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那些踹度皇帝和四皇子之間有隔閡的流言也不攻自破。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宣武樓大比這夜,榮伯和小鍾配合默契,替雲秋雇來一對兄妹做恆濟解當的夥計。
卻說這榮伯和小鍾,榮伯是京中老者、小鐘的眼光毒辣,幾人聚在雲琜錢莊商議後,決議由小邱去發派彩單,單上也先不提解當的事兒。
就寫明:月錢幾何,管吃管住,要求沒有前科、能吃苦耐勞等要求項,然後告訴那些有意者到宣武樓旁一處茶棚見工。
榮伯點了一壺牡丹白茶,小鍾乖乖陪在旁要了一盤瓜子,他們請茶棚的老闆給他們單獨支了個矮障,像門帘一樣從頭頂垂下來。
每個拿著彩單過來見工的,都需要在外面掀開帘子才能進去。
這帘子和茶棚原本的氈布,就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的空間,也算是討巧做成了一個茶棚里的「包廂」。
榮伯對每一個來見工的人都是笑臉相迎,先問問對方多大了、姓什麼,家住何處,之後再了解這位到底會什麼。
等基本的情況都問得差不多了,榮伯就藉故離開。
然後小鐘不一會兒也站起來出去,但在離開時,他卻故意落下一隻碧玉鐲在桌上。
這隻玉鐲是小鍾專門挑過的,是他第一次被馬直帶出去練手時,難得看走眼的東西。
這手鐲看著玉質不錯,實際上是用石料加上各色染料浸泡作偽。白白坑了小鍾半個月工錢,所以他一直帶在身邊警醒自己。
這隻假手鐲做得精緻,小鍾這樣從小學藝的都會看走眼,那糊弄尋常百姓也足夠了。
——解當行的夥計手腳必須乾淨,也不招收見利忘義、見財起意的人。這枚玉鐲,就是小鍾和榮伯商量後,留給來應招者的一道試煉。
他們出去後,也不走遠,就繞到茶棚後。
宣武樓下這間茶棚的老闆也算是和榮伯相熟,幫忙給他搭建這個「密帳」的同時,還故意在那帳子後添上了一盞壁燈。
坐在簾後的人對此一無所知,還以為有帘子遮擋、外面的人看不見他們在幹什麼,但偏偏是那盞燈照著,正好能將他們的影子投射到簾上。
榮伯和小鍾站在外面,看見有人等在裡面抓耳撓腮、有人在他們走後就迫不及待拿起那隻玉鐲看。
其中兩人,更直接將那碧玉手鐲據為己有,被榮伯和小鍾抓到現行後,一個灰溜溜走了、另一個罵罵咧咧說他們根本是故意下套。
一晚上來了十多個人,竟沒一個有譜的。
本來榮伯喝完最後一口茶都要失望而歸了,結果簾外忽然氣喘吁吁跑來一個年輕人,他緩了一陣,先拿著彩單問茶攤老闆:
「勞駕,請問這個……是在這裡見工嗎?」
老闆看看他,是個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身上穿著一套黑短打,腳上扎著綁腿,看樣子很像江湖上的武行。
他的臉上、前襟上還沾有水漬,鬢角處有未洗淨的一抹紅油彩。
「啊,在那裡頭,你直接進去就是。」
年輕人謝過老闆,卻沒按著他的話直接進去,而是在那帘子前作揖鞠躬,先自報家門——
「大老爺容稟,小人姓張名勇,鄂州人士,跟著棠梨班來到貴處,剛才散戲得著貴司分派的招貼,實在心動、特來拜見,望得一見!」
榮伯和小鍾對視一眼,眼中露出一點讚許。
就連茶攤老闆都轉過頭來,多看了這張勇一眼——今天晚上來這兒找老榮的,他還是頭一個站在外面見禮的。
「張先生請進來說話吧。」榮伯道。
張勇謝過,挑開帘子進去。
榮伯他們是坐在張茶攤的八仙桌邊,上首坐了榮伯、東首坐了小鍾,西首放著東西,下首空出來、正好對著門帘。
前面十幾人,只有兩人隨便客氣了一道,其他人都是一進來就大大咧咧坐下,也不用榮伯問,就開始天上一腳、地下一腳地胡吹。
張勇不同,他進來後先給榮伯作揖,然後又拜了小鍾,之後凳子空著他也不坐,就那麼靜靜立在簾前。
榮伯看著他,心裡已經給這個年輕人加了許多分。
「張先生坐,別拘束。」
張勇拱拱手謝過,然後才坐下,他也不吹噓自己有什麼能力,也不著急問那彩單子上的錢銀數是否是真的,就那麼一坐、目光平靜看榮伯。
榮伯遂開口道:「方才聽先生所言,先生目前是在戲班裡做事?」
「是,我在棠梨班作個正末,班中人手不足時,偶爾也串場做淨、雜,」張勇笑了下,指指身上衣裳,「今日就是做淨,扮了個武將。」
「這樣——」榮伯點點頭,笑著要與他倒一盞。
張勇忙站起來推,「不敢不敢,您坐您坐,我不渴。」
「先生坦誠,我也不藏著掖著,」榮伯坐回去,上下打量了張勇一回道,「我觀先生氣質,在班中當是個名角兒,棠梨班常來京城,您這樣精通三行的角兒,應當不差我們這點嚼用吧?」
張勇搖搖頭,「瞧您說的,我若真是角兒,方才我一進來,您二位不該直接認出我麼?會的多,這才是沒一門靈的表現呢。」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宣武樓大比這夜,榮伯和小鍾配合默契,替雲秋雇來一對兄妹做恆濟解當的夥計。
卻說這榮伯和小鍾,榮伯是京中老者、小鐘的眼光毒辣,幾人聚在雲琜錢莊商議後,決議由小邱去發派彩單,單上也先不提解當的事兒。
就寫明:月錢幾何,管吃管住,要求沒有前科、能吃苦耐勞等要求項,然後告訴那些有意者到宣武樓旁一處茶棚見工。
榮伯點了一壺牡丹白茶,小鍾乖乖陪在旁要了一盤瓜子,他們請茶棚的老闆給他們單獨支了個矮障,像門帘一樣從頭頂垂下來。
每個拿著彩單過來見工的,都需要在外面掀開帘子才能進去。
這帘子和茶棚原本的氈布,就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的空間,也算是討巧做成了一個茶棚里的「包廂」。
榮伯對每一個來見工的人都是笑臉相迎,先問問對方多大了、姓什麼,家住何處,之後再了解這位到底會什麼。
等基本的情況都問得差不多了,榮伯就藉故離開。
然後小鐘不一會兒也站起來出去,但在離開時,他卻故意落下一隻碧玉鐲在桌上。
這隻玉鐲是小鍾專門挑過的,是他第一次被馬直帶出去練手時,難得看走眼的東西。
這手鐲看著玉質不錯,實際上是用石料加上各色染料浸泡作偽。白白坑了小鍾半個月工錢,所以他一直帶在身邊警醒自己。
這隻假手鐲做得精緻,小鍾這樣從小學藝的都會看走眼,那糊弄尋常百姓也足夠了。
——解當行的夥計手腳必須乾淨,也不招收見利忘義、見財起意的人。這枚玉鐲,就是小鍾和榮伯商量後,留給來應招者的一道試煉。
他們出去後,也不走遠,就繞到茶棚後。
宣武樓下這間茶棚的老闆也算是和榮伯相熟,幫忙給他搭建這個「密帳」的同時,還故意在那帳子後添上了一盞壁燈。
坐在簾後的人對此一無所知,還以為有帘子遮擋、外面的人看不見他們在幹什麼,但偏偏是那盞燈照著,正好能將他們的影子投射到簾上。
榮伯和小鍾站在外面,看見有人等在裡面抓耳撓腮、有人在他們走後就迫不及待拿起那隻玉鐲看。
其中兩人,更直接將那碧玉手鐲據為己有,被榮伯和小鍾抓到現行後,一個灰溜溜走了、另一個罵罵咧咧說他們根本是故意下套。
一晚上來了十多個人,竟沒一個有譜的。
本來榮伯喝完最後一口茶都要失望而歸了,結果簾外忽然氣喘吁吁跑來一個年輕人,他緩了一陣,先拿著彩單問茶攤老闆:
「勞駕,請問這個……是在這裡見工嗎?」
老闆看看他,是個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身上穿著一套黑短打,腳上扎著綁腿,看樣子很像江湖上的武行。
他的臉上、前襟上還沾有水漬,鬢角處有未洗淨的一抹紅油彩。
「啊,在那裡頭,你直接進去就是。」
年輕人謝過老闆,卻沒按著他的話直接進去,而是在那帘子前作揖鞠躬,先自報家門——
「大老爺容稟,小人姓張名勇,鄂州人士,跟著棠梨班來到貴處,剛才散戲得著貴司分派的招貼,實在心動、特來拜見,望得一見!」
榮伯和小鍾對視一眼,眼中露出一點讚許。
就連茶攤老闆都轉過頭來,多看了這張勇一眼——今天晚上來這兒找老榮的,他還是頭一個站在外面見禮的。
「張先生請進來說話吧。」榮伯道。
張勇謝過,挑開帘子進去。
榮伯他們是坐在張茶攤的八仙桌邊,上首坐了榮伯、東首坐了小鍾,西首放著東西,下首空出來、正好對著門帘。
前面十幾人,只有兩人隨便客氣了一道,其他人都是一進來就大大咧咧坐下,也不用榮伯問,就開始天上一腳、地下一腳地胡吹。
張勇不同,他進來後先給榮伯作揖,然後又拜了小鍾,之後凳子空著他也不坐,就那麼靜靜立在簾前。
榮伯看著他,心裡已經給這個年輕人加了許多分。
「張先生坐,別拘束。」
張勇拱拱手謝過,然後才坐下,他也不吹噓自己有什麼能力,也不著急問那彩單子上的錢銀數是否是真的,就那麼一坐、目光平靜看榮伯。
榮伯遂開口道:「方才聽先生所言,先生目前是在戲班裡做事?」
「是,我在棠梨班作個正末,班中人手不足時,偶爾也串場做淨、雜,」張勇笑了下,指指身上衣裳,「今日就是做淨,扮了個武將。」
「這樣——」榮伯點點頭,笑著要與他倒一盞。
張勇忙站起來推,「不敢不敢,您坐您坐,我不渴。」
「先生坦誠,我也不藏著掖著,」榮伯坐回去,上下打量了張勇一回道,「我觀先生氣質,在班中當是個名角兒,棠梨班常來京城,您這樣精通三行的角兒,應當不差我們這點嚼用吧?」
張勇搖搖頭,「瞧您說的,我若真是角兒,方才我一進來,您二位不該直接認出我麼?會的多,這才是沒一門靈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