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他們打了敗仗,頌國是混不下去了,只能到羌國來碰碰運氣。
東線戰場,楊世傑率兵接連取勝,羌國唯恐東線也如西線那般一潰千里,對楊世傑尤為忌憚。他們父子倆起了投靠的心思後,羌國的將領蕭天澤便提出拿楊世傑的頭顱來換。
好在父親機智,趁楊世傑還未察覺,設局割下了他的腦袋,他們這才有了投靠羌國的籌碼。
留侯:「我們父子倆誠心誠意投靠羌軍,蕭將軍不會做出此等之舉。你就不用擔心了。」
「西京城可不是河西,也不是邊境那些小城。羌國已經在增兵趕往前線了,放心,西京城丟不了。」
姚安漣聞言,把心放在了肚子裡,他們父子倆就是看穿了之後被流放的命運,這才鋌而走險,若是在羌國也不得安生,那可大為不妙。
他們此時穿的是羌人的衣著,頭上戴著厚厚毛茸茸的帽子,身上披著裘衣,連髮飾佩戴都隨了羌人的風格,就是要向蕭將軍表達衷心,他們是真心實意融入羌國。
火爐燒的很旺,熱氣滾滾,姚安漣烤了一會兒,覺得暖和許多,忽又想起,「父親,您說陶玠……他會不會帶人來,把我們抓回去啊?」
楊世傑是陶玠的姑父,陶玠又是個能文能武重情重義的人,此時手握重兵,他聽聞此事,保不齊一怒之下會做出什麼舉動來。
想想都讓人惴惴不安。
留侯瞥了眼兒子那害怕的樣兒,平時這孩子在汴京城招搖過市、無法無天,也沒見他怕過誰,獨獨陶玠……
或許是陶玠過於冷峻板正,給這些孩子留下的印象吧。
「他此時是大軍的將領,行事怎麼可能如此隨意。為了抓我們兩,帶兵來犯。」留侯覺得自己兒子著實有些天真了。「這裡駐守著數萬羌兵,他陶玠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就是他想做,那也無計可施。他絕對抓不住咱們。你就別整天胡思亂想了。」
姚安漣往帳外望了望,外面重兵把守,父親說得對啊,他們此時在西京,在羌軍重重保衛之下,再安全不過了。
官家、陶蘊、陶玠,他們就算再憤怒,又有何用呢?
只能任由他們父子倆逍遙法外。
留侯:「待蕭將軍上奏,替咱們請了功,有了官職,咱們就可以去上京,到那時候,就徹底安全了。」
西京往南三百里開外的譽州,大頌東西兩線的軍隊在這裡會師。眾將領匯聚一堂。
陶蘊見到闊別已久的侄兒陶玠,眼圈紅了紅,蒼白的臉毫無血色。
楊將軍罹難之事,已在軍中傳開,眾人憤慨不已,恨不得抓住留侯父子生啖其肉,將其剝皮抽筋、碎屍萬段。
然而兩國交戰之際,這父子倆入了羌國軍營,便如魚入大海,即便恨得咬牙切齒,眾人卻是無計可施。
明知人就在西京,卻抓也抓不著,更是平添憎惡。
這股氣堵在眾人心頭,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
陶蘊作為苦主,丈夫被人害死,她一身縞素,親自披甲上陣,帶領群龍無首的東線頌軍,不僅守住了既得的勝利果實,還有效地推進了東線的戰事。
直到兩軍會師譽州,見到了親人,她緊繃的神經才終於鬆緩,撐不住昏死過去。
好在軍中有精通醫術的大夫,程招娣剛進城,就擔負起醫治將軍夫人的重任。
陶蘊的暈倒,引燃了眾將士的怒火。議事廳中,不少將領義憤填膺。
「姚家父子歹毒至極。我這就帶上一隊人馬,殺去羌營,把楊將軍的屍首搶回來。」一位雲州守衛軍的老將騰地站起來,作勢就要去召集人手。
「老將軍,息怒啊。現在戰事到了關鍵時刻,萬不可輕舉妄動。楊將軍捨生忘死爭取的大好局面,不能毀於我等之手。」藺崇從旁勸誡道。
「那你說怎麼辦?」老將憤慨的來回踱步,「將軍夫人悲痛欲絕,我們雲州守衛軍沒有一個人不恨的牙痒痒。不就是死戰嘛,我們雲州軍不怕死,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楊將軍身首異處。」
「說得對,我願跟老將軍一起去。」
「我也去,勢要抓住姚家父子,替楊將軍報仇!」
「要抓活的,讓他們跪在夫人面前請罪,千刀萬剮。」
藺崇一看這架勢,「諸位,諸位請勿動怒,若是意氣用事,只會徒增傷亡,於事無補啊。」他沉緩音調,希望眾人先平息怒火,冷靜下來。
「我欽佩楊將軍的為人,對姚家父子亦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大局當前,姚家父子已入羌營,此事當從長計議。如若我們齊心協力,拿下西京,到時亦可逼著羌國交人。」
「可是到時候他們不交怎麼辦?」老將道,「說不定再等下去,賊人逃到了別處,屆時連將軍的屍首都找不回來。」
眾人憤怒難平,藺崇雖苦口婆心勸說,但云州那邊諸將自有主張,他勸了也不聽。
「陶將軍,現下,還得將軍拿個主意。」藺崇唇舌都快說幹了,想著眾位將領中,屬陶玠官職最高,他又是陶蘊的侄兒,此時當出面主持大局。
可當他轉頭徵求陶玠的意見時,卻只看到一個蕭瑟的身影走了出去。
東線戰場,楊世傑率兵接連取勝,羌國唯恐東線也如西線那般一潰千里,對楊世傑尤為忌憚。他們父子倆起了投靠的心思後,羌國的將領蕭天澤便提出拿楊世傑的頭顱來換。
好在父親機智,趁楊世傑還未察覺,設局割下了他的腦袋,他們這才有了投靠羌國的籌碼。
留侯:「我們父子倆誠心誠意投靠羌軍,蕭將軍不會做出此等之舉。你就不用擔心了。」
「西京城可不是河西,也不是邊境那些小城。羌國已經在增兵趕往前線了,放心,西京城丟不了。」
姚安漣聞言,把心放在了肚子裡,他們父子倆就是看穿了之後被流放的命運,這才鋌而走險,若是在羌國也不得安生,那可大為不妙。
他們此時穿的是羌人的衣著,頭上戴著厚厚毛茸茸的帽子,身上披著裘衣,連髮飾佩戴都隨了羌人的風格,就是要向蕭將軍表達衷心,他們是真心實意融入羌國。
火爐燒的很旺,熱氣滾滾,姚安漣烤了一會兒,覺得暖和許多,忽又想起,「父親,您說陶玠……他會不會帶人來,把我們抓回去啊?」
楊世傑是陶玠的姑父,陶玠又是個能文能武重情重義的人,此時手握重兵,他聽聞此事,保不齊一怒之下會做出什麼舉動來。
想想都讓人惴惴不安。
留侯瞥了眼兒子那害怕的樣兒,平時這孩子在汴京城招搖過市、無法無天,也沒見他怕過誰,獨獨陶玠……
或許是陶玠過於冷峻板正,給這些孩子留下的印象吧。
「他此時是大軍的將領,行事怎麼可能如此隨意。為了抓我們兩,帶兵來犯。」留侯覺得自己兒子著實有些天真了。「這裡駐守著數萬羌兵,他陶玠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就是他想做,那也無計可施。他絕對抓不住咱們。你就別整天胡思亂想了。」
姚安漣往帳外望了望,外面重兵把守,父親說得對啊,他們此時在西京,在羌軍重重保衛之下,再安全不過了。
官家、陶蘊、陶玠,他們就算再憤怒,又有何用呢?
只能任由他們父子倆逍遙法外。
留侯:「待蕭將軍上奏,替咱們請了功,有了官職,咱們就可以去上京,到那時候,就徹底安全了。」
西京往南三百里開外的譽州,大頌東西兩線的軍隊在這裡會師。眾將領匯聚一堂。
陶蘊見到闊別已久的侄兒陶玠,眼圈紅了紅,蒼白的臉毫無血色。
楊將軍罹難之事,已在軍中傳開,眾人憤慨不已,恨不得抓住留侯父子生啖其肉,將其剝皮抽筋、碎屍萬段。
然而兩國交戰之際,這父子倆入了羌國軍營,便如魚入大海,即便恨得咬牙切齒,眾人卻是無計可施。
明知人就在西京,卻抓也抓不著,更是平添憎惡。
這股氣堵在眾人心頭,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
陶蘊作為苦主,丈夫被人害死,她一身縞素,親自披甲上陣,帶領群龍無首的東線頌軍,不僅守住了既得的勝利果實,還有效地推進了東線的戰事。
直到兩軍會師譽州,見到了親人,她緊繃的神經才終於鬆緩,撐不住昏死過去。
好在軍中有精通醫術的大夫,程招娣剛進城,就擔負起醫治將軍夫人的重任。
陶蘊的暈倒,引燃了眾將士的怒火。議事廳中,不少將領義憤填膺。
「姚家父子歹毒至極。我這就帶上一隊人馬,殺去羌營,把楊將軍的屍首搶回來。」一位雲州守衛軍的老將騰地站起來,作勢就要去召集人手。
「老將軍,息怒啊。現在戰事到了關鍵時刻,萬不可輕舉妄動。楊將軍捨生忘死爭取的大好局面,不能毀於我等之手。」藺崇從旁勸誡道。
「那你說怎麼辦?」老將憤慨的來回踱步,「將軍夫人悲痛欲絕,我們雲州守衛軍沒有一個人不恨的牙痒痒。不就是死戰嘛,我們雲州軍不怕死,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楊將軍身首異處。」
「說得對,我願跟老將軍一起去。」
「我也去,勢要抓住姚家父子,替楊將軍報仇!」
「要抓活的,讓他們跪在夫人面前請罪,千刀萬剮。」
藺崇一看這架勢,「諸位,諸位請勿動怒,若是意氣用事,只會徒增傷亡,於事無補啊。」他沉緩音調,希望眾人先平息怒火,冷靜下來。
「我欽佩楊將軍的為人,對姚家父子亦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但大局當前,姚家父子已入羌營,此事當從長計議。如若我們齊心協力,拿下西京,到時亦可逼著羌國交人。」
「可是到時候他們不交怎麼辦?」老將道,「說不定再等下去,賊人逃到了別處,屆時連將軍的屍首都找不回來。」
眾人憤怒難平,藺崇雖苦口婆心勸說,但云州那邊諸將自有主張,他勸了也不聽。
「陶將軍,現下,還得將軍拿個主意。」藺崇唇舌都快說幹了,想著眾位將領中,屬陶玠官職最高,他又是陶蘊的侄兒,此時當出面主持大局。
可當他轉頭徵求陶玠的意見時,卻只看到一個蕭瑟的身影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