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頁
兩雙鞋子倒是都換成了雲頭湖絲履,是周山專程讓周承樂送來的,鞋面的金紅絲里摻了貝粉,在夜光照耀下能隱約見到細碎的銀光。
從七月開始,寧王府內就是一片喜氣洋洋,僕從腰間都繫上了紅腰帶,侍婢們也改換了紅絨花和紅髮帶。
棲凰山別院也基本完成了改建,溫湯上重新搭出來一個臨水的小閣,在不影響京城守備的情況下,略微加高了些,能觀望星斗和月相。
新房內的一應用具,王妃帶著白嬤嬤、點心等人反反覆覆檢查了十幾道,還趕工、仿照田莊修建了暖閣。
喜糖是雲秋自己挑的,他和曲懷玉都覺得京城裡就這麼幾種果子糕點最好吃,所以早早定下來包好。
等到七月十日,過了晌午,雲秋和李從舟都換好了婚服,陣陣鞭炮聲里鼓樂起,兩人手持牽綢踏上紅毯。
寧王府的正堂花廳之上,寧王和王妃坐在一邊,另一側竟然坐著蘇馳。
雲秋的高堂早就過世了,後來派人去尋,也沒找到李書生或者月娘的親戚,所以最後——這個高堂之位,竟引得各方爭論不休。
徐振羽說他來,李從舟卻堅持讓圓空大師做,兩人相爭一番,最後卻紛紛被蘇馳說服。
蘇大宰相說他能夠發跡,全是仰賴雲秋當年的襄助,在他心裡,早就給雲秋當做自家兄弟。
徐振羽是王妃兄長,說到底,還是李從舟這邊的親戚,而圓空大師世外高人,做個見證還好,被當成高堂多少有點荒謬。
徐振羽說他不過,最後只能被寧王用主婚人的身份「哄」好,至於圓空大師,人根本就沒來。
只讓明義帶著他新收的小弟子明信來恭賀,然後送上了一本手抄佛經,希望李從舟和雲秋往後平安順利。
如此,蘇馳就以雲秋義兄身份,笑眯眯坐了高堂位。而在他們三拜後,寧王忽然站起來,攔住雲秋。
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小小的譜牒,這東西雲秋前世見過很多次,這是冠字譜,本該出現在冠禮上。
雲秋一下愣住,抬頭呆呆看向寧王。
而寧王掛著溫和的笑,某種隱含淚光,抬手輕輕摸摸他腦袋,「秋秋,以前是阿爹拘於年齡,以致……錯過許多。」
後來,他在輔國大將軍江鐮的生辰宴上得到啟發,曲懷玉年僅十五都已經有了冠字,那這,就是他的秋秋應得的。
「這個,本來是在你十五歲生辰時,就準備給你的賀禮,如今……爹將之重新贈與你,希望秋秋喜歡。」
雲秋顫了顫,慢慢伸出手去接過來那份譜牒,五寸長而僅有兩寸來寬的長方形譜牒內,是寧王瀟灑的字跡:
白藏應節,天高氣清。吾兒既誕中秋夜,便是應節應時,齊歲功、勉收成,惟願高天清正、護佑吾兒此生清寧、喜樂願遂。告祭天地宗廟,以字為:子清。
雲秋嗚了一聲,抱著那份譜牒忍不住想哭,卻又記著喜婆婆說婚禮之上不能哭,所以他一下撲過去、將腦袋埋入了李從舟懷裡。
李從舟看著懷裡抖成一團的小秋秋,想起來他曾經說過——前世,真假世子案揭破在二十歲。
雲秋正好錯過的冠禮,正巧沒能得到的冠字,在今生、這輩子都得到了圓滿。
於是他揉揉雲秋腦袋,替他開口,「謝父親。」
寧王揮揮手,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去吧,路上小心,晚上別貪涼,賞月觀星多帶著披風被子。」
王妃已經別過頭偷偷抹淚,唯有蘇馳笑盈盈走上來,趁眾人不備偷偷塞了本經卷給李從舟,然後壓低聲音道:
「秋弟這幾個月身體不便,你可別想著欺負他,這東西送你,算是我這做哥哥的盡一點心。」
李從舟皺眉,低頭就看見藍色封皮的經卷上,赫然寫著——
《房中龍陽匹配三十三層天地解》
第113章
寧王世子成婚, 京中武王街上張燈結彩,大紅絨毯一氣兒從王武正門鋪到了他們要經過的同心橋。
這是京城人辦婚事的口彩,要過金銀街、同心橋, 有穿金戴銀、永結同心的好意頭。
就像當初,寧王明明是在西北徐家舉行的婚禮, 可他帶著徐宜回到京城後,還是故意繞路過了金銀街和同心橋,就是希望能和妻子長久美滿。
這回,李從舟就不能陪雲秋在馬車內坐著了, 只能千叮嚀、萬囑咐地要點心和喜婆婆顧好他。
雲秋這會兒手中還抱著冠字譜牒, 眼睛紅紅的, 遠遠那麼一看, 倒真有些新娘哭嫁的意味。
三位高堂送到大門口, 寧王妃這會兒是真的忍不住, 已經伏在王爺肩膀上低聲在哭, 寧王眼睛也紅。
唯有蘇馳笑盈盈的,也不知從哪兒變出來一塊紅手絹, 鬧著上前、佯做要給雲秋蓋蓋頭。
被他這麼一鬧,倒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剛才哭做一團的人都破涕為笑。
而雲秋給冠字譜牒藏進袖子裡,狠狠瞪了蘇馳。
蘇馳不以為意,反是上前一步, 替雲秋整理好身上的喜服, 看著他的眼眸正色道:
「雲秋,大哥別的本事沒有, 但好在特別會吵架,往後日子過得不順心了, 也不用怕他王府是天家富貴。今日做你半日高堂,往後,我也一直都在,記著。」
從七月開始,寧王府內就是一片喜氣洋洋,僕從腰間都繫上了紅腰帶,侍婢們也改換了紅絨花和紅髮帶。
棲凰山別院也基本完成了改建,溫湯上重新搭出來一個臨水的小閣,在不影響京城守備的情況下,略微加高了些,能觀望星斗和月相。
新房內的一應用具,王妃帶著白嬤嬤、點心等人反反覆覆檢查了十幾道,還趕工、仿照田莊修建了暖閣。
喜糖是雲秋自己挑的,他和曲懷玉都覺得京城裡就這麼幾種果子糕點最好吃,所以早早定下來包好。
等到七月十日,過了晌午,雲秋和李從舟都換好了婚服,陣陣鞭炮聲里鼓樂起,兩人手持牽綢踏上紅毯。
寧王府的正堂花廳之上,寧王和王妃坐在一邊,另一側竟然坐著蘇馳。
雲秋的高堂早就過世了,後來派人去尋,也沒找到李書生或者月娘的親戚,所以最後——這個高堂之位,竟引得各方爭論不休。
徐振羽說他來,李從舟卻堅持讓圓空大師做,兩人相爭一番,最後卻紛紛被蘇馳說服。
蘇大宰相說他能夠發跡,全是仰賴雲秋當年的襄助,在他心裡,早就給雲秋當做自家兄弟。
徐振羽是王妃兄長,說到底,還是李從舟這邊的親戚,而圓空大師世外高人,做個見證還好,被當成高堂多少有點荒謬。
徐振羽說他不過,最後只能被寧王用主婚人的身份「哄」好,至於圓空大師,人根本就沒來。
只讓明義帶著他新收的小弟子明信來恭賀,然後送上了一本手抄佛經,希望李從舟和雲秋往後平安順利。
如此,蘇馳就以雲秋義兄身份,笑眯眯坐了高堂位。而在他們三拜後,寧王忽然站起來,攔住雲秋。
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小小的譜牒,這東西雲秋前世見過很多次,這是冠字譜,本該出現在冠禮上。
雲秋一下愣住,抬頭呆呆看向寧王。
而寧王掛著溫和的笑,某種隱含淚光,抬手輕輕摸摸他腦袋,「秋秋,以前是阿爹拘於年齡,以致……錯過許多。」
後來,他在輔國大將軍江鐮的生辰宴上得到啟發,曲懷玉年僅十五都已經有了冠字,那這,就是他的秋秋應得的。
「這個,本來是在你十五歲生辰時,就準備給你的賀禮,如今……爹將之重新贈與你,希望秋秋喜歡。」
雲秋顫了顫,慢慢伸出手去接過來那份譜牒,五寸長而僅有兩寸來寬的長方形譜牒內,是寧王瀟灑的字跡:
白藏應節,天高氣清。吾兒既誕中秋夜,便是應節應時,齊歲功、勉收成,惟願高天清正、護佑吾兒此生清寧、喜樂願遂。告祭天地宗廟,以字為:子清。
雲秋嗚了一聲,抱著那份譜牒忍不住想哭,卻又記著喜婆婆說婚禮之上不能哭,所以他一下撲過去、將腦袋埋入了李從舟懷裡。
李從舟看著懷裡抖成一團的小秋秋,想起來他曾經說過——前世,真假世子案揭破在二十歲。
雲秋正好錯過的冠禮,正巧沒能得到的冠字,在今生、這輩子都得到了圓滿。
於是他揉揉雲秋腦袋,替他開口,「謝父親。」
寧王揮揮手,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去吧,路上小心,晚上別貪涼,賞月觀星多帶著披風被子。」
王妃已經別過頭偷偷抹淚,唯有蘇馳笑盈盈走上來,趁眾人不備偷偷塞了本經卷給李從舟,然後壓低聲音道:
「秋弟這幾個月身體不便,你可別想著欺負他,這東西送你,算是我這做哥哥的盡一點心。」
李從舟皺眉,低頭就看見藍色封皮的經卷上,赫然寫著——
《房中龍陽匹配三十三層天地解》
第113章
寧王世子成婚, 京中武王街上張燈結彩,大紅絨毯一氣兒從王武正門鋪到了他們要經過的同心橋。
這是京城人辦婚事的口彩,要過金銀街、同心橋, 有穿金戴銀、永結同心的好意頭。
就像當初,寧王明明是在西北徐家舉行的婚禮, 可他帶著徐宜回到京城後,還是故意繞路過了金銀街和同心橋,就是希望能和妻子長久美滿。
這回,李從舟就不能陪雲秋在馬車內坐著了, 只能千叮嚀、萬囑咐地要點心和喜婆婆顧好他。
雲秋這會兒手中還抱著冠字譜牒, 眼睛紅紅的, 遠遠那麼一看, 倒真有些新娘哭嫁的意味。
三位高堂送到大門口, 寧王妃這會兒是真的忍不住, 已經伏在王爺肩膀上低聲在哭, 寧王眼睛也紅。
唯有蘇馳笑盈盈的,也不知從哪兒變出來一塊紅手絹, 鬧著上前、佯做要給雲秋蓋蓋頭。
被他這麼一鬧,倒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剛才哭做一團的人都破涕為笑。
而雲秋給冠字譜牒藏進袖子裡,狠狠瞪了蘇馳。
蘇馳不以為意,反是上前一步, 替雲秋整理好身上的喜服, 看著他的眼眸正色道:
「雲秋,大哥別的本事沒有, 但好在特別會吵架,往後日子過得不順心了, 也不用怕他王府是天家富貴。今日做你半日高堂,往後,我也一直都在,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