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乃利國利民之舉,汝等不過是尸位素餐之輩,吾不追究汝等失職就已經是看在你等先祖有功於漢了。」還在這唧唧歪歪,煩人。

  南星一口一個尸位素餐,搞得在場大多數人臉上都掛不住。很多人為了面子都憤而起身,打算和南星血戰到底,讓她知道他們也不是好惹的時候。

  「荊州北部十城以被孫將軍攻破,大捷------」

  響亮的戰報直接打斷了他們好不容易鼓起的氣勢。南星聽了倒是沒什麼反應,反而輕笑道,「諸位要是每此聽到捷報都這般------」她秀手一指一個老臣被驚的又坐回去的身影,「恐怕要去吾的醫官看看身子骨了。」

  說罷一甩袖子,瀟灑離開。徒留那些老臣氣得不輕。

  作者有話要說:

  我陪罪,最近實在太忙寫的少了些。今天儘量多寫了。

  考古工地是一個全年無休的地方,就連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都因為工地地處偏遠又沒有外人,不停工。我們是真的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所以,我儘量多寫哦,但是也不能保證啦!

  感謝諸位啦,愛你們啾咪。

  第76章

  從那次舌戰群臣開始,南星就開始有意與朝臣作對。什麼從新審查土地數量,設立獨立的紀律監察委員會等等。甚至一些非常侵犯世族利益的提案都被她堂而皇之的拿出來說道。

  當然是不可能實行的。

  但就像是預借300開口1000一樣,如此侵犯他們利益的改革不會被同意,但剩下的……

  「昔黃巾之亂,亂在百姓受蠱,不知聖上之意,亂在有冤有困不知何處抒發,亂在官吏屬臣奸頑橫行。如此不合,眾生飽受困擾。」這當然是問題的一小部分,荀彧只想達到目的就行了。

  這個問題前幾日他給小皇帝講過,古今聖人以教百姓,百姓智則國安。------按郭嘉的話說就是當然是在胡扯,只不過是欺負小皇帝不懂事罷了。

  不出所料,急切的展示自己能力妄圖得到更多人支持的皇帝聽到這個熟悉的議題,立刻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既是低層官吏屬臣無能,百姓無知,不若廣開學管,使百姓盡讀書。底層小吏,便使百姓自選。」

  立刻就有王允之流隨聲附和,「陛下聖明,此舉不僅可安撫百姓,使其知朝廷之策,且能使小吏廉潔。實乃聖舉。」要讓百姓自己選這種沒什麼大礙的官職,又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掌握了一定權力。

  黃巾之亂,恐怕不會再起。

  荀彧看著朝臣們紛紛響應,低頭不言不語。狀似此功不再自己,而是陛下聰慧。有心人看到了,也不過贊一句君子明德。

  「只是,教化萬民之事不知何人可擔此重任?」朝廷沒錢,建學館,請教師都是錢。最好可以找一個冤大頭------等等,那個益州牧南星不是愛民如子嗎?何不出錢出力?

  當即,王允就提議讓南星擔任太學祭酒,兼管全國學政。蔡郯原本想爭取這樣的機會,可又沒信心從南星手裡搶官職,又不再言語。心裡想著下朝後再拜訪南府,也就沒再與王允爭執。

  小皇帝同意的飛快。若是授予南星祭酒之職,就算是她也沒臉強占宰相之位了吧!所有人都覺得南星會像董卓一樣,妄圖控制皇帝位居宰相以掌控朝廷。

  南星今日沒上朝,是去看農田了。

  張仲景早就不干農官了,但當時建立的農官制度被南星帶到了所有她占領的州郡。她從來沒有想從那些達官顯貴手裡搶土地,但她會儘可能的讓百姓們在有限的土地上打更多的糧食。十年來,益州各地的學館培養的基礎人才被發往各地。

  因為上學認字的時候就先學的忠於人民,忠於南星,而她的塑像立在每一所她出資的學館花園內。——門口當然是聖人孔子。

  她很容易被當地的農官認出來。

  「……您有什麼問題嗎?」一個瘦弱的農官抱著兩三本帳簿跟在南星身後這是他一直學習和摩拜的雕塑,沒有想到會活生生的出現在他跟前。小農官有些誠惶誠恐。他甚至不知道怎麼稱呼南星。

  南星將手一攤,把他懷裡的帳簿要了過來。一邊翻一遍問,「農田作物都如何啊?」

  小農官立刻跟上,「屬下初來時研究了這裡的土質和養分,又化了試驗田做了測試。」

  南星點點頭,這是農學的基礎知識。

  「麥子要燒地,施肥的時間……水稻的最佳水量……」小農官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滔滔不絕,一點都沒了方才的誠惶誠恐。可見他對這裡土地和農作物的熟悉。

  看樣子,他很喜歡這份工作。南星微笑著看著欣賞自己的政策推行成果。教育的效果已經慢慢展示出來了,農官們開始用科學的方式研究農業,開始思考其中的本質……

  「主公。」從遠處來的僕從,附身耳語一番,南星淡定地示意自己知道了。將帳簿還給盡職盡業的農官,鼓勵了他一番後就繼續巡視農田。

  「聖旨已經到府里了?」南星巡視一圈後,在回去的馬車上問車夫。

  「是,荀令君派人傳來的話是說您被認命為太學祭酒。」車夫邊吆馬車邊回答,「恐怕您要自己出錢支撐學政之事……」

  「呵。」南星意義不明的冷笑一聲,沒有接話。

  隨著袁術的撤兵,荊州的形式越來越向孫策偏轉。在最鼎盛的時候,他甚至占據著荊州八成的城鎮。當然,袁紹肯定不能容忍他這般擴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