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從天王殿後的私邸,到後山禪寺前的兩間舊院。
一扇扇木門被他踹開,裡面皆是空空蕩蕩,莫說人影,就連一窩老鼠、一隻麻雀也難尋。
李從舟深吸一口氣,轉身登上雲橋時,眼前一陣陣眩暈。
他伸手攥住橋面上的鐵索,終是被上面粗糲的鐵刺劃傷了掌心。殷紅的鮮血點點滴滴,盡數落到了山谷里——
不在雲琜錢莊,也沒投奔曲懷玉。
不在報國寺,也沒在後山禪院私邸。
這樣短的時間,顧雲秋到底還能去哪裡?!
他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腦海里又飛速想出幾個顧雲秋的常去之地——雙鳳樓、昌盛巷、雪瑞街,和寧坊的書鋪,以及清河坊的柳記香粉鋪。
李從舟匆匆而來,又匆匆離開。
惹得寺內僧人議論紛紛,聯想到圓空大師被銀甲衛的統領恭敬邀請下山,許多人都從中覺出點不一樣的意味。
李從舟片刻不停,順著這些地方一處處找過去,從日上中天,一直找到了日頭偏西,最後,他甚至站到了陶記糕點鋪外。
顧雲秋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一點痕跡也沒留下。
時近中秋,臨街的鋪面都掛上了彩燈盞盞。
日暮黃昏,街燈次第明亮。
李從舟跑了一日,最後疲憊地駐馬停在了豐樂橋上。
白日在橋上擺攤的小販們都收攤、鎖鋪,只留下一兩個旗招還在風中搖擺,橋下惠民河倒映著兩岸酒肆的彩燈,燈影瞳瞳、熱鬧無兩。
遠處,隱隱聽到了駿馬疾馳和兵甲鏗鏘聲。
李從舟累極,只看河中倒映出的那輪圓月,一動不動。
兵甲馬蹄,漸漸靠近。
為首一人,還是險些被他擰斷手的蕭副將。
蕭副將讓銀甲衛們等在原地,自己下馬上橋,試探著走過去。
見李從舟沒拒絕,蕭副將才慢慢走到他身邊輕聲道:
「宮裡來了人,陛下的意思,還是要簡單辦個認祖歸宗的儀式,即便不是慶典,也要更新譜牒、記名宗廟。」
李從舟連半個眼神都沒給他。
蕭副將也不覺尷尬,自顧自繼續說道:
「王爺的意思倒不強求,您愛辦就辦,不愛就拉倒,反正收拾了寧興堂對面的滄海堂給您。」
聽見寧心堂三字,李從舟終於從惠民河上收回一點視線。
「……那寧心堂呢?」
跑了一日滴水未進,他一開口,嗓音是連蕭副將都被嚇著的嘶啞。
蕭副將猶豫片刻,在轉身回馬上拿水袋和繼續說之間猶豫片刻,最後還是選擇留下來,「寧心堂一切如舊。」
在李從舟策馬奔出王府後,寧王就處置了那個亂嚼舌根的庶務,拖到王府正堂的廣院中,召集闔府奴婢觀禮,賞了他五十大板。
五十大板算是死杖,打完最後那庶務都不成人形。
大管事秉承寧王心意,只對府內瑟瑟發抖的眾人說了一句話,叫他們不要妄議主子的是非,否則下場就和這庶務一樣。
同時,王妃讓嬤嬤扶著她,邁步走入了寧心堂正房。
房中的一應陳設都未變,好像下一瞬就會有個笑容甜甜的小傢伙朝她奔來、響亮喚她一句阿娘。
然而——
床鋪上整整齊齊堆放的香囊,還有收拾好的大匣子,都讓王妃忍不住淚如雨下。
顧雲秋甚至沒帶走那些寧王畫給他的「小老虎」,一疊疊宣紙里,還夾著很多陶記糕點鋪的油紙。
王妃輕輕咬了下嘴唇,最終忍不住撲入身邊嬤嬤懷中,失聲痛哭。
——誰說那孩子不懂事?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王妃只盼顧雲秋是天下最壞最壞的小孩。
可以任性,可以驕縱,可以不用走得這般坦然。
寧王處理完前院事,轉身回到寧心堂時,他遠遠就聽見了妻子心碎的哭聲。
他遲疑兩步近鄉情怯,最終沒走過去,而是鬼使神差繞到了寧興堂後院。
後院內未點燈,馬廄里,那匹他送給顧雲秋的踏雪烏騅正在靜靜吃草,而遠處草靶旁,弓架上全是他特製給顧雲秋玩的孩兒弓。
遠遠看著月光下毛皮油亮的馬,寧王仰了仰頭,狠狠鎖緊酸澀的眼眸。
夜風陣陣,寒月漸圓,四境的天空中卻有驅不散的黃雲。
蕭副將還站在豐樂橋上,說完寧心堂之狀況,他又告訴李從舟:
「王爺已經請旨,讓銀甲衛去尋了。」
他說了這麼多,只有最後這句讓李從舟轉頭看了他一眼。
兩人對視片刻後,李從舟先錯開視線,「……手,還痛麼?」
蕭副將一愣,而後渾不在意地擺擺手,「您功夫俊,是我技不如人。」
李從舟神色懨懨,「所以,您是來尋我回去的?」
蕭副將點點頭,「可以這麼說。」
「……?」
「您若不想回去也成。」
話雖這麼說,但李從舟看他們沒有離開的意思,便明白了——他要不想回,那蕭副將和銀甲衛就會一直跟著他。
今日的事已經走漏風聲,無論他願不願,明日京城大街小巷裡談論的一定是寧王府的真假世子案。
一扇扇木門被他踹開,裡面皆是空空蕩蕩,莫說人影,就連一窩老鼠、一隻麻雀也難尋。
李從舟深吸一口氣,轉身登上雲橋時,眼前一陣陣眩暈。
他伸手攥住橋面上的鐵索,終是被上面粗糲的鐵刺劃傷了掌心。殷紅的鮮血點點滴滴,盡數落到了山谷里——
不在雲琜錢莊,也沒投奔曲懷玉。
不在報國寺,也沒在後山禪院私邸。
這樣短的時間,顧雲秋到底還能去哪裡?!
他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腦海里又飛速想出幾個顧雲秋的常去之地——雙鳳樓、昌盛巷、雪瑞街,和寧坊的書鋪,以及清河坊的柳記香粉鋪。
李從舟匆匆而來,又匆匆離開。
惹得寺內僧人議論紛紛,聯想到圓空大師被銀甲衛的統領恭敬邀請下山,許多人都從中覺出點不一樣的意味。
李從舟片刻不停,順著這些地方一處處找過去,從日上中天,一直找到了日頭偏西,最後,他甚至站到了陶記糕點鋪外。
顧雲秋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一點痕跡也沒留下。
時近中秋,臨街的鋪面都掛上了彩燈盞盞。
日暮黃昏,街燈次第明亮。
李從舟跑了一日,最後疲憊地駐馬停在了豐樂橋上。
白日在橋上擺攤的小販們都收攤、鎖鋪,只留下一兩個旗招還在風中搖擺,橋下惠民河倒映著兩岸酒肆的彩燈,燈影瞳瞳、熱鬧無兩。
遠處,隱隱聽到了駿馬疾馳和兵甲鏗鏘聲。
李從舟累極,只看河中倒映出的那輪圓月,一動不動。
兵甲馬蹄,漸漸靠近。
為首一人,還是險些被他擰斷手的蕭副將。
蕭副將讓銀甲衛們等在原地,自己下馬上橋,試探著走過去。
見李從舟沒拒絕,蕭副將才慢慢走到他身邊輕聲道:
「宮裡來了人,陛下的意思,還是要簡單辦個認祖歸宗的儀式,即便不是慶典,也要更新譜牒、記名宗廟。」
李從舟連半個眼神都沒給他。
蕭副將也不覺尷尬,自顧自繼續說道:
「王爺的意思倒不強求,您愛辦就辦,不愛就拉倒,反正收拾了寧興堂對面的滄海堂給您。」
聽見寧心堂三字,李從舟終於從惠民河上收回一點視線。
「……那寧心堂呢?」
跑了一日滴水未進,他一開口,嗓音是連蕭副將都被嚇著的嘶啞。
蕭副將猶豫片刻,在轉身回馬上拿水袋和繼續說之間猶豫片刻,最後還是選擇留下來,「寧心堂一切如舊。」
在李從舟策馬奔出王府後,寧王就處置了那個亂嚼舌根的庶務,拖到王府正堂的廣院中,召集闔府奴婢觀禮,賞了他五十大板。
五十大板算是死杖,打完最後那庶務都不成人形。
大管事秉承寧王心意,只對府內瑟瑟發抖的眾人說了一句話,叫他們不要妄議主子的是非,否則下場就和這庶務一樣。
同時,王妃讓嬤嬤扶著她,邁步走入了寧心堂正房。
房中的一應陳設都未變,好像下一瞬就會有個笑容甜甜的小傢伙朝她奔來、響亮喚她一句阿娘。
然而——
床鋪上整整齊齊堆放的香囊,還有收拾好的大匣子,都讓王妃忍不住淚如雨下。
顧雲秋甚至沒帶走那些寧王畫給他的「小老虎」,一疊疊宣紙里,還夾著很多陶記糕點鋪的油紙。
王妃輕輕咬了下嘴唇,最終忍不住撲入身邊嬤嬤懷中,失聲痛哭。
——誰說那孩子不懂事?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王妃只盼顧雲秋是天下最壞最壞的小孩。
可以任性,可以驕縱,可以不用走得這般坦然。
寧王處理完前院事,轉身回到寧心堂時,他遠遠就聽見了妻子心碎的哭聲。
他遲疑兩步近鄉情怯,最終沒走過去,而是鬼使神差繞到了寧興堂後院。
後院內未點燈,馬廄里,那匹他送給顧雲秋的踏雪烏騅正在靜靜吃草,而遠處草靶旁,弓架上全是他特製給顧雲秋玩的孩兒弓。
遠遠看著月光下毛皮油亮的馬,寧王仰了仰頭,狠狠鎖緊酸澀的眼眸。
夜風陣陣,寒月漸圓,四境的天空中卻有驅不散的黃雲。
蕭副將還站在豐樂橋上,說完寧心堂之狀況,他又告訴李從舟:
「王爺已經請旨,讓銀甲衛去尋了。」
他說了這麼多,只有最後這句讓李從舟轉頭看了他一眼。
兩人對視片刻後,李從舟先錯開視線,「……手,還痛麼?」
蕭副將一愣,而後渾不在意地擺擺手,「您功夫俊,是我技不如人。」
李從舟神色懨懨,「所以,您是來尋我回去的?」
蕭副將點點頭,「可以這麼說。」
「……?」
「您若不想回去也成。」
話雖這麼說,但李從舟看他們沒有離開的意思,便明白了——他要不想回,那蕭副將和銀甲衛就會一直跟著他。
今日的事已經走漏風聲,無論他願不願,明日京城大街小巷裡談論的一定是寧王府的真假世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