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
這人姓薛,叫薛洋,年三十七歲。
他是來往在京城和真定府、京兆府的一個藥商,非常熟悉關中和京畿周邊出產的藥材,產地、買賣價、成色和各中門道都能如數家珍。
沈敬聽完引人的介紹後,微微皺了皺眉,與雲秋、陸商對視一眼後,抬頭問薛洋道:「恕在下冒昧,既然薛老闆自己就是藥商,為何會……?」
薛洋張了張口,臉慢慢漲紅一句話也說不出,反是旁邊的引人替他開口解釋道:「薛老闆破產了。」
「破產了?!」沈敬驚訝。
雲秋也快速眨了眨眼睛,剛才他聽這人敘說——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而且那自信的模樣看著並不像是那種道聽途說的江湖騙子。
怎麼……就破產了?
雲秋眯了眯眼,將薛洋上下一個打量。在他的認知里,一個頭腦聰明且倍具眼光的老闆是不會無緣無故破產的。
京兆府雖然在西邊,但與西北的戰場並不接壤,從京兆府到真定府再到京城,中間都是通途和官道、盜匪很少,也沒聽說有蝗災、天火。
所以如果不是天災,那這位薛老闆的破產就是人禍。
這年頭做生意的都在掙錢,能將家業在瞬間敗光的,就只有賭這一途。
「您不會是……有賭癮吧?」雲秋問。
「不不不,不是我,我沒有。」薛洋雖紅著臉,可否認得很快很堅決。
但他說的是「不是我」,明顯就是里頭有事。
雲秋和沈敬、陸商二人交換了眼神後,就沖點心招了招手、叫他俯身附耳吩咐了幾句。
——打聽人的事,當然還是交給雲琜錢莊的小邱哥最為穩妥。
這邊薛洋也知不能隱瞞,便給前因後果詳細解釋了一通。
原來他是家中小兒子,頭裡還有個長他三歲的哥哥,哥哥名叫薛海,是他家爹娘的心頭肉。
俗話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寵小兒。
但薛洋家的情況卻不大相同,他爹娘原本只想要一個兒子,意外有了薛洋後,便是從小都不待見他、總覺得他是累贅。
小時候,家裡就只有薛海護著他。
在薛洋的記憶里,五歲之前他都沒在家待過幾天,都是被父母這家那家的送,後來實在是大了抹不開面子,爹娘才讓他回家。
可回家以後都是各種髒活累活丟給他干,哥哥吃肉的時候他也就只能喝湯,後來哪怕是家裡有私塾,他也得哥哥求情才能跟著去讀書。
薛洋一直覺著父母不公,但爹娘有生養之恩,他也無可奈何,後來是跟著縣城藥鋪的大師傅學徒,才慢慢離開家走出來。
等他做成了藥商,娶妻生子、來回往返在三地出名後,爹娘才好像想起來有他這麼一個兒子,帶著雞鴨來京兆府看他。
薛老娘看見薛洋那三進的小院就兩眼放光,一個勁兒地誇他出息,然後看見薛洋的妻子韋氏有孕,便提出來要過來幫忙。
若從理智上講,這樣見錢眼開的人是不該放到家裡的;但從情感上說,這是爹娘第一回認可他、想要親近他,所以薛洋就答應了。
薛老娘如願搬過來後,剛開始還裝模作樣地做了兩頓飯,後來發現韋氏竟然有兩個使喚的丫頭後,也就去給薛洋鬧。
說既然有錢請侍女,那為什麼還要她做飯?
薛洋不敢跟老娘頂嘴,反是韋氏不冷不熱地反諷說了句:「這不是您自己上趕著要來的麼?」
一聽這個,薛老娘一下就躺倒在地上撒潑,尖聲嚷嚷著說薛洋不孝、韋氏不孝,說他們夫妻兩個欺負她一個老太婆。
薛洋夫妻實在不堪其擾,只能另外請了個廚子。
自然了,能苛待親生子十餘年的婦人,你怎麼能指望她改好?
鬧過一回得逞後,薛老娘之後的行為就是越來越過分,府上好吃好用的東西都要緊著她,不順她心意她就到處說薛洋壞話。
韋氏生下頭胎是女兒後,薛老娘更是看不上她,背地裡跟街坊四鄰說兒媳的閒話,明明是親孫女,卻是看都不看一眼。
薛洋夫妻被她折騰得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偏老太太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明明小夫妻倆是因著她起衝突,她卻還在旁邊煽火,給薛洋說這個媳婦不成,就換一個。
韋氏被氣得抱著女兒回了娘家,薛洋也覺得這日子沒法兒過了,乾脆與老娘攤牌,說他家裡廟小、供不起老娘這尊大佛。
這位薛老娘也當真是位「人物」,發現兒子這回當真是下定了決心後,竟然張口就要五百兩銀子,說是她養育薛洋的「辛苦費」。
薛洋想著破財免災,咬咬牙還是給了,並請來鄉長里正作見證,只盼著這五百兩銀子花出去,能夠買個自身清淨。
而且薛洋還防了老母親一手,專門在給出銀子後就連夜賣房子、搬家,給自己的生意中心都遷到了真定府上,也給韋氏接了回來。
如此過了幾年安生日子後,薛海——薛洋的大哥又找上門來,薛海倒比薛老娘客氣懂禮,進門後給韋氏、給小侄女都帶了禮物。
只是話沒說幾句,就提出來是想找薛洋借錢。
他是來往在京城和真定府、京兆府的一個藥商,非常熟悉關中和京畿周邊出產的藥材,產地、買賣價、成色和各中門道都能如數家珍。
沈敬聽完引人的介紹後,微微皺了皺眉,與雲秋、陸商對視一眼後,抬頭問薛洋道:「恕在下冒昧,既然薛老闆自己就是藥商,為何會……?」
薛洋張了張口,臉慢慢漲紅一句話也說不出,反是旁邊的引人替他開口解釋道:「薛老闆破產了。」
「破產了?!」沈敬驚訝。
雲秋也快速眨了眨眼睛,剛才他聽這人敘說——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而且那自信的模樣看著並不像是那種道聽途說的江湖騙子。
怎麼……就破產了?
雲秋眯了眯眼,將薛洋上下一個打量。在他的認知里,一個頭腦聰明且倍具眼光的老闆是不會無緣無故破產的。
京兆府雖然在西邊,但與西北的戰場並不接壤,從京兆府到真定府再到京城,中間都是通途和官道、盜匪很少,也沒聽說有蝗災、天火。
所以如果不是天災,那這位薛老闆的破產就是人禍。
這年頭做生意的都在掙錢,能將家業在瞬間敗光的,就只有賭這一途。
「您不會是……有賭癮吧?」雲秋問。
「不不不,不是我,我沒有。」薛洋雖紅著臉,可否認得很快很堅決。
但他說的是「不是我」,明顯就是里頭有事。
雲秋和沈敬、陸商二人交換了眼神後,就沖點心招了招手、叫他俯身附耳吩咐了幾句。
——打聽人的事,當然還是交給雲琜錢莊的小邱哥最為穩妥。
這邊薛洋也知不能隱瞞,便給前因後果詳細解釋了一通。
原來他是家中小兒子,頭裡還有個長他三歲的哥哥,哥哥名叫薛海,是他家爹娘的心頭肉。
俗話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寵小兒。
但薛洋家的情況卻不大相同,他爹娘原本只想要一個兒子,意外有了薛洋後,便是從小都不待見他、總覺得他是累贅。
小時候,家裡就只有薛海護著他。
在薛洋的記憶里,五歲之前他都沒在家待過幾天,都是被父母這家那家的送,後來實在是大了抹不開面子,爹娘才讓他回家。
可回家以後都是各種髒活累活丟給他干,哥哥吃肉的時候他也就只能喝湯,後來哪怕是家裡有私塾,他也得哥哥求情才能跟著去讀書。
薛洋一直覺著父母不公,但爹娘有生養之恩,他也無可奈何,後來是跟著縣城藥鋪的大師傅學徒,才慢慢離開家走出來。
等他做成了藥商,娶妻生子、來回往返在三地出名後,爹娘才好像想起來有他這麼一個兒子,帶著雞鴨來京兆府看他。
薛老娘看見薛洋那三進的小院就兩眼放光,一個勁兒地誇他出息,然後看見薛洋的妻子韋氏有孕,便提出來要過來幫忙。
若從理智上講,這樣見錢眼開的人是不該放到家裡的;但從情感上說,這是爹娘第一回認可他、想要親近他,所以薛洋就答應了。
薛老娘如願搬過來後,剛開始還裝模作樣地做了兩頓飯,後來發現韋氏竟然有兩個使喚的丫頭後,也就去給薛洋鬧。
說既然有錢請侍女,那為什麼還要她做飯?
薛洋不敢跟老娘頂嘴,反是韋氏不冷不熱地反諷說了句:「這不是您自己上趕著要來的麼?」
一聽這個,薛老娘一下就躺倒在地上撒潑,尖聲嚷嚷著說薛洋不孝、韋氏不孝,說他們夫妻兩個欺負她一個老太婆。
薛洋夫妻實在不堪其擾,只能另外請了個廚子。
自然了,能苛待親生子十餘年的婦人,你怎麼能指望她改好?
鬧過一回得逞後,薛老娘之後的行為就是越來越過分,府上好吃好用的東西都要緊著她,不順她心意她就到處說薛洋壞話。
韋氏生下頭胎是女兒後,薛老娘更是看不上她,背地裡跟街坊四鄰說兒媳的閒話,明明是親孫女,卻是看都不看一眼。
薛洋夫妻被她折騰得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偏老太太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明明小夫妻倆是因著她起衝突,她卻還在旁邊煽火,給薛洋說這個媳婦不成,就換一個。
韋氏被氣得抱著女兒回了娘家,薛洋也覺得這日子沒法兒過了,乾脆與老娘攤牌,說他家裡廟小、供不起老娘這尊大佛。
這位薛老娘也當真是位「人物」,發現兒子這回當真是下定了決心後,竟然張口就要五百兩銀子,說是她養育薛洋的「辛苦費」。
薛洋想著破財免災,咬咬牙還是給了,並請來鄉長里正作見證,只盼著這五百兩銀子花出去,能夠買個自身清淨。
而且薛洋還防了老母親一手,專門在給出銀子後就連夜賣房子、搬家,給自己的生意中心都遷到了真定府上,也給韋氏接了回來。
如此過了幾年安生日子後,薛海——薛洋的大哥又找上門來,薛海倒比薛老娘客氣懂禮,進門後給韋氏、給小侄女都帶了禮物。
只是話沒說幾句,就提出來是想找薛洋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