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正常,你去年畢竟剛來嘛,城裡娃哪那麼快適應農村生活。」
大家並不寬容共情弱者,他們只寬容共情有實力的強者。但強者並不太需要他們的寬容,這就是個悖論。
江寧跟著大傢伙下地割麥三天,感覺比秋收還累,秋收至少涼快些。
到了第四天早上,陳大山又派陳壯去跟向陽大隊交涉。上午九點鐘,陳壯終於把收割機開回來了。
同時帶來的還有孫隊長給江寧的口信,嗔怪他為什麼偷偷走了。大家給他的禮物都沒帶。
收割機一進田裡,大家紛紛圍攏上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真氣派,拖拉機安個新頭就是不一樣。」
「唉,咱們大隊要有這傢伙該有多好?」
「真羨慕向陽大隊。」
「你們別忘了,這東西是咱們的江寧安上去的。」
「對對,向陽大隊有機器,可咱有人。」
「你說得對。」
……
大家的心裡終於獲得了一些平衡。
時間不容耽擱,陳大山趕緊驅趕人群,讓陳壯開著機器下田。
陳壯覺得頭一畝麥子應該由江寧來割,他主動自覺地讓位。
江寧倒也無所謂,被陳壯等人推上了車。
江寧坐在發燙的拖拉機位上,一路突突突。他和收割機在金色的麥田裡奮勇前進,所到之處,麥子紛紛倒地投降。
大家一臉興奮地觀察著收割機,大聲說道:「還是機器快,咱們隊啥時候也能有一輛收割機。」
江寧在麥田裡收割了幾個來回後,就主動下來把位置讓給陳壯,陳壯一臉感激地朝江寧笑笑,興奮地爬上了機器。其他的年輕小伙子一個個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江寧沒再接著割麥子,他跟方朝陽李守信他們一起用架子車拉捆好的麥子,這些麥子要拉到村子中央的打麥場上。
機器只租了三天,但江寧把機器利用得很徹底,機器白天割麥,晚上還要拉著石磙碾麥子。
打麥子也是一項重活,那麼重的石磙只能用牲口和人力來拉。江寧心疼牲口和人,就只能讓機器多出力。
於是他和陳大山一商量,晚上加班。幾個年輕小伙子輪流開車,反正也沒有技術含量,不過就是拉著石磙在打麥場上轉圈圈。
一人兩個小時,幹完就趕緊去回去睡覺。
這麼使用機器節省了劉家河大隊的人力,大家固然高興。但也有人不高興,孫隊長聽說後他們這麼使用機器後,直喊肉疼。
聽說後來,孫隊長重新制定了租用機器規則:向陽大隊連人帶車一起出租,只在白天開,晚上不加班,人和機器需要休息。
陳大山聽說後,笑著罵道:「老孫這個老東西,精得很。」
江寧在割麥期間,還忙裡偷閒給大傢伙拍了幾張勞動時的照片。他只是習慣性地隨手一拍,但眾人卻沸騰了。一時間,大家勞動熱情高漲。人人都希望自己拍出積極上進的一面。
陳大山一看,照相還有這種功能,強硬地讓江寧停止勞動,專職拍照,並說大隊會報銷膠捲和沖洗照片的錢。
江寧割麥割到一半當起了攝影師,這事不知怎麼又傳到了隔壁向陽大隊,孫隊長也派人來請江寧過去照相。
陳大山罵道:「姓孫的就是跟屁蟲,咱幹啥,他幹啥。」
江寧騎著陳大山的自行車去向陽大隊拍勞動照片,向陽沒拍完,隔壁的紅雲大隊也來請。當然,他們也要報銷膠捲和沖洗照片的錢。
大家忙碌了半個多月,終於順利打贏了麥收這場大仗。這期間,男女老少一齊上陣,五歲以上的孩子也得下地拾麥子。麥收結束後,大家都黑了瘦了。
江寧也瘦了,他之前在向陽大隊長的肉又還回去了。
他瘦得還不算最狠的,農村人的胖和白都是季節性的,一般是過年後最白胖。
麥收過後,江寧拿著相機去縣城沖洗照片,不得不說,他的攝影水平又提升了一截。
有幾張拍得不錯,其中有一張全景照拍得尤其好:一輪紅日下,一望無際的麥田中,社員們正在積極地勞動。噴薄而出的朝陽、金燦燦的麥田、勤勞樸實的人們,境界、層次、審美都有了,主角又是貧下中農,照片出身極好,又紅又專。
這幾張照片,不僅江寧喜歡,其他人也喜歡。照片洗出來後,各大隊拿回去後,不約而同地放大幾倍掛在大隊的辦公室里,陳大山也不例外。
江寧麥收後見到小江潮,發現這孩子也曬黑了,從一個糯米糰子變成蕎麥麵糰子,不過人也變壯實了。
家裡還有些存貨,江寧拿出零食給兩人進補。
一看到有好吃的,逍遙平和幸福全都往上湊。
江寧半躺在躺椅上,翹著腳,在徐徐涼風中讀信。
信是於子期寫的,讀他的信是一種享受,他的字瀟灑飄逸,文字也挺有趣味。
於子期在信中跟他談論詩詞歌賦,夏日景色,人生理想。
江寧已經有段時間沒寫信了,趁著有空,提筆給於子期回了封信,又給姑姑寫了封。
寫完信他讓進城的人幫著寄過去。第二天,孫康駕著驢車來了。
這傢伙曬得跟只黑煤球似的。咧嘴笑時,露出一口白牙。
他人沒進門,聲音先傳了過來:「師父,師父。」
大家並不寬容共情弱者,他們只寬容共情有實力的強者。但強者並不太需要他們的寬容,這就是個悖論。
江寧跟著大傢伙下地割麥三天,感覺比秋收還累,秋收至少涼快些。
到了第四天早上,陳大山又派陳壯去跟向陽大隊交涉。上午九點鐘,陳壯終於把收割機開回來了。
同時帶來的還有孫隊長給江寧的口信,嗔怪他為什麼偷偷走了。大家給他的禮物都沒帶。
收割機一進田裡,大家紛紛圍攏上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真氣派,拖拉機安個新頭就是不一樣。」
「唉,咱們大隊要有這傢伙該有多好?」
「真羨慕向陽大隊。」
「你們別忘了,這東西是咱們的江寧安上去的。」
「對對,向陽大隊有機器,可咱有人。」
「你說得對。」
……
大家的心裡終於獲得了一些平衡。
時間不容耽擱,陳大山趕緊驅趕人群,讓陳壯開著機器下田。
陳壯覺得頭一畝麥子應該由江寧來割,他主動自覺地讓位。
江寧倒也無所謂,被陳壯等人推上了車。
江寧坐在發燙的拖拉機位上,一路突突突。他和收割機在金色的麥田裡奮勇前進,所到之處,麥子紛紛倒地投降。
大家一臉興奮地觀察著收割機,大聲說道:「還是機器快,咱們隊啥時候也能有一輛收割機。」
江寧在麥田裡收割了幾個來回後,就主動下來把位置讓給陳壯,陳壯一臉感激地朝江寧笑笑,興奮地爬上了機器。其他的年輕小伙子一個個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江寧沒再接著割麥子,他跟方朝陽李守信他們一起用架子車拉捆好的麥子,這些麥子要拉到村子中央的打麥場上。
機器只租了三天,但江寧把機器利用得很徹底,機器白天割麥,晚上還要拉著石磙碾麥子。
打麥子也是一項重活,那麼重的石磙只能用牲口和人力來拉。江寧心疼牲口和人,就只能讓機器多出力。
於是他和陳大山一商量,晚上加班。幾個年輕小伙子輪流開車,反正也沒有技術含量,不過就是拉著石磙在打麥場上轉圈圈。
一人兩個小時,幹完就趕緊去回去睡覺。
這麼使用機器節省了劉家河大隊的人力,大家固然高興。但也有人不高興,孫隊長聽說後他們這麼使用機器後,直喊肉疼。
聽說後來,孫隊長重新制定了租用機器規則:向陽大隊連人帶車一起出租,只在白天開,晚上不加班,人和機器需要休息。
陳大山聽說後,笑著罵道:「老孫這個老東西,精得很。」
江寧在割麥期間,還忙裡偷閒給大傢伙拍了幾張勞動時的照片。他只是習慣性地隨手一拍,但眾人卻沸騰了。一時間,大家勞動熱情高漲。人人都希望自己拍出積極上進的一面。
陳大山一看,照相還有這種功能,強硬地讓江寧停止勞動,專職拍照,並說大隊會報銷膠捲和沖洗照片的錢。
江寧割麥割到一半當起了攝影師,這事不知怎麼又傳到了隔壁向陽大隊,孫隊長也派人來請江寧過去照相。
陳大山罵道:「姓孫的就是跟屁蟲,咱幹啥,他幹啥。」
江寧騎著陳大山的自行車去向陽大隊拍勞動照片,向陽沒拍完,隔壁的紅雲大隊也來請。當然,他們也要報銷膠捲和沖洗照片的錢。
大家忙碌了半個多月,終於順利打贏了麥收這場大仗。這期間,男女老少一齊上陣,五歲以上的孩子也得下地拾麥子。麥收結束後,大家都黑了瘦了。
江寧也瘦了,他之前在向陽大隊長的肉又還回去了。
他瘦得還不算最狠的,農村人的胖和白都是季節性的,一般是過年後最白胖。
麥收過後,江寧拿著相機去縣城沖洗照片,不得不說,他的攝影水平又提升了一截。
有幾張拍得不錯,其中有一張全景照拍得尤其好:一輪紅日下,一望無際的麥田中,社員們正在積極地勞動。噴薄而出的朝陽、金燦燦的麥田、勤勞樸實的人們,境界、層次、審美都有了,主角又是貧下中農,照片出身極好,又紅又專。
這幾張照片,不僅江寧喜歡,其他人也喜歡。照片洗出來後,各大隊拿回去後,不約而同地放大幾倍掛在大隊的辦公室里,陳大山也不例外。
江寧麥收後見到小江潮,發現這孩子也曬黑了,從一個糯米糰子變成蕎麥麵糰子,不過人也變壯實了。
家裡還有些存貨,江寧拿出零食給兩人進補。
一看到有好吃的,逍遙平和幸福全都往上湊。
江寧半躺在躺椅上,翹著腳,在徐徐涼風中讀信。
信是於子期寫的,讀他的信是一種享受,他的字瀟灑飄逸,文字也挺有趣味。
於子期在信中跟他談論詩詞歌賦,夏日景色,人生理想。
江寧已經有段時間沒寫信了,趁著有空,提筆給於子期回了封信,又給姑姑寫了封。
寫完信他讓進城的人幫著寄過去。第二天,孫康駕著驢車來了。
這傢伙曬得跟只黑煤球似的。咧嘴笑時,露出一口白牙。
他人沒進門,聲音先傳了過來:「師父,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