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兩件事疊在一處,心頭不由升起淡淡的悵惘,然而刻不容緩,並不容許她過多沉溺於自己的情緒。
深吸一口氣,往台階邊走去,這年頭沒有拉警戒線的說法,兩名大理寺的衙役看見她一身緋紅官袍,再結合年紀相貌,很快便推斷出這位是名動京城的李相爺,於是很有眼色地向兩邊讓開。
李時居在台階前蹲下身子。
潘石吐出來的那一口黑血早就被沖洗乾淨了,然而石磚地上還留有一些深色印記。
她拿出路上臨時買來的小刀和手帕,慢慢刮下一層帶著血色的磚灰,包在手帕里。
這些是要送到大理寺讓仵作化驗的。
站在潘石吐血的地方想了想,李時居閉上雙眼,企圖還原潘石數個時辰前的行動軌跡。
如果有人膽敢給朝廷命官下藥,必然不會正大光明走進太子眼皮子底下,下在潘石飲下的茶水之中。
那麼最有可能行凶的地方,就是潘實從川廬花廳走出來,到台階之下的幾步路中。
李時居眉頭緊鎖,將這段路走了幾個來回。
只能說,大理寺打掃的速度太快,路上什麼都沒找到。
眼看川廬前的案發現場已經被她勘察了個底朝天,就連川廬內的家僕和兩名大理寺衙役都對她走來走去自言自語的模樣備案詫異。
看來現場遺留的痕跡已經不多了,李時居決定儘快奔赴大理寺。
換個思路來說,就這麼幾步路的功夫,潘石便能吐血倒下,毒發如此迅速,說明這得是一劑猛藥。
或許在大理寺仵作那兒,能得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她這身份在小雜役跟前可以隨意走到,到了見多識廣的主簿跟前,卻不那麼好使了。
大理寺的屋頂和牆壁都是深灰的石磚,終年氣氛壓抑,仿佛籠罩在一團陰霾的濃霧中。
膽小的人來此地,只怕會心驚肉跳。
說明來意後,衙役將她引入一間廂房,少頃,主簿就擦著額頭上的汗珠小跑進來。
「相爺來得巧,陛下剛帶著太子殿下離開,千叮嚀萬囑咐,此事干係重大,交由三法司會審。」主簿臉上露出為難的微笑,小心謹慎道,「恕小的直言,您雖是相爺,但也不算在三法司之內吧?」
主簿很有案件保密意識,正確履行工作職責,李時居實在無可厚非。
不過他那句「三法司」,倒是給她提了個醒兒。
都察院御史雲天青是她舅舅,刑部尚書師明亮和他眼下正在大理寺任評事的兒子師文耀都欠著她人情呢!
想了想,她點頭說好,「既然不便叨擾,那我只問問主簿,殿下離開時情狀如何?」
主簿嘆了口氣,「不大好,審訊時屋子是關著的,具體發生什麼也聽不清楚,不過回宮前,陛下當著大家的面兒對殿下說,『此事最好與你無關,朕也不是非你不可!』云云。」
他大概是想緩解一下氣氛,是以將明煦帝陰陽莫測的語氣學得十成十相似。
但是李時居卻一點兒都笑不出來,明煦帝這麼不給當朝太子面子,甚至隱隱威脅要讓東宮易主,看來那個侍衛必要咬定潘石之死與陳定川有關。
她眸色沉沉,擔憂地望了眼大理寺後面的牢獄和仵作房。
——必須要儘快與那個姓孫的侍衛見上一面,還得搞清楚潘石到底中了什麼毒藥。
第133章 審訊
找關係也要一步步來, 舅舅雲天青為人古板迂腐,未必會答應給她這個便宜外甥女提供幫助,不到萬不得已時, 李時居實在不想請出這尊大佛。
而師明亮雖然與陳定夷早就切斷了關係, 但他作為刑部尚書,曾是大皇子最為倚重的老臣, 在這件事上, 他會不會拿了證據還倒打一耙, 她心裡仍有個問號。
從主簿辦公的廂房走出來時,李時居當即拿定主意,先去找師文耀。
江都遊學時她曾經深夜報案, 師家父子得以通過二皇子的軍火案, 仕途更上一個台階。
回到京城之後, 師文耀更是將她這個國子監昔日同窗視為命中一大貴人。
最重要的是, 此人心性純良, 平生只愛破案,對於人情關係里的彎彎繞最為頭痛。
即便後來回到京城,兩人分頭參加科考、走上仕途, 私底下碰了面, 還是會小酌一杯,大理寺里接到了什麼樣的奇葩案件,他也會抹去姓名, 當八卦一樣講給李時居聽。
評事不像主簿, 有單獨辦公的廂房, 而是同旁人混在一處, 很好找,李時居只問了一名衙役, 便立刻尋到了師文耀的蹤跡。
他一身差服,抱著一摞卷宗從檔房裡出來,走路風風火火,差點撞到了李時居。
「時居兄!不對,我現在還是得高喊一聲小相爺!」看見舊友,師文耀笑出了一嘴大白牙,「什麼風把您吹到這兒來了?」
李時居接過他懷裡的一半卷宗,一臉認真道:「當然是請師兄幫忙。」
看她不像開玩笑的樣子,師文耀也嚴肅起來,「還有您三品大員辦不成的事?」
李時居苦笑了一聲,「還真有,唉,朝廷里不僅看官階,還看資歷和出身吶。」
師文耀身為尚書之子,深知為官的門道,他知道李時居沒有說假話,更沒有炫耀的意思,於是安慰她道:「反正時居兄不滿二十便是小相爺了,等年歲資歷也跟著熬上去,少不得當個帝師呢!」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深吸一口氣,往台階邊走去,這年頭沒有拉警戒線的說法,兩名大理寺的衙役看見她一身緋紅官袍,再結合年紀相貌,很快便推斷出這位是名動京城的李相爺,於是很有眼色地向兩邊讓開。
李時居在台階前蹲下身子。
潘石吐出來的那一口黑血早就被沖洗乾淨了,然而石磚地上還留有一些深色印記。
她拿出路上臨時買來的小刀和手帕,慢慢刮下一層帶著血色的磚灰,包在手帕里。
這些是要送到大理寺讓仵作化驗的。
站在潘石吐血的地方想了想,李時居閉上雙眼,企圖還原潘石數個時辰前的行動軌跡。
如果有人膽敢給朝廷命官下藥,必然不會正大光明走進太子眼皮子底下,下在潘石飲下的茶水之中。
那麼最有可能行凶的地方,就是潘實從川廬花廳走出來,到台階之下的幾步路中。
李時居眉頭緊鎖,將這段路走了幾個來回。
只能說,大理寺打掃的速度太快,路上什麼都沒找到。
眼看川廬前的案發現場已經被她勘察了個底朝天,就連川廬內的家僕和兩名大理寺衙役都對她走來走去自言自語的模樣備案詫異。
看來現場遺留的痕跡已經不多了,李時居決定儘快奔赴大理寺。
換個思路來說,就這麼幾步路的功夫,潘石便能吐血倒下,毒發如此迅速,說明這得是一劑猛藥。
或許在大理寺仵作那兒,能得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她這身份在小雜役跟前可以隨意走到,到了見多識廣的主簿跟前,卻不那麼好使了。
大理寺的屋頂和牆壁都是深灰的石磚,終年氣氛壓抑,仿佛籠罩在一團陰霾的濃霧中。
膽小的人來此地,只怕會心驚肉跳。
說明來意後,衙役將她引入一間廂房,少頃,主簿就擦著額頭上的汗珠小跑進來。
「相爺來得巧,陛下剛帶著太子殿下離開,千叮嚀萬囑咐,此事干係重大,交由三法司會審。」主簿臉上露出為難的微笑,小心謹慎道,「恕小的直言,您雖是相爺,但也不算在三法司之內吧?」
主簿很有案件保密意識,正確履行工作職責,李時居實在無可厚非。
不過他那句「三法司」,倒是給她提了個醒兒。
都察院御史雲天青是她舅舅,刑部尚書師明亮和他眼下正在大理寺任評事的兒子師文耀都欠著她人情呢!
想了想,她點頭說好,「既然不便叨擾,那我只問問主簿,殿下離開時情狀如何?」
主簿嘆了口氣,「不大好,審訊時屋子是關著的,具體發生什麼也聽不清楚,不過回宮前,陛下當著大家的面兒對殿下說,『此事最好與你無關,朕也不是非你不可!』云云。」
他大概是想緩解一下氣氛,是以將明煦帝陰陽莫測的語氣學得十成十相似。
但是李時居卻一點兒都笑不出來,明煦帝這麼不給當朝太子面子,甚至隱隱威脅要讓東宮易主,看來那個侍衛必要咬定潘石之死與陳定川有關。
她眸色沉沉,擔憂地望了眼大理寺後面的牢獄和仵作房。
——必須要儘快與那個姓孫的侍衛見上一面,還得搞清楚潘石到底中了什麼毒藥。
第133章 審訊
找關係也要一步步來, 舅舅雲天青為人古板迂腐,未必會答應給她這個便宜外甥女提供幫助,不到萬不得已時, 李時居實在不想請出這尊大佛。
而師明亮雖然與陳定夷早就切斷了關係, 但他作為刑部尚書,曾是大皇子最為倚重的老臣, 在這件事上, 他會不會拿了證據還倒打一耙, 她心裡仍有個問號。
從主簿辦公的廂房走出來時,李時居當即拿定主意,先去找師文耀。
江都遊學時她曾經深夜報案, 師家父子得以通過二皇子的軍火案, 仕途更上一個台階。
回到京城之後, 師文耀更是將她這個國子監昔日同窗視為命中一大貴人。
最重要的是, 此人心性純良, 平生只愛破案,對於人情關係里的彎彎繞最為頭痛。
即便後來回到京城,兩人分頭參加科考、走上仕途, 私底下碰了面, 還是會小酌一杯,大理寺里接到了什麼樣的奇葩案件,他也會抹去姓名, 當八卦一樣講給李時居聽。
評事不像主簿, 有單獨辦公的廂房, 而是同旁人混在一處, 很好找,李時居只問了一名衙役, 便立刻尋到了師文耀的蹤跡。
他一身差服,抱著一摞卷宗從檔房裡出來,走路風風火火,差點撞到了李時居。
「時居兄!不對,我現在還是得高喊一聲小相爺!」看見舊友,師文耀笑出了一嘴大白牙,「什麼風把您吹到這兒來了?」
李時居接過他懷裡的一半卷宗,一臉認真道:「當然是請師兄幫忙。」
看她不像開玩笑的樣子,師文耀也嚴肅起來,「還有您三品大員辦不成的事?」
李時居苦笑了一聲,「還真有,唉,朝廷里不僅看官階,還看資歷和出身吶。」
師文耀身為尚書之子,深知為官的門道,他知道李時居沒有說假話,更沒有炫耀的意思,於是安慰她道:「反正時居兄不滿二十便是小相爺了,等年歲資歷也跟著熬上去,少不得當個帝師呢!」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