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寧思索片刻,他看得出來,陳大山不想辦幼兒園,怕麻煩,圖省事。但他還是想爭一下:

  「陳伯,從大的方面來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小時候越用心,長大越茁壯。對國家對社會有好處;

  從家庭角度說,要是辦了幼兒園,就能把陳大娘,陳嫂子這樣的婦女勞動力從帶孩子中解放出來一部分,對咱們大隊有好處;

  再者就是從政績上來說,別的大隊沒辦幼兒園,咱們村辦了,這就是樹立時代新風,走在同行前面。你面上也好看。」

  江寧說得有理有據,陳大山果然動心了。他這次沒再推託,看了江寧一眼,說道:「我再想想吧。」

  建議已經提完,至於領導怎麼決定,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江寧放下這件事,回到家裡繼續拾掇自己的小屋。

  新家缺的東西太多了,但這年頭買家具不容易,何況江寧現在也沒錢。

  一切都只能自己動手,他動手能力強,又愛琢磨,關鍵是工具不湊手,又沒錢買。江寧便學著別人,去借。

  按他以前的性子,斷不會去借東西,主要是不好意思,也不想欠人家人情。

  現在嘛,他已經慢慢適應了。在鄉下生活,不欠一點人情不太現實。大家都是這樣,你幫我一下,我幫你一把,互相麻煩,有來有往。人情就是這麼處出來的。

  江寧借了刨木頭的袍子和錘子,又買了一把鐵釘,一下班就開始敲敲打打。各種實用又好看的小物件一件件地做出來。

  木勺,木鏟,木盤,還弄了幾個好看的竹筒當筆筒。

  江寧還給江潮做了兩個好看的木碗,給陳大娘的孫子孫女也做了一,三個孩子都十分喜歡。

  天氣恢復正常後,江寧他們吃水不成問題了,旁邊山岩上的泉眼也變大了。泉眼離他們直線距離不遠,但要挑水就得繞遠路。

  江寧懶得每天挑水,乾脆砍了幾根竹子,把竹節打通,當作水管,直接把泉水接到自己家裡。他甚至還做了個簡易的開關,需要用水時,打開開關,不需要時就關上。

  吃水澆地都十分方便,老胡是讚不絕口。

  過了幾天,江寧又收到了兩封信和一個包裹。

  其中一封信和包裹是姑姑寄來的,另一封寄信人叫江平,是原身的二哥。

  江寧先看姑姑的回信,信中說,聽說江寧的病好了,她也就放心了。謝謝他寄過去的東西,特別是酸棗面吃了很有效果,她和表姐文文的失眠好了許多。

  看完信,江寧去拆包裹。

  這次姑姑寄來了一雙手套和襪子,還有幾本書。江寧看到書十分欣喜,比看到吃的還高興。他現在雖然不富裕,但吃飽已經不成問題,關鍵是精神生活比較貧瘠。村里沒有收音機,看不到書報,現在這幾本書寄得太及時了。

  江寧小心翼翼地翻了一下書頁,這裡面有兩本外國小說,一本紅色的小書。

  江寧把書放好,去拆江平的信,他不看還好,一看把自己氣樂了。

  江平先是假惺惺地問了他幾句,然後就開始旁敲側擊地說他們院裡的小林小高在黑省某農場插隊,人家每隔幾個月就往家裡寄糧食和臘肉,說爸媽可羨慕人家了。這是在暗示他要往家裡寄東西。

  江寧也聽說過,插隊到農場的知青好像有工資拿,每月還有口糧。可他插隊的劉家河是什麼地方?又窮又落後,而且自己是替代他們來的。這個江平不要一點臉了?

  江寧把信扔到一邊,他本想不理。可他又替原主委屈。

  他想了想,決定報復一把。

  他把原主寫的日記翻出來,一頁頁看,想試試能不能找出一點線索。還真被江寧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日記中提到江寧的父親有個同學叫林晨,兩人同名不同姓,又是同齡人,難免會被人拿來比較,兩人之間也是暗暗較勁,比工作比職位比老婆孩子。江平信中提到的小林就是林晨的兒子。江寧跟小林同齡,也被人拿來比較,江寧各方面比不過小林,江晨回家總拿他撒氣。

  江寧有了主意,於是,他鋪開稿紙,開始寫信,先寫自己如何艱難地來到劉家河大隊。他身上只有路費,沒有錢吃飯,又不想占別人的便宜,一路忍飢挨餓。到了大隊,他因為身體不好,干不動重活,拿的工分也少,常年吃不飽,前段時間剛生了重病,要不是有幾個好心人照料,他可能人都不在了。

  江寧也不光訴苦,訴完苦又問家裡人,有沒有收到他朋友發的電報和寄的信,家裡是不是搬家了?不然,為什麼沒給他回信?

  對了,還有二哥給自己寫信了,他在信里說小林還往家裡寄糧食和吃的,他感到很慚愧,因為他插隊的地方太窮,他連養活自己都困難,實在幫不了家裡。希望爸媽不要生氣,不要罵他。他以後一定努力幹活,平時少吃一點,儘量給家裡省一點口糧。

  寫完這封,江寧也順便給姑姑回了一封信。次日,他把地址寫好,托進城的知青幫忙寄過去。收信人他寫成了林晨。希望能給家屬院製造點娛樂和談資。

  寫完信,江寧伸伸懶腰,心情變好許多。

  他走出門去,遠遠地看見大黃正一瘸一拐地朝山上爬。

  江寧怔了一下,趕緊跑上去,查看大黃身上的傷口,一看氣得不行,大黃是被人用石頭砸傷了腿和屁股,大黃可懷著孕,馬上就要生了。也不知道哪個缺德的乾的。




章節目錄