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欽差終於來了,當年的德宗派來了郁行安、百里嫊,百里嫊還攜上了蘇綰綰。他認真地觀察欽差一行人,衡量他們的愛民之心,但蘺州刺史介紹他時,只是笑道:「我有一個下屬,丑了些,你們莫被嚇到。」

  郁幽平靜地聽人說鄭無飢的故事,聽完,繼續去賑災。她希望儘快回到閬都,看見饒御史被處置。

  信步走到一條長巷時,她聽見隔著一堵牆,有人在說話。她停了片刻,才意識到這是鄭家的院子,鄭家竟然住在一個這樣簡陋的院子裡。

  「阿耶,你為何叫無飢?兒今日讀書,認識了『飢』字。這是不好的字,阿耶怎會用這樣的字作名?」一個稚嫩的童聲問。

  隔著牆,鄭無飢道:「阿耶的名字是你阿婆取的。她年輕時遭了饑荒和貪官,生下我,便叫我無飢,你阿婆說,願天下無飢餒、無蠹役。」

  童聲道:「阿婆總是在紡紗,手上全是厚繭,原來也認得『飢』字。」

  「她不認得『飢』字。」鄭無飢道,「她只認得『為民請命』四個字,是她讓我教她的。」

  童聲問什麼是為民請命,鄭無飢解釋了。童聲道:「阿婆為何看重這四個字?阿耶,你額上的傷口,不就是為民請命來的嗎?」

  郁幽記得鄭無飢額上的傷口,細長一條,在黝黑的肌膚上不是很顯眼。那似乎是當年被蘺州刺史用硯台砸的,原因是他放跑了幾個郎君,讓他們去往閬都告狀。

  院中響起一個年老的女聲,似乎是鄭無飢的母親,正不悅地喝止那個孩童。鄭無飢半晌問孩童,是從哪裡聽聞此話。

  孩童道,是從賣糧的商人們口中聽來的。商人們本打算囤積居奇,奈何這回賑災太快,他們私下回憶了前朝時如何用賑災糧大賺一筆。

  郁幽抬起腳步,守衛們做了一個可要敲門的手勢,她擺了擺手,繼續往前。

  她只是探訪民生,信步來此,不存在鄭無飢特意讓她聽見這番話的可能。但她也不想一直聽人牆角。

  她走了兩步,卻聽見鄭無飢說:「那些人膽大包天,說了些酸話,你勿信以為真。你讀了書,便要記住,為民請命會有好結果的。」

  孩童問:「被砸破額頭的好結果嗎?」

  郁幽想笑,卻聽見鄭無飢道:「不。這世上人人手上都有一根眼睛看不見的蠟燭,一些人點亮了它,一些人熄滅了它。當年在蘺州,有人點亮蠟燭,放跑告狀的郎君、斬殺貪官蠹役、認真修繕河渠;有人熄滅蠟燭,賣掉賑災糧食、不顧萬民塗炭。點亮蠟燭之人,讓人看見希望;熄滅蠟燭之人,讓人陷入黑暗。孩子,你是想點亮蠟燭,還是熄滅蠟燭?」

  孩童道:「兒怕黑,若有蠟燭,自然是點亮它。」

  鄭無飢道:「點亮蠟燭之後,總有人想方設法,要來吹熄你的蠟燭。所以阿耶被硯台砸了,那些去告狀的郎君也被一路追殺,只活了一個。」

  「那怎麼辦呢?」孩童問。

  鄭無飢道:「可是只要這世間點亮蠟燭的人足夠多,你就總會被照亮,你的蠟燭也永遠不會被熄滅。當年,你阿娘才十五歲,卻幫一個郎君隱瞞行蹤,讓他順利抵達閬都,還追了一路,去向如今的聖人和皇后娘娘送口信。孩子,你點亮蠟燭,照亮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其他人。你站得越高,照亮的人就越多,點亮蠟燭的人也會越多。」

  孩童的嗓音變得憧憬:「那——阿耶一定握著很亮的蠟燭,皇太女殿下的蠟燭也很亮吧?兒聽聞許多人在誇讚你們。阿耶定然握著世上最亮的蠟燭。」

  鄭無飢:「不,阿耶見過更亮的蠟燭。」

  孩童:「在何處?」

  鄭無飢:「在大夏,在閬都。當年他們還未成親,未曾入主皇城。阿耶看見他們不辭辛勞,體恤民生。那是阿耶有生以來見過的最亮的蠟燭。」

  郁幽停住腳步,心神震動。

  她想立即回到閬都的欲望不翼而飛,在這個剎那,她只覺得眼前晃動起很多人的臉,饑民枯瘦的臉,大臣觸柱死去的臉,郁行安沉默凝望她的臉,蘇綰綰停頓片刻、輕撫她的臉。

  她明白了郁行安將她派來西南道的原因,她的心神從長久的政鬥中離開。她開始仔仔細細觀察饑民,無法再產生急切回去的心情。待到西南道的災情全然平息,才回了閬都。

  支援她的朝臣又是一番頌揚,她面目平靜,入了長昭宮。

  蘇綰綰在分自己的書卷,郁行安在喝茶看她。宮女通稟郁幽入內,兩人的視線都望過來。

  郁幽上前行禮,蘇綰綰放下書卷:「此行可還順利?」

  「順利。」郁幽道,「兒明白了一個道理。」

  蘇綰綰示意她說,郁行安也將目光從蘇綰綰身上挪到她臉上。

  郁幽沉默,半晌道:「權力很重,他人命運也很重。」

  她說得很簡短,但她想,蘇綰綰和郁行安應該都聽懂了。

  「很好的領悟。」蘇綰綰笑眯眯的,「過來和阿娘一起整理書卷。」

  郁幽上前幫她整理,郁行安放下茶碗,也幫著一起整理。

  時光靜謐,郁幽低著頭,看見蘇綰綰和郁行安的手指無意間碰到同一張紙卷,又分開,郁行安的指尖在方才兩人碰過的紙卷上停頓片刻。

  郁幽抬起眼睛,看見郁行安的視線落在蘇綰綰身上。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