消息再傳回京城,發現邊關的將士們要麼無心作戰,要麼就是在戰場當了逃兵。
總之,齊梁國和北雪國戰事勢均力敵的局面一去不復返,肉眼可見的落入下風。
「姜辰威是幹什麼吃的,怎麼連軍隊都管不好!」帝王臉色鐵青,對姜辰威遷怒道。
「陛下,現在該怎麼辦?」謝平章抿唇道,心裡有些發慌,他就算不是很懂戰事,也能看出齊梁國此時情況不妙。
「先下旨安撫邊關將士們,不能再讓軍心繼續動搖。」太后不知什麼時候過來道。
謝平章看向帝王,帝王臉色雖然不好看,卻難得沒跟太后唱反調,「就依太后所言。」
「之後朕會再下一道聖旨,提高百姓賦稅……」帝王皺眉想辦法。
「這時候你居然提高百姓賦稅?!」太后不敢置信的看向帝王。
「母后,國庫空虛,需要更多賦稅來填補。」帝王不悅道,他知道太后很上心百姓,可是也不看看這是什麼時候,現在齊梁國面臨重大危機,哪裡容得下太后的婦人之仁。
「陛下信不信這道政令一出,齊梁國內也得不穩。」太后深呼吸。
本來邊關將士譁變,就已經讓人頭疼,現在帝王還加重賦稅,那不是直接逼反百姓嗎。
到時候外憂內患,齊梁國能好才怪。
「國內不過一些手無寸鐵的百姓,都是烏合之眾,可以輕易鎮壓,母后不必擔憂。」帝王也不傻,知道這樣做有什麼後果。
只是以往百姓們造反的歷史經驗告訴他們,百姓造反就沒有成功過。
倒是邊關,那可都是見過血的,殺傷力比百姓們強多了。
如果真的需要權衡利弊,註定要得罪一方,那帝王選擇得罪更弱的百姓。
明白帝王的想法後,太后眸光微黯,她不再繼續留下,生怕自己的存在會讓百姓們更加雪上加霜。
回去的路上,太后對跟隨在自己身後的安御卿幽幽道:「我覺得,齊梁國江山,應該撐不到下一代了。」
她培養安御卿,就是希望安御卿能繼承自己的政治理念,成為一個好帝王。
可現在,太后越來越看不到希望。
想到自己有可能親眼見證齊梁國的覆滅,太后心裡哀嘆。
「到時候孫兒會護好祖母的。」安御卿道,對於太后的憂慮並不傷心,因為他知道一些內情。
別說帝王本就昏聵,就是帝王不昏聵,也架不住諸多搞事的人。
帝王想的很好,他一邊下旨安撫邊關將士,一邊國內調高稅收,去補邊關軍餉和軍糧的窟窿。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