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講過的?
見李從舟沒反應過來,顧雲秋一邊盛面、一邊往上面澆熱湯,小聲嘟噥著提醒他,說之前的信里,他給他講過田莊的事。
「李大娘是陳家兩兄弟的娘親。」
原來如此,李從舟瞭然。
可是……
李從舟又挑挑眉,田莊,那是多早之前的事情。
雖然顧雲秋從沒告訴過他購置田莊、辦錢莊的緣由,可這一切太湊巧。
難道——
從一開始,顧雲秋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他沉眉緊擰,未及細思,手肘就又被顧雲秋撞了一下。
「吃麵呀?」顧雲秋道,「待會兒坨了就不好吃了。」
「還有,」他挑著一縷麵條,眼睛彎成小月牙,「李從舟,生辰日快樂!」
……傻乎乎的。
看起來也不像胸有城府、早有籌謀的樣子。
大概是……湊巧吧?
李從舟搖搖頭捧起碗,也回了他一句:「生辰日快樂。」
雖然外面下著暴雨,時間地點也不對,但陰差陽錯里,他們還是一起過了一個八月十五。
顧雲秋給他挨個介紹了在場眾人:
除了點心、蔣駿、陳婆婆和她的孫女,那位老伯也來自城中,是雲琜錢莊隔壁遊記漆鋪的老闆。
李從舟與他點點頭,倒沒在意這位老伯怎麼團圓節一個人跑到京畿羅池山下,混到顧雲秋的田莊上吃飯。
他沒問,顧雲秋也就沒講。
畢竟游家老伯這件事說起來也蠻尷尬,對方又是長者,還是給他留點面子。
而顧雲秋也給眾人介紹了李從舟,沒用「僧明濟」而是說了圓空大師給他取的俗名李從舟,說他準備還俗。
「還俗挺好,」陳婆婆給李從舟添了點兒菜,笑道:「這麼俊的小公子,做出家人可惜了的。」
李從舟嗆咳一下,最終埋頭吃麵、沒說什麼。
手工扯拉出來的麵條很筋道、鹼味兒也不重,配上熱騰騰的羊湯,一口吃下去,五臟六腑都生暖。
只是分麵條時,雲秋秋這傢伙迷信得很:
愣說是——長壽麵的麵條不能斷,所以捏筷子挑了根麵條站起來,然後又踮著腳尖、手臂伸個老長,發現還是不夠後,乾脆站到凳子上。
看得他心驚肉跳,跟著站起來虛虛護著。
偏這人笑得沒心沒肺,還嘿嘿傻樂著分了一半窩蛋給他。
而暖桌旁的其他人,得知他預備還俗後都不再那麼拘束,紛紛大口吃肉,蔣叔還和那游大伯兩個燙了一壺酒。
不得不說,顧雲秋他們這吃法新鮮——
暖閣里的地龍也用上,中間炭火能燒烤也能燉湯,一頓飯吃得熱熱乎乎,也不用擔心秋冬兩季會吃著冷飯冷菜。
一頓飯吃完,外面的雨卻越下越大。
蔣駿撐著傘出去兩三回,疏浚了院裡的污泥,也乾脆將李從舟拴在外面的馬牽了進來。
「小李公子,」他不知李從舟具體身份,便跟著喊了姓氏,「您若沒旁的事,不如今晚就住下來吧?」
「外頭雨大,村里都是泥巴路,最容易陷馬。您便是縱馬強行跑出去,若一不小心失蹄,可能要給您摔出個好歹。」
顧雲秋聽了,放下幫忙收拾的碗碟,也蹬蹬跑過去趴到窗口看了一會兒——
屋檐上的雨像小河一樣往下淌,外面的天空黢黑一片,重重雨幕密織,根本看不出幾丈遠。
入村的幾條路都是土路,下過雨就會泥濘不堪,像踩在沼澤地一樣。之前顧雲秋回來,馬車都陷在裡面兩三次,更別提這樣的瓢潑大雨。
原本李從舟都已經起身走到門口,顧雲秋卻突然跑過來,從後揪住了他袖口。
李從舟:「……?」
顧雲秋瞅著他踟躕了一會兒,覺著直接說我床很大會產生誤會,又怕問他留不留下來、會被小和尚冷著臉拒絕。
所以他咬咬唇,小小聲道:「你答應了要和我一起看月亮的。」
李從舟皺了一下眉,正想說今天下雨哪有月亮,忽然意識到——顧雲秋說的是八月十六。
之前,他們約定了要去祭龍山頂登高望月。
他嘆氣,「若明日也天陰呢?」
知道他這是答應了,顧雲秋便樂呵呵抱緊他手臂,「明日的事情明日再說,走走走,我們洗漱去。」
雖然顧雲秋甚少來田莊上住,可正堂里一直留有他的房間。
房間不算大,進門後只有不足一丈的進深,不像寧興堂里設有香案、花架、懸掛匾額,進堂屋後就是一面土牆。
西窗下放著一張四方木桌,桌後是條凳一張,桌上點著一盞油燈,燈下擱著算盤和帳冊。
東側用石磚壘砌了一張炕,炕頭放著兩隻用來裝衣裳的木箱,炕尾擺著一把舊竹椅,椅面被當做盥洗架擺了個木盆、椅背上擔著一件中衣。
顧雲秋踢了鞋子,撅著從炕頭的木箱中又抱出來一床被子,「枕頭我待會兒問問蔣叔還有沒有多的,要是沒有我給你用衣裳疊一個?」
「……都成。」
「那被子我給你放在這兒,」顧雲秋從炕上挪下來,環顧屋子一圈後,又悶頭往門口走,「我再去拿個木桶來。」
見李從舟沒反應過來,顧雲秋一邊盛面、一邊往上面澆熱湯,小聲嘟噥著提醒他,說之前的信里,他給他講過田莊的事。
「李大娘是陳家兩兄弟的娘親。」
原來如此,李從舟瞭然。
可是……
李從舟又挑挑眉,田莊,那是多早之前的事情。
雖然顧雲秋從沒告訴過他購置田莊、辦錢莊的緣由,可這一切太湊巧。
難道——
從一開始,顧雲秋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他沉眉緊擰,未及細思,手肘就又被顧雲秋撞了一下。
「吃麵呀?」顧雲秋道,「待會兒坨了就不好吃了。」
「還有,」他挑著一縷麵條,眼睛彎成小月牙,「李從舟,生辰日快樂!」
……傻乎乎的。
看起來也不像胸有城府、早有籌謀的樣子。
大概是……湊巧吧?
李從舟搖搖頭捧起碗,也回了他一句:「生辰日快樂。」
雖然外面下著暴雨,時間地點也不對,但陰差陽錯里,他們還是一起過了一個八月十五。
顧雲秋給他挨個介紹了在場眾人:
除了點心、蔣駿、陳婆婆和她的孫女,那位老伯也來自城中,是雲琜錢莊隔壁遊記漆鋪的老闆。
李從舟與他點點頭,倒沒在意這位老伯怎麼團圓節一個人跑到京畿羅池山下,混到顧雲秋的田莊上吃飯。
他沒問,顧雲秋也就沒講。
畢竟游家老伯這件事說起來也蠻尷尬,對方又是長者,還是給他留點面子。
而顧雲秋也給眾人介紹了李從舟,沒用「僧明濟」而是說了圓空大師給他取的俗名李從舟,說他準備還俗。
「還俗挺好,」陳婆婆給李從舟添了點兒菜,笑道:「這麼俊的小公子,做出家人可惜了的。」
李從舟嗆咳一下,最終埋頭吃麵、沒說什麼。
手工扯拉出來的麵條很筋道、鹼味兒也不重,配上熱騰騰的羊湯,一口吃下去,五臟六腑都生暖。
只是分麵條時,雲秋秋這傢伙迷信得很:
愣說是——長壽麵的麵條不能斷,所以捏筷子挑了根麵條站起來,然後又踮著腳尖、手臂伸個老長,發現還是不夠後,乾脆站到凳子上。
看得他心驚肉跳,跟著站起來虛虛護著。
偏這人笑得沒心沒肺,還嘿嘿傻樂著分了一半窩蛋給他。
而暖桌旁的其他人,得知他預備還俗後都不再那麼拘束,紛紛大口吃肉,蔣叔還和那游大伯兩個燙了一壺酒。
不得不說,顧雲秋他們這吃法新鮮——
暖閣里的地龍也用上,中間炭火能燒烤也能燉湯,一頓飯吃得熱熱乎乎,也不用擔心秋冬兩季會吃著冷飯冷菜。
一頓飯吃完,外面的雨卻越下越大。
蔣駿撐著傘出去兩三回,疏浚了院裡的污泥,也乾脆將李從舟拴在外面的馬牽了進來。
「小李公子,」他不知李從舟具體身份,便跟著喊了姓氏,「您若沒旁的事,不如今晚就住下來吧?」
「外頭雨大,村里都是泥巴路,最容易陷馬。您便是縱馬強行跑出去,若一不小心失蹄,可能要給您摔出個好歹。」
顧雲秋聽了,放下幫忙收拾的碗碟,也蹬蹬跑過去趴到窗口看了一會兒——
屋檐上的雨像小河一樣往下淌,外面的天空黢黑一片,重重雨幕密織,根本看不出幾丈遠。
入村的幾條路都是土路,下過雨就會泥濘不堪,像踩在沼澤地一樣。之前顧雲秋回來,馬車都陷在裡面兩三次,更別提這樣的瓢潑大雨。
原本李從舟都已經起身走到門口,顧雲秋卻突然跑過來,從後揪住了他袖口。
李從舟:「……?」
顧雲秋瞅著他踟躕了一會兒,覺著直接說我床很大會產生誤會,又怕問他留不留下來、會被小和尚冷著臉拒絕。
所以他咬咬唇,小小聲道:「你答應了要和我一起看月亮的。」
李從舟皺了一下眉,正想說今天下雨哪有月亮,忽然意識到——顧雲秋說的是八月十六。
之前,他們約定了要去祭龍山頂登高望月。
他嘆氣,「若明日也天陰呢?」
知道他這是答應了,顧雲秋便樂呵呵抱緊他手臂,「明日的事情明日再說,走走走,我們洗漱去。」
雖然顧雲秋甚少來田莊上住,可正堂里一直留有他的房間。
房間不算大,進門後只有不足一丈的進深,不像寧興堂里設有香案、花架、懸掛匾額,進堂屋後就是一面土牆。
西窗下放著一張四方木桌,桌後是條凳一張,桌上點著一盞油燈,燈下擱著算盤和帳冊。
東側用石磚壘砌了一張炕,炕頭放著兩隻用來裝衣裳的木箱,炕尾擺著一把舊竹椅,椅面被當做盥洗架擺了個木盆、椅背上擔著一件中衣。
顧雲秋踢了鞋子,撅著從炕頭的木箱中又抱出來一床被子,「枕頭我待會兒問問蔣叔還有沒有多的,要是沒有我給你用衣裳疊一個?」
「……都成。」
「那被子我給你放在這兒,」顧雲秋從炕上挪下來,環顧屋子一圈後,又悶頭往門口走,「我再去拿個木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