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自此以往, 帝次子康, 已經死了。
-
三年後。
這一日是除夕。
清晨的東角樓巷煙火裊裊,大街小巷裡滿是屠蘇酒的香氣。呼啦啦的醉仙錦旆飛起在街角,四面八方是熙熙而來又熙熙而往的車馬人流。
「小少俠,你的酒。」街角酒坊里, 掌柜把一個半舊的酒壺遞到門外少女的手中。
少女青絹箭衣、竹編斗笠, 下壓的笠沿掩著容顏。她輕聲道了句謝, 束緊的袖口下露出一截白皙的手指, 接過那個裝滿桂花酒的酒壺。
「他醒了麼?」掌柜低聲問。
少女搖了搖頭。她從發間摘了一根紅繩,在腰間繫緊那個酒壺,轉身步入熙熙攘攘的人潮里。
晨間微微飄了點雪, 落在崇文館的玄色大門前。
這一日百官休沐, 藏書閣里寂靜無人,只有清淺的陽光灑在堆滿書的架上,細微的塵埃在光柱之間起舞。
「吱呀」一聲, 少女推門而入。
她從牆邊的博古架上取來一套青瓷茶具, 坐在最外側的一張案几上沏茶。茶香淡淡地溢開在沉靜的空氣里, 伴著一縷溫沉好聞的書卷氣。
兩盞茶很快沏好了,茶水帶著點熱氣。少女起身,從書架間抱出一卷佛經,重又坐回在案前,鋪開一張紙,低眉抄寫那捲佛經。
她的身邊已經放了很多張抄好的佛經,每一頁的最頂上都端正地寫著三個字,「祝子安」。
一筆一划,認認真真,三年不停。
紙頁的聲音沙沙地響著。她把抄好的佛經放在一疊紙卷上,又從案上翻出一沓信,捧起臉在陽光下讀起來。
信里滿篇都是胡編亂造。那個人寫了數不清的逸聞趣事、旅途見聞、奇言異錄,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沒完沒了地寫著。
誰也不知道他到底讀過多少亂七八糟的書,書裡面全是天下四方的奇聞,他收集起來,寫給那個女孩,想要逗她笑。
那個人寫了很多信,多到足夠她慢慢地讀,讀一輩子。
如果他一輩子都沒有醒過來,那她就等他一輩子。
一盞未飲的茶擱在她的手邊,微微地散發著熱氣。曾經有一雙修長的手碰過那個茶盞,指節分明又好看,每一寸筋骨都流暢。
她坐在這裡讀他的信,就好像他就在她身邊,無聲且無言地陪伴。
冬日的時光總是溫溫吞吞,一刻又一刻不知不覺地流逝。她抬起頭的時候,已經將至哺時了。
她收拾好書案,從藏書閣離開,沿著一條積雪的小徑去往長樂坊。
除夕日的長樂坊,家家戶戶的門口支起了花頭畫杆。叮叮噹噹的打鐵聲響起在巷口,伴著坊市里熱騰騰的胡麻餅和畢羅的香氣。
「祝夫人,今日又來啦?」巷口的小販笑眯眯地打招呼,「過年好呀,還是老規矩?」
「過年好呀。」少女微笑頷首,遞出幾枚碎銀。
小販笑容滿面地接過碎銀,燙熱了兩個櫻桃畢羅,用一張麻紙包好塞到少女的手裡,又笑問了句,「祝公子還沒回來嗎?又是新年了,我還怪想他的。」
「快回來了。」少女笑道,「他再不回來,我要生氣了。」
小販也笑,「是啊,哪有做丈夫的幾年都不著家?該打一頓。」
少女笑了,「是該打一頓。」
她告別了小販,行至小巷中段,又摸出一枚碎銀,擱在角落一個小木碗裡,輕聲問候了句,「鐵公子,過年好呀。」
小木碗邊躺著一個布衣乞丐,枕著一塊石頭睡覺。他聽見銀錢落在木碗裡的聲音,掀開一下眼皮,低聲問,「他醒了麼?」
少女輕輕搖頭,「還是沉睡。」
布衣乞丐低嘆了聲,「又是一年了。」
許是由於巷子裡的酒香味太濃太烈,這個一向沉默的落拓公子難得開口多說了幾句話,「他於我有恩,我還未能報答他。」
他並不打算等少女回答,只是注視著巷口的人流,「我姓洛。」
少女微怔一下,聽見他淡淡笑笑,「這件事連祝公子也不知道。」
「長樂坊的人都以為我感謝他,是為他十年如一日經過此地時送我一枚碎銀。」布衣乞丐低聲說,「但我最感激他的是……他救過我弟弟。」
「我容貌性情都大變,十一那個孩子認不出我。我只是遠遠看一看他。」
他的嗓音低而沉,「書坊那場大火後,你們沒有找到他的屍身,因為我為他收斂了,葬在郊外的山上。那裡很漂亮,一年四季都曬得到太陽,遠眺可以看見長安。」
「你願意的話,可以去看看。」他低低地說,「但是別告訴祝公子,他會很傷心的。」
他翻了個身,枕著那塊大石頭,不說話了。
少女離開小巷,叩開了不遠處一座院落的門。門裡露出一張清秀少年的臉,小少年有模有樣地行禮問候,「江少俠,過年好呀,留下來吃年夜飯吧?」
他拉開了門,「今日人多熱鬧,沈藥師特意讓我留你。」
屋頂上炊煙裊裊,院子裡傳出熱氣。裡屋的廚房裡正熱火朝天,一群人在裡面手忙腳亂地做飯,叮呤咣啷的碗筷聲響成一片。
一個輕靈少女從窗里探出大半個身子,興高采烈地招手,「小滿!過年好呀!」
她的身邊,白衣的青年伸手托住她的雙肩,避免她從窗里直接掉下去。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
三年後。
這一日是除夕。
清晨的東角樓巷煙火裊裊,大街小巷裡滿是屠蘇酒的香氣。呼啦啦的醉仙錦旆飛起在街角,四面八方是熙熙而來又熙熙而往的車馬人流。
「小少俠,你的酒。」街角酒坊里, 掌柜把一個半舊的酒壺遞到門外少女的手中。
少女青絹箭衣、竹編斗笠, 下壓的笠沿掩著容顏。她輕聲道了句謝, 束緊的袖口下露出一截白皙的手指, 接過那個裝滿桂花酒的酒壺。
「他醒了麼?」掌柜低聲問。
少女搖了搖頭。她從發間摘了一根紅繩,在腰間繫緊那個酒壺,轉身步入熙熙攘攘的人潮里。
晨間微微飄了點雪, 落在崇文館的玄色大門前。
這一日百官休沐, 藏書閣里寂靜無人,只有清淺的陽光灑在堆滿書的架上,細微的塵埃在光柱之間起舞。
「吱呀」一聲, 少女推門而入。
她從牆邊的博古架上取來一套青瓷茶具, 坐在最外側的一張案几上沏茶。茶香淡淡地溢開在沉靜的空氣里, 伴著一縷溫沉好聞的書卷氣。
兩盞茶很快沏好了,茶水帶著點熱氣。少女起身,從書架間抱出一卷佛經,重又坐回在案前,鋪開一張紙,低眉抄寫那捲佛經。
她的身邊已經放了很多張抄好的佛經,每一頁的最頂上都端正地寫著三個字,「祝子安」。
一筆一划,認認真真,三年不停。
紙頁的聲音沙沙地響著。她把抄好的佛經放在一疊紙卷上,又從案上翻出一沓信,捧起臉在陽光下讀起來。
信里滿篇都是胡編亂造。那個人寫了數不清的逸聞趣事、旅途見聞、奇言異錄,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沒完沒了地寫著。
誰也不知道他到底讀過多少亂七八糟的書,書裡面全是天下四方的奇聞,他收集起來,寫給那個女孩,想要逗她笑。
那個人寫了很多信,多到足夠她慢慢地讀,讀一輩子。
如果他一輩子都沒有醒過來,那她就等他一輩子。
一盞未飲的茶擱在她的手邊,微微地散發著熱氣。曾經有一雙修長的手碰過那個茶盞,指節分明又好看,每一寸筋骨都流暢。
她坐在這裡讀他的信,就好像他就在她身邊,無聲且無言地陪伴。
冬日的時光總是溫溫吞吞,一刻又一刻不知不覺地流逝。她抬起頭的時候,已經將至哺時了。
她收拾好書案,從藏書閣離開,沿著一條積雪的小徑去往長樂坊。
除夕日的長樂坊,家家戶戶的門口支起了花頭畫杆。叮叮噹噹的打鐵聲響起在巷口,伴著坊市里熱騰騰的胡麻餅和畢羅的香氣。
「祝夫人,今日又來啦?」巷口的小販笑眯眯地打招呼,「過年好呀,還是老規矩?」
「過年好呀。」少女微笑頷首,遞出幾枚碎銀。
小販笑容滿面地接過碎銀,燙熱了兩個櫻桃畢羅,用一張麻紙包好塞到少女的手裡,又笑問了句,「祝公子還沒回來嗎?又是新年了,我還怪想他的。」
「快回來了。」少女笑道,「他再不回來,我要生氣了。」
小販也笑,「是啊,哪有做丈夫的幾年都不著家?該打一頓。」
少女笑了,「是該打一頓。」
她告別了小販,行至小巷中段,又摸出一枚碎銀,擱在角落一個小木碗裡,輕聲問候了句,「鐵公子,過年好呀。」
小木碗邊躺著一個布衣乞丐,枕著一塊石頭睡覺。他聽見銀錢落在木碗裡的聲音,掀開一下眼皮,低聲問,「他醒了麼?」
少女輕輕搖頭,「還是沉睡。」
布衣乞丐低嘆了聲,「又是一年了。」
許是由於巷子裡的酒香味太濃太烈,這個一向沉默的落拓公子難得開口多說了幾句話,「他於我有恩,我還未能報答他。」
他並不打算等少女回答,只是注視著巷口的人流,「我姓洛。」
少女微怔一下,聽見他淡淡笑笑,「這件事連祝公子也不知道。」
「長樂坊的人都以為我感謝他,是為他十年如一日經過此地時送我一枚碎銀。」布衣乞丐低聲說,「但我最感激他的是……他救過我弟弟。」
「我容貌性情都大變,十一那個孩子認不出我。我只是遠遠看一看他。」
他的嗓音低而沉,「書坊那場大火後,你們沒有找到他的屍身,因為我為他收斂了,葬在郊外的山上。那裡很漂亮,一年四季都曬得到太陽,遠眺可以看見長安。」
「你願意的話,可以去看看。」他低低地說,「但是別告訴祝公子,他會很傷心的。」
他翻了個身,枕著那塊大石頭,不說話了。
少女離開小巷,叩開了不遠處一座院落的門。門裡露出一張清秀少年的臉,小少年有模有樣地行禮問候,「江少俠,過年好呀,留下來吃年夜飯吧?」
他拉開了門,「今日人多熱鬧,沈藥師特意讓我留你。」
屋頂上炊煙裊裊,院子裡傳出熱氣。裡屋的廚房裡正熱火朝天,一群人在裡面手忙腳亂地做飯,叮呤咣啷的碗筷聲響成一片。
一個輕靈少女從窗里探出大半個身子,興高采烈地招手,「小滿!過年好呀!」
她的身邊,白衣的青年伸手托住她的雙肩,避免她從窗里直接掉下去。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