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終於將鼻尖縈繞無處不在的血氣趕走了些許。
秦淵必須承認,林氏死前說的那番話在他心裡掀起了波濤巨浪。
她的話讓他意外,她的死讓他震撼。
林璇璣用在他面前自盡而死的決絕方式向他證明,她說的話都是對的。
在深宮中愛上身為帝王的他不會是一件幸事,只會是一件錯事。
他是皇帝,天下萬物唾手可得,哪怕不情不願,也得屈服在他腳下。
所以儘管那時他知道沈霽不愛他的時候,也只是挫敗,只是不悅,卻從未有過半分慌張。
因為他心底清楚的知道,就算她不愛他,她也一輩子都只會是他的女人,不屬於別的任何人。
可設身處地的換位想想,若他只是沈霽眾多男人中的一個,他要眼睜睜看著她和其他男人親密、談笑,自己還只能善解人意,只能順從,是多麼悲哀。
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自己的身家性命皆在她一念之間。
這種滋味簡直摧人心肝,
啖其血。
沈霽只能是他的女人,旁人碰都休想碰她一根手指頭。
可連他對自己所愛之人都有著這樣強烈的占有欲,旁人也一樣如此。這樣細細想來,秦淵甚至有些理解了林氏,若他是她,恐怕他會比林氏更狠辣,更瘋魔才是。
愛是自私,是占有,是不講道理的。
她說的一點錯都沒有。
所以沈霽這樣冷靜聰慧的人,才會如此克制。
說白了,這只是她身為女子唯一能自控的自保之心,他竟然事到如今才明白。
從前他只想著,就算後宮佳麗三千人又如何,不過是權宜,他的心中只有沈霽一人足矣。
她無需害怕,無需彷徨,只要安心在他身邊就好。
如今想來,實在只是他自以為是的膚淺。
一生一世一雙人是女子的痴心妄想,卻是男子的薄倖多情,自私自利。
是他從前想的太少,才讓她不敢靠近。
「張浦。」
熱騰騰的霧氣里,秦淵闔目開口道,「對外便說是林氏溺水後搶救無效,溺死在井中。消息藏得嚴嚴實實,不許不相干的人多嘴多舌。」
「再派人告訴玉貴嬪,朕今夜不去宸佑宮了,讓她不必等,早些歇息。」
「是。」
吩咐下去後,秦淵有些疲倦,緩緩睜開了眼睛。
他會處理好朝政中的隱患,給她一個令她心安的答案。
*
次日晨,秦淵下朝後徑直去了長壽宮。
昨夜林氏溺水不幸身亡的消息已經散播出去,太后耳聰目明,想必也早就聽說了。
所以秦淵一進長壽宮內便開門見山,開口道:「昨日林氏之事,想必母后已經知道了。」
說罷,他才撩袍向太后請禮:「兒子給母后請安。」
太后原本正拿著金剪子修剪跟前的嫩枝,聽見皇帝發問,才抬起頭來,緩聲道:「是聽說了。」
「林氏行跡不端受此處置,她傷心欲絕受不住也是有的,近日前朝後宮都不太平,將她按規矩處置了就是,不必聲張,免得宮裡又傳的沸沸揚揚,太不像話。」
太后都不曾聽到不該聽到的,那就說明這件事張浦處置的還算妥當,秦淵略一頷首,淡聲道:「母后說的是,兒子昨夜已經命人將她悄悄處置,宮中不會傳出什麼閒言閒語。」
說罷,他輕輕擺手,殿內的宮人都退到了外頭去。
「兒子今日來並非是為了說林氏的事,而是還有一件要緊事權衡不下,想問問母后的意見。」
太后微微側目:「哦?」
秦淵端起旁邊的清茶淺抿一口,嗓音波瀾不驚:「昨日林氏並非真的是溺水身亡,是引頸自戮。」
「只是她死前和兒子說了好些話,兒子覺
得是該讓母后也知道知道,好拿拿主意。」
聽到林氏並非溺死而是自盡後,太后的神色有一瞬的驚訝,但她很快就平靜了下來,耐心地問:「可是宜德妃的事?」
秦淵點點頭,輕嘆一口氣:「正如母后所想。」
「林氏在宮中多年,作惡多端。殘害皇嗣、謀害嬪妃,大大小小的事件不勝枚舉,但這一切並非林氏一人所為,皆有宜德妃在她身後出謀劃策。林氏狠辣卻並無甚心機,可見宜德妃心機之深沉。」
「將如此一個心思歹毒,居心叵測之人留在後宮中,始終是隱患。」
太后瞧他一眼,緩緩道:「但林氏一事已經惹得朝野動盪,後宮不安,況且並無切實的證據。哀家記得,宜德妃的哥哥宋氏最近在朝中,應該很是得用吧?」
「母后慧/眼如炬。」
太后淡淡地笑起來:「你如此權衡,很對。」
「但宜德妃也的確太不安分。」
她擱下手中的金剪子,溫聲開口道:「如今這節骨眼,大張旗鼓的處置宜德妃只會惹人遐思,讓前朝後宮更為不寧,不是穩妥的時候。何況她才掌宮權,若換了又換,不僅讓人平白猜測,也會讓認為皇后能力不足。」
「再者,宜德妃終究是二皇子的生母。後宮子嗣本就稀薄,生娘到底比養娘親,她平日將子戎也還算教的不錯。哀家的意思是——暫時先不動她。」
「待事情平息下去,再扶持旁人上來幫襯皇后,玉貴嬪少不更事,不能獨攬大權。」太后看著皇帝,語氣不容置喙,「若日後宜德妃再不安分,便藉此機會將她處置乾淨,省得後宮風波不斷。」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秦淵必須承認,林氏死前說的那番話在他心裡掀起了波濤巨浪。
她的話讓他意外,她的死讓他震撼。
林璇璣用在他面前自盡而死的決絕方式向他證明,她說的話都是對的。
在深宮中愛上身為帝王的他不會是一件幸事,只會是一件錯事。
他是皇帝,天下萬物唾手可得,哪怕不情不願,也得屈服在他腳下。
所以儘管那時他知道沈霽不愛他的時候,也只是挫敗,只是不悅,卻從未有過半分慌張。
因為他心底清楚的知道,就算她不愛他,她也一輩子都只會是他的女人,不屬於別的任何人。
可設身處地的換位想想,若他只是沈霽眾多男人中的一個,他要眼睜睜看著她和其他男人親密、談笑,自己還只能善解人意,只能順從,是多麼悲哀。
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自己的身家性命皆在她一念之間。
這種滋味簡直摧人心肝,
啖其血。
沈霽只能是他的女人,旁人碰都休想碰她一根手指頭。
可連他對自己所愛之人都有著這樣強烈的占有欲,旁人也一樣如此。這樣細細想來,秦淵甚至有些理解了林氏,若他是她,恐怕他會比林氏更狠辣,更瘋魔才是。
愛是自私,是占有,是不講道理的。
她說的一點錯都沒有。
所以沈霽這樣冷靜聰慧的人,才會如此克制。
說白了,這只是她身為女子唯一能自控的自保之心,他竟然事到如今才明白。
從前他只想著,就算後宮佳麗三千人又如何,不過是權宜,他的心中只有沈霽一人足矣。
她無需害怕,無需彷徨,只要安心在他身邊就好。
如今想來,實在只是他自以為是的膚淺。
一生一世一雙人是女子的痴心妄想,卻是男子的薄倖多情,自私自利。
是他從前想的太少,才讓她不敢靠近。
「張浦。」
熱騰騰的霧氣里,秦淵闔目開口道,「對外便說是林氏溺水後搶救無效,溺死在井中。消息藏得嚴嚴實實,不許不相干的人多嘴多舌。」
「再派人告訴玉貴嬪,朕今夜不去宸佑宮了,讓她不必等,早些歇息。」
「是。」
吩咐下去後,秦淵有些疲倦,緩緩睜開了眼睛。
他會處理好朝政中的隱患,給她一個令她心安的答案。
*
次日晨,秦淵下朝後徑直去了長壽宮。
昨夜林氏溺水不幸身亡的消息已經散播出去,太后耳聰目明,想必也早就聽說了。
所以秦淵一進長壽宮內便開門見山,開口道:「昨日林氏之事,想必母后已經知道了。」
說罷,他才撩袍向太后請禮:「兒子給母后請安。」
太后原本正拿著金剪子修剪跟前的嫩枝,聽見皇帝發問,才抬起頭來,緩聲道:「是聽說了。」
「林氏行跡不端受此處置,她傷心欲絕受不住也是有的,近日前朝後宮都不太平,將她按規矩處置了就是,不必聲張,免得宮裡又傳的沸沸揚揚,太不像話。」
太后都不曾聽到不該聽到的,那就說明這件事張浦處置的還算妥當,秦淵略一頷首,淡聲道:「母后說的是,兒子昨夜已經命人將她悄悄處置,宮中不會傳出什麼閒言閒語。」
說罷,他輕輕擺手,殿內的宮人都退到了外頭去。
「兒子今日來並非是為了說林氏的事,而是還有一件要緊事權衡不下,想問問母后的意見。」
太后微微側目:「哦?」
秦淵端起旁邊的清茶淺抿一口,嗓音波瀾不驚:「昨日林氏並非真的是溺水身亡,是引頸自戮。」
「只是她死前和兒子說了好些話,兒子覺
得是該讓母后也知道知道,好拿拿主意。」
聽到林氏並非溺死而是自盡後,太后的神色有一瞬的驚訝,但她很快就平靜了下來,耐心地問:「可是宜德妃的事?」
秦淵點點頭,輕嘆一口氣:「正如母后所想。」
「林氏在宮中多年,作惡多端。殘害皇嗣、謀害嬪妃,大大小小的事件不勝枚舉,但這一切並非林氏一人所為,皆有宜德妃在她身後出謀劃策。林氏狠辣卻並無甚心機,可見宜德妃心機之深沉。」
「將如此一個心思歹毒,居心叵測之人留在後宮中,始終是隱患。」
太后瞧他一眼,緩緩道:「但林氏一事已經惹得朝野動盪,後宮不安,況且並無切實的證據。哀家記得,宜德妃的哥哥宋氏最近在朝中,應該很是得用吧?」
「母后慧/眼如炬。」
太后淡淡地笑起來:「你如此權衡,很對。」
「但宜德妃也的確太不安分。」
她擱下手中的金剪子,溫聲開口道:「如今這節骨眼,大張旗鼓的處置宜德妃只會惹人遐思,讓前朝後宮更為不寧,不是穩妥的時候。何況她才掌宮權,若換了又換,不僅讓人平白猜測,也會讓認為皇后能力不足。」
「再者,宜德妃終究是二皇子的生母。後宮子嗣本就稀薄,生娘到底比養娘親,她平日將子戎也還算教的不錯。哀家的意思是——暫時先不動她。」
「待事情平息下去,再扶持旁人上來幫襯皇后,玉貴嬪少不更事,不能獨攬大權。」太后看著皇帝,語氣不容置喙,「若日後宜德妃再不安分,便藉此機會將她處置乾淨,省得後宮風波不斷。」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