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大清西南戰事之前可是大勝,雖說錢糧不豐,可硬要說的話是能夠騰出手來向準噶爾開戰的。
因此這事就一直談著托著,因為路途遙遠通信難的問題,談了大半年後,成功的將英格可汗給談死了。
人都死了,這求親自然要換人。
最後準噶爾的新任可汗,為了鞏固自己的汗位,減少部落紛爭,將自己的小兒子扔了過來尚朝瑰公主,這位年紀就比朝瑰公主大不了多少,婚後和公主一起被皇上留在了京城。
當然這都是後話。
隨著西南戰事的勝利,年羹堯和敦親王也陸續凱旋歸來,他們那得意洋洋、意氣風發、高傲不拘小節的態度,刺痛了皇上。
尤其是敦親王允勞軍歸來戎裝進殿,御史張霖彈劾其大不敬之罪,下朝路上被敦親王報復打昏,不僅僅是引起了文臣激憤,也讓皇上對其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然後嘛,甄嬛閃亮登場,為皇上解決了這個難題。
許是有花襲人之前在和準噶爾聯姻之事的發言,皇上沒覺得甄嬛是在干政,甄嬛自己當然也不覺得。
不僅如此,甄嬛還私底下傳了話回去,讓自己的父親甄遠道配合皇上搜查敦親王和年羹堯的罪證,意圖在這件事情上讓父親立下功勞,以此來作為自己晉位的資本。
(ps:我是不信,甄嬛父女是心有靈犀一起對付年羹堯,肯定是私底下有商量的。
甄嬛自己也在向著她自己最討厭的樣子變著,她討厭華妃仗著家世為非作歹,可自己卻幫助自己的父親幹掉上司當高官。
所以有句話說的很對「我們到底是反對侵略,還是反對別人對我們的侵略」這問題值得深思。)
許是因為年氏已經死了,後宮安全,不怕年氏突然背刺。
也許是因為年羹堯比原著中更加徹底的倒向敦親王,加速了敦親王勢力的膨脹,引發了皇上更深的忌憚,這一次皇上倒是沒有先在後宮作怪,而是直接搶先下手。
差遣果郡王和甄遠道鄂敏等心腹協助自己查明敦親王與年羹堯謀反篡位的證據,一舉拿下敦親王等叛黨,下旨將年羹堯賜死,其子問斬。
依附年家的費家也被抄家,連著麗嬪也被皇上廢黜貶為答應。
廢敦親王為庶人,幽禁宗人府,敦親王福晉及其子女也一併廢為庶人,幽禁府中,同時廢八王允禩、九王允禟為庶人,幽禁宗人府,改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即「豬」和「狗」。
皇上和甄嬛大獲成功,不但甄遠道升了官,皇上還將甄嬛晉封為莞嬪。
這在後宮引起了譁然。
雖然已經有不少人猜到皇上會將最後一個嬪位留給甄嬛,可真到了這一天,還是有很多人不甘心,比如安陵容。
「貴妃姐姐,莞貴人這可是在干政呀!」曹琴默一臉急色的說道。
花襲人看向曹琴默,毫無表情的說道:「皇上認為她干政,她才是在干政,皇上不認為她干政,她就不是在干政,而是皇上的貼心解語花。」
「貴妃娘娘,您就不擔心她嗎?」曹琴默意味深長的問道。
甄嬛這還沒有子嗣了,就是莞嬪了,等甄嬛生下一兒半女,怕真是要和貴妃平起平坐了。
要是甄嬛生下一個兒子,以皇上對其的寵愛,這皇太子之位,怕是……
花襲人淡定的喝了一口茶,放下手中的茶碗,淡淡的說道:「本宮有什麼可擔心的。」
甄嬛再得寵也生不出來,至於抱養,懋嬪富察氏無論從哪一個方面都比甄嬛更有資格,花襲人擔心什麼?
她之所以把富察氏抬到嬪位,就是防得這一手。
不過曹琴默還有用,所以花襲人還得對她略加安撫「你忘了,今年是什麼年?」
「大選之年。」曹琴默雙眼一亮。
「麗嬪被廢黜,嬪位雖然空出來了一位,可妃位卻只有一位。」花襲人意味深長的說道。
曹琴默立馬明白了花襲人的意思,臉上也浮現出笑容來「還是貴妃姐姐深謀遠慮。」
「莞貴人既然已經封了嬪,那咸福宮就不能住了,過幾天本宮會讓費氏搬進翊坤宮,讓莞貴人封嬪後入住啟祥宮。」花襲人看向曹琴默說道:「費氏沒腦子,你可得看緊她,以免費氏說出一些以下犯上的話來。」
「臣妾明白。」曹琴默這一次福身就真心實意多了。
費氏當年可是和她一起投靠了年氏,期間自己為年氏陷害后妃,費氏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如今年氏沒了,只要費氏也沒了,自己才能高枕無憂。
費氏搬進了翊坤宮,進了自己的地盤,以後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尋了一天皇上來自己這裡的日子,花襲人將事情向皇上說了,一如原著,皇上推遲了選秀,只是在功臣家眷中選取四名適齡女子入宮。
另外甄嬛和費氏遷宮一事皇上也同意了,畢竟咸福宮離養心殿是有些遠。
因為不是大選,瑞祥祺福四貴人很快便入宮。
花襲人將最能鬧事的祺貴人分到了甄嬛入住的啟祥宮,將安靜本分的福貴分到了自己的宮裡,將原著里屬性不明的瑞貴人分到了敬妃的承乾宮,將祥貴人分到了曹琴默的翊坤宮。
四個貴人入宮沒多久,很快大家就看出來了皇上的喜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愛屋及烏,四人里,皇上最是寵愛和甄嬛住在一起的祺貴人,這更讓後宮眾人吃醋不已。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因此這事就一直談著托著,因為路途遙遠通信難的問題,談了大半年後,成功的將英格可汗給談死了。
人都死了,這求親自然要換人。
最後準噶爾的新任可汗,為了鞏固自己的汗位,減少部落紛爭,將自己的小兒子扔了過來尚朝瑰公主,這位年紀就比朝瑰公主大不了多少,婚後和公主一起被皇上留在了京城。
當然這都是後話。
隨著西南戰事的勝利,年羹堯和敦親王也陸續凱旋歸來,他們那得意洋洋、意氣風發、高傲不拘小節的態度,刺痛了皇上。
尤其是敦親王允勞軍歸來戎裝進殿,御史張霖彈劾其大不敬之罪,下朝路上被敦親王報復打昏,不僅僅是引起了文臣激憤,也讓皇上對其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然後嘛,甄嬛閃亮登場,為皇上解決了這個難題。
許是有花襲人之前在和準噶爾聯姻之事的發言,皇上沒覺得甄嬛是在干政,甄嬛自己當然也不覺得。
不僅如此,甄嬛還私底下傳了話回去,讓自己的父親甄遠道配合皇上搜查敦親王和年羹堯的罪證,意圖在這件事情上讓父親立下功勞,以此來作為自己晉位的資本。
(ps:我是不信,甄嬛父女是心有靈犀一起對付年羹堯,肯定是私底下有商量的。
甄嬛自己也在向著她自己最討厭的樣子變著,她討厭華妃仗著家世為非作歹,可自己卻幫助自己的父親幹掉上司當高官。
所以有句話說的很對「我們到底是反對侵略,還是反對別人對我們的侵略」這問題值得深思。)
許是因為年氏已經死了,後宮安全,不怕年氏突然背刺。
也許是因為年羹堯比原著中更加徹底的倒向敦親王,加速了敦親王勢力的膨脹,引發了皇上更深的忌憚,這一次皇上倒是沒有先在後宮作怪,而是直接搶先下手。
差遣果郡王和甄遠道鄂敏等心腹協助自己查明敦親王與年羹堯謀反篡位的證據,一舉拿下敦親王等叛黨,下旨將年羹堯賜死,其子問斬。
依附年家的費家也被抄家,連著麗嬪也被皇上廢黜貶為答應。
廢敦親王為庶人,幽禁宗人府,敦親王福晉及其子女也一併廢為庶人,幽禁府中,同時廢八王允禩、九王允禟為庶人,幽禁宗人府,改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即「豬」和「狗」。
皇上和甄嬛大獲成功,不但甄遠道升了官,皇上還將甄嬛晉封為莞嬪。
這在後宮引起了譁然。
雖然已經有不少人猜到皇上會將最後一個嬪位留給甄嬛,可真到了這一天,還是有很多人不甘心,比如安陵容。
「貴妃姐姐,莞貴人這可是在干政呀!」曹琴默一臉急色的說道。
花襲人看向曹琴默,毫無表情的說道:「皇上認為她干政,她才是在干政,皇上不認為她干政,她就不是在干政,而是皇上的貼心解語花。」
「貴妃娘娘,您就不擔心她嗎?」曹琴默意味深長的問道。
甄嬛這還沒有子嗣了,就是莞嬪了,等甄嬛生下一兒半女,怕真是要和貴妃平起平坐了。
要是甄嬛生下一個兒子,以皇上對其的寵愛,這皇太子之位,怕是……
花襲人淡定的喝了一口茶,放下手中的茶碗,淡淡的說道:「本宮有什麼可擔心的。」
甄嬛再得寵也生不出來,至於抱養,懋嬪富察氏無論從哪一個方面都比甄嬛更有資格,花襲人擔心什麼?
她之所以把富察氏抬到嬪位,就是防得這一手。
不過曹琴默還有用,所以花襲人還得對她略加安撫「你忘了,今年是什麼年?」
「大選之年。」曹琴默雙眼一亮。
「麗嬪被廢黜,嬪位雖然空出來了一位,可妃位卻只有一位。」花襲人意味深長的說道。
曹琴默立馬明白了花襲人的意思,臉上也浮現出笑容來「還是貴妃姐姐深謀遠慮。」
「莞貴人既然已經封了嬪,那咸福宮就不能住了,過幾天本宮會讓費氏搬進翊坤宮,讓莞貴人封嬪後入住啟祥宮。」花襲人看向曹琴默說道:「費氏沒腦子,你可得看緊她,以免費氏說出一些以下犯上的話來。」
「臣妾明白。」曹琴默這一次福身就真心實意多了。
費氏當年可是和她一起投靠了年氏,期間自己為年氏陷害后妃,費氏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如今年氏沒了,只要費氏也沒了,自己才能高枕無憂。
費氏搬進了翊坤宮,進了自己的地盤,以後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尋了一天皇上來自己這裡的日子,花襲人將事情向皇上說了,一如原著,皇上推遲了選秀,只是在功臣家眷中選取四名適齡女子入宮。
另外甄嬛和費氏遷宮一事皇上也同意了,畢竟咸福宮離養心殿是有些遠。
因為不是大選,瑞祥祺福四貴人很快便入宮。
花襲人將最能鬧事的祺貴人分到了甄嬛入住的啟祥宮,將安靜本分的福貴分到了自己的宮裡,將原著里屬性不明的瑞貴人分到了敬妃的承乾宮,將祥貴人分到了曹琴默的翊坤宮。
四個貴人入宮沒多久,很快大家就看出來了皇上的喜好。
也不知道是不是愛屋及烏,四人里,皇上最是寵愛和甄嬛住在一起的祺貴人,這更讓後宮眾人吃醋不已。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