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原來是抽空想說林氏的事。
可惜,她算盤落空了。
趙才人一事過去後,殿內很快又恢復到了原來的氛圍。雖說有人受了傷,可這個宮中一向很現實,趙才人久居無寵,所以無人在意,根本影響不了什麼。
歌舞昇平中,珍饈美酒過了幾巡,家宴漸漸到了尾聲。
太后知道皇帝心中琢磨著林太傅薨了的事,眼神示意了他一番。
秦淵見狀,知道母后的意思是聖壽節到這就差不多了,馬上就要散席,這時候說起林太傅之事,既能昭告天下皇帝的仁義,也能顯出皇家恩德,是最好的時機。
何況,林氏在朝中的人脈和權利樹大根深,卻大多都來自於老太傅的功勳,陛下親自安排老太傅的後事,也能讓重臣能臣都感到欣慰。
秦淵環視四周,不輕不重地咳了一聲。
聲音立刻如潮水一般褪去,殿內安靜起來,所有人的視線都匯聚在了陛下身上。
老太傅薨逝是今天傍晚才發生的事,宮外的官員們早早就籌備著入宮赴宴了,得不到外面的消息,因此也都十分好奇,不知陛下是有什麼大事要宣布。
秦淵沉肅道:「今日是太后聖壽節,舉國歡慶,本該是一件美事,但今日同樣有一件哀事,令朕十分痛心。」
「林太傅今日因氣血攻心在林府不幸薨逝,如今正停靈在林府。林氏上書給朕,說怕衝撞了太后聖壽節,不欲大操大辦,預備明日下葬。但林太傅一生清廉,名滿長安,更是先帝和朕的老師,滿身功勳,乃是我朝的功臣,就這麼讓匆匆下葬,
朕心中過意不去。」
說到這,秦淵頓了頓。
下座的朝臣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三兩對視,眼中流露出驚訝,但意外之餘,又似乎覺得早有預料。
但陛下仁慈,看重情誼,哪怕撞上聖壽節也願意好好操辦這位元老,對他們這些臣子而言,實在是好消息。
大臣們紛紛起身,跪拜道:「陛下仁慈——」
秦淵垂眸看向他們,語氣中露出惋惜和追憶之色:「老師的喪事要辦得風光,停靈七日後,朕會親自去林氏為老師送葬,並追封老師諡號為「文定」,以示哀榮。」
「其餘的事,就交給禮部去督辦。」
底下人跪成一片,有人歡喜有人憂,但林太傅的名聲在這裡,陛下又重視,不管內心是什麼樣子的情緒,面上都要表露出哀痛來。
待家宴散後,大臣們一個個地離去,等沒有朝臣以後,宜德妃柔柔抹了兩滴眼淚,起來福身說道:「陛下,臣妾有個不情之請,還請您允准。」
秦淵原本準備起身離開,見宜德妃如此,便打消了起身的動作,剛剛說完林太傅一事,她這時候起來,不外乎是因為林氏。
「說。」
宜德妃感激地垂淚,柔順道:「啟稟陛下,林太傅薨逝,臣妾亦很痛心。臣妾母族和林氏有親,幼時也喚林太傅一聲祖父,如今人不在了,每每想起十分哀傷。」
「臣妾知道,祖父從前最寵愛的就是林庶人這個嫡孫女,想來會病倒也有因為林庶人的緣故。」她忙跪下道,「林庶人罪不容恕,臣妾此言絕非是為了林庶人開脫,為她求情,而是肯請念在祖父的份上,陛下能夠允准讓林庶人的後半生能稍稍體面,不至於無聲無息死在宮中。就當是全了祖父和林庶人從前一番祖孫情誼,想來祖父黃泉路下,也能走得寬慰些,更加感激陛下恩德。」
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又有林太傅這個已經逝去之人的情感寄託,加之他方才在眾臣面前說過的那番話,秦淵很難不應允。
亦或者說,他最好是允了宜德妃的這個請求,既不影響什麼,亦能兩全其美,為他添一分美名。
但他遲疑了。
不為旁的,是因為沈霽。
林氏屢次陷害沈霽,對她言語侮辱,針鋒相對,更是喪心病狂地在宮中行刺,本按罪當斬。
便是因為她姓林,是林太傅最寵愛的嫡孫女,又念著從前的情誼他才法外開恩饒了一命,只讓她終生禁足在長信宮。
秦淵知道,沈霽的心中一定是不舒服的,但她一向體貼,再多情緒也不說出口,默默成全了他的考量。
難道如今又要對她法外開恩嗎?
那沈霽該作何想?
其實秦淵知道,身為帝王,一切都應以國事為主,其餘的都該是次要的。
但他就是見不得沈霽難過。
殿下的沈霽神色有一瞬的錯愕,紅潤好看的嘴唇微微顫抖,不可置信地看向宜德妃:「林庶人不久前才在宮中對臣妾行刺,不死已是陛下仁慈!德妃娘娘就算對臣妾再多不滿,也不該說出這樣的理由!」
宜德妃緩緩轉眸過來,仍在捻帕擦淚:「這件事是姐姐對不住你,但逝者已逝,唯有哀思。林庶人固然罪不可恕,但陛下也已經重罰,且妹妹並未受到任何傷害,何須咄咄逼人呢?姐姐只是想讓林庶人日後過得稍稍體面,不至無人問津默默死去,僅此而已,難道妹妹念著老太傅的顏面,也不肯松一絲口嗎?」
她口口聲聲拿林太傅的死後哀榮作筏子,沈霽自知人微言輕,咄咄逼人無益,卻始終心中憋屈,紅唇緊繃,看著陛下不肯開口。
見狀,宜德妃垂眸,眼中卻快速閃過一絲笑意。
主位上,秦淵尚未開口,太后卻發話了:「林氏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但林太傅已逝,這要求本不是什麼大事。但她終究是犯下大錯,活的太體面也不像回事。」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可惜,她算盤落空了。
趙才人一事過去後,殿內很快又恢復到了原來的氛圍。雖說有人受了傷,可這個宮中一向很現實,趙才人久居無寵,所以無人在意,根本影響不了什麼。
歌舞昇平中,珍饈美酒過了幾巡,家宴漸漸到了尾聲。
太后知道皇帝心中琢磨著林太傅薨了的事,眼神示意了他一番。
秦淵見狀,知道母后的意思是聖壽節到這就差不多了,馬上就要散席,這時候說起林太傅之事,既能昭告天下皇帝的仁義,也能顯出皇家恩德,是最好的時機。
何況,林氏在朝中的人脈和權利樹大根深,卻大多都來自於老太傅的功勳,陛下親自安排老太傅的後事,也能讓重臣能臣都感到欣慰。
秦淵環視四周,不輕不重地咳了一聲。
聲音立刻如潮水一般褪去,殿內安靜起來,所有人的視線都匯聚在了陛下身上。
老太傅薨逝是今天傍晚才發生的事,宮外的官員們早早就籌備著入宮赴宴了,得不到外面的消息,因此也都十分好奇,不知陛下是有什麼大事要宣布。
秦淵沉肅道:「今日是太后聖壽節,舉國歡慶,本該是一件美事,但今日同樣有一件哀事,令朕十分痛心。」
「林太傅今日因氣血攻心在林府不幸薨逝,如今正停靈在林府。林氏上書給朕,說怕衝撞了太后聖壽節,不欲大操大辦,預備明日下葬。但林太傅一生清廉,名滿長安,更是先帝和朕的老師,滿身功勳,乃是我朝的功臣,就這麼讓匆匆下葬,
朕心中過意不去。」
說到這,秦淵頓了頓。
下座的朝臣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三兩對視,眼中流露出驚訝,但意外之餘,又似乎覺得早有預料。
但陛下仁慈,看重情誼,哪怕撞上聖壽節也願意好好操辦這位元老,對他們這些臣子而言,實在是好消息。
大臣們紛紛起身,跪拜道:「陛下仁慈——」
秦淵垂眸看向他們,語氣中露出惋惜和追憶之色:「老師的喪事要辦得風光,停靈七日後,朕會親自去林氏為老師送葬,並追封老師諡號為「文定」,以示哀榮。」
「其餘的事,就交給禮部去督辦。」
底下人跪成一片,有人歡喜有人憂,但林太傅的名聲在這裡,陛下又重視,不管內心是什麼樣子的情緒,面上都要表露出哀痛來。
待家宴散後,大臣們一個個地離去,等沒有朝臣以後,宜德妃柔柔抹了兩滴眼淚,起來福身說道:「陛下,臣妾有個不情之請,還請您允准。」
秦淵原本準備起身離開,見宜德妃如此,便打消了起身的動作,剛剛說完林太傅一事,她這時候起來,不外乎是因為林氏。
「說。」
宜德妃感激地垂淚,柔順道:「啟稟陛下,林太傅薨逝,臣妾亦很痛心。臣妾母族和林氏有親,幼時也喚林太傅一聲祖父,如今人不在了,每每想起十分哀傷。」
「臣妾知道,祖父從前最寵愛的就是林庶人這個嫡孫女,想來會病倒也有因為林庶人的緣故。」她忙跪下道,「林庶人罪不容恕,臣妾此言絕非是為了林庶人開脫,為她求情,而是肯請念在祖父的份上,陛下能夠允准讓林庶人的後半生能稍稍體面,不至於無聲無息死在宮中。就當是全了祖父和林庶人從前一番祖孫情誼,想來祖父黃泉路下,也能走得寬慰些,更加感激陛下恩德。」
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又有林太傅這個已經逝去之人的情感寄託,加之他方才在眾臣面前說過的那番話,秦淵很難不應允。
亦或者說,他最好是允了宜德妃的這個請求,既不影響什麼,亦能兩全其美,為他添一分美名。
但他遲疑了。
不為旁的,是因為沈霽。
林氏屢次陷害沈霽,對她言語侮辱,針鋒相對,更是喪心病狂地在宮中行刺,本按罪當斬。
便是因為她姓林,是林太傅最寵愛的嫡孫女,又念著從前的情誼他才法外開恩饒了一命,只讓她終生禁足在長信宮。
秦淵知道,沈霽的心中一定是不舒服的,但她一向體貼,再多情緒也不說出口,默默成全了他的考量。
難道如今又要對她法外開恩嗎?
那沈霽該作何想?
其實秦淵知道,身為帝王,一切都應以國事為主,其餘的都該是次要的。
但他就是見不得沈霽難過。
殿下的沈霽神色有一瞬的錯愕,紅潤好看的嘴唇微微顫抖,不可置信地看向宜德妃:「林庶人不久前才在宮中對臣妾行刺,不死已是陛下仁慈!德妃娘娘就算對臣妾再多不滿,也不該說出這樣的理由!」
宜德妃緩緩轉眸過來,仍在捻帕擦淚:「這件事是姐姐對不住你,但逝者已逝,唯有哀思。林庶人固然罪不可恕,但陛下也已經重罰,且妹妹並未受到任何傷害,何須咄咄逼人呢?姐姐只是想讓林庶人日後過得稍稍體面,不至無人問津默默死去,僅此而已,難道妹妹念著老太傅的顏面,也不肯松一絲口嗎?」
她口口聲聲拿林太傅的死後哀榮作筏子,沈霽自知人微言輕,咄咄逼人無益,卻始終心中憋屈,紅唇緊繃,看著陛下不肯開口。
見狀,宜德妃垂眸,眼中卻快速閃過一絲笑意。
主位上,秦淵尚未開口,太后卻發話了:「林氏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但林太傅已逝,這要求本不是什麼大事。但她終究是犯下大錯,活的太體面也不像回事。」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