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想那麼多……」李從舟的聲音帶笑,低低沉沉的,聽上去有點異樣的好聽,雲秋唔了一聲,靠在他肩膀上仰了仰腦袋。
李從舟在他耳畔念了一道凝神咒,然後給雲秋整個人連被子捲兒整個從後緊緊擁住,「定定神,我慢慢給你說。」
雲秋之前也聽過大和尚念經,尤其王妃每年都去報國寺、王府也與僧人關係親近,但那些經文在他聽來都是嗡嗡催人入眠。
——也不知是否是心存偏愛,李從舟念的經就很好聽。
聽著那道低沉的嗓音,雲秋也漸漸平靜下來,感覺腦袋裡沒那麼亂了,加快的心跳也漸漸平息。
「那、那你說。」雲秋調整角度偏了偏頭,找了個更舒服的位置靠靠好,仰臉認真看向李從舟。
李從舟想了想,從那日雲秋出來找烏影開始說起,告訴他徐振羽其實早就看見他了,「沒有當面拆穿你,就是怕嚇著你、怕你多想。」
他也不好說自己其實連提親都給徐振羽提了,畢竟現在還在打仗,京中朝廷上的事情也未定,太早告訴雲秋也讓他日思夜想。
那些戲文話本子裡,不也經常唱——
說書生上京趕考前,總是會許貴族小姐公子承諾,說等他將來高中了、飛黃騰達了,就一定會來迎娶他們過門。
然而最後的結局一定是:那些書生最終被更大的權貴看中,什麼宰相家的公子、朝堂上的公主,然後拋卻甚至妄圖殺害糟糠妻。
小時候在報國寺,圓空大師就教過他做人一定要有擔當,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妄許承諾:
世事多變、人心難測,因緣際會,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而且前世,李從舟在最後幾年裡過得渾渾噩噩,卻機緣巧合地跟寧王有了很多相處的時間。
他的這位生身父親給他講了許多他和王妃年輕時候的故事,雖然他聽一些漏一些,但寧王堅定地給他傳達了同一種感覺:
對待感情應當真誠、率直,多做、少說,當然如果既能做到也能說出來,那就是最好的——畢竟率直有擔當又包含愛意的愛人,誰不喜歡呢?
李從舟自問做不到像雲秋那般熱忱,也說不來太多的甜言蜜語,但他想像寧王那樣: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徐將軍沒你想的那般兇悍,他只是作為中軍主帥有些嚴肅,不是針對你,何況你——也喊了他十五年舅舅,多少也有情面在。」
他這樣解釋。
雲秋聽著,好像有點明白了,「所以說,大將軍果然是個好人。」
李從舟忍笑。
見雲秋不再因此事煩憂,他便轉頭提起另外一事。
李從舟示意雲秋看遠處小桌上還沒來得及收拾的米飯,「明明吃不下,怎麼還硬往嘴裡塞?大夫都給你開兩瓶山楂丸你知道麼?」
雲秋唔了一聲吸吸鼻子,「你們軍中糧餉不是吃緊嗎?我想著,就……不能浪費糧食,再說點心都、都吃完了……」
李從舟:「……」
這他都不知道要怎麼勸。
糧餉是通稱,又不是說糧餉緊缺就是真的大家都吃不上飯。
而且——
「點心是點心,你是你,」李從舟戳了戳他的腰,「人每日晨起都打一套拳呢,你要跟他學啊?」
雲秋鼓了股腮幫,最後嘴一扁、委委屈屈給腦袋藏被子裡。
「以後吃不下就不吃了。」李從舟揉揉他腦袋。
被子左右晃動了兩下,「不要,我不想浪費。」
李從舟嘆了一口氣,「沒事兒,我給你吃。」
「唔……」雲秋在被子裡蛄蛹兩下,重新給腦袋抬起來,「那不行,你也撐病了。」
「不會,」李從舟握拳給雲秋展示了一下手臂上鼓起來的肌肉,「我每天出去要打仗、要跑圈,要騎馬練箭……吃得下。」
雲秋想了想馮副官帶著他看的演武場,稍稍鬆了一口氣,剛想點頭,就注意到李從舟袖口下藏著一圈白色的繃帶。
「你受傷了?!」
他一下用力就從被子卷里掙脫出來,伸出雙手拽住李從舟的左臂。
「……沒有。」李從舟縮了縮手。
可是雲秋攥得很大力,一點也沒想讓他閃躲,兩廂拉扯間,先是李從舟悶哼一聲,然後就是雲秋緊張地改為托住他的手,「碰著了?」
李從舟搖搖頭。
其實他手上的傷並不重,只是由來解釋起來很麻煩,還牽扯到西南邊的襄平侯和黑苗族,他不想告訴雲秋這麼多煩心事。
當時他們給俘虜送到了地牢中,徐振羽還請來蘇馳坐鎮。
前面兩個領主受盡了酷刑是什麼都沒說,那紅褂子領主聽見李從舟會說西戎話後,還和他交涉了一番——
他自稱身份貴重、乃是某位翟王的親子,說如果李從舟他們如果放了他,他會說服那位翟王在將來暗中配合。
這種話也就騙騙三歲小孩,李從舟他們三人皆是不信。
徐振羽審犯人時,礙於主帥身份必須要循著規矩,不能因為國讎家恨就故意虐待俘虜。
但李從舟和蘇馳不同——
他們一個是小輩,一個是軍師,小輩能夠用不懂事之類的藉口圓過去,而蘇馳此人私下其實又狂又邪,兵法用計也刁鑽,只看他運個糧草都能順便剿匪便可見一般。
李從舟在他耳畔念了一道凝神咒,然後給雲秋整個人連被子捲兒整個從後緊緊擁住,「定定神,我慢慢給你說。」
雲秋之前也聽過大和尚念經,尤其王妃每年都去報國寺、王府也與僧人關係親近,但那些經文在他聽來都是嗡嗡催人入眠。
——也不知是否是心存偏愛,李從舟念的經就很好聽。
聽著那道低沉的嗓音,雲秋也漸漸平靜下來,感覺腦袋裡沒那麼亂了,加快的心跳也漸漸平息。
「那、那你說。」雲秋調整角度偏了偏頭,找了個更舒服的位置靠靠好,仰臉認真看向李從舟。
李從舟想了想,從那日雲秋出來找烏影開始說起,告訴他徐振羽其實早就看見他了,「沒有當面拆穿你,就是怕嚇著你、怕你多想。」
他也不好說自己其實連提親都給徐振羽提了,畢竟現在還在打仗,京中朝廷上的事情也未定,太早告訴雲秋也讓他日思夜想。
那些戲文話本子裡,不也經常唱——
說書生上京趕考前,總是會許貴族小姐公子承諾,說等他將來高中了、飛黃騰達了,就一定會來迎娶他們過門。
然而最後的結局一定是:那些書生最終被更大的權貴看中,什麼宰相家的公子、朝堂上的公主,然後拋卻甚至妄圖殺害糟糠妻。
小時候在報國寺,圓空大師就教過他做人一定要有擔當,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妄許承諾:
世事多變、人心難測,因緣際會,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而且前世,李從舟在最後幾年裡過得渾渾噩噩,卻機緣巧合地跟寧王有了很多相處的時間。
他的這位生身父親給他講了許多他和王妃年輕時候的故事,雖然他聽一些漏一些,但寧王堅定地給他傳達了同一種感覺:
對待感情應當真誠、率直,多做、少說,當然如果既能做到也能說出來,那就是最好的——畢竟率直有擔當又包含愛意的愛人,誰不喜歡呢?
李從舟自問做不到像雲秋那般熱忱,也說不來太多的甜言蜜語,但他想像寧王那樣: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徐將軍沒你想的那般兇悍,他只是作為中軍主帥有些嚴肅,不是針對你,何況你——也喊了他十五年舅舅,多少也有情面在。」
他這樣解釋。
雲秋聽著,好像有點明白了,「所以說,大將軍果然是個好人。」
李從舟忍笑。
見雲秋不再因此事煩憂,他便轉頭提起另外一事。
李從舟示意雲秋看遠處小桌上還沒來得及收拾的米飯,「明明吃不下,怎麼還硬往嘴裡塞?大夫都給你開兩瓶山楂丸你知道麼?」
雲秋唔了一聲吸吸鼻子,「你們軍中糧餉不是吃緊嗎?我想著,就……不能浪費糧食,再說點心都、都吃完了……」
李從舟:「……」
這他都不知道要怎麼勸。
糧餉是通稱,又不是說糧餉緊缺就是真的大家都吃不上飯。
而且——
「點心是點心,你是你,」李從舟戳了戳他的腰,「人每日晨起都打一套拳呢,你要跟他學啊?」
雲秋鼓了股腮幫,最後嘴一扁、委委屈屈給腦袋藏被子裡。
「以後吃不下就不吃了。」李從舟揉揉他腦袋。
被子左右晃動了兩下,「不要,我不想浪費。」
李從舟嘆了一口氣,「沒事兒,我給你吃。」
「唔……」雲秋在被子裡蛄蛹兩下,重新給腦袋抬起來,「那不行,你也撐病了。」
「不會,」李從舟握拳給雲秋展示了一下手臂上鼓起來的肌肉,「我每天出去要打仗、要跑圈,要騎馬練箭……吃得下。」
雲秋想了想馮副官帶著他看的演武場,稍稍鬆了一口氣,剛想點頭,就注意到李從舟袖口下藏著一圈白色的繃帶。
「你受傷了?!」
他一下用力就從被子卷里掙脫出來,伸出雙手拽住李從舟的左臂。
「……沒有。」李從舟縮了縮手。
可是雲秋攥得很大力,一點也沒想讓他閃躲,兩廂拉扯間,先是李從舟悶哼一聲,然後就是雲秋緊張地改為托住他的手,「碰著了?」
李從舟搖搖頭。
其實他手上的傷並不重,只是由來解釋起來很麻煩,還牽扯到西南邊的襄平侯和黑苗族,他不想告訴雲秋這麼多煩心事。
當時他們給俘虜送到了地牢中,徐振羽還請來蘇馳坐鎮。
前面兩個領主受盡了酷刑是什麼都沒說,那紅褂子領主聽見李從舟會說西戎話後,還和他交涉了一番——
他自稱身份貴重、乃是某位翟王的親子,說如果李從舟他們如果放了他,他會說服那位翟王在將來暗中配合。
這種話也就騙騙三歲小孩,李從舟他們三人皆是不信。
徐振羽審犯人時,礙於主帥身份必須要循著規矩,不能因為國讎家恨就故意虐待俘虜。
但李從舟和蘇馳不同——
他們一個是小輩,一個是軍師,小輩能夠用不懂事之類的藉口圓過去,而蘇馳此人私下其實又狂又邪,兵法用計也刁鑽,只看他運個糧草都能順便剿匪便可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