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願我們兄弟二人平安健康!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外面一陣寒風襲來,掛在窗口的撥浪鼓晃動起來,發出陣陣聲音。
景御笑著呢喃:「定是父皇跟母后聽到了我們的聲音,在回應我們。」
景雲認真地點頭:「我們會好好的。他們也會好好的。」
過完年,景雲就要搬出皇宮了。這宮裡只剩下景御,還有那十八名即將入宮的女子。景雲心裡自然是不放心的。
哪怕這十八名女子經過層層篩選,小人難防。難以確保她們當中與叛賊沒有關係。
「哥,要不搞一齣戲?」景雲前幾天就有了這個想法。打算讓景御演一齣戲,在與這些女子相處之時,演出中毒的樣子。
新君中毒,朝中必然浮動。這次就看那隻潛伏在暗中的狐狸會不會跳出來。
這一年,查無所獲,景御心裡當然煩躁不安。所以聽完景雲的想法,當即同意這麼做。
兄弟兩就此事談論了很多,除此之外,景雲還聊了不少大臣家裡的八卦事。
景御笑著聽他說話,心裡覺得很滿足。對於皇家而言,親人在身旁,真情實感,毫無算計,這便是幸福了。
過完年,人們開始了新的忙碌。
這是景御登基後的第二年,因為姜國還沒有解封,姜國的疫情一直存在。哪怕這一年有楚國跟衛國的藥材支援,姜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於是,景御寫了一封信給衛國那邊。跟衛羽商談兩國共同派出醫者前往姜國支援。@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衛國那邊當然是不願意的,但是楚國這邊要行動,而衛國這邊不行動,這不是顯得袖手旁觀了嗎?所以衛羽還是從民間募集上百名醫者,與楚國的醫者隊伍組團前往姜國。
因為要把十八名才女接入宮中,景雲過完年就搬出宮了。
朝中官員得知此事心情複雜!
哪怕有些官員以及把自家孩子送出京城了,這心裡總是不安。實在是景雲太能折騰了!過去樁樁事情,給人帶來了印象太深刻!
家中還沒有把孩子送走的官員最是忐忑,哪怕捆,也要將孩子捆走,送離京城!
就連左相跟右相都不放心,得知景雲出宮後,馬上派人去盯著景雲。生怕這小子再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只有這群官宦子弟最高興!因為他們終於又能見到安王了!
景雲這回出宮,陣勢很大。有很多禁軍保護著他。
然而在路上,卻有兩個婦女攔住了路,哭著喊冤。
在調查完聊州刺史後,贏蒙等人本想直接把證據送到大理寺。景雲卻吩咐他們安排這一出攔路喊冤的戲。為的就是光明正大的審理此案。
審案子,當然是在百姓的見證下審察才有意思!
景雲的馬車停下來,裝模作樣的詢問發生何事,然後由趙總管推著他下車。直接當場詢問冤情。
等這對婦女說完,景雲根據她們所言馬上將涉案的官員以及相關部門的官員叫過來,當著眾人的面一起審案子。
右相聽說此事後,嘴角抽搐了一下,把筆放下來,這工作匯報是寫不下去了。
他真是搞不懂為什麼景雲這麼愛出風頭。本來私下調查聊州刺史的事情,查到罪證上交司法部門就行了。但是景雲偏偏要露面管這件事。這不是故意找惹麻煩嗎?上面沒人護著,一個聊州刺史敢如此大膽欺上瞞下嗎?這一點,右相不信景雲不明白。他就是想不明白為何景雲總是如此,明知得罪人偏要做!
左相得到消息,有景雲帶人去青樓的事情在先,這一對比當街審案子壓根不是什麼大事!所以就沒有放在心上,也不打算去管景雲。一個藩王,遇到喊冤的百姓,若是不為所動那才有問題!所以,在左相看來景雲做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這時候的左相,已經忘了當年他對夜裡碰到的求助婦人無視一事。不得不說,從有了月考之後,再加上換身份去民間體察,這些經歷讓左相找回了入仕初心。現在的他,十分看重百姓與民生。
官員們下班後,得知今日景雲一出宮就碰到了喊冤之人,精準收拾聊州刺史。他們倒是想吐槽,但是又不知從何處開始吐槽。
畢竟吐槽景雲,已經成為他們共用的話題。但是景雲今日所為並無不妥,要怎麼吐槽呢?
還真有人想到了吐槽的角度,開口道:「藩王不應插手政事,安王怎能當街審案?若是如此,那大理寺跟京兆府還做不做事了?都讓安王來做得了!」
這話還真讓說到了大理寺跟京兆府的官員心裡!那可不是!這涉及朝政的事情,輪得到安王插手嗎?而且還是當街審案,一點面子都不給他們!
喊冤之人去找安王,而不是去大理寺或者京兆府求助,說明安王影響更大!有了此事在先,往後有冤情之人,必定都會跑去找安王!那不就是給了安王一次次插手朝政的機會嗎?如此就彰顯他們這些司法機構無用了!京兆府跟大理寺能高興才怪!
這個人的吐槽,得到了很多官員的認同,他們一致認為安王不應該插手這些事。所以,他們決定上奏提這件事,給安王一個警告!
外面一陣寒風襲來,掛在窗口的撥浪鼓晃動起來,發出陣陣聲音。
景御笑著呢喃:「定是父皇跟母后聽到了我們的聲音,在回應我們。」
景雲認真地點頭:「我們會好好的。他們也會好好的。」
過完年,景雲就要搬出皇宮了。這宮裡只剩下景御,還有那十八名即將入宮的女子。景雲心裡自然是不放心的。
哪怕這十八名女子經過層層篩選,小人難防。難以確保她們當中與叛賊沒有關係。
「哥,要不搞一齣戲?」景雲前幾天就有了這個想法。打算讓景御演一齣戲,在與這些女子相處之時,演出中毒的樣子。
新君中毒,朝中必然浮動。這次就看那隻潛伏在暗中的狐狸會不會跳出來。
這一年,查無所獲,景御心裡當然煩躁不安。所以聽完景雲的想法,當即同意這麼做。
兄弟兩就此事談論了很多,除此之外,景雲還聊了不少大臣家裡的八卦事。
景御笑著聽他說話,心裡覺得很滿足。對於皇家而言,親人在身旁,真情實感,毫無算計,這便是幸福了。
過完年,人們開始了新的忙碌。
這是景御登基後的第二年,因為姜國還沒有解封,姜國的疫情一直存在。哪怕這一年有楚國跟衛國的藥材支援,姜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於是,景御寫了一封信給衛國那邊。跟衛羽商談兩國共同派出醫者前往姜國支援。@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衛國那邊當然是不願意的,但是楚國這邊要行動,而衛國這邊不行動,這不是顯得袖手旁觀了嗎?所以衛羽還是從民間募集上百名醫者,與楚國的醫者隊伍組團前往姜國。
因為要把十八名才女接入宮中,景雲過完年就搬出宮了。
朝中官員得知此事心情複雜!
哪怕有些官員以及把自家孩子送出京城了,這心裡總是不安。實在是景雲太能折騰了!過去樁樁事情,給人帶來了印象太深刻!
家中還沒有把孩子送走的官員最是忐忑,哪怕捆,也要將孩子捆走,送離京城!
就連左相跟右相都不放心,得知景雲出宮後,馬上派人去盯著景雲。生怕這小子再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只有這群官宦子弟最高興!因為他們終於又能見到安王了!
景雲這回出宮,陣勢很大。有很多禁軍保護著他。
然而在路上,卻有兩個婦女攔住了路,哭著喊冤。
在調查完聊州刺史後,贏蒙等人本想直接把證據送到大理寺。景雲卻吩咐他們安排這一出攔路喊冤的戲。為的就是光明正大的審理此案。
審案子,當然是在百姓的見證下審察才有意思!
景雲的馬車停下來,裝模作樣的詢問發生何事,然後由趙總管推著他下車。直接當場詢問冤情。
等這對婦女說完,景雲根據她們所言馬上將涉案的官員以及相關部門的官員叫過來,當著眾人的面一起審案子。
右相聽說此事後,嘴角抽搐了一下,把筆放下來,這工作匯報是寫不下去了。
他真是搞不懂為什麼景雲這麼愛出風頭。本來私下調查聊州刺史的事情,查到罪證上交司法部門就行了。但是景雲偏偏要露面管這件事。這不是故意找惹麻煩嗎?上面沒人護著,一個聊州刺史敢如此大膽欺上瞞下嗎?這一點,右相不信景雲不明白。他就是想不明白為何景雲總是如此,明知得罪人偏要做!
左相得到消息,有景雲帶人去青樓的事情在先,這一對比當街審案子壓根不是什麼大事!所以就沒有放在心上,也不打算去管景雲。一個藩王,遇到喊冤的百姓,若是不為所動那才有問題!所以,在左相看來景雲做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這時候的左相,已經忘了當年他對夜裡碰到的求助婦人無視一事。不得不說,從有了月考之後,再加上換身份去民間體察,這些經歷讓左相找回了入仕初心。現在的他,十分看重百姓與民生。
官員們下班後,得知今日景雲一出宮就碰到了喊冤之人,精準收拾聊州刺史。他們倒是想吐槽,但是又不知從何處開始吐槽。
畢竟吐槽景雲,已經成為他們共用的話題。但是景雲今日所為並無不妥,要怎麼吐槽呢?
還真有人想到了吐槽的角度,開口道:「藩王不應插手政事,安王怎能當街審案?若是如此,那大理寺跟京兆府還做不做事了?都讓安王來做得了!」
這話還真讓說到了大理寺跟京兆府的官員心裡!那可不是!這涉及朝政的事情,輪得到安王插手嗎?而且還是當街審案,一點面子都不給他們!
喊冤之人去找安王,而不是去大理寺或者京兆府求助,說明安王影響更大!有了此事在先,往後有冤情之人,必定都會跑去找安王!那不就是給了安王一次次插手朝政的機會嗎?如此就彰顯他們這些司法機構無用了!京兆府跟大理寺能高興才怪!
這個人的吐槽,得到了很多官員的認同,他們一致認為安王不應該插手這些事。所以,他們決定上奏提這件事,給安王一個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