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頁
她俯了俯身,低聲道,「我之所以提前知曉一些事,是因為我乃重生之人,前世,你至死被曹家壓制著,死得也早,三皇子登基,依附曹家,這江山也跟著姓了曹。
而阿逍被三皇子忌憚,三皇子以我為餌,誘殺了他,他被千軍萬馬踩踏成泥,大夏內亂,顧家江山丟在了你手裡。
阿逍的死有我的原因,亦有你的原因,今生我尚有機會彌補,而你兩世都是這般蠢而不自知。」
說罷,她起身坐遠了些,再不言語,靠窗坐著,窗外是一眾大臣候著。
皇帝極力想發出聲音,讓謝酒再看他一眼,他想問問謝酒,她剛剛說的是不是真的。
服用丹藥前,他身體雖有衰老,但再活個幾年甚至十幾年不成問題,可若前世也死得早,那他是被皇后害了,還是曹志誠害了?
老三老四不是皇家血脈,他不可能讓位於他們,可最終坐上那個位置的是老三,那他絕非正常駕崩。
原來前世,顧逍沒有回京,他這個皇帝過得還不如今生啊?
若他早知如此,他不會那樣防備顧逍的,他才是他真正的血脈,唯一的血脈啊。
顧逍對他的駕崩是何反應,有沒有想過為他這個父皇報仇?
還有顧逍他前世真的死得那般慘嗎?
但其實他知道是真的,因為謝酒愛顧逍至深,若不是發生過的事,她絕不會將不吉利的事往顧逍身上套,尤其在他正在冒險的時候。
他的兒子,那麼厲害,原來竟是死得那般慘麼?
那今生呢,他想問問謝酒,他跑去西涼可有做周全的安排?有多少勝算?
前世他丟了顧家江山,這一世,他希望江山依舊能姓顧,他希望顧逍活著從西涼回來。
他抻著脖子,歪著頭極力去看謝酒。
可謝酒從始至終都不再看他一眼,皇帝憋著一肚子的疑惑咽了氣,至死眼睛都未能閉上。
皇帝駕崩,百官哭喪。
對於皇帝的死,眾臣並無疑心,在曹志誠刺殺之前,他就已成衰敗之態,只是如今江山無主,大家便盼著逍王早些回京。
等來的卻是逍王身邊的莫離親自送來逍王的親筆信,逍王在信中交代眾臣,顧家江山暫由逍王妃代政,著昌平護國郡主,鎮國公,林御史輔政,待他大敗西涼,方會歸京。
滿朝皆驚,雖說逍王如今是唯一繼承人,可逍王自己尚且還未登基,便又將江山交到一個女子手中,有年邁大臣和皇家祖室不服。
謝酒眉目冷冽,「若大夏有可用武將,本妃倒希望逍王此時能安坐京城主持大局,如今夫婿在外,本妃就要替他守好家園。
大夏正處危難之際,身為大夏子民,該團結一心,若有人趁機作亂,本妃非君子,行事自也不必顧忌太多,犯上作亂者,殺~無~赦!」
她這話鎮住了一些人,但皇室宗親的人卻未當回事,江山姓顧,他們也姓顧,為何就不能坐擁這顧家江山。
可他們剛有鬧事的苗頭,謝酒便命莫離殺了幾個帶頭鬧事的,並將他們家中習過武的,成年的男子皆送到鎮國公手裡調教,待日後需要時送往戰場禦敵。
這才讓不服的皇家宗親有些顧忌。
謝酒又分別約見了一些人,她沒有拐彎抹角,直接將九霄閣收集的這些人的把柄擺了出來,偏生這些把柄不是要人命,卻是能讓他們丟官罷爵的。
是服從謝酒還是被治罪,聰明人都知道選。
而那些跟著曹志誠犯下滔天罪行的,則按大夏律法懲治。
西街菜市口的血,流了幾天都未乾。
謝酒雷厲風行的處置了一批人,又從那些被她要挾的官員家族中分別挑出一個人品能力俱佳的,作為新帝的第一批門生培養。
這讓原本被她威脅的官員氣笑不得。
這位逍王妃,打一棒子給一個棗,心裡到底是對她服氣了。
他們犯錯在前,逍王妃既往不咎,只需他們往後盡忠職守,而下一代被她挑中的那些年輕輩,同樣只要奉公克己,他們的家族榮光只會更勝從前。
他們蠅營狗苟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掌權者是男是女,又有什麼關係呢?
且經歷這些事,他們又怎敢輕瞧了這位個子嬌小,看似柔弱可欺的女子,她手段之凌厲果決,是許多男子都不及的。
尤其讓他們害怕的是逍王妃對他們的了解,有些挑出來的人是他們都不曾關注過的,可逍王妃卻對他們的才能,秉性一清二楚。
可見其能耐,他們怎敢在這樣的人面前造次。
穩固朝堂後,謝酒又命九霄閣分別往迪戎和西涼前線送去大批糧草,與此同時,還在京城開設了公共學堂和醫館,這讓原本心有不安的百姓心安了。
因為逍王妃說,「仗要打,日子也要過,該種地的種地,該讀書的讀書,孩子是大夏的未來,百姓是大夏的根基。」
公共學堂的夫子和醫館的大夫都由朝廷發放俸祿,故而學費和診費都很親民,公共學堂里除了授文,還授武,習武的學生將來可憑考試到軍中任職。
她的沉穩撫平了那些因戰爭而躁亂不安的心,時常讓百姓恍惚此時不是戰時,更像是在奔赴盛世。
他們未來可期,對逍王妃也愈加擁護。
時間在忙碌中過去了三月,謝酒始終未能接到顧逍的來信,她亦不敢輕易去信。
而阿逍被三皇子忌憚,三皇子以我為餌,誘殺了他,他被千軍萬馬踩踏成泥,大夏內亂,顧家江山丟在了你手裡。
阿逍的死有我的原因,亦有你的原因,今生我尚有機會彌補,而你兩世都是這般蠢而不自知。」
說罷,她起身坐遠了些,再不言語,靠窗坐著,窗外是一眾大臣候著。
皇帝極力想發出聲音,讓謝酒再看他一眼,他想問問謝酒,她剛剛說的是不是真的。
服用丹藥前,他身體雖有衰老,但再活個幾年甚至十幾年不成問題,可若前世也死得早,那他是被皇后害了,還是曹志誠害了?
老三老四不是皇家血脈,他不可能讓位於他們,可最終坐上那個位置的是老三,那他絕非正常駕崩。
原來前世,顧逍沒有回京,他這個皇帝過得還不如今生啊?
若他早知如此,他不會那樣防備顧逍的,他才是他真正的血脈,唯一的血脈啊。
顧逍對他的駕崩是何反應,有沒有想過為他這個父皇報仇?
還有顧逍他前世真的死得那般慘嗎?
但其實他知道是真的,因為謝酒愛顧逍至深,若不是發生過的事,她絕不會將不吉利的事往顧逍身上套,尤其在他正在冒險的時候。
他的兒子,那麼厲害,原來竟是死得那般慘麼?
那今生呢,他想問問謝酒,他跑去西涼可有做周全的安排?有多少勝算?
前世他丟了顧家江山,這一世,他希望江山依舊能姓顧,他希望顧逍活著從西涼回來。
他抻著脖子,歪著頭極力去看謝酒。
可謝酒從始至終都不再看他一眼,皇帝憋著一肚子的疑惑咽了氣,至死眼睛都未能閉上。
皇帝駕崩,百官哭喪。
對於皇帝的死,眾臣並無疑心,在曹志誠刺殺之前,他就已成衰敗之態,只是如今江山無主,大家便盼著逍王早些回京。
等來的卻是逍王身邊的莫離親自送來逍王的親筆信,逍王在信中交代眾臣,顧家江山暫由逍王妃代政,著昌平護國郡主,鎮國公,林御史輔政,待他大敗西涼,方會歸京。
滿朝皆驚,雖說逍王如今是唯一繼承人,可逍王自己尚且還未登基,便又將江山交到一個女子手中,有年邁大臣和皇家祖室不服。
謝酒眉目冷冽,「若大夏有可用武將,本妃倒希望逍王此時能安坐京城主持大局,如今夫婿在外,本妃就要替他守好家園。
大夏正處危難之際,身為大夏子民,該團結一心,若有人趁機作亂,本妃非君子,行事自也不必顧忌太多,犯上作亂者,殺~無~赦!」
她這話鎮住了一些人,但皇室宗親的人卻未當回事,江山姓顧,他們也姓顧,為何就不能坐擁這顧家江山。
可他們剛有鬧事的苗頭,謝酒便命莫離殺了幾個帶頭鬧事的,並將他們家中習過武的,成年的男子皆送到鎮國公手裡調教,待日後需要時送往戰場禦敵。
這才讓不服的皇家宗親有些顧忌。
謝酒又分別約見了一些人,她沒有拐彎抹角,直接將九霄閣收集的這些人的把柄擺了出來,偏生這些把柄不是要人命,卻是能讓他們丟官罷爵的。
是服從謝酒還是被治罪,聰明人都知道選。
而那些跟著曹志誠犯下滔天罪行的,則按大夏律法懲治。
西街菜市口的血,流了幾天都未乾。
謝酒雷厲風行的處置了一批人,又從那些被她要挾的官員家族中分別挑出一個人品能力俱佳的,作為新帝的第一批門生培養。
這讓原本被她威脅的官員氣笑不得。
這位逍王妃,打一棒子給一個棗,心裡到底是對她服氣了。
他們犯錯在前,逍王妃既往不咎,只需他們往後盡忠職守,而下一代被她挑中的那些年輕輩,同樣只要奉公克己,他們的家族榮光只會更勝從前。
他們蠅營狗苟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掌權者是男是女,又有什麼關係呢?
且經歷這些事,他們又怎敢輕瞧了這位個子嬌小,看似柔弱可欺的女子,她手段之凌厲果決,是許多男子都不及的。
尤其讓他們害怕的是逍王妃對他們的了解,有些挑出來的人是他們都不曾關注過的,可逍王妃卻對他們的才能,秉性一清二楚。
可見其能耐,他們怎敢在這樣的人面前造次。
穩固朝堂後,謝酒又命九霄閣分別往迪戎和西涼前線送去大批糧草,與此同時,還在京城開設了公共學堂和醫館,這讓原本心有不安的百姓心安了。
因為逍王妃說,「仗要打,日子也要過,該種地的種地,該讀書的讀書,孩子是大夏的未來,百姓是大夏的根基。」
公共學堂的夫子和醫館的大夫都由朝廷發放俸祿,故而學費和診費都很親民,公共學堂里除了授文,還授武,習武的學生將來可憑考試到軍中任職。
她的沉穩撫平了那些因戰爭而躁亂不安的心,時常讓百姓恍惚此時不是戰時,更像是在奔赴盛世。
他們未來可期,對逍王妃也愈加擁護。
時間在忙碌中過去了三月,謝酒始終未能接到顧逍的來信,她亦不敢輕易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