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後來您有孕,林貴妃十分不滿,便要奴婢配合去演一齣戲。奴婢知道這件事牽連極大,本不願意答應,可林貴妃拿遠在安州的父母親眷威脅,奴婢不得不從,但奴婢只知道奴婢該做什麼,前因後果,還有誰,奴婢當時也是不清楚的。」
緊接著,芸兒也道:「小主,當初也是柊梅姑姑找到的奴婢,給了奴婢銀兩,但當初便只說要奴婢安安生生在渡玉軒做活,只需將紅花粉藏好就是。奴婢也是豬油蒙了心,以為不需要害人還能得銀兩,便一時鬼迷心竅答應了,奴婢不是有意要害您和夷寶林的,還請小主饒了奴婢一命吧!」
太后擱下杯盞,上好的白釉瓷發出咔嚓一聲脆響:「她們原本還不肯說,直到哀家命人去調查了她倆的底細,這才老老實實的說了出來。」
「林貴妃不喜你得寵,更不喜你生下三皇子,所以處心積慮要害你,如今你水漲船高,她日後更不會放過你,」她垂眸,沉靜地看著沈霽,卻話鋒一轉,說道,「你可知,哀家昨日當眾撤下林貴妃的名牒,也是為了你?」
沈霽頷首,謙卑道:「嬪妾不明白太后的意思,還請您不吝賜教。」
「處罰林貴妃是為了安撫你,也是希望你這個時候,能暫時放下這件事,不要揪著不放,」太后緩緩撥動手捻上的佛珠,緩聲,「哀家知道就算處罰了林貴妃,於你而言也不足以解恨,可眼下,還不是時候。」
「且不說此事已經過去了半年,如今再因為兩個宮女的證詞有變而處罰林貴妃有些輕率,便是林氏,也不會認可這個結果。」
說到這,太后牢牢看著沈霽,不疾不徐道:「林貴妃最為依仗的,無非是林氏在背後撐腰。她祖父是林太傅,連先帝也曾是他的學生,三朝元老,為人清廉,人人都要敬幾分。但他最寵愛的就是林貴妃這個嫡孫女,原本林太傅已經隱居長安郊外不問家事,可林氏近年不安分,哀家聽聞,林太傅已經回林府,重新整頓林氏風氣了。」
「在這個節骨眼,不宜——也不能這樣不清不楚地責罰林貴妃。所以哀家借長樂有恙一事下了她的名牒,既為你出一口氣,也是讓宮裡人瞧瞧,哀家如今是向著你的。」
「林貴妃要動,那也該是林氏沒落以後,一動便牽連全身,挖也挖得乾淨,不痛不癢反而打草驚蛇,倒是不值得。你既然要爬得夠高,為你和孩子掙一份前程,就該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爭一時意氣無用。」
「所以寧露和芸兒,哀家今日就都交給你,是打是殺如何處置,都隨你的心意。待出了這口惡氣,今日離了長壽宮,這件事便爛進肚子裡,林氏不死那日,都不要再提。」
沈霽仰起頭怔怔看向太后,心中情緒紛雜如絮,貼在心口,讓她難以呼吸。
可她知道,太后說的是對的。
在宮裡,如林貴妃一般家世足夠高之人一向是有保命符的,只要家世不倒,便是犯了再大的過錯,只要不踩了國家底線,都能留她一命。
若想徹底除了林貴妃,林氏就一定得倒,帝王臥榻豈容猛虎酣睡,連陛下都在忍耐,等著伺機而動,沈霽沒有理由為了一時之氣壞了大局。
她深深跪拜下去,遵從道:「太后深思熟慮,樁樁件件都是為了大局和嬪妾著想,嬪妾感念太后恩德,不敢因一己私慾不依不饒,定會修身自省,以圖後報,報答太后恩情。」
太后最看重沈霽的一點,也是因為她雖出身平民,卻聰慧識趣,一點就通,不會過分執著於眼下,既然該說的都說了,也就不必拘著她了:「哀家歲數不比你們年輕人,今日說了這麼多話也實在是乏了,你處置了她們,便帶著三皇子好生回去歇著吧。」
「是。」
梅英親自扶著沈霽從地上起身,這才轉身看向寧露和芸兒。
她神色極淡,絲毫不將她們的求饒放在眼裡,嗓音冷如冬日冰雪:「芸兒和寧露在長壽宮行為有失,以下犯上,脊杖一百,屍身丟入亂葬崗。」
說罷,她福身道:「太后今日教導嬪妾乏累,還望太后珍重自身,好生休息,嬪妾改日再帶三皇子來請安。」
長壽宮的宮人們即刻將芸兒和寧露拖下去,在偌大的宮道上當街行刑,悽厲的叫喊過後,她們的嘴被人堵上,只能發出駭人的嗚咽。
鮮血滲透衣裙,染紅了冷凳,又流到宮道平坦潔白的石子路上,遠遠看過去一大片,觸目驚心。
每日來來往往長壽宮門前的宮人不知幾何,這脊杖一百更是被許多人瞧見,遠遠地傳了出去。
路過的小宮女們瞧見這一幕嚇得花容失色,捂著眼睛走開,連連後怕。
脊杖不同於臀杖,脊杖三十便可要了人性命,如今脊杖一百,豈不是要將人生生打成肉泥,實在是太狠了!
儘管明面上說是因為寧露和芸兒以下犯上惹了太后,可凡是明眼人誰不知道,這兩人是當初陛下恩旨撥到太后宮裡的,涉嫌謀害玉婉儀腹中皇嗣和嫁禍林貴妃一事。
時隔半年,玉婉儀才出長壽宮,太后就打死了她們,這分明是在警醒有的人,別藉機生事,安分守己!
這份撐腰和警告,便是太后賞賜玉婉儀和三皇子的滿月禮。
太后在長壽宮門前脊杖打死芸兒和寧露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各宮,被摘了名牒只能在宮內照顧長樂的林貴妃自然也聽到了消息。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緊接著,芸兒也道:「小主,當初也是柊梅姑姑找到的奴婢,給了奴婢銀兩,但當初便只說要奴婢安安生生在渡玉軒做活,只需將紅花粉藏好就是。奴婢也是豬油蒙了心,以為不需要害人還能得銀兩,便一時鬼迷心竅答應了,奴婢不是有意要害您和夷寶林的,還請小主饒了奴婢一命吧!」
太后擱下杯盞,上好的白釉瓷發出咔嚓一聲脆響:「她們原本還不肯說,直到哀家命人去調查了她倆的底細,這才老老實實的說了出來。」
「林貴妃不喜你得寵,更不喜你生下三皇子,所以處心積慮要害你,如今你水漲船高,她日後更不會放過你,」她垂眸,沉靜地看著沈霽,卻話鋒一轉,說道,「你可知,哀家昨日當眾撤下林貴妃的名牒,也是為了你?」
沈霽頷首,謙卑道:「嬪妾不明白太后的意思,還請您不吝賜教。」
「處罰林貴妃是為了安撫你,也是希望你這個時候,能暫時放下這件事,不要揪著不放,」太后緩緩撥動手捻上的佛珠,緩聲,「哀家知道就算處罰了林貴妃,於你而言也不足以解恨,可眼下,還不是時候。」
「且不說此事已經過去了半年,如今再因為兩個宮女的證詞有變而處罰林貴妃有些輕率,便是林氏,也不會認可這個結果。」
說到這,太后牢牢看著沈霽,不疾不徐道:「林貴妃最為依仗的,無非是林氏在背後撐腰。她祖父是林太傅,連先帝也曾是他的學生,三朝元老,為人清廉,人人都要敬幾分。但他最寵愛的就是林貴妃這個嫡孫女,原本林太傅已經隱居長安郊外不問家事,可林氏近年不安分,哀家聽聞,林太傅已經回林府,重新整頓林氏風氣了。」
「在這個節骨眼,不宜——也不能這樣不清不楚地責罰林貴妃。所以哀家借長樂有恙一事下了她的名牒,既為你出一口氣,也是讓宮裡人瞧瞧,哀家如今是向著你的。」
「林貴妃要動,那也該是林氏沒落以後,一動便牽連全身,挖也挖得乾淨,不痛不癢反而打草驚蛇,倒是不值得。你既然要爬得夠高,為你和孩子掙一份前程,就該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爭一時意氣無用。」
「所以寧露和芸兒,哀家今日就都交給你,是打是殺如何處置,都隨你的心意。待出了這口惡氣,今日離了長壽宮,這件事便爛進肚子裡,林氏不死那日,都不要再提。」
沈霽仰起頭怔怔看向太后,心中情緒紛雜如絮,貼在心口,讓她難以呼吸。
可她知道,太后說的是對的。
在宮裡,如林貴妃一般家世足夠高之人一向是有保命符的,只要家世不倒,便是犯了再大的過錯,只要不踩了國家底線,都能留她一命。
若想徹底除了林貴妃,林氏就一定得倒,帝王臥榻豈容猛虎酣睡,連陛下都在忍耐,等著伺機而動,沈霽沒有理由為了一時之氣壞了大局。
她深深跪拜下去,遵從道:「太后深思熟慮,樁樁件件都是為了大局和嬪妾著想,嬪妾感念太后恩德,不敢因一己私慾不依不饒,定會修身自省,以圖後報,報答太后恩情。」
太后最看重沈霽的一點,也是因為她雖出身平民,卻聰慧識趣,一點就通,不會過分執著於眼下,既然該說的都說了,也就不必拘著她了:「哀家歲數不比你們年輕人,今日說了這麼多話也實在是乏了,你處置了她們,便帶著三皇子好生回去歇著吧。」
「是。」
梅英親自扶著沈霽從地上起身,這才轉身看向寧露和芸兒。
她神色極淡,絲毫不將她們的求饒放在眼裡,嗓音冷如冬日冰雪:「芸兒和寧露在長壽宮行為有失,以下犯上,脊杖一百,屍身丟入亂葬崗。」
說罷,她福身道:「太后今日教導嬪妾乏累,還望太后珍重自身,好生休息,嬪妾改日再帶三皇子來請安。」
長壽宮的宮人們即刻將芸兒和寧露拖下去,在偌大的宮道上當街行刑,悽厲的叫喊過後,她們的嘴被人堵上,只能發出駭人的嗚咽。
鮮血滲透衣裙,染紅了冷凳,又流到宮道平坦潔白的石子路上,遠遠看過去一大片,觸目驚心。
每日來來往往長壽宮門前的宮人不知幾何,這脊杖一百更是被許多人瞧見,遠遠地傳了出去。
路過的小宮女們瞧見這一幕嚇得花容失色,捂著眼睛走開,連連後怕。
脊杖不同於臀杖,脊杖三十便可要了人性命,如今脊杖一百,豈不是要將人生生打成肉泥,實在是太狠了!
儘管明面上說是因為寧露和芸兒以下犯上惹了太后,可凡是明眼人誰不知道,這兩人是當初陛下恩旨撥到太后宮裡的,涉嫌謀害玉婉儀腹中皇嗣和嫁禍林貴妃一事。
時隔半年,玉婉儀才出長壽宮,太后就打死了她們,這分明是在警醒有的人,別藉機生事,安分守己!
這份撐腰和警告,便是太后賞賜玉婉儀和三皇子的滿月禮。
太后在長壽宮門前脊杖打死芸兒和寧露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各宮,被摘了名牒只能在宮內照顧長樂的林貴妃自然也聽到了消息。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