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前兒登聞鼓院那一遭,您是知道的,偏巧當年給若雲公主送親的差事是老二領的,這關節上,上封總是要留他問一問。」
提起若雲公主,寧王的眉心亦是微蹙。
這位公主行二,出生在誠王府,頭裡還有昭敬皇后嫡出的一位長公主婧怡。
可惜長公主八歲病歿,在王府時,皇帝膝下就只得這麼一個女兒。
若雲公主的生母是順宜皇貴妃李氏,李氏是伺候在皇帝身邊的大宮女,後來出宮開府就得了太後恩典,抬她做了府上的頭一名侍妾。
李氏也爭氣,即便有昭敬皇后入府,她還是跟著生下了女兒、得進位為王府三品姬妾,位份僅次於兩院側妃。
然而建興十五年,李氏再度有孕,生產時百般艱難,誕下一個男嬰後就血崩而亡。
這男嬰生得白白胖胖、粉雕玉琢可愛極了,也是王府的第二個兒子,被取名予橋,並追封他的生母李氏為王府側妃。
那皇貴妃位是後來累加而得,順宜二字也是追尊的諡號。
本來生母過世,孩子合該交由當家主母、也便是當時的誠王妃文氏撫養,可文氏自己體弱、也還有剛滿歲的嫡長子要照顧。
而當時王府里的女眷——有孕的有孕、剛生產的剛生產,實騰不出人手,皇帝無奈,便只能將李氏膝下一對兒女,都暫時交給乳母們照料。
等予橋長到半歲,王妃也終於騰出手。
然而挪動予橋到王妃別院後不出半月,這孩子就生出高熱夭折。
雖然太醫們都說是碰巧,但難免有人背後議論——懷疑是王妃不容人,不想庶子分走嫡子的恩寵。
這本是無稽之談,府中眾人都知文氏性子好,斷不是那種能下狠手去殘害襁褓嬰兒的主兒。
那時的皇帝還只是個王爺,若不繼承大統,膝下諸子也就只掙個世子位,區別不過年奉多寡,何至於就要你死我活。
最要緊一樣,是文氏的嫡子已長成且無病無災,王妃好好的,何至於去害一個母親早逝、母族又無人的孩子。
往後,昭敬皇后對喪母又失去弟弟的若雲公主視若己出,長公主婧怡病逝後,更將若雲當做自己唯一的女兒看待。
當年若雲公主被議和親,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也是昭敬皇后。
只可惜西戎難得議和,朝中適齡的公主又僅有若雲一位,皇后再不舍,國事在上,也只能忍痛割愛。
她親自給若雲公主置辦嫁妝、縫製大婚要用的禮服,最後更是一直送車隊出京十餘里,往後大病一場傷及根本,從此再不能料理六宮事。
昭敬皇后待公主極好,只盼著她能在西戎生得兒女傍身,往後熬出頭,也能常常到京城探望。
偏偏若雲公主嫁到西戎沒多久,那求娶的戎王就給自家子侄斗死了。
不久,便也傳回公主病歿的消息。
昭敬皇后為此一直傷心,再好的藥吃下去身子底子也是壞的。
那時寧王妃入宮侍疾,皇后身邊的大宮女偷偷抹淚,說娘娘都病成這樣,夢裡喊的仍舊是公主乳名。
倘那西戎的荷娜王妃當真是若雲公主,還不知昭敬皇后在泉下要多寒心。
見寧王神色陡然凝重,江家大郎趕緊續道:
「至於小六嘛,他是去歲家宴上給父親誇下海口,說無論如何今年一定給他拐一名兒媳回來,我猜——多半是沒能哄著人,現在羞於進門呢。」
老將軍幼子的年紀比寧王還小上幾歲,算起來今年也二十五了,卻一直征戰在外未曾娶妻。
江鐮催過他幾回,都被六郎找由頭給躲過去。
今歲是老將軍的六十大壽,大約是誇下海口真的沒臉吧。
寧王笑了笑,神色舒展。
「至於小妹一家嘛……」大郎搖搖頭,「日前來信,說是在關西渡找不到船,可能要稍遲些,讓我給父親告罪呢。」
眾人這邊說說笑笑,那邊曲懷玉卻拉著顧雲秋找了個無人的安靜角落坐下,讓小廝去單獨弄了七八樣糕點來:
「秋秋,你先吃點東西墊上,我家宴會就是這樣的,一定要等所有人到齊才開席,別餓著你了。」
顧雲秋才吃了臘汁肉夾饃,這會兒還不餓。
他拉著曲懷玉坐下來,又纏著他講了幾樣西北和西南有名的點心。
如此到晚些時候,日暮黃昏。
曲懷玉的爹娘、大哥終於趕到,顧雲秋聽得門房唱喏,抬頭觀瞧時,門帘一動先走進來一個白面書生,年紀看著比寧王大,神態從容。
他才上前拜下、準備同老將軍見禮,身後的帘子就狠狠搖晃兩下,從外進來一個年輕人,呯咚一聲四仰八叉地倒在地上。
這人二十五六歲模樣,下巴青了老大一塊兒,眉眼卻含笑,一邊哀哀叫著求饒,一邊喊了老將軍:
「爹爹你瞧,姐姐她也忒不給我面子了!」
這時,便是又從帘子後繞進來一人,她身量不高、披一席紅色大氅,腰間跨馬鞭、短劍,腳上踩著雁翅皂靴,雲鬢邊簪著一朵重瓣山茶。
曲懷玉見著他們,一下就從凳子上竄起來。
提起若雲公主,寧王的眉心亦是微蹙。
這位公主行二,出生在誠王府,頭裡還有昭敬皇后嫡出的一位長公主婧怡。
可惜長公主八歲病歿,在王府時,皇帝膝下就只得這麼一個女兒。
若雲公主的生母是順宜皇貴妃李氏,李氏是伺候在皇帝身邊的大宮女,後來出宮開府就得了太後恩典,抬她做了府上的頭一名侍妾。
李氏也爭氣,即便有昭敬皇后入府,她還是跟著生下了女兒、得進位為王府三品姬妾,位份僅次於兩院側妃。
然而建興十五年,李氏再度有孕,生產時百般艱難,誕下一個男嬰後就血崩而亡。
這男嬰生得白白胖胖、粉雕玉琢可愛極了,也是王府的第二個兒子,被取名予橋,並追封他的生母李氏為王府側妃。
那皇貴妃位是後來累加而得,順宜二字也是追尊的諡號。
本來生母過世,孩子合該交由當家主母、也便是當時的誠王妃文氏撫養,可文氏自己體弱、也還有剛滿歲的嫡長子要照顧。
而當時王府里的女眷——有孕的有孕、剛生產的剛生產,實騰不出人手,皇帝無奈,便只能將李氏膝下一對兒女,都暫時交給乳母們照料。
等予橋長到半歲,王妃也終於騰出手。
然而挪動予橋到王妃別院後不出半月,這孩子就生出高熱夭折。
雖然太醫們都說是碰巧,但難免有人背後議論——懷疑是王妃不容人,不想庶子分走嫡子的恩寵。
這本是無稽之談,府中眾人都知文氏性子好,斷不是那種能下狠手去殘害襁褓嬰兒的主兒。
那時的皇帝還只是個王爺,若不繼承大統,膝下諸子也就只掙個世子位,區別不過年奉多寡,何至於就要你死我活。
最要緊一樣,是文氏的嫡子已長成且無病無災,王妃好好的,何至於去害一個母親早逝、母族又無人的孩子。
往後,昭敬皇后對喪母又失去弟弟的若雲公主視若己出,長公主婧怡病逝後,更將若雲當做自己唯一的女兒看待。
當年若雲公主被議和親,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也是昭敬皇后。
只可惜西戎難得議和,朝中適齡的公主又僅有若雲一位,皇后再不舍,國事在上,也只能忍痛割愛。
她親自給若雲公主置辦嫁妝、縫製大婚要用的禮服,最後更是一直送車隊出京十餘里,往後大病一場傷及根本,從此再不能料理六宮事。
昭敬皇后待公主極好,只盼著她能在西戎生得兒女傍身,往後熬出頭,也能常常到京城探望。
偏偏若雲公主嫁到西戎沒多久,那求娶的戎王就給自家子侄斗死了。
不久,便也傳回公主病歿的消息。
昭敬皇后為此一直傷心,再好的藥吃下去身子底子也是壞的。
那時寧王妃入宮侍疾,皇后身邊的大宮女偷偷抹淚,說娘娘都病成這樣,夢裡喊的仍舊是公主乳名。
倘那西戎的荷娜王妃當真是若雲公主,還不知昭敬皇后在泉下要多寒心。
見寧王神色陡然凝重,江家大郎趕緊續道:
「至於小六嘛,他是去歲家宴上給父親誇下海口,說無論如何今年一定給他拐一名兒媳回來,我猜——多半是沒能哄著人,現在羞於進門呢。」
老將軍幼子的年紀比寧王還小上幾歲,算起來今年也二十五了,卻一直征戰在外未曾娶妻。
江鐮催過他幾回,都被六郎找由頭給躲過去。
今歲是老將軍的六十大壽,大約是誇下海口真的沒臉吧。
寧王笑了笑,神色舒展。
「至於小妹一家嘛……」大郎搖搖頭,「日前來信,說是在關西渡找不到船,可能要稍遲些,讓我給父親告罪呢。」
眾人這邊說說笑笑,那邊曲懷玉卻拉著顧雲秋找了個無人的安靜角落坐下,讓小廝去單獨弄了七八樣糕點來:
「秋秋,你先吃點東西墊上,我家宴會就是這樣的,一定要等所有人到齊才開席,別餓著你了。」
顧雲秋才吃了臘汁肉夾饃,這會兒還不餓。
他拉著曲懷玉坐下來,又纏著他講了幾樣西北和西南有名的點心。
如此到晚些時候,日暮黃昏。
曲懷玉的爹娘、大哥終於趕到,顧雲秋聽得門房唱喏,抬頭觀瞧時,門帘一動先走進來一個白面書生,年紀看著比寧王大,神態從容。
他才上前拜下、準備同老將軍見禮,身後的帘子就狠狠搖晃兩下,從外進來一個年輕人,呯咚一聲四仰八叉地倒在地上。
這人二十五六歲模樣,下巴青了老大一塊兒,眉眼卻含笑,一邊哀哀叫著求饒,一邊喊了老將軍:
「爹爹你瞧,姐姐她也忒不給我面子了!」
這時,便是又從帘子後繞進來一人,她身量不高、披一席紅色大氅,腰間跨馬鞭、短劍,腳上踩著雁翅皂靴,雲鬢邊簪著一朵重瓣山茶。
曲懷玉見著他們,一下就從凳子上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