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寧王沉默良久,垂眸看著腳邊的地面輕聲道:
「正對寧興堂的滄海堂空著,也是和寧心堂一般大小的院落,這兩日我便請人收拾出來,再調撥合適的人手伺候。」
王妃一愣,而後目光盈盈地看向丈夫:「那,寧心堂呢?」
寧王虛虛握住她的手,目光堅定、神色卻柔和,「我認秋秋做義子,寧心堂照樣兒叫他住著,宜兒覺著如何?」
王妃看著他,半晌後將另一隻手疊在丈夫的手背上。
若寧王不開這個口,她也有此心。
親生子陰差陽錯在佛寺生活了十五年,她心有愧疚。
可顧雲秋……
那傻孩子乖軟可愛,又何錯之有?
王府這般大,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小小的顧雲秋?
然而,夫妻倆才拿定了注意,那邊卻有下人匆匆來報——
「老爺、夫人,可不好了。」
「明濟師傅他和銀甲衛打起來了……」
第046章
外頭的混亂, 並未驚動寧心堂內的主僕倆。
顧雲秋清點好了寧心堂的內帳,將所有鎖櫃的鑰匙排列整齊放到書案上,然後又檢查了一遍周身——沒留下任何金貴華美之物:
衣衫是霽青地的普通棉衫, 腳上踩一雙棉套鞋,腰間無有香囊玉佩, 兩條袖袋亦是空空。
除了點心,寧心堂內還有許多雜役、僕婦,沒得主人吩咐,他們只能遠遠在直房內守著。
有明眼的已瞧出來端倪, 正在私下議論, 是不是該去走一走內外門管事的路子, 重新在王府里謀個差事。
顧雲秋仔細教了點心一道, 教他待會兒如何回話:
「是宗正院的院士也好, 父……王爺王妃也罷, 總之點心你遇事不要與人爭, 態度端正也無須奴顏婢膝,有什麼說什麼, 大大方方的。」
點心哭過一場,人也冷靜下來, 「公子放心,我都記著呢。」
顧雲秋仰頭,最後看了他一眼, 然後轉身朝著觀月堂和瞭山閣的方向先後拜下, 他深深作揖、長長俯首,是正經的三跪九叩首。
觀月堂是王妃的院落, 瞭山閣是寧王的書房。
三拜過後,顧雲秋轉身, 帶著點心回到正堂中,然後推開正堂西側的窗戶,利索地一躍翻身,順窗戶就來到了後院中。
院內,前世小雜役指給他的矮牆,尤自獨立。
顧雲秋撐著自己一躍上牆,回頭沖擔憂看著他的點心揮揮手,露出一抹融融笑意,然後一躍下牆、順著背街暗巷,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王府。
——事情真相不明,銀甲衛只守了內院。
武王街前後的街巷上依舊是人來人往,喧囂熱鬧。
顧雲秋靠在牆下的陰影里等了一會兒,然後就閃身混入人群中,很快沒了影兒。
王府內。
匆匆趕到後院客舍的寧王,遠遠看見了被團團圍在中央的僧明濟。
年輕的僧人面寒似冰、以寡敵眾,手中什麼兵刃也無,卻已打趴下一圈銀甲衛,他也不說話,就那麼直衝沖往門外走。
客舍的幾個雜役婆子各捂肚子,哀哀叫著滾倒在回廊上。
寧王的腳步頓住,眸色複雜地看向那個灰色身影。
如今真相告破,遠遠立於秋風中的僧明濟,五官樣貌確與當年的他有八分相似,而且眉眼精緻、唇線蜿蜒,當真和徐宜一模一樣。
他心下澀然,卻不知要如何開口。
管事著急,忍不住在旁催促,「爺,您倒是發話呀?」
再不發話,那班銀甲衛怕是攔他不下。
寧王張了張口,最後苦笑一聲:
發話?
他發什麼話?
是張口要銀甲衛一擁而上、拿下他陰差陽錯分離了十五年的親生兒子,還是腆著臉拿出為人父的威壓、喝止僧明濟的行動?
……無論是哪一種,他都開不了這個口。
見王爺為難,管事也木著臉不好發話,倒是長廊後匆匆跳出來一人,一躍加入戰局,與李從舟纏鬥在一起。
——是蕭副將。
不像其他銀甲衛那般畏首畏尾,蕭副將出手極快、毫不留情,偏偏李從舟也沒客氣,兩人呯呯打在一起:飛沙走石、勁風赫赫。
管事看得心驚肉跳,生怕打出人命。
而寧王靜靜站在一旁,有些悲哀地發現——即便是蕭副將,也只是和僧明濟堪堪打個平手。
他精心養育、疼愛了十五年的顧秋秋,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騎射一團稀爛、君子六藝無一精通。
而被當做孤兒養在報國寺的親生兒子僧明濟,卻是騎射俱佳、武藝超群,行為端直、得到滿京之人讚譽。
寧王胸口巨創,只覺喉頭腥甜。
他不是一個盡責的父親。
那邊,李從舟卻已被蕭副將的糾纏不休惹出了真火,他忽然改換招式、誘著蕭副將來襲,卻閃電般出手一指點中他身上暗穴。
趁著蕭副將吃痛遲疑,李從舟拎起他的手臂反扭,膝蓋一屈跪到他後背,直將人牢牢制住。
只要再用一點兒力,蕭副將這條胳膊就廢了。
他氣喘吁吁、暗自心驚,根本沒想到眼前的僧明濟有這樣高的本領。
「正對寧興堂的滄海堂空著,也是和寧心堂一般大小的院落,這兩日我便請人收拾出來,再調撥合適的人手伺候。」
王妃一愣,而後目光盈盈地看向丈夫:「那,寧心堂呢?」
寧王虛虛握住她的手,目光堅定、神色卻柔和,「我認秋秋做義子,寧心堂照樣兒叫他住著,宜兒覺著如何?」
王妃看著他,半晌後將另一隻手疊在丈夫的手背上。
若寧王不開這個口,她也有此心。
親生子陰差陽錯在佛寺生活了十五年,她心有愧疚。
可顧雲秋……
那傻孩子乖軟可愛,又何錯之有?
王府這般大,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小小的顧雲秋?
然而,夫妻倆才拿定了注意,那邊卻有下人匆匆來報——
「老爺、夫人,可不好了。」
「明濟師傅他和銀甲衛打起來了……」
第046章
外頭的混亂, 並未驚動寧心堂內的主僕倆。
顧雲秋清點好了寧心堂的內帳,將所有鎖櫃的鑰匙排列整齊放到書案上,然後又檢查了一遍周身——沒留下任何金貴華美之物:
衣衫是霽青地的普通棉衫, 腳上踩一雙棉套鞋,腰間無有香囊玉佩, 兩條袖袋亦是空空。
除了點心,寧心堂內還有許多雜役、僕婦,沒得主人吩咐,他們只能遠遠在直房內守著。
有明眼的已瞧出來端倪, 正在私下議論, 是不是該去走一走內外門管事的路子, 重新在王府里謀個差事。
顧雲秋仔細教了點心一道, 教他待會兒如何回話:
「是宗正院的院士也好, 父……王爺王妃也罷, 總之點心你遇事不要與人爭, 態度端正也無須奴顏婢膝,有什麼說什麼, 大大方方的。」
點心哭過一場,人也冷靜下來, 「公子放心,我都記著呢。」
顧雲秋仰頭,最後看了他一眼, 然後轉身朝著觀月堂和瞭山閣的方向先後拜下, 他深深作揖、長長俯首,是正經的三跪九叩首。
觀月堂是王妃的院落, 瞭山閣是寧王的書房。
三拜過後,顧雲秋轉身, 帶著點心回到正堂中,然後推開正堂西側的窗戶,利索地一躍翻身,順窗戶就來到了後院中。
院內,前世小雜役指給他的矮牆,尤自獨立。
顧雲秋撐著自己一躍上牆,回頭沖擔憂看著他的點心揮揮手,露出一抹融融笑意,然後一躍下牆、順著背街暗巷,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王府。
——事情真相不明,銀甲衛只守了內院。
武王街前後的街巷上依舊是人來人往,喧囂熱鬧。
顧雲秋靠在牆下的陰影里等了一會兒,然後就閃身混入人群中,很快沒了影兒。
王府內。
匆匆趕到後院客舍的寧王,遠遠看見了被團團圍在中央的僧明濟。
年輕的僧人面寒似冰、以寡敵眾,手中什麼兵刃也無,卻已打趴下一圈銀甲衛,他也不說話,就那麼直衝沖往門外走。
客舍的幾個雜役婆子各捂肚子,哀哀叫著滾倒在回廊上。
寧王的腳步頓住,眸色複雜地看向那個灰色身影。
如今真相告破,遠遠立於秋風中的僧明濟,五官樣貌確與當年的他有八分相似,而且眉眼精緻、唇線蜿蜒,當真和徐宜一模一樣。
他心下澀然,卻不知要如何開口。
管事著急,忍不住在旁催促,「爺,您倒是發話呀?」
再不發話,那班銀甲衛怕是攔他不下。
寧王張了張口,最後苦笑一聲:
發話?
他發什麼話?
是張口要銀甲衛一擁而上、拿下他陰差陽錯分離了十五年的親生兒子,還是腆著臉拿出為人父的威壓、喝止僧明濟的行動?
……無論是哪一種,他都開不了這個口。
見王爺為難,管事也木著臉不好發話,倒是長廊後匆匆跳出來一人,一躍加入戰局,與李從舟纏鬥在一起。
——是蕭副將。
不像其他銀甲衛那般畏首畏尾,蕭副將出手極快、毫不留情,偏偏李從舟也沒客氣,兩人呯呯打在一起:飛沙走石、勁風赫赫。
管事看得心驚肉跳,生怕打出人命。
而寧王靜靜站在一旁,有些悲哀地發現——即便是蕭副將,也只是和僧明濟堪堪打個平手。
他精心養育、疼愛了十五年的顧秋秋,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騎射一團稀爛、君子六藝無一精通。
而被當做孤兒養在報國寺的親生兒子僧明濟,卻是騎射俱佳、武藝超群,行為端直、得到滿京之人讚譽。
寧王胸口巨創,只覺喉頭腥甜。
他不是一個盡責的父親。
那邊,李從舟卻已被蕭副將的糾纏不休惹出了真火,他忽然改換招式、誘著蕭副將來襲,卻閃電般出手一指點中他身上暗穴。
趁著蕭副將吃痛遲疑,李從舟拎起他的手臂反扭,膝蓋一屈跪到他後背,直將人牢牢制住。
只要再用一點兒力,蕭副將這條胳膊就廢了。
他氣喘吁吁、暗自心驚,根本沒想到眼前的僧明濟有這樣高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