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頁
每每到了夜深睡不著時,她總會想起康熙還在的時候。說來也是怪,明明這人在時只覺得耳邊的說話聲不停,如今看著這隻有她自己的寢房,竟也會覺得不適應。
太安靜了,安靜的讓她感到害怕。
康熙的離世讓馬佳·思穎埋在心裡的對死亡的恐懼一下子又跳了出來。
她這一生本就是因為機緣巧合而得到的,那麼她死後呢,又會去往哪裡。她所經歷的這一切是真實的嗎?她——還是真實存在的人嗎?
想起康熙留給自己的那封信,馬佳·思穎才慢慢的從空虛中脫離出來。馬佳·思穎一直都在問自己,她到底是誰?
而這個問題,不光是在上一世,這一世她也同樣沒能找到答案。
只見她來到桌前,打開放在最裡邊的盒子,裡面正躺著那封書信。
吾妻思穎。
馬佳·思穎上下摩挲著封面上的這四個字,萬千思緒湧上心頭,一時間複雜萬分。
她對康熙有感情嗎?
不可否認,肯定是有的。
只是在這樣的時代下,帝王和嬪妃的感情,她無法去正視,同樣也無法去相信。
他知曉自己的疏離,知道她的迴避。他有身為帝王的傲氣,而自己也同樣有不可脫去的「外衣」。
他們的相遇註定是沒有結果的,就如同康熙在信中寫到的那樣,這輩子他們都失去了太多,若是有下輩子,還是不要相知、相識才好。
這一世雖得到了疼愛自己的親人,但終究是因為時代的枷鎖而落了遺憾。
怎樣的生活才算是有意義的,千萬人有千萬人的說法,無法去找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原先是為了活下來,那麼現在呢?她又能在生命的盡頭做些什麼。
馬佳·思穎將信放入盒中。
既然枷鎖無法卸下,寢門無法打開,那她能否大膽一次,為了這世上千千萬萬的「自己」做些什麼,能否去主動找到那把鑰匙。
..................
景寧初年,因為胤祤自小受馬佳·思穎思想的影響,是以不光是在大清律法上做了修改,並規定每五年進行一次改動,確保大清律法能更好的順應發展。
而隨著逐漸開海,海上貿易不斷加強,胤祤派遣的皇家商隊帶了不少西方的物件兒回到大清,這些洋貨更是也讓胤祤對自己額娘與自己說的那些話又上了幾分心。
而既然下定決心了要讓大清長久的發展下去,那就不得不去正視如今大清所需要真正做出改變的地方。
胤祤已經從自己額娘和自家親姐那兒感受到了來自女子的智慧與才能,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事情上,女子確實要做的較好一些,所以他就算是頂著巨大的壓力也要加強保障女子的利益。
但要想在這男子為大的制度下為女子開出一片天來,胤祤只能從自己帶頭開始。他身為大清的皇帝都能做到,那麼這些大清的子民又如何不能。
不過,有這一想法的不僅僅只有他們母子二人。古往今來,難道就沒有人也看出了這個問題嗎?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就算是有心也無法去實現。
但如今不同了,由皇帝、皇太后還有幾位皇子帶頭興起,旨意一出,不光是京城,就連相隔較遠的南方也有不少人出頭支持。
在這之後的幾年裡,身為皇太后的馬佳·思穎先於京城開辦女子書院,而後發展到了全國各地,更是由皇家出資建立起了福利院,保障那些沒有生活能力的孤兒,讓他們能夠有個一技之長,能夠自立門戶。
先前因著有皇帝默許,一些過於腐朽的大臣只等著看這對母子的好戲。
可另他們沒想到的是,原本還和他一同說著堅決反對的大臣,一轉頭便是將家中女兒送去了女子書院,甚至到最後竟然演變成了世家熱潮。
反倒是他們這些守著三常五綱的老臣害的家中女輩不好議親,如今這去上女子書院已經成了隱形的標準。沒辦法,他們又只能覥著個老臉,陪著笑求皇上賜個恩典。
短短几年,大清的風向就有了肉眼可見的變化,雖然這對整個大清來說只是一個細微的改變,但若是一直未有人開這個頭,那麼便是永遠的都無法找到新的可能。
如今的大清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全都潛移默化地受著與之前不同思想的影響,假以時日,大清定會達到一個新的突破口,從而找到與新時代接軌的平衡點。
景寧十二年,皇太后馬佳氏病逝於暢春園,舉國上下自發地進行哀悼。
景寧帝遵守皇太后懿旨,將她的一簇頭髮和那個鐲子親自送回了馬佳府。
一早接到消息後就在門前等著的馬佳·馬爾賽正要給景寧帝行禮,便被他給打斷。
「今日朕不是皇上,只是額娘的兒子,君臣之禮便不必了。」
胤祤因為馬佳·思穎的病逝已經好幾日都未曾合眼,看著如今還健在的馬佳·馬爾賽,胤祤收了收鋒芒,語氣中帶著不易察覺到的哽咽,「額娘的遺願便是想要回到自己的原處,舅舅,侄兒聽話將額娘給帶回來了。」
現下馬佳府里,原先的大房夫妻二人和馬佳·思穎的阿瑪額娘全都離世,就連她的龍鳳胎親哥哥也先於他離了人間。
從胤祤手中接過那個小小的盒子,馬佳·馬爾賽是再也忍不住的眼淚直往下冒。
他們馬佳氏已經站出來太久了,雖然皇上放下了君臣,可他們到底還是隔了好幾層,若是不去小心著,難保昔日康熙年間的佟佳氏不會是如今景寧年的馬佳氏。
太安靜了,安靜的讓她感到害怕。
康熙的離世讓馬佳·思穎埋在心裡的對死亡的恐懼一下子又跳了出來。
她這一生本就是因為機緣巧合而得到的,那麼她死後呢,又會去往哪裡。她所經歷的這一切是真實的嗎?她——還是真實存在的人嗎?
想起康熙留給自己的那封信,馬佳·思穎才慢慢的從空虛中脫離出來。馬佳·思穎一直都在問自己,她到底是誰?
而這個問題,不光是在上一世,這一世她也同樣沒能找到答案。
只見她來到桌前,打開放在最裡邊的盒子,裡面正躺著那封書信。
吾妻思穎。
馬佳·思穎上下摩挲著封面上的這四個字,萬千思緒湧上心頭,一時間複雜萬分。
她對康熙有感情嗎?
不可否認,肯定是有的。
只是在這樣的時代下,帝王和嬪妃的感情,她無法去正視,同樣也無法去相信。
他知曉自己的疏離,知道她的迴避。他有身為帝王的傲氣,而自己也同樣有不可脫去的「外衣」。
他們的相遇註定是沒有結果的,就如同康熙在信中寫到的那樣,這輩子他們都失去了太多,若是有下輩子,還是不要相知、相識才好。
這一世雖得到了疼愛自己的親人,但終究是因為時代的枷鎖而落了遺憾。
怎樣的生活才算是有意義的,千萬人有千萬人的說法,無法去找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原先是為了活下來,那麼現在呢?她又能在生命的盡頭做些什麼。
馬佳·思穎將信放入盒中。
既然枷鎖無法卸下,寢門無法打開,那她能否大膽一次,為了這世上千千萬萬的「自己」做些什麼,能否去主動找到那把鑰匙。
..................
景寧初年,因為胤祤自小受馬佳·思穎思想的影響,是以不光是在大清律法上做了修改,並規定每五年進行一次改動,確保大清律法能更好的順應發展。
而隨著逐漸開海,海上貿易不斷加強,胤祤派遣的皇家商隊帶了不少西方的物件兒回到大清,這些洋貨更是也讓胤祤對自己額娘與自己說的那些話又上了幾分心。
而既然下定決心了要讓大清長久的發展下去,那就不得不去正視如今大清所需要真正做出改變的地方。
胤祤已經從自己額娘和自家親姐那兒感受到了來自女子的智慧與才能,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事情上,女子確實要做的較好一些,所以他就算是頂著巨大的壓力也要加強保障女子的利益。
但要想在這男子為大的制度下為女子開出一片天來,胤祤只能從自己帶頭開始。他身為大清的皇帝都能做到,那麼這些大清的子民又如何不能。
不過,有這一想法的不僅僅只有他們母子二人。古往今來,難道就沒有人也看出了這個問題嗎?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就算是有心也無法去實現。
但如今不同了,由皇帝、皇太后還有幾位皇子帶頭興起,旨意一出,不光是京城,就連相隔較遠的南方也有不少人出頭支持。
在這之後的幾年裡,身為皇太后的馬佳·思穎先於京城開辦女子書院,而後發展到了全國各地,更是由皇家出資建立起了福利院,保障那些沒有生活能力的孤兒,讓他們能夠有個一技之長,能夠自立門戶。
先前因著有皇帝默許,一些過於腐朽的大臣只等著看這對母子的好戲。
可另他們沒想到的是,原本還和他一同說著堅決反對的大臣,一轉頭便是將家中女兒送去了女子書院,甚至到最後竟然演變成了世家熱潮。
反倒是他們這些守著三常五綱的老臣害的家中女輩不好議親,如今這去上女子書院已經成了隱形的標準。沒辦法,他們又只能覥著個老臉,陪著笑求皇上賜個恩典。
短短几年,大清的風向就有了肉眼可見的變化,雖然這對整個大清來說只是一個細微的改變,但若是一直未有人開這個頭,那麼便是永遠的都無法找到新的可能。
如今的大清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全都潛移默化地受著與之前不同思想的影響,假以時日,大清定會達到一個新的突破口,從而找到與新時代接軌的平衡點。
景寧十二年,皇太后馬佳氏病逝於暢春園,舉國上下自發地進行哀悼。
景寧帝遵守皇太后懿旨,將她的一簇頭髮和那個鐲子親自送回了馬佳府。
一早接到消息後就在門前等著的馬佳·馬爾賽正要給景寧帝行禮,便被他給打斷。
「今日朕不是皇上,只是額娘的兒子,君臣之禮便不必了。」
胤祤因為馬佳·思穎的病逝已經好幾日都未曾合眼,看著如今還健在的馬佳·馬爾賽,胤祤收了收鋒芒,語氣中帶著不易察覺到的哽咽,「額娘的遺願便是想要回到自己的原處,舅舅,侄兒聽話將額娘給帶回來了。」
現下馬佳府里,原先的大房夫妻二人和馬佳·思穎的阿瑪額娘全都離世,就連她的龍鳳胎親哥哥也先於他離了人間。
從胤祤手中接過那個小小的盒子,馬佳·馬爾賽是再也忍不住的眼淚直往下冒。
他們馬佳氏已經站出來太久了,雖然皇上放下了君臣,可他們到底還是隔了好幾層,若是不去小心著,難保昔日康熙年間的佟佳氏不會是如今景寧年的馬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