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既名鬼市,點燈的都是不懂行。」小鍾解釋。
「那怎麼看貨呢?」雲秋問,「老闆不是就能在燈上做手腳了麼?」
小鍾又靦腆笑笑,「所以師父說,鬼市最考本事。」
說話間,小鐘的眼睛忽然一亮,似乎是遠遠看見了什麼厲害的出水,他也顧不上說什麼,只拉著雲秋就跑過去。
那攤位上放著一塊黑黑的扁平石頭,小鍾徑直走過去,也不端起來,先從袖中取出一枚火摺子,吹亮燃起火苗後,才蹲下去湊近看。
那小販一開始看見小鍾是個少年人,神色還有點不屑,等他做完這套動作後,也立刻坐正看著他。
雲秋跟著蹲下去,借著小鍾手裡的火光看清楚——
這不是什麼石頭,而是一方硯台,硯台上面原配了一隻大抵是紫檀材質的蓋兒,蓋上雕刻了一座石山,卻在山中做出了一線清泉。
小鍾細細打量了雕工後,轉向攤主,「勞您。」
小販一聽這話就苦了臉,卻也忍不住掙扎一番,他堆起笑,「我這裡沒這麼多講究,您喜歡拿起來看便是。」
小鍾卻笑著搖搖頭,再請,「擦水漬這精細活兒我怎麼敢,還是要您出尊手——」
不點燈、自己帶著明火折,蹲下來不碰東西、還懂得說暗語……
得,這是遇上行家了。
小販萬般無奈,只能端起那方硯台打開了盒蓋,一手拿著蓋兒,一手拿著硯台轉著圈展示給小鍾和雲秋瞧。
這方硯是隨形硯,根據原本石料的的形狀、起伏雕刻而成,中間的墨池大片留白,像是一泓深潭,而周圍一圈的石料被雕刻成了潭邊石塊。
最上端,雕工細緻地刻出來一個添筆、餘墨的口兒,上頭是一泓清泉注入,下面是被沖刷圓滑的小塊兒鵝卵石。
正好,與外面盒蓋上的石山清溪相映成趣。
硯座邊沿一圈,篆刻了詩文和使用者的名號、款識,小鍾看了一圈後,還是那般不疾不徐地看著老闆,「這端硯,您給個實在價。」
端硯產自端州,乃是四大名硯之一。
此硯石質柔潤細膩,研墨不滯澀,上佳的端硯如這一品,其中那鏡面一般的深潭墨池在火光下湛藍墨綠、晶瑩反光,輕輕呵氣都能凝水——仿佛真是一泓結冰的湖面。
「您給吧,」小販嘆了一口氣,「反正你那是行家,我也做不得什麼戲。」
小鍾還是好脾氣地搖頭,「硯心呵氣成水,又是名家名作,您不敢要價,我怎麼敢給價,這一水的生意您不也盼個開張麼?」
小販嘶了一聲,猶猶豫豫給小鍾亮了一隻手掌。
小鍾搖搖頭,「哪有您這樣的?」
小販想了想,收回大拇指和小指。
可小鍾還是搖頭,這回連火摺子也不點了,他攏了袖子,站起身動了動蹲麻的腳。
「別別別!」小販忙拉住他,「這個數、這個數!絕對是實價了!」
小販豎著兩根指頭。
小鍾卻輕輕笑了一聲,彎腰拉起雲秋,「我們走。」
小販哎唷一聲,也顧不上守攤子,忙追過去用硯台攔他們,「您說、您說,您給,我都認了——」
小鍾抬手,用左手拇指扣住無名指,「這個數。」
小販臉色倏然慘白,這也是龍宮的門道,從左手小指開始,屈下一根手指就表示在原本的價上打二折、依次累計。
「怎麼樣?」
「……成交!」
雲秋在旁看得新奇,直到小鍾給到那小販一百兩一張的銀票,還有二十兩散碎銀子後,才驚訝地瞪大眼睛。
天呢,古端硯就一百二十兩?!
馬直老伯時給他介紹了什麼樣的講價奇才?!
尋常硯台在當地就賣二三兩,運送到京城和寧坊書鋪販售的,衝破天也就二十到一百兩,陛下書房內的千金硯,就是古端硯,要價可在一百兩。
小鐘沒與他解釋,只拉著他走遠些,才悄聲道出:「這硯台下面有裂紋,一百二十兩剛剛好。」
雲秋暗暗讚嘆,他自忖眼光不差,今天卻也是跟著小鍾開了眼了。
兩人走走逛逛,買了數十件各式各樣的東西,都不是大件而且都是文房用具,很雅,用來送禮也體面。
那出龍宮的熱鬧顧雲秋正準備看呢,結果才走兩步就被人從後拍了一下,那人身著一席青色長袍,臉上還帶著點沒刮乾淨的胡茬:
「……蘇大哥?!」
立在昏黃燈光下的,正是那捐官做了轉運使的蘇馳。
蘇馳笑著眨眨眼,「真巧。」
第051章
蘇馳手中也未提燈燭, 青袍腋下夾著幾本泛黃的古卷,手中還捏著一串黑檀珠串,青青胡茬和瘦高的身形, 使他整個人看起來有些風塵僕僕。
「你回來啦?」雲秋也笑,「什麼時候回來的!」
「就昨天, 」蘇馳看了眼雲秋身後的小鍾,「這位是?」
「我店裡新來的小夥計,姓鍾,」雲秋介紹, 又告訴小鍾, 「這位是蘇馳、蘇公子。」
想了想他又問蘇馳, 「蘇大哥你現在還做轉運使麼?」
蘇馳搖搖頭, 小鍾趁當口給他見禮, 然後就扯扯雲秋的袖子示意他要去看「龍神」和「海珠」, 還指了指遠處一個水閣的方向。
「那怎麼看貨呢?」雲秋問,「老闆不是就能在燈上做手腳了麼?」
小鍾又靦腆笑笑,「所以師父說,鬼市最考本事。」
說話間,小鐘的眼睛忽然一亮,似乎是遠遠看見了什麼厲害的出水,他也顧不上說什麼,只拉著雲秋就跑過去。
那攤位上放著一塊黑黑的扁平石頭,小鍾徑直走過去,也不端起來,先從袖中取出一枚火摺子,吹亮燃起火苗後,才蹲下去湊近看。
那小販一開始看見小鍾是個少年人,神色還有點不屑,等他做完這套動作後,也立刻坐正看著他。
雲秋跟著蹲下去,借著小鍾手裡的火光看清楚——
這不是什麼石頭,而是一方硯台,硯台上面原配了一隻大抵是紫檀材質的蓋兒,蓋上雕刻了一座石山,卻在山中做出了一線清泉。
小鍾細細打量了雕工後,轉向攤主,「勞您。」
小販一聽這話就苦了臉,卻也忍不住掙扎一番,他堆起笑,「我這裡沒這麼多講究,您喜歡拿起來看便是。」
小鍾卻笑著搖搖頭,再請,「擦水漬這精細活兒我怎麼敢,還是要您出尊手——」
不點燈、自己帶著明火折,蹲下來不碰東西、還懂得說暗語……
得,這是遇上行家了。
小販萬般無奈,只能端起那方硯台打開了盒蓋,一手拿著蓋兒,一手拿著硯台轉著圈展示給小鍾和雲秋瞧。
這方硯是隨形硯,根據原本石料的的形狀、起伏雕刻而成,中間的墨池大片留白,像是一泓深潭,而周圍一圈的石料被雕刻成了潭邊石塊。
最上端,雕工細緻地刻出來一個添筆、餘墨的口兒,上頭是一泓清泉注入,下面是被沖刷圓滑的小塊兒鵝卵石。
正好,與外面盒蓋上的石山清溪相映成趣。
硯座邊沿一圈,篆刻了詩文和使用者的名號、款識,小鍾看了一圈後,還是那般不疾不徐地看著老闆,「這端硯,您給個實在價。」
端硯產自端州,乃是四大名硯之一。
此硯石質柔潤細膩,研墨不滯澀,上佳的端硯如這一品,其中那鏡面一般的深潭墨池在火光下湛藍墨綠、晶瑩反光,輕輕呵氣都能凝水——仿佛真是一泓結冰的湖面。
「您給吧,」小販嘆了一口氣,「反正你那是行家,我也做不得什麼戲。」
小鍾還是好脾氣地搖頭,「硯心呵氣成水,又是名家名作,您不敢要價,我怎麼敢給價,這一水的生意您不也盼個開張麼?」
小販嘶了一聲,猶猶豫豫給小鍾亮了一隻手掌。
小鍾搖搖頭,「哪有您這樣的?」
小販想了想,收回大拇指和小指。
可小鍾還是搖頭,這回連火摺子也不點了,他攏了袖子,站起身動了動蹲麻的腳。
「別別別!」小販忙拉住他,「這個數、這個數!絕對是實價了!」
小販豎著兩根指頭。
小鍾卻輕輕笑了一聲,彎腰拉起雲秋,「我們走。」
小販哎唷一聲,也顧不上守攤子,忙追過去用硯台攔他們,「您說、您說,您給,我都認了——」
小鍾抬手,用左手拇指扣住無名指,「這個數。」
小販臉色倏然慘白,這也是龍宮的門道,從左手小指開始,屈下一根手指就表示在原本的價上打二折、依次累計。
「怎麼樣?」
「……成交!」
雲秋在旁看得新奇,直到小鍾給到那小販一百兩一張的銀票,還有二十兩散碎銀子後,才驚訝地瞪大眼睛。
天呢,古端硯就一百二十兩?!
馬直老伯時給他介紹了什麼樣的講價奇才?!
尋常硯台在當地就賣二三兩,運送到京城和寧坊書鋪販售的,衝破天也就二十到一百兩,陛下書房內的千金硯,就是古端硯,要價可在一百兩。
小鐘沒與他解釋,只拉著他走遠些,才悄聲道出:「這硯台下面有裂紋,一百二十兩剛剛好。」
雲秋暗暗讚嘆,他自忖眼光不差,今天卻也是跟著小鍾開了眼了。
兩人走走逛逛,買了數十件各式各樣的東西,都不是大件而且都是文房用具,很雅,用來送禮也體面。
那出龍宮的熱鬧顧雲秋正準備看呢,結果才走兩步就被人從後拍了一下,那人身著一席青色長袍,臉上還帶著點沒刮乾淨的胡茬:
「……蘇大哥?!」
立在昏黃燈光下的,正是那捐官做了轉運使的蘇馳。
蘇馳笑著眨眨眼,「真巧。」
第051章
蘇馳手中也未提燈燭, 青袍腋下夾著幾本泛黃的古卷,手中還捏著一串黑檀珠串,青青胡茬和瘦高的身形, 使他整個人看起來有些風塵僕僕。
「你回來啦?」雲秋也笑,「什麼時候回來的!」
「就昨天, 」蘇馳看了眼雲秋身後的小鍾,「這位是?」
「我店裡新來的小夥計,姓鍾,」雲秋介紹, 又告訴小鍾, 「這位是蘇馳、蘇公子。」
想了想他又問蘇馳, 「蘇大哥你現在還做轉運使麼?」
蘇馳搖搖頭, 小鍾趁當口給他見禮, 然後就扯扯雲秋的袖子示意他要去看「龍神」和「海珠」, 還指了指遠處一個水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