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盛葉舟:「……」
【由於宿主今日是購買藥劑並未觸及科考方面,所以系統不會判定你作弊,一旦判定宿主作弊的話,系統將給出懲罰,還請宿主自覺憑藉自身實力取得功名。】
藍色電子貓咪舔著爪子,無情地警告完沖盛葉舟後舉了舉爪子作為勉勵,下一瞬便立即消失在意識中。
盛葉舟無語凝噎,望著號房頂默默發了會呆,認命坐起打掃書案。
掃完答捲髮下,盛葉舟只檢查了遍有沒有錯漏,確認沒有問題後飯都沒吃便合衣躺下。
第一夜,他睡得極不安穩,從睡著後就做了一通亂七八糟的夢。
第二日,身子更加沉重,不過好在腦子昏昏沉沉的狀況減輕了些。
憑藉著全身毅力,盛葉舟在展開考卷前去接水處用冷水洗了把臉,折回號房後打起精神先做些熱乎吃食。
熱粥下肚,稍有些精神頭了,盛葉舟才展開答卷細細重讀。
第三場策問。
題目:人間,不見人間無處處。
今年春色不勝春,不見春風不知春。
詩詞出自一位非常善於描寫秀麗風景的詩人,但策問出這個題目並不是想要眾位考生膜拜此人寫詩有多好。
比起詩詞,這位名叫孫成的人更富有爭議。
孫成,寧成國灤縣人士,先帝在位期間一個沒留下什麼好名聲的知縣。
此人出生寒門,寒窗十年終於高中,以榜眼入翰林院任職,當時也曾無比風光。
後外放為石江縣縣令,任職期間成日里沉迷遊樂,召集城中讀書人飲酒作對,留下無數絕句於世。
但因其政績平平,多年不得擢升,在知縣一位上呆了整整三十年直至去世。
後世對其的爭議就來自於他的不作為,孫成有才這一點毋庸置疑,若不是如此怎會在殿試的策論上一句奪得榜眼。
而每當縣城內真有事需解決時他也能處理得乾脆利落。
但此人就是沒有進取心,被後世許多人認為其帶壞朝廷官員風氣,若真人人都像是他這般不作為,那國家還何談發展繁榮。
反正後世對其褒貶不一,盛葉舟所讀許多雜書中自然也有關於他的內容。
看到出題,整個貢院中應該十之八九都認為此舉是告誡這些未來的朝廷官員,而最為穩妥的回答便是附和題目跟風罵上孫成一通。
但盛葉舟對孫成很感興趣,私下尋了不少關於他的傳記來看。
初入翰林,其實孫成也是抱著滿腔報效朝廷的心思,奈何每每有了點功勞都會上官所搶,久而久之便再也不想為他人做嫁衣。
而那位上官之所以會欺壓孫成,說到底還是因為其寒門出生,背後沒有靠山罷了。
後來孫成下放石江縣,回安義府述職期間見識過無數大小官員為擢升往上官府邸送金銀走動拍馬屁的樣子,更是心灰意冷。
心既已冷,又何來心思勤政為民。
這些事跡盛葉舟都是在孫成去世後留下的自傳中所提及,他雖逍遙半生,臨了臨了卻還是難平心中鬱氣。
心有不忿卻無力改變。
策問不僅要猜題,還要給出對策和辦法。
盛葉舟扶額沉吟,余光中瞥見斜對面考生滿面紅光,大筆一揮豪邁地在草紙上刷刷落筆。
就這麼目無焦點地看了半晌,才緩緩提筆落下。
既然讀過孫成的自傳,盛葉舟便從這本自傳寫起。
官員每三年的官員考核述職本是意在為朝廷選拔更多辦事實的官員,但由此滋生的一些列私下走動卻讓述職變了味。
以孫成為例,每年縣令俸祿不過二百兩白銀,這麼點祿銀又如何有銀子走動。
所以此私下默認的舉動是逼著這些小官們從其他方向搞銀子,要麼便是家底豐厚,足以支撐其走動送禮。
當然盛葉舟也沒傻到指出是六部尚書之錯,畢竟……吏部尚書可是他大伯父。
所以文中他只道多年來形成的風氣想一朝一夕改之萬難,聽聞六部尚書為躲避那些送禮之人每到述職之時多是閉門謝客也無濟於事。
與其從考核之人入手,還不如從這些想報銷朝廷而最終鬱郁不得志的官員上增加舉措。
首先便是各個地方官員的考核制度,需得從百姓入手。
每年的政績好壞因由百姓們評論,再由朝廷派監察使查訪政績真實性。
如何改變其考核真假盛葉舟只略略提過幾句便作罷,要真如此簡單,皇上及其眾大臣又如何想不到此舉。
他只提起,剩下由那些心思活絡的大臣們來想出具體法子。
而後盛葉舟筆鋒一轉,提及了如何增加官員收入的問題。
增加俸祿當然不是首選,盛葉舟敢寫戶部尚書第一個就會跳出來罵得他狗血淋頭。
國庫動不得,就要從各自任職的地方下手。
盛葉舟文中提倡地方官員為所管轄地界創造的經濟價值中可抽出相應份額作為獎勵。
比如此官員剿匪獲得千兩白銀,那麼其中可有十兩作為獎勵由知縣本人獲得。
為百姓們做下多少實事,就能得多少獎勵。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由於宿主今日是購買藥劑並未觸及科考方面,所以系統不會判定你作弊,一旦判定宿主作弊的話,系統將給出懲罰,還請宿主自覺憑藉自身實力取得功名。】
藍色電子貓咪舔著爪子,無情地警告完沖盛葉舟後舉了舉爪子作為勉勵,下一瞬便立即消失在意識中。
盛葉舟無語凝噎,望著號房頂默默發了會呆,認命坐起打掃書案。
掃完答捲髮下,盛葉舟只檢查了遍有沒有錯漏,確認沒有問題後飯都沒吃便合衣躺下。
第一夜,他睡得極不安穩,從睡著後就做了一通亂七八糟的夢。
第二日,身子更加沉重,不過好在腦子昏昏沉沉的狀況減輕了些。
憑藉著全身毅力,盛葉舟在展開考卷前去接水處用冷水洗了把臉,折回號房後打起精神先做些熱乎吃食。
熱粥下肚,稍有些精神頭了,盛葉舟才展開答卷細細重讀。
第三場策問。
題目:人間,不見人間無處處。
今年春色不勝春,不見春風不知春。
詩詞出自一位非常善於描寫秀麗風景的詩人,但策問出這個題目並不是想要眾位考生膜拜此人寫詩有多好。
比起詩詞,這位名叫孫成的人更富有爭議。
孫成,寧成國灤縣人士,先帝在位期間一個沒留下什麼好名聲的知縣。
此人出生寒門,寒窗十年終於高中,以榜眼入翰林院任職,當時也曾無比風光。
後外放為石江縣縣令,任職期間成日里沉迷遊樂,召集城中讀書人飲酒作對,留下無數絕句於世。
但因其政績平平,多年不得擢升,在知縣一位上呆了整整三十年直至去世。
後世對其的爭議就來自於他的不作為,孫成有才這一點毋庸置疑,若不是如此怎會在殿試的策論上一句奪得榜眼。
而每當縣城內真有事需解決時他也能處理得乾脆利落。
但此人就是沒有進取心,被後世許多人認為其帶壞朝廷官員風氣,若真人人都像是他這般不作為,那國家還何談發展繁榮。
反正後世對其褒貶不一,盛葉舟所讀許多雜書中自然也有關於他的內容。
看到出題,整個貢院中應該十之八九都認為此舉是告誡這些未來的朝廷官員,而最為穩妥的回答便是附和題目跟風罵上孫成一通。
但盛葉舟對孫成很感興趣,私下尋了不少關於他的傳記來看。
初入翰林,其實孫成也是抱著滿腔報效朝廷的心思,奈何每每有了點功勞都會上官所搶,久而久之便再也不想為他人做嫁衣。
而那位上官之所以會欺壓孫成,說到底還是因為其寒門出生,背後沒有靠山罷了。
後來孫成下放石江縣,回安義府述職期間見識過無數大小官員為擢升往上官府邸送金銀走動拍馬屁的樣子,更是心灰意冷。
心既已冷,又何來心思勤政為民。
這些事跡盛葉舟都是在孫成去世後留下的自傳中所提及,他雖逍遙半生,臨了臨了卻還是難平心中鬱氣。
心有不忿卻無力改變。
策問不僅要猜題,還要給出對策和辦法。
盛葉舟扶額沉吟,余光中瞥見斜對面考生滿面紅光,大筆一揮豪邁地在草紙上刷刷落筆。
就這麼目無焦點地看了半晌,才緩緩提筆落下。
既然讀過孫成的自傳,盛葉舟便從這本自傳寫起。
官員每三年的官員考核述職本是意在為朝廷選拔更多辦事實的官員,但由此滋生的一些列私下走動卻讓述職變了味。
以孫成為例,每年縣令俸祿不過二百兩白銀,這麼點祿銀又如何有銀子走動。
所以此私下默認的舉動是逼著這些小官們從其他方向搞銀子,要麼便是家底豐厚,足以支撐其走動送禮。
當然盛葉舟也沒傻到指出是六部尚書之錯,畢竟……吏部尚書可是他大伯父。
所以文中他只道多年來形成的風氣想一朝一夕改之萬難,聽聞六部尚書為躲避那些送禮之人每到述職之時多是閉門謝客也無濟於事。
與其從考核之人入手,還不如從這些想報銷朝廷而最終鬱郁不得志的官員上增加舉措。
首先便是各個地方官員的考核制度,需得從百姓入手。
每年的政績好壞因由百姓們評論,再由朝廷派監察使查訪政績真實性。
如何改變其考核真假盛葉舟只略略提過幾句便作罷,要真如此簡單,皇上及其眾大臣又如何想不到此舉。
他只提起,剩下由那些心思活絡的大臣們來想出具體法子。
而後盛葉舟筆鋒一轉,提及了如何增加官員收入的問題。
增加俸祿當然不是首選,盛葉舟敢寫戶部尚書第一個就會跳出來罵得他狗血淋頭。
國庫動不得,就要從各自任職的地方下手。
盛葉舟文中提倡地方官員為所管轄地界創造的經濟價值中可抽出相應份額作為獎勵。
比如此官員剿匪獲得千兩白銀,那麼其中可有十兩作為獎勵由知縣本人獲得。
為百姓們做下多少實事,就能得多少獎勵。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