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辦公室的梔子花蔫蔫巴巴了一個冬天,吊著一口氣熬到了春天的來臨。
三月底,私下傳得沸沸揚揚的人事任免公示了。
去年閒聊的一些討論都不過是各方的猜測,但第一波流言竟預測精準。
原省文物局局長楊依梅調任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原省文物局副局長張敬任文物局局長, 兼任省文化與旅遊廳副廳長。
原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知青調任為省文物局副局長。文物修復科科長陸文謙調任為處長。文物修復科科員蔣怡升任為科長。
人逢喜事精神爽,局內一派欣欣向榮。
老人走了,新的血液又要來了。四月中旬, 省考面試如火如荼地展開。
顏籟在進單位時, 站在公示牆前看了看近期公告,忽然發覺距離她去年上岸, 已經近一年過去了。
每日兩點一線。當初覺得遙不可攀的文物局如今都已經成了她第二個家。
升任為局長後,張敬的工作越發的繁忙。作為張敬一手帶的徒弟,顏籟也少不了要給師父分一些憂。
去年剛入職時, 她還很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只覺得瑣碎冗雜的工作做也做不完,昨天的任務還沒完成,今天的工作又來了的新的。對外工作時, 面對一些其他單位的領導總叫不上名號,多虧身邊人提點才沒有出過洋相。
如今半年多的歷練給她增長了不少經驗, 她已經能將手頭的事按輕重緩急來逐一處理,對外交流時,她也因有打過交道的經驗遊刃有餘了許多。
她出色的工作能力自然也被領導看在眼里。楊依梅調任宣傳部前玩笑問她願不願意跟她去。
在旁人眼里這是頂好的抱領導大腿的機會,顏籟卻低聲自謙地回絕了。
她還是更喜歡和文物打交道,因為工作對象是文物,她才能幹勁十足,有發揮專業能力的餘地。領導看中的,也無非是她還算過硬的專業能力,猛地一換賽道,看著像是要平步青雲了,她更怕自己水土不服,成了庸才。
她的初心也從來沒變,她不求升官發財,只求踏踏實實過日子,為人能問心無愧已經是難得了。
工作依然四平八穩,生活卻有了突飛猛進。她和林鶴夢買的房子,房產證已經下來了。
開發商是毛坯交付,她忙著局裡的事,腳不點地,暫時無暇顧及裝修事務。
林鶴夢結束了鑑定所的實習,正值碩士畢業答辯階段,劉越對他的要求很是嚴苛,偶爾還要回下學校給本科生上實驗課,也是忙得分身乏術。
索性一合計,等畢業答辯完,暑假了再開始裝修。
都是事業上升期,回到家裡,家中便出現了極其詭異的一幕。
飯桌上,一邊是顏籟看著文物資料,中間摻雜著一些乾屍相關的圖片資料,而林鶴夢則常常看著電子屏幕,研究著各種各樣的非自然死亡案例。
但凡換個人在他們之間,保準是吃不下飯了的,而他們兩個人還能間或地交談一句。
飯桌上風乾的臘肉和煮的軟爛的茄子與各種離奇的圖片兩相比對,何其地「下飯」。
他倆已經習慣了,吃得還挺香。
人事任命的變動也給局裡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張敬升任了局長,而另一位從研究所調來的方知青方院長做了副局長。
文物局內部是有些沉疴的,只是積弊已久,又不妨礙日常行政,便都心照不宣地含糊著。
方知青在研究院的時候就經常和文物局打交道,可謂是深感其弊。有時候一個文件送上來,個把月都沒有回信,偶爾要找人簽字蓋章,每個部門都說這不歸自己部門管,三找四找,最後還得找到大領導批覆。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重新釐清各個部門的職責,將一些邊界不分明的業務規劃清楚。
不過這又來了麻煩,誰也不想平白無故多出些責任,幾個部門互相推諉,科長處長的都拉著方知青大吐苦水,從歷史淵源談到現行政策,恨不得能重立個部門來接管這些糊塗官司。
這筆難算的糊塗帳,弄得局裡唉聲載道。這位方局長自然也變得處境尷尬起來。
方知青如今還不到五十,正算是年富力強的年紀。雖然在公事上鐵面無情,但私底下卻比張局長要更和藹些。
大家也都說找方局長比找張局長辦事更方便。但凡什麼資料到了張敬手上,他必然是要一審二審,確保文件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才會返回給下面。
方知青就不一樣,只要大家有什麼事找他,他都在儘快時間內先給大家回復。
領導一好說話了,下面的人心思便又活絡了,要不是還是張局長這座大山壓著,下邊指不定要翻騰成什麼樣了。
私下待人客氣的方局長,待顏籟卻有些微妙。大概是知道她與張敬關係親近的緣故,方知青對她的態度要比待其他人更疏離些。@無限好文,盡在 5 2 shu ku.vip
這種疏離不是冷淡,相反,但凡撞上了,還不等顏籟問好,方局長都會先笑著同她點點頭。只是一到正式場合,輪到她發言時,顏籟就能明顯感覺到方知青對她是有些牴觸和輕視的。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三月底,私下傳得沸沸揚揚的人事任免公示了。
去年閒聊的一些討論都不過是各方的猜測,但第一波流言竟預測精準。
原省文物局局長楊依梅調任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原省文物局副局長張敬任文物局局長, 兼任省文化與旅遊廳副廳長。
原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知青調任為省文物局副局長。文物修復科科長陸文謙調任為處長。文物修復科科員蔣怡升任為科長。
人逢喜事精神爽,局內一派欣欣向榮。
老人走了,新的血液又要來了。四月中旬, 省考面試如火如荼地展開。
顏籟在進單位時, 站在公示牆前看了看近期公告,忽然發覺距離她去年上岸, 已經近一年過去了。
每日兩點一線。當初覺得遙不可攀的文物局如今都已經成了她第二個家。
升任為局長後,張敬的工作越發的繁忙。作為張敬一手帶的徒弟,顏籟也少不了要給師父分一些憂。
去年剛入職時, 她還很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只覺得瑣碎冗雜的工作做也做不完,昨天的任務還沒完成,今天的工作又來了的新的。對外工作時, 面對一些其他單位的領導總叫不上名號,多虧身邊人提點才沒有出過洋相。
如今半年多的歷練給她增長了不少經驗, 她已經能將手頭的事按輕重緩急來逐一處理,對外交流時,她也因有打過交道的經驗遊刃有餘了許多。
她出色的工作能力自然也被領導看在眼里。楊依梅調任宣傳部前玩笑問她願不願意跟她去。
在旁人眼里這是頂好的抱領導大腿的機會,顏籟卻低聲自謙地回絕了。
她還是更喜歡和文物打交道,因為工作對象是文物,她才能幹勁十足,有發揮專業能力的餘地。領導看中的,也無非是她還算過硬的專業能力,猛地一換賽道,看著像是要平步青雲了,她更怕自己水土不服,成了庸才。
她的初心也從來沒變,她不求升官發財,只求踏踏實實過日子,為人能問心無愧已經是難得了。
工作依然四平八穩,生活卻有了突飛猛進。她和林鶴夢買的房子,房產證已經下來了。
開發商是毛坯交付,她忙著局裡的事,腳不點地,暫時無暇顧及裝修事務。
林鶴夢結束了鑑定所的實習,正值碩士畢業答辯階段,劉越對他的要求很是嚴苛,偶爾還要回下學校給本科生上實驗課,也是忙得分身乏術。
索性一合計,等畢業答辯完,暑假了再開始裝修。
都是事業上升期,回到家裡,家中便出現了極其詭異的一幕。
飯桌上,一邊是顏籟看著文物資料,中間摻雜著一些乾屍相關的圖片資料,而林鶴夢則常常看著電子屏幕,研究著各種各樣的非自然死亡案例。
但凡換個人在他們之間,保準是吃不下飯了的,而他們兩個人還能間或地交談一句。
飯桌上風乾的臘肉和煮的軟爛的茄子與各種離奇的圖片兩相比對,何其地「下飯」。
他倆已經習慣了,吃得還挺香。
人事任命的變動也給局裡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張敬升任了局長,而另一位從研究所調來的方知青方院長做了副局長。
文物局內部是有些沉疴的,只是積弊已久,又不妨礙日常行政,便都心照不宣地含糊著。
方知青在研究院的時候就經常和文物局打交道,可謂是深感其弊。有時候一個文件送上來,個把月都沒有回信,偶爾要找人簽字蓋章,每個部門都說這不歸自己部門管,三找四找,最後還得找到大領導批覆。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重新釐清各個部門的職責,將一些邊界不分明的業務規劃清楚。
不過這又來了麻煩,誰也不想平白無故多出些責任,幾個部門互相推諉,科長處長的都拉著方知青大吐苦水,從歷史淵源談到現行政策,恨不得能重立個部門來接管這些糊塗官司。
這筆難算的糊塗帳,弄得局裡唉聲載道。這位方局長自然也變得處境尷尬起來。
方知青如今還不到五十,正算是年富力強的年紀。雖然在公事上鐵面無情,但私底下卻比張局長要更和藹些。
大家也都說找方局長比找張局長辦事更方便。但凡什麼資料到了張敬手上,他必然是要一審二審,確保文件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才會返回給下面。
方知青就不一樣,只要大家有什麼事找他,他都在儘快時間內先給大家回復。
領導一好說話了,下面的人心思便又活絡了,要不是還是張局長這座大山壓著,下邊指不定要翻騰成什麼樣了。
私下待人客氣的方局長,待顏籟卻有些微妙。大概是知道她與張敬關係親近的緣故,方知青對她的態度要比待其他人更疏離些。@無限好文,盡在 5 2 shu ku.vip
這種疏離不是冷淡,相反,但凡撞上了,還不等顏籟問好,方局長都會先笑著同她點點頭。只是一到正式場合,輪到她發言時,顏籟就能明顯感覺到方知青對她是有些牴觸和輕視的。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