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船行到一半,翻了。
一共死了四個人,其中就包括孟晴雲和沈父。
兩口子都會游泳,為了救別人被水沖走淹死了。
消息傳到城裡時,元若正在沈梨房間裡看劇,沈棠也在,三個人齊齊窩在床上。
沈梨接了一個電話,之後便不要命似的往外跑,元若嚇了一跳,趕緊追出去。
沈家夫妻倆的葬禮是楊何英他們幫著辦的,光是打撈屍體就費了不少精力和錢。老家的人不願意幫忙把屍體運回城裡,還是元利和與大哥開著車去運的,四四方方的兩座棺材抬上車,沈梨直接暈了過去。
再之後火化等事宜也是元家這邊在操辦,楊何英攔著姐妹倆,不讓她們看屍體。
——淹死的人在水裡泡脹了才浮起來,屍身還殘缺,沒法兒看。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沈梨一直消沉不起,沈棠也成天像個悶葫蘆似的,誰都不搭理。
元若陪著沈梨,也默默照顧著沈棠。
沈家的存款不多,留下來的值錢東西就是雜貨店了。姐妹倆還要讀書,不會也沒時間打理,後來是楊何英幫著維持,請了一個員工,進貨什麼的再慢慢交給沈梨來處理。
那間雜貨店就成了姐妹倆唯一的收入來源,供她們的日常開銷,供她們讀書,也存下了一筆。
沈家父母的死讓元若和沈梨的感情更加牢固,兩人的戀情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日常,更多的是依靠,扶持。沈梨把元若當成了精神支柱。
在此期間,元若改變了許多,不再衝動任性,變得更加成熟理智,每天都在為未來奔波努力,還幫著沈梨照看沈棠。
多年後元若已經記不清當時到底做過哪些事,只記得那幾年過得又累又充實,沈梨成天都在四處跑,大學期間就不得不開始掙錢,她倆一起做過很多兼職,摸爬打滾兩三年才走上正軌。
三年半的時間,她們掙了不少的錢,一塊兩塊地攢,然後越來越多。
中間還經歷了一次出櫃風波,鬧得不可開交。
楊何英氣得要命,抄起棍子就往元若身上招呼,最狠的時候還邊哭邊罵,說元若腦子有問題,撞了鬼不清醒。
沈梨總會擋在前面,為此挨了不少打。
那時的沈棠才多大,十歲出頭,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扒在門口靜靜看著。
有時候小孩兒也會跑過去護著元若,要把元若拉走。
曾經友好為鄰的兩家人「反目成仇」,老兩口要鬧,沈梨不得不搬走。
元若和沈棠跟著一起離開。
沒過多久,雜貨店也被賣掉。
沈家還留下的,只有空蕩蕩的老房子。
也許是生活的重壓讓人喘不過氣,也許是感情抵不過時間的流逝,離開大院子後的元若和沈梨並沒有過上想像中的美好生活。
當戀情被柴米油鹽浸潤,再撞上理想與未來,許多不曾察覺過的東西就會慢慢顯露出來。
那幾年裡,元若過得並不開心,很迷茫。
兩人攢的積蓄一點點消耗殆盡,創業就是無底洞,大把的錢砸進去卻聽不到聲響。
脫離校園後的生活一地雞毛,每天都要工作,要照顧沈棠,還要考慮到另一個人。一次次的爭吵,和好,再堅固的感情都會成為破碎的鏡子,不論如何拼湊都拼不回原樣。
元若和沈梨的分開來得一點都不突然,一個人把話說出口,兩個人都鬆了一口氣。
離開的前一天,沈梨把僅剩的那些錢都交給元若,說了許多掏心窩子的話。
分別十分體面,打包好行李,拿上錢,踏出那道門就再也沒有見過。
隨後的兩年裡,元若形單影隻,找了新工作,結交了形形色色的新朋友,並在第二年與家人和解。
姜雲和何妤都曾在最艱難時救濟過她,給了她不少支持。何妤建議她去大學城開店,那時她還不會烘焙,既沒錢也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於是拒絕了。
最初接觸到烘焙,是因為那陣子壓力太大,想找個緩解釋放的方式,便有事沒事就在家烤東西,慢慢研究。
她曾給沈棠送過生日蛋糕,自己親手做的,但沒現身去送,而是拖沈棠的班主任帶給小孩兒。班主任認識她,見過她許多次,知道她是沈棠的姐姐,便爽快答應代送。
也是那天晚上,元若收到了一個陌生來電。
電話接通,對方沒說話。
不知道到底是沈梨還是沈棠。
她試著問:「沈梨?」
對方隨即掛斷電話。
接下來的事也就那樣,意外車禍,沈家只剩最後一人。
當天下著大雨,天兒比較冷。
元若找了身自己的衣服給小崽穿,讓洗個澡再換上。
不過兩年時間,小崽長高了不少,比她還高。
深夜裡,元若問了這人許多話,想著緩和一下。
沈棠寡言少語,幾乎不主動開口。
元若不想留她,打算把她送到大院子讓老兩口想辦法。不過到底不忍心把這些話說出口,自始至終只柔聲關心了兩句。
後來該休息了,元若離開房間,剛走到門口,身後的人忽然低聲說:「你別趕我走……」
第六十章 番外四
沉寂的黑夜裡,屋中的光線總是不夠明亮。
元若回頭看了眼,卻瞧不清沈棠的面容,這人低著頭,都沒有與她對視。也許是在這一瞬間動容了,終究是割捨不掉,元若遲疑片刻,而後溫和地說:「不會。好好睡一覺,明早出去吃飯,到時候我來叫你。」
一共死了四個人,其中就包括孟晴雲和沈父。
兩口子都會游泳,為了救別人被水沖走淹死了。
消息傳到城裡時,元若正在沈梨房間裡看劇,沈棠也在,三個人齊齊窩在床上。
沈梨接了一個電話,之後便不要命似的往外跑,元若嚇了一跳,趕緊追出去。
沈家夫妻倆的葬禮是楊何英他們幫著辦的,光是打撈屍體就費了不少精力和錢。老家的人不願意幫忙把屍體運回城裡,還是元利和與大哥開著車去運的,四四方方的兩座棺材抬上車,沈梨直接暈了過去。
再之後火化等事宜也是元家這邊在操辦,楊何英攔著姐妹倆,不讓她們看屍體。
——淹死的人在水裡泡脹了才浮起來,屍身還殘缺,沒法兒看。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沈梨一直消沉不起,沈棠也成天像個悶葫蘆似的,誰都不搭理。
元若陪著沈梨,也默默照顧著沈棠。
沈家的存款不多,留下來的值錢東西就是雜貨店了。姐妹倆還要讀書,不會也沒時間打理,後來是楊何英幫著維持,請了一個員工,進貨什麼的再慢慢交給沈梨來處理。
那間雜貨店就成了姐妹倆唯一的收入來源,供她們的日常開銷,供她們讀書,也存下了一筆。
沈家父母的死讓元若和沈梨的感情更加牢固,兩人的戀情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日常,更多的是依靠,扶持。沈梨把元若當成了精神支柱。
在此期間,元若改變了許多,不再衝動任性,變得更加成熟理智,每天都在為未來奔波努力,還幫著沈梨照看沈棠。
多年後元若已經記不清當時到底做過哪些事,只記得那幾年過得又累又充實,沈梨成天都在四處跑,大學期間就不得不開始掙錢,她倆一起做過很多兼職,摸爬打滾兩三年才走上正軌。
三年半的時間,她們掙了不少的錢,一塊兩塊地攢,然後越來越多。
中間還經歷了一次出櫃風波,鬧得不可開交。
楊何英氣得要命,抄起棍子就往元若身上招呼,最狠的時候還邊哭邊罵,說元若腦子有問題,撞了鬼不清醒。
沈梨總會擋在前面,為此挨了不少打。
那時的沈棠才多大,十歲出頭,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扒在門口靜靜看著。
有時候小孩兒也會跑過去護著元若,要把元若拉走。
曾經友好為鄰的兩家人「反目成仇」,老兩口要鬧,沈梨不得不搬走。
元若和沈棠跟著一起離開。
沒過多久,雜貨店也被賣掉。
沈家還留下的,只有空蕩蕩的老房子。
也許是生活的重壓讓人喘不過氣,也許是感情抵不過時間的流逝,離開大院子後的元若和沈梨並沒有過上想像中的美好生活。
當戀情被柴米油鹽浸潤,再撞上理想與未來,許多不曾察覺過的東西就會慢慢顯露出來。
那幾年裡,元若過得並不開心,很迷茫。
兩人攢的積蓄一點點消耗殆盡,創業就是無底洞,大把的錢砸進去卻聽不到聲響。
脫離校園後的生活一地雞毛,每天都要工作,要照顧沈棠,還要考慮到另一個人。一次次的爭吵,和好,再堅固的感情都會成為破碎的鏡子,不論如何拼湊都拼不回原樣。
元若和沈梨的分開來得一點都不突然,一個人把話說出口,兩個人都鬆了一口氣。
離開的前一天,沈梨把僅剩的那些錢都交給元若,說了許多掏心窩子的話。
分別十分體面,打包好行李,拿上錢,踏出那道門就再也沒有見過。
隨後的兩年裡,元若形單影隻,找了新工作,結交了形形色色的新朋友,並在第二年與家人和解。
姜雲和何妤都曾在最艱難時救濟過她,給了她不少支持。何妤建議她去大學城開店,那時她還不會烘焙,既沒錢也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於是拒絕了。
最初接觸到烘焙,是因為那陣子壓力太大,想找個緩解釋放的方式,便有事沒事就在家烤東西,慢慢研究。
她曾給沈棠送過生日蛋糕,自己親手做的,但沒現身去送,而是拖沈棠的班主任帶給小孩兒。班主任認識她,見過她許多次,知道她是沈棠的姐姐,便爽快答應代送。
也是那天晚上,元若收到了一個陌生來電。
電話接通,對方沒說話。
不知道到底是沈梨還是沈棠。
她試著問:「沈梨?」
對方隨即掛斷電話。
接下來的事也就那樣,意外車禍,沈家只剩最後一人。
當天下著大雨,天兒比較冷。
元若找了身自己的衣服給小崽穿,讓洗個澡再換上。
不過兩年時間,小崽長高了不少,比她還高。
深夜裡,元若問了這人許多話,想著緩和一下。
沈棠寡言少語,幾乎不主動開口。
元若不想留她,打算把她送到大院子讓老兩口想辦法。不過到底不忍心把這些話說出口,自始至終只柔聲關心了兩句。
後來該休息了,元若離開房間,剛走到門口,身後的人忽然低聲說:「你別趕我走……」
第六十章 番外四
沉寂的黑夜裡,屋中的光線總是不夠明亮。
元若回頭看了眼,卻瞧不清沈棠的面容,這人低著頭,都沒有與她對視。也許是在這一瞬間動容了,終究是割捨不掉,元若遲疑片刻,而後溫和地說:「不會。好好睡一覺,明早出去吃飯,到時候我來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