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而且從報國寺回來後,點心不知怎地染上了小和尚習氣,竟也每日晨起打拳、午後偷閒練劍,把胸背練得橫闊結實不說,還嗖嗖躥高了不少。
顧雲秋看著他,總覺現在的點心,才是他本該長成的模樣:
不結巴、不駝背,也沒瘸腿,雖然青澀靦腆,但卻是個挺拔少年。
「……公子?」
點心疑惑地偏頭,伸出手在他眼前晃兩下。
「啊?」顧雲秋回神,「沒有沒有,我聽著呢,既然沒什麼大症候,那他……怎麼還不醒啊?」
點心撓撓頭,被問住了。
這時外面又響起雜役們見禮的聲音——是王妃回來了。
「阿娘!」
王妃笑著摸摸他的腦袋,「秋秋醒啦?」
「嘿嘿,」顧雲秋唇瓣掛上梨渦融融,想到自己偷吃的幾個供果,又不好意思地壓低聲音,「叫阿娘擔心啦……」
王妃睨他一眼,笑笑沒說什麼,只指了桌上的幾個包袱,告訴他這些都是寧王給他從御府庫中拿的。
顧雲秋好奇地打開一看,發現裡面有鬼工球、西洋鍾,一整套的金蟬猴、白玉雕的小偶,還有湖筆、徽墨、龍骨軟香等文房之物。
寧王的眼光毒,這些東西看著都不大,但精巧稀有,每樣的要價都不下百金之數。
他不知這些東西背後的彎彎繞繞,只大概明白:這是父王的示好。
於是他嘿嘿兩聲,當著王妃的面、高高興興收下了。
王妃坐在圓桌邊,等兒子收拾東西的檔口,轉頭遠遠瞥了一眼金紗帳後的羅漢床,卻意外地看見——年輕僧人的睫簾飛快動了動。
她挑挑眉,忽然笑著轉過頭,「秋秋餓不餓?」
「昂?」顧雲秋現在可聽不得半個餓字,他點頭入搗蒜,「嗯嗯嗯!」
王妃好笑地揪揪他臉蛋:「大夫說你是吃傷了東西,再餓也不能暴飲暴食,嬤嬤在觀月堂給你燉了雞絲粥,記著慢點吃。」
嬤嬤燉的雞絲粥?
顧雲秋兩眼放光,東西也不收了,帶點心就往外面走。
走出去兩步後,才想起什麼疑惑回頭,「阿娘不和我一起去?」
「秋秋先去,」王妃輕聲道,「我吩咐管家幾句就來。」
顧雲秋不疑有他,點點頭帶小廝離開了寧心堂。
而王妃看著羅漢床的方向,終於搖搖頭,無奈笑了。
她走過去坐下來,狀似無意地輕嘆道:「小師傅怎麼還不醒啊,是不是宮裡的太醫當真不成,嬤嬤你說,要不要再找首輔來看看?」
跟著伺候的嬤嬤心有靈犀,立刻配合道:「是呢,怎麼還不見醒?要不奴婢去給王爺說說?」
她們主僕倆一唱一和,也不用很多句,躺著的李從舟就裝不下去了。
他睜開眼、面色微赧,「……娘娘。」
王妃忍笑,揮揮手,先讓身邊嬤嬤下去。
看著耳根燒紅的年輕僧人,王妃心裡或多或少也猜出了他這般裝睡的緣由:
這孩子自小沒有爹娘照顧,雖是圓空大師的關門弟子,但到底年紀還小,乍然獨自待在陌生的環境中,總會有些拘謹。
想到十四年前的那個雨夜,王妃看向李從舟的目光更加溫柔。
同樣都是八月十五,同樣出生在暴雨夜。
她的秋秋從小金尊玉貴、錦衣玉食,眼前的小明濟卻孤苦無依、甚至都不知自己爹娘是誰。
王妃不說話,李從舟也不知要說什麼。
他打小在佛寺中長大,圓空大師待他如親子、照顧無微不至,但……報國寺中沒有女人,所以他也從來不知道……娘親是什麼。
前世,寧王妃每年都會到寺中還願。
她性子恬靜、溫柔,偶爾還有些小女兒情態,身上帶著一股梅香,袖中卻藏了不少好吃的點心糖果。
小沙彌們都親近她,就連明義師兄都愛與她多說兩句話。
那時李從舟總遠遠地看著,只覺她很像觀音堂中供奉的菩薩——高貴、溫柔,卻只可遠觀、不容褻瀆。
後來,報國寺大火,他失去了唯一的家;好不容易報了仇,卻又被告知一切都是錯的,從出生開始就都是錯的。
前世,他從西北返回寧王府時:
王妃已纏綿病榻數月,昏昏沉沉根本起不來身,偶爾一兩次夢囈,聽王府的下人們說,喚的也是那假世子之名。
他們母子,本就緣薄。
往後王妃病逝,李從舟便更沒了機會與她這般單獨相處。
只能在每年王妃的忌日,陪在寧王身邊,靜靜看他痛苦地將自己灌醉,然後醉眼朦朧地抱著王妃的靈位慟哭不絕。
眼下,李從舟不開口,王妃卻不會讓屋子就這樣沉寂。
她不再盯著小和尚,而是偏偏頭、托住自己下巴:
「偷偷告訴小師傅個秘密——」
李從舟抬頭。
「秋秋生下來前,我一直想要個省心的乖小孩,」王妃撩起嘴角笑,目光只看著遠處灑落的一片日光,「不說像長兄、長姊那般文武雙全,也至少知書達禮,有個世家公子小姐的模樣。」
顧雲秋看著他,總覺現在的點心,才是他本該長成的模樣:
不結巴、不駝背,也沒瘸腿,雖然青澀靦腆,但卻是個挺拔少年。
「……公子?」
點心疑惑地偏頭,伸出手在他眼前晃兩下。
「啊?」顧雲秋回神,「沒有沒有,我聽著呢,既然沒什麼大症候,那他……怎麼還不醒啊?」
點心撓撓頭,被問住了。
這時外面又響起雜役們見禮的聲音——是王妃回來了。
「阿娘!」
王妃笑著摸摸他的腦袋,「秋秋醒啦?」
「嘿嘿,」顧雲秋唇瓣掛上梨渦融融,想到自己偷吃的幾個供果,又不好意思地壓低聲音,「叫阿娘擔心啦……」
王妃睨他一眼,笑笑沒說什麼,只指了桌上的幾個包袱,告訴他這些都是寧王給他從御府庫中拿的。
顧雲秋好奇地打開一看,發現裡面有鬼工球、西洋鍾,一整套的金蟬猴、白玉雕的小偶,還有湖筆、徽墨、龍骨軟香等文房之物。
寧王的眼光毒,這些東西看著都不大,但精巧稀有,每樣的要價都不下百金之數。
他不知這些東西背後的彎彎繞繞,只大概明白:這是父王的示好。
於是他嘿嘿兩聲,當著王妃的面、高高興興收下了。
王妃坐在圓桌邊,等兒子收拾東西的檔口,轉頭遠遠瞥了一眼金紗帳後的羅漢床,卻意外地看見——年輕僧人的睫簾飛快動了動。
她挑挑眉,忽然笑著轉過頭,「秋秋餓不餓?」
「昂?」顧雲秋現在可聽不得半個餓字,他點頭入搗蒜,「嗯嗯嗯!」
王妃好笑地揪揪他臉蛋:「大夫說你是吃傷了東西,再餓也不能暴飲暴食,嬤嬤在觀月堂給你燉了雞絲粥,記著慢點吃。」
嬤嬤燉的雞絲粥?
顧雲秋兩眼放光,東西也不收了,帶點心就往外面走。
走出去兩步後,才想起什麼疑惑回頭,「阿娘不和我一起去?」
「秋秋先去,」王妃輕聲道,「我吩咐管家幾句就來。」
顧雲秋不疑有他,點點頭帶小廝離開了寧心堂。
而王妃看著羅漢床的方向,終於搖搖頭,無奈笑了。
她走過去坐下來,狀似無意地輕嘆道:「小師傅怎麼還不醒啊,是不是宮裡的太醫當真不成,嬤嬤你說,要不要再找首輔來看看?」
跟著伺候的嬤嬤心有靈犀,立刻配合道:「是呢,怎麼還不見醒?要不奴婢去給王爺說說?」
她們主僕倆一唱一和,也不用很多句,躺著的李從舟就裝不下去了。
他睜開眼、面色微赧,「……娘娘。」
王妃忍笑,揮揮手,先讓身邊嬤嬤下去。
看著耳根燒紅的年輕僧人,王妃心裡或多或少也猜出了他這般裝睡的緣由:
這孩子自小沒有爹娘照顧,雖是圓空大師的關門弟子,但到底年紀還小,乍然獨自待在陌生的環境中,總會有些拘謹。
想到十四年前的那個雨夜,王妃看向李從舟的目光更加溫柔。
同樣都是八月十五,同樣出生在暴雨夜。
她的秋秋從小金尊玉貴、錦衣玉食,眼前的小明濟卻孤苦無依、甚至都不知自己爹娘是誰。
王妃不說話,李從舟也不知要說什麼。
他打小在佛寺中長大,圓空大師待他如親子、照顧無微不至,但……報國寺中沒有女人,所以他也從來不知道……娘親是什麼。
前世,寧王妃每年都會到寺中還願。
她性子恬靜、溫柔,偶爾還有些小女兒情態,身上帶著一股梅香,袖中卻藏了不少好吃的點心糖果。
小沙彌們都親近她,就連明義師兄都愛與她多說兩句話。
那時李從舟總遠遠地看著,只覺她很像觀音堂中供奉的菩薩——高貴、溫柔,卻只可遠觀、不容褻瀆。
後來,報國寺大火,他失去了唯一的家;好不容易報了仇,卻又被告知一切都是錯的,從出生開始就都是錯的。
前世,他從西北返回寧王府時:
王妃已纏綿病榻數月,昏昏沉沉根本起不來身,偶爾一兩次夢囈,聽王府的下人們說,喚的也是那假世子之名。
他們母子,本就緣薄。
往後王妃病逝,李從舟便更沒了機會與她這般單獨相處。
只能在每年王妃的忌日,陪在寧王身邊,靜靜看他痛苦地將自己灌醉,然後醉眼朦朧地抱著王妃的靈位慟哭不絕。
眼下,李從舟不開口,王妃卻不會讓屋子就這樣沉寂。
她不再盯著小和尚,而是偏偏頭、托住自己下巴:
「偷偷告訴小師傅個秘密——」
李從舟抬頭。
「秋秋生下來前,我一直想要個省心的乖小孩,」王妃撩起嘴角笑,目光只看著遠處灑落的一片日光,「不說像長兄、長姊那般文武雙全,也至少知書達禮,有個世家公子小姐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