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魯亮細想片刻後兩眼發亮,站起來就與顧雲秋拱手:
「幸得雲兄弟提點!險些壞我慶順堂大事!」
顧雲秋擺擺手,這才起身招呼點心、小陶搬箱子回去,給藥草送上馬車後,魯亮將顧雲秋壓在杯盞下的一沓銀票歸還——
隨銀票遞過來的,還有一枚慶順堂的印信。
「請柬三日後送來,雲兄弟往後若有什麼事,憑此物到各堂口便是。」
這給旁邊的小陶都看傻了,便是蕭副將也面帶驚疑地看了顧雲秋好幾眼。
顧雲秋笑眯眯,謝過魯亮後,好好收起來銀票和印信鑽進馬車。
馬車順著來時路,沿山道搖搖晃晃返回玉田村。
日頭偏西,卻未至黃昏。
蕭副將策馬守在車旁,忍了又忍,最終還是忍不住:
「公子,剛才那些你都打哪兒學來的?」
魯亮擺出的茶碗陣,明顯是江湖會社的黑|話。
他跟在寧王身邊多年,從未見過王爺與會社的人接觸。
王妃,便更不可能懂這些。
顧雲秋眨眨眼,臉不紅心不跳:「書上看來的。」
蕭副將半信半疑,江湖會社都是秘密結社。若將黑|話寫到書里,那豈不是人人都知道怎麼對暗號了?那說黑|話還有什麼意義。
不過若不是書……
世子生活在王府,平日出去也就在和寧坊逛逛,蕭副將也實找不出顧雲秋能學這些東西的地方。
倒不是懂江湖黑|話不好,而是他擔心小世子被什麼別有用心的人騙了,或者交上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想了想,蕭副將嘆道:「剛才您可嚇壞我了。」
慶順堂的魯亮是盜匪起家,誰知道四方山上到底藏了他多少人。
若是一言不合談崩了,蕭副將都準備好要與他們拼命了——
沒想,顧雲秋三言兩語,就消弭了一場劍拔弩張。
比起蕭副將的擔憂,回過神來的小陶,卻是一改之前倨傲態度,紅著臉扯顧雲秋衣袖:
「你……剛才打什麼啞謎呢?能給講講麼?」
顧雲秋當然痛快答應,待細枝末節講明,馬車也正好停到小陶家門口。
小陶的父親還沒回,倒是鄰家姐姐一直等在門口,一邊剝毛豆、一邊向小路上張望,生怕小陶回不來。
顧雲秋讓銀甲衛幫忙小陶給箱子端進去,然後約定了之後來取生肌膏的時間,放下定金就匆匆離開了。
直到車上銅鈴聲漸遠,小陶坐在那口木箱上,狠狠捏自己臉頰一把,才終於找回些實感:
天呢,他這是,遇上貴人了!
之後三日,四月十六,慶順堂往南倉別院送來了請柬。
魯亮精明,碎金紅折本內根本沒有寫明宴請之人的姓名。
只說是慶順堂攢局、擺宴人是他魯亮,地點在西湖邊的樓外樓,時間是十八日下午,其他的一概沒寫。
不過這倒正方便了顧雲秋去邀人。
將請帖轉送與別院總管,推說是前些日子請人來南倉看診結下的緣。慶順堂在江南有名,料必那總管也不好拒絕。
說回來,顧雲秋讓魯亮擺宴,其實是應了《道德經》上一句話:
見微知著,守柔處弱。
慶順堂和岳家藥局相爭這事兒,杭城內外鬧得沸沸揚揚、眾人皆知,誰先往前走一步,反而能破局——
顧雲秋讓魯亮示弱、迎岳家藥局進來,一是為緩和藥局和慶順堂的矛盾、著意民生,二則是讓任家和岳家都看看、慶順堂在江南的實力。
岳家藥局既想分杭城生藥一杯羹,又不想繳納商道保|護費。
那倒不如乾脆大氣些,如了他們所願。
水滿則溢,月滿而虧。
岳家藥局既然也是在南嶺做藥材生意的,應當很明白這個道理。
果然,任縣令和姐夫岳老闆兩個收到請柬也是心裡打鼓,咬牙橫心去到樓外樓,卻發現慶順堂眾人待他們很客氣,一頓飯下來隻字不提相爭之事。
反倒是宴會間隙里,江南大營的守將專程派人給慶順堂送來一份大禮,南倉別院的管事更是親自登門——
一邊給慶順堂主魯亮送禮,一邊抱歉說他們將軍實在有事來不了。
那熟稔的態度,讓在場眾人都忍不住議論——
「慶順堂還認得江南大營的將軍?」
「那送禮的老人家可是南倉別院的管事,南倉士兵獨屬於五軍都督府……這麼算起來,他們可是能越過浙府衙門的存在!」
「慶順堂路子原來這麼廣??」
「哎哎哎,你看那些披銀甲的!那是不是傳說中的銀甲衛?!」
錦朝兵制,只有一支隊伍的士兵能在平日裡披銀鎧。
慶順堂在杭城的關系網豐富這是眾人都知道的,但——
銀甲衛,這不是寧王的私兵麼?!
慶順堂原來還和寧王這樣的皇親國戚有瓜葛?
莫說是任縣令和岳老闆兩個驚訝,其他杭城做生藥的老闆心裡也七上八下。
至於慶順堂幾間核心藥鋪的老闆,雖然面上不顯,照舊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可幾個眼神交換,都是在問魯亮——他什麼時候搭上的大船。
「幸得雲兄弟提點!險些壞我慶順堂大事!」
顧雲秋擺擺手,這才起身招呼點心、小陶搬箱子回去,給藥草送上馬車後,魯亮將顧雲秋壓在杯盞下的一沓銀票歸還——
隨銀票遞過來的,還有一枚慶順堂的印信。
「請柬三日後送來,雲兄弟往後若有什麼事,憑此物到各堂口便是。」
這給旁邊的小陶都看傻了,便是蕭副將也面帶驚疑地看了顧雲秋好幾眼。
顧雲秋笑眯眯,謝過魯亮後,好好收起來銀票和印信鑽進馬車。
馬車順著來時路,沿山道搖搖晃晃返回玉田村。
日頭偏西,卻未至黃昏。
蕭副將策馬守在車旁,忍了又忍,最終還是忍不住:
「公子,剛才那些你都打哪兒學來的?」
魯亮擺出的茶碗陣,明顯是江湖會社的黑|話。
他跟在寧王身邊多年,從未見過王爺與會社的人接觸。
王妃,便更不可能懂這些。
顧雲秋眨眨眼,臉不紅心不跳:「書上看來的。」
蕭副將半信半疑,江湖會社都是秘密結社。若將黑|話寫到書里,那豈不是人人都知道怎麼對暗號了?那說黑|話還有什麼意義。
不過若不是書……
世子生活在王府,平日出去也就在和寧坊逛逛,蕭副將也實找不出顧雲秋能學這些東西的地方。
倒不是懂江湖黑|話不好,而是他擔心小世子被什麼別有用心的人騙了,或者交上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想了想,蕭副將嘆道:「剛才您可嚇壞我了。」
慶順堂的魯亮是盜匪起家,誰知道四方山上到底藏了他多少人。
若是一言不合談崩了,蕭副將都準備好要與他們拼命了——
沒想,顧雲秋三言兩語,就消弭了一場劍拔弩張。
比起蕭副將的擔憂,回過神來的小陶,卻是一改之前倨傲態度,紅著臉扯顧雲秋衣袖:
「你……剛才打什麼啞謎呢?能給講講麼?」
顧雲秋當然痛快答應,待細枝末節講明,馬車也正好停到小陶家門口。
小陶的父親還沒回,倒是鄰家姐姐一直等在門口,一邊剝毛豆、一邊向小路上張望,生怕小陶回不來。
顧雲秋讓銀甲衛幫忙小陶給箱子端進去,然後約定了之後來取生肌膏的時間,放下定金就匆匆離開了。
直到車上銅鈴聲漸遠,小陶坐在那口木箱上,狠狠捏自己臉頰一把,才終於找回些實感:
天呢,他這是,遇上貴人了!
之後三日,四月十六,慶順堂往南倉別院送來了請柬。
魯亮精明,碎金紅折本內根本沒有寫明宴請之人的姓名。
只說是慶順堂攢局、擺宴人是他魯亮,地點在西湖邊的樓外樓,時間是十八日下午,其他的一概沒寫。
不過這倒正方便了顧雲秋去邀人。
將請帖轉送與別院總管,推說是前些日子請人來南倉看診結下的緣。慶順堂在江南有名,料必那總管也不好拒絕。
說回來,顧雲秋讓魯亮擺宴,其實是應了《道德經》上一句話:
見微知著,守柔處弱。
慶順堂和岳家藥局相爭這事兒,杭城內外鬧得沸沸揚揚、眾人皆知,誰先往前走一步,反而能破局——
顧雲秋讓魯亮示弱、迎岳家藥局進來,一是為緩和藥局和慶順堂的矛盾、著意民生,二則是讓任家和岳家都看看、慶順堂在江南的實力。
岳家藥局既想分杭城生藥一杯羹,又不想繳納商道保|護費。
那倒不如乾脆大氣些,如了他們所願。
水滿則溢,月滿而虧。
岳家藥局既然也是在南嶺做藥材生意的,應當很明白這個道理。
果然,任縣令和姐夫岳老闆兩個收到請柬也是心裡打鼓,咬牙橫心去到樓外樓,卻發現慶順堂眾人待他們很客氣,一頓飯下來隻字不提相爭之事。
反倒是宴會間隙里,江南大營的守將專程派人給慶順堂送來一份大禮,南倉別院的管事更是親自登門——
一邊給慶順堂主魯亮送禮,一邊抱歉說他們將軍實在有事來不了。
那熟稔的態度,讓在場眾人都忍不住議論——
「慶順堂還認得江南大營的將軍?」
「那送禮的老人家可是南倉別院的管事,南倉士兵獨屬於五軍都督府……這麼算起來,他們可是能越過浙府衙門的存在!」
「慶順堂路子原來這麼廣??」
「哎哎哎,你看那些披銀甲的!那是不是傳說中的銀甲衛?!」
錦朝兵制,只有一支隊伍的士兵能在平日裡披銀鎧。
慶順堂在杭城的關系網豐富這是眾人都知道的,但——
銀甲衛,這不是寧王的私兵麼?!
慶順堂原來還和寧王這樣的皇親國戚有瓜葛?
莫說是任縣令和岳老闆兩個驚訝,其他杭城做生藥的老闆心裡也七上八下。
至於慶順堂幾間核心藥鋪的老闆,雖然面上不顯,照舊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可幾個眼神交換,都是在問魯亮——他什麼時候搭上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