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他們又仰頭一同看了鎮這山間的璀璨星空,直到飄來了一朵雲遮擋住視線。
「飛瓊這次要留在京都保護陸家的小世子,茜冰是從前一直在暗中保護你那個,讓她跟著你可有不好麼?」他邊走邊問。
她想要談一談這個曾經沒有經過她允許的「暗中保護」,不過此刻似乎也無關緊要了。她搖了搖頭,「茜冰很好,可是經過楚月之後,現在我不想要有人跟著我。」
「好,那還是讓茜冰退回暗處。」
「暗處也不要。」她堅定的拒絕,並且很快的轉換了話題,「我很好奇,這幾個月你在京都,是如何在李岫和我祖父二人之間安然無事的?」
他扶著她走下最後一層石階,步入了平坦了小徑,「那是因為現在我已經是李岫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而鎮國公的煩心事便更多了。當日不是你讓我去京都幫助李岫,如今為何還會好奇?」
她的腳步輕盈,「當時我只是有這樣一個模糊的想法,並沒有仔細想過京都的複雜勢力究竟都會如何反應。」
他卻吃驚道:「所以你竟然就這樣把我不明不白的推入了京都?枉我如此信任你。」
「你現在不是好好的?不僅舉著顧氏這杆大旗,還是李岫不得不依仗的太子少師。只是李岫有沒有太子,何來的太子少師?」
「事實上這並不是李岫的主意。自從鎮國公挾天子後,京都無主,在封地的衡王、鄴王便以宗室之名來到京都,與大將軍一同行事。如今也是因為有這些人,李岫在能依舊坐在龍椅之上。不過近來他們似乎已經對李岫失了耐心。三個月來,其實我一直在負責教導李岫的堂弟李爍。」
她偏過頭來回想了片刻,「李爍,自幼喪父,還是個少年,對他們來說是很合適的選擇了。隋欽呢,他現在又是站在哪一邊?」
他們一同踏出了小徑,轉而走上了通往湖對面的九曲迴廊,「自然是站在大將軍身邊。其實裴大將軍雖然與宗親共事,卻不贊成對李岫的放棄。」
「看來即使同是一黨,也有分歧。」
「不過現在陸琛發兵,裴大將軍和平江侯出征在外,若非京都內還有羽林軍和虎賁軍,恐怕……」
她點了點頭,「所以主張簡單粗暴的取東明侯性命的,便是衡王和鄴王了。」
「他們很著急,企圖釜底抽薪,不過想要動東明侯也不是很容易,有蕭皇后施壓,李岫不會動手。」
走過了九曲迴廊,是沒有燃燈的重重樓宇,她在他的帶領之下找到了自己的那一間。
她推開了虛掩的屋門,將手中提燈的燈火引至了桌面上,「這次回去,你又打算如何呢?」
「起初我也沒有頭緒,但是最近想到一個辦法。」看到她開始梳理自己被山風吹亂的長髮,他舉起提燈道,「你早些休息。」
雖然在行宮那夜他們曾經有過共枕而眠,可是第二日也發生了不少事,帶著不清不楚的隔閡,於是這幾日來都是如此。
走到了門口,他又等了片刻,終於聽到屋內人的呼喚。
「等等。」
沒有再走幾日,他們又聽到了一個不願聽到的消息。
「公子,夫人,裴大將軍在朔州軍中病逝了。」
他聞言皺眉,「裴鴻光是李岫最後的一塊後盾。若是李岫出事,恐怕李氏宗親和蕭氏的矛盾再無法調和。」
蕭宛道:「大將軍死於軍營,軍心不知是否會受波動。」
「大將軍死守朔州已經有十餘日,如今恐怕已經要撐不住了。若是蜀軍攻克了朔州,行軍再有十日便可到達京都。」顧和徵對她道,「恐怕我們要加快行程,趕回京都了。」
自那天之後,他們自然是快馬加鞭向京都趕,卻還是在還剩兩日路程的時候得到了新的消息——李岫終究還是下了退位詔書。詔書中直陳了如今天下紛亂皆因自己失德,所以自願退位,只是詔書中並沒有寫明,這大位究竟要傳給何人。
顧和徵沉吟道:「不知道鎮國公會不會趁此機會登基御極?」
「不會。以我對祖父的了解,如果他想要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將來史官書寫,開國以來第一場便是敗仗的。」
蕭宛心中明白,若不是朝中尚有李氏宗親外戚的反對,外又有蜀國大軍進犯,現在已經是祖父距離登基最近的時刻,同時也是離整個蕭氏覆滅最近的時刻。
兩日後,夕陽下,一輛毫不起眼的馬車緩緩駛出城門,沒過多久,一人策馬入宮。
剛剛登基的少年頭戴玉冠,身著耀眼的明黃龍袍,此刻在宮中舉弓,射出了他的第一支箭。
李爍又抽出了一支箭,舉起弓來單眼瞄準中,卻看到箭蔟指向之處有一人走來。李爍放下了手中弓箭,「老師,你終於回來了。可惜的是恰巧便錯過了朕的登基大典。」
顧和徵的衣擺在風中擺動,向比他稍矮一頭的少年行禮:「恭喜陛下登基。」
「若無老師的悉心栽培,朕恐怕早就焦頭爛額了。」李爍道,「老師今後也要留在朕身邊,像從前輔佐皇兄……遜帝那樣,輔佐朕可好?」
顧和徵點了點頭,道:「只是臣終究不能時刻陪伴,其實陛下若有不解,除了向衡王、鄴王二位殿下請教外,大可以去找一個近得多的人。」
「誰?」李爍好奇問道。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飛瓊這次要留在京都保護陸家的小世子,茜冰是從前一直在暗中保護你那個,讓她跟著你可有不好麼?」他邊走邊問。
她想要談一談這個曾經沒有經過她允許的「暗中保護」,不過此刻似乎也無關緊要了。她搖了搖頭,「茜冰很好,可是經過楚月之後,現在我不想要有人跟著我。」
「好,那還是讓茜冰退回暗處。」
「暗處也不要。」她堅定的拒絕,並且很快的轉換了話題,「我很好奇,這幾個月你在京都,是如何在李岫和我祖父二人之間安然無事的?」
他扶著她走下最後一層石階,步入了平坦了小徑,「那是因為現在我已經是李岫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而鎮國公的煩心事便更多了。當日不是你讓我去京都幫助李岫,如今為何還會好奇?」
她的腳步輕盈,「當時我只是有這樣一個模糊的想法,並沒有仔細想過京都的複雜勢力究竟都會如何反應。」
他卻吃驚道:「所以你竟然就這樣把我不明不白的推入了京都?枉我如此信任你。」
「你現在不是好好的?不僅舉著顧氏這杆大旗,還是李岫不得不依仗的太子少師。只是李岫有沒有太子,何來的太子少師?」
「事實上這並不是李岫的主意。自從鎮國公挾天子後,京都無主,在封地的衡王、鄴王便以宗室之名來到京都,與大將軍一同行事。如今也是因為有這些人,李岫在能依舊坐在龍椅之上。不過近來他們似乎已經對李岫失了耐心。三個月來,其實我一直在負責教導李岫的堂弟李爍。」
她偏過頭來回想了片刻,「李爍,自幼喪父,還是個少年,對他們來說是很合適的選擇了。隋欽呢,他現在又是站在哪一邊?」
他們一同踏出了小徑,轉而走上了通往湖對面的九曲迴廊,「自然是站在大將軍身邊。其實裴大將軍雖然與宗親共事,卻不贊成對李岫的放棄。」
「看來即使同是一黨,也有分歧。」
「不過現在陸琛發兵,裴大將軍和平江侯出征在外,若非京都內還有羽林軍和虎賁軍,恐怕……」
她點了點頭,「所以主張簡單粗暴的取東明侯性命的,便是衡王和鄴王了。」
「他們很著急,企圖釜底抽薪,不過想要動東明侯也不是很容易,有蕭皇后施壓,李岫不會動手。」
走過了九曲迴廊,是沒有燃燈的重重樓宇,她在他的帶領之下找到了自己的那一間。
她推開了虛掩的屋門,將手中提燈的燈火引至了桌面上,「這次回去,你又打算如何呢?」
「起初我也沒有頭緒,但是最近想到一個辦法。」看到她開始梳理自己被山風吹亂的長髮,他舉起提燈道,「你早些休息。」
雖然在行宮那夜他們曾經有過共枕而眠,可是第二日也發生了不少事,帶著不清不楚的隔閡,於是這幾日來都是如此。
走到了門口,他又等了片刻,終於聽到屋內人的呼喚。
「等等。」
沒有再走幾日,他們又聽到了一個不願聽到的消息。
「公子,夫人,裴大將軍在朔州軍中病逝了。」
他聞言皺眉,「裴鴻光是李岫最後的一塊後盾。若是李岫出事,恐怕李氏宗親和蕭氏的矛盾再無法調和。」
蕭宛道:「大將軍死於軍營,軍心不知是否會受波動。」
「大將軍死守朔州已經有十餘日,如今恐怕已經要撐不住了。若是蜀軍攻克了朔州,行軍再有十日便可到達京都。」顧和徵對她道,「恐怕我們要加快行程,趕回京都了。」
自那天之後,他們自然是快馬加鞭向京都趕,卻還是在還剩兩日路程的時候得到了新的消息——李岫終究還是下了退位詔書。詔書中直陳了如今天下紛亂皆因自己失德,所以自願退位,只是詔書中並沒有寫明,這大位究竟要傳給何人。
顧和徵沉吟道:「不知道鎮國公會不會趁此機會登基御極?」
「不會。以我對祖父的了解,如果他想要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將來史官書寫,開國以來第一場便是敗仗的。」
蕭宛心中明白,若不是朝中尚有李氏宗親外戚的反對,外又有蜀國大軍進犯,現在已經是祖父距離登基最近的時刻,同時也是離整個蕭氏覆滅最近的時刻。
兩日後,夕陽下,一輛毫不起眼的馬車緩緩駛出城門,沒過多久,一人策馬入宮。
剛剛登基的少年頭戴玉冠,身著耀眼的明黃龍袍,此刻在宮中舉弓,射出了他的第一支箭。
李爍又抽出了一支箭,舉起弓來單眼瞄準中,卻看到箭蔟指向之處有一人走來。李爍放下了手中弓箭,「老師,你終於回來了。可惜的是恰巧便錯過了朕的登基大典。」
顧和徵的衣擺在風中擺動,向比他稍矮一頭的少年行禮:「恭喜陛下登基。」
「若無老師的悉心栽培,朕恐怕早就焦頭爛額了。」李爍道,「老師今後也要留在朕身邊,像從前輔佐皇兄……遜帝那樣,輔佐朕可好?」
顧和徵點了點頭,道:「只是臣終究不能時刻陪伴,其實陛下若有不解,除了向衡王、鄴王二位殿下請教外,大可以去找一個近得多的人。」
「誰?」李爍好奇問道。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