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鈴鐺猶豫地看玉塵子一眼,得到首肯後,才乖乖行禮、謝過雲秋落座。看見桌上的糯米糰子,小姑娘的眼睛明顯亮了亮,但還是先問玉塵子意思。
吃的時候,她也是小口小口慢慢地嚼,閉著口、一點聲音也沒發出。
「鈴鐺是我從河裡撿回來養大的,」玉塵子順勢給他們介紹,「我出家在青朝山。」
青朝山在魯郡西南,離京城有一日左右的腳程,不算太遠。
「那道長這回來京城是……?」
玉塵子臉上閃過一抹痛色,然後才告訴眾人,她俗名尤雪,道號玉塵也是師父根據她的名字「雪」而取。
她俗家裡還有一個哥哥,當年魯郡鬧饑荒的時候,爹娘為了讓他們兄妹活命,將她兄長賣給了一個鏢局、她送到了青朝山的紫雲觀。
尤雪出生在建興年,今年上整好二十八,她的兄長比她大四歲,如果還在人世的話,應當是三十二歲。
她這些年一直在多方打聽兄長的下落,只要有可能相似的消息傳來,她就要親自前往確認。
「上個月,有人說在青州見過當年買走哥哥的老鏢頭,我就帶著鈴鐺一起去了青州,結果趕到的時候,老鏢頭正好因病去世。」
玉塵子失望而歸,可才進魯郡境內,就聽聞青朝山上鬧瘟疫、整座山都被官府封閉,任何人都不得隨意進出。
她的師父和同門都在那場瘟疫中殞命,官府怕疫病蔓延,給包括紫雲觀在內的幾個村子全部焚毀,玉塵子也僅從官府那取回了一小抔代表骨灰的土。
巧合的是,玉塵子的師父、紫雲觀的靜元師太和慈雲觀的靜真師太是師姐妹,玉塵子這回就是來京城慈雲觀中安放師父的遺灰。
事情很慘,雲秋聽完也沉默了片刻。
玉塵子原本想投奔到慈雲觀中繼續修行,但京城慈雲觀講究的是修心、而紫雲觀里主講武道傳承,屬於不同流派。
而且慈雲觀人滿為患,實在接收不了更多的人。
玉塵子正帶著小鈴鐺迷茫不知去往何處時,就在慈雲觀門口的一間小藥鋪看見了陸商的藥方、聽說了善濟堂的事。
靜元師太懂醫術,玉塵子從小耳濡目染也學了不少,她對這些藥材用料多少十分敏感,一看見紅信石心就揪緊了,所以一時衝動就來了善濟堂。
再提到此事,玉塵子又抱歉了一道:「是我魯莽。」
陸商聽到這兒,眼中精光閃爍,抬頭看雲秋的時候,正好和他投過來的視線對上,兩人都從對方眼中讀出了一種默契。
而既然老爺子有意,雲秋也樂得不開口,只低頭喝自己的茶。
「既然道長無處可去,不知……道長有無意留在我們善濟堂?」陸商擱下酒杯,直言道,「我們這裡整好缺個坐堂醫。」
陸商給她講了善濟堂大概的建構,桃花關的學堂,還有後院空出來的直房能給她們師徒居住,「陳帳房晚上是回對面住,這裡就只有小左一個守著。」
小左是沈敬招來的一個小夥計,十五歲,原本是在麗正坊朱家橋的眼藥鋪當差跑腿的,但那眼藥鋪的老闆與醫署局有瓜葛破了產,小左剛到官牙掛工,就被沈敬碰著。
「往後學生多,我也不是每日都能在鋪上,我們近日也正好在找坐堂的大夫,道長若是有意,不妨試試?」
其實玉塵子剛才看著善濟堂裡間的布置,就有些佩服此間主人,她在青朝山上也行醫坐堂,但大多數鋪子裡都沒有這麼周全的布置——
病人往往烏泱泱擠在一塊兒,男女老少混在一處,有時候她正在給婦人、女子檢查,外面就會冒冒失失闖進來一些男人。
偏她提出異議,那些男人還嬉皮笑臉說自己有媳婦什麼沒見過。
可是善濟堂不同,它前廳板壁上就分左右,後面裡間也能垂下帘子很好地隔絕外面的視線,選用的窗戶通風好也透亮。
只是……
玉塵子猶豫片刻,坦言她是鄉野村醫出生,沒有正經學過什麼醫,都是跟著師父或者看書自學,只怕醫術造詣不足。
「滿京城的大夫就你瞧出來藥方上的關竅,」陸商搖搖頭不贊同,「我看道長你是自謙了。」
雲秋也瞧出來玉塵子有意,便也跟著勸,說如果實在不放心可讓陸大夫測一測,總歸留下來試試。
玉塵子想到紫雲觀已毀、自己送完了師父的遺骨也實在不知應該去往何方,如今倒是巧合,不妨順其自然,於是乾脆點頭留下。
如此,善濟堂的坐堂醫就這樣定
下,尤雪乾脆改了她的裝束還俗,帶著小鈴鐺和小左兩個在堂上坐診。
有了坐堂醫後,陸商也能全身心投到製藥的監督上。
終於趕在初伏結束前,將足數的避瘟丹和行軍散交付到御藥房上。京城幾家大的藥房、醫局也在前後幾日備齊了數目,算上朝廷自己制的,一共十萬份地送到西北去。
不過朝廷也慎重,將些藥和補給一起送到西北前,三陽公公又跑了善濟堂一回,說是希望他們能出個人跟著去趟西北。
「您老若是不便,請個小學徒去也是一樣的,畢竟藥方是從您這兒出去的,陛下也是想著萬一有個什麼不懂的,您這兒有人在也好請教。」
吃的時候,她也是小口小口慢慢地嚼,閉著口、一點聲音也沒發出。
「鈴鐺是我從河裡撿回來養大的,」玉塵子順勢給他們介紹,「我出家在青朝山。」
青朝山在魯郡西南,離京城有一日左右的腳程,不算太遠。
「那道長這回來京城是……?」
玉塵子臉上閃過一抹痛色,然後才告訴眾人,她俗名尤雪,道號玉塵也是師父根據她的名字「雪」而取。
她俗家裡還有一個哥哥,當年魯郡鬧饑荒的時候,爹娘為了讓他們兄妹活命,將她兄長賣給了一個鏢局、她送到了青朝山的紫雲觀。
尤雪出生在建興年,今年上整好二十八,她的兄長比她大四歲,如果還在人世的話,應當是三十二歲。
她這些年一直在多方打聽兄長的下落,只要有可能相似的消息傳來,她就要親自前往確認。
「上個月,有人說在青州見過當年買走哥哥的老鏢頭,我就帶著鈴鐺一起去了青州,結果趕到的時候,老鏢頭正好因病去世。」
玉塵子失望而歸,可才進魯郡境內,就聽聞青朝山上鬧瘟疫、整座山都被官府封閉,任何人都不得隨意進出。
她的師父和同門都在那場瘟疫中殞命,官府怕疫病蔓延,給包括紫雲觀在內的幾個村子全部焚毀,玉塵子也僅從官府那取回了一小抔代表骨灰的土。
巧合的是,玉塵子的師父、紫雲觀的靜元師太和慈雲觀的靜真師太是師姐妹,玉塵子這回就是來京城慈雲觀中安放師父的遺灰。
事情很慘,雲秋聽完也沉默了片刻。
玉塵子原本想投奔到慈雲觀中繼續修行,但京城慈雲觀講究的是修心、而紫雲觀里主講武道傳承,屬於不同流派。
而且慈雲觀人滿為患,實在接收不了更多的人。
玉塵子正帶著小鈴鐺迷茫不知去往何處時,就在慈雲觀門口的一間小藥鋪看見了陸商的藥方、聽說了善濟堂的事。
靜元師太懂醫術,玉塵子從小耳濡目染也學了不少,她對這些藥材用料多少十分敏感,一看見紅信石心就揪緊了,所以一時衝動就來了善濟堂。
再提到此事,玉塵子又抱歉了一道:「是我魯莽。」
陸商聽到這兒,眼中精光閃爍,抬頭看雲秋的時候,正好和他投過來的視線對上,兩人都從對方眼中讀出了一種默契。
而既然老爺子有意,雲秋也樂得不開口,只低頭喝自己的茶。
「既然道長無處可去,不知……道長有無意留在我們善濟堂?」陸商擱下酒杯,直言道,「我們這裡整好缺個坐堂醫。」
陸商給她講了善濟堂大概的建構,桃花關的學堂,還有後院空出來的直房能給她們師徒居住,「陳帳房晚上是回對面住,這裡就只有小左一個守著。」
小左是沈敬招來的一個小夥計,十五歲,原本是在麗正坊朱家橋的眼藥鋪當差跑腿的,但那眼藥鋪的老闆與醫署局有瓜葛破了產,小左剛到官牙掛工,就被沈敬碰著。
「往後學生多,我也不是每日都能在鋪上,我們近日也正好在找坐堂的大夫,道長若是有意,不妨試試?」
其實玉塵子剛才看著善濟堂裡間的布置,就有些佩服此間主人,她在青朝山上也行醫坐堂,但大多數鋪子裡都沒有這麼周全的布置——
病人往往烏泱泱擠在一塊兒,男女老少混在一處,有時候她正在給婦人、女子檢查,外面就會冒冒失失闖進來一些男人。
偏她提出異議,那些男人還嬉皮笑臉說自己有媳婦什麼沒見過。
可是善濟堂不同,它前廳板壁上就分左右,後面裡間也能垂下帘子很好地隔絕外面的視線,選用的窗戶通風好也透亮。
只是……
玉塵子猶豫片刻,坦言她是鄉野村醫出生,沒有正經學過什麼醫,都是跟著師父或者看書自學,只怕醫術造詣不足。
「滿京城的大夫就你瞧出來藥方上的關竅,」陸商搖搖頭不贊同,「我看道長你是自謙了。」
雲秋也瞧出來玉塵子有意,便也跟著勸,說如果實在不放心可讓陸大夫測一測,總歸留下來試試。
玉塵子想到紫雲觀已毀、自己送完了師父的遺骨也實在不知應該去往何方,如今倒是巧合,不妨順其自然,於是乾脆點頭留下。
如此,善濟堂的坐堂醫就這樣定
下,尤雪乾脆改了她的裝束還俗,帶著小鈴鐺和小左兩個在堂上坐診。
有了坐堂醫後,陸商也能全身心投到製藥的監督上。
終於趕在初伏結束前,將足數的避瘟丹和行軍散交付到御藥房上。京城幾家大的藥房、醫局也在前後幾日備齊了數目,算上朝廷自己制的,一共十萬份地送到西北去。
不過朝廷也慎重,將些藥和補給一起送到西北前,三陽公公又跑了善濟堂一回,說是希望他們能出個人跟著去趟西北。
「您老若是不便,請個小學徒去也是一樣的,畢竟藥方是從您這兒出去的,陛下也是想著萬一有個什麼不懂的,您這兒有人在也好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